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全球石油投資

全球石油投資

發布時間:2021-06-23 10:13:50

『壹』 石油投資是怎麼回事

石油投資是國際上目前重要的投資項目。
國內個人參與原油投資主要通過與石油交易所的機構會員合作進行投資,交易所一般不支持個人投資。國際上主要有四種投資方式:現貨投資、期貨投資、期貨指數化投資以及能源股類投資;國內主要支持現貨投資和期貨投資兩種方式。

1.現貨投資:首先它實行的是T+0交易制度,每天可以反復做多手。具有杠桿作用,提高投資者資金利用率;具有買漲買跌的雙向交易機制,無論價格上漲還是下跌,都有投資機會。最大的優點就是風險更小,行情容易把握,獲利機會更多,最合適追求穩健風格的投資者。
這一投資方式早前主要用於大機構之間的,從2014年2月14日,北京石油交易所開通了個人進行現貨投資的渠道後,個人可以通過與北油所內部的機構會員合作進行投資。石油現貨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出自對實物石油的需求與銷售實物石油的目的,根據商定的支付方式與交貨方式,採取即時或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實物石油交收的一種交易方式。在現貨交易中,隨著商品所有權的轉移,同時完成石油實體的交換與流通。因此,石油現貨交易是石油商品運行的直接表現方式。石油現貨交易是國際上廣泛使用且備受關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國家中。現貨交易是大銀行之間,以及大銀行代理大客戶的交易,買賣約定成交後,最遲在兩個營業日之內完成資金收付交割。但交割的時間可以不斷做延期。

2.期貨原油投資:期貨投資是相對於現貨交易的一種交易方式,它是在現貨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通過在期貨交易所買賣標准化的期貨合約而進行的一種有組織的交易方式。期貨交易的對象並不是商品(標的物)本身,而是商品(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即標准化的遠期合同。這一投資方式普通投資者也可以採用,主要是做直接的期貨交易。優點是可以杠桿操作,可以做多或做空,操作靈活,流動性好。缺點是風險巨大,資金量使用較多,需要投資者有足夠經驗。因此期貨投資的方式在國內逐漸走下坡路。

『貳』 石油投資怎麼樣

石油投資本身是賺錢空間很大的,虧錢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沖動交易,對行情不熟悉,盲目專操作,還屬有就是該及時止盈時不跑,貪心想多賺,而且看到大盤走勢方向與買的單子方向相反時就慌張,沒有等到點位到達就損單,虧損後報復性做單,這些等原因就是造成虧錢的原因。

而賺錢呢,每天都有行情波動,少也有一百個點可抓,目前震盪行情,做多做空都有機會賺錢,保持好的心態不沖動交易,不貪心,輕倉操作,沒問題的。
1.投資者要想做短線投資,首先要給自己制定一個明確的投資規劃,要使用多少資金,每月能回報多少這些都需要自己來加以規劃,根據自己的承擔風險的能力來制定一個目標。千萬不要魯莽行事。

2.做單時千萬不要跟著感覺走,投資的最終目標是獲利而不是做單。現在很多初級投資者總是看行情下單,卻不考慮能否獲利,應該切記只做有把握的單,寧可錯過也不要做錯。
3.在多單獲利時,達到自己的心理點位即可平倉,不要想全吃。同時還要注意倉位和杠桿的控制,要學會根據自己做的產品杠桿結合自己的資金來嚴格的控制倉位。
4.最後選擇一個正規安全的平台很重要,可利用交易所鑒定平台,查詢你選擇的投資平台是否正規!

『叄』 石油投資是什麼

原油投資,即石油投資,是國際上重要的投資項目。國內個人參與原油投資主要通過與石油交易所的機構會員合作進行投資。

『肆』 確立國外石油投資發展的總體戰略

目前,發達國家都在對外貿易和對外交往中將能源安全放在第一位,國外石油的勘探與開發在政府的工作中非常受重視。全球化的能源開發戰略是美國政府很早以前就制定的,日本政府鼓勵國內企業勘探開發世界各地的石油。它們的共同點是本國公司開發國外油田不僅當作企業行為,而且視作國家行為,把推進這一事業的發展作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的一部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石油企業在國外單獨作戰,沒有對外的一致行動。中國政府應強化國外石油投資發展的介入,從國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制定並執行詳細的發展計劃,而且要促成中國的石油企業互相合作,提高中國石油企業的競爭能力。

『伍』 全球油氣資源投資環境趨勢和特點分析

目前,全球主要油氣資源國投資環境出現了新的特點。

首先,全球經濟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沖突明顯,經濟發展偏斜。驅動全球經濟的三大力量——大型新興市場、歐元區和美國殊途而行,發展方向迥然不同,出現新的分歧,產生更多的摩擦,致使世界經濟走向偏斜,向著更趨分裂的形勢發展。在新興經濟體經歷換代的過程中,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正不可避免地從西方轉移到東方,其中轉移到亞洲新興經濟體中的現象尤為特別。

其次,全球政治局勢動盪影響世界油氣供應、油價和經濟增長。有些國家的政局不穩對油氣資源投資的影響很大。中東、北非等主要油氣供應國的政治局勢動盪以及非洲國家的穩定——國內經濟發展油氣需求增大,必然帶來油氣出口和外供的減少,嚴重影響到了世界石油供應。利比亞戰爭、「阿拉伯革命」、葉門和敘利亞兩國的內部動亂等政治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國際油氣資源供應、油價和經濟增長,從而影響到整個國際油氣資源投資環境。

再次,油氣資源格局已經發生了全球性的重大變化。近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不斷出台鼓勵性政策,加大戰略性油氣勘探開發投資,不斷調整油氣戰略部署,建立穩定的油氣供應,世界地緣油氣的變化很大,世界石油貿易的重點已經轉向東亞和南亞。同時,全球常規油氣資源因為油氣田的自然衰退規律,產量會有遞減趨勢,供應量存在一定缺口,與此同時非常規的油氣資源如頁岩氣,已經探明儲量巨大,很有發展潛力。由此,油氣資源開發正在向非常規轉向。

最後,合作方式的重大變化已經在國際出現。隨著國際石油業的格局演變,擁有油氣資源的所有國正逐漸演變成國際合作規則的制定者。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資源國的對外合作政策有些收緊,呈現出「四方競合、服務合同、互惠互換」的特點。以往主導國際合作的主角正在發生變化,國際石油公司的影響地位開始下降,經營模式將更加趨於作為服務的提供者,作為資源國國家的代表開採石油資源,逐漸靠近技術服務公司的特徵。

『陸』 石油投資的特點如何

1、全球市場,無莊家操縱
2、T+0交易機制

3、雙向交易
4、無漲跌停板限制

『柒』 中國在全球油氣資源投資地位和面臨問題

中國國外油氣資源投資開始於1992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中石內油、中石化和中海容油為核心的中國石油公司體系。它們在全世界參與了50多個國家的70多個油氣項目的勘探和開發。經歷了起步、初步發展和規模擴張的中國石油企業在國際石油資源競爭中逐漸變得積極主動。目前獲得的國外份額油數量不多,效益不明顯,但它的增長勢頭迅猛。近年來,中國石油公司主要以國外並購作為參與國際石油競爭的主要途徑,與以往相比,中國石油公司更加積極地收購國外的油田、氣田等石油資產。

同時,中國在國外油氣投資上有政策上的優勢。我們的祖國是支持石油企業實施「走出去」的堅強後盾;國外油氣投資所需要的資金有國家的外匯儲備作保證;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在影響其他企業的同時,也影響著石油企業,會引起新一輪整合;中國石油企業通過這些年的國外投資,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當然,中國國外油氣資源投資還面臨諸多方面問題,包括國外優質石油資源少,不能滿足國內石油需求;有時國外投資的資金相對短缺;起步晚,成本高,競爭激烈。

『捌』 石油投資的優勢有哪些

一、中國市場需求強勁根據路透測算,預估2012年的石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4.7%至4.9
億噸。中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所長單衛國並在報告發布會上稱,預計
2013年石油需求增長4.8%至5.14億噸,這一增速將高過去年。根據需求預測模型的計算結果,綜合考慮能源發展情況,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料在5.88億噸,2030年則將達到7.0億噸.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大國,供給減少的速度快於新的原油注入市場的速度。這是經濟學最基本的普通常識:假如需求上升,價格會隨之上升;但是假如供應量增加,價格就下跌!當需求不斷增加,供應卻持續減少時,就預示了價格一定會上升!石油輸出國組織認為很強的作為向上調整的主要驅動力在中國的需求。世界上最大的新興市場強勁的GDP推高了較去年同期80萬桶的需求。如果中國的經濟保持了持續的增長,石油需求應該繼續擴大。
二、新興市場消費需求快速增長,雖然中國的經濟擴張吸引了世界的眼球,但其他幾個亞洲市場增長速度同樣出色。預計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自2000年第一季度以來,工業生產已加強,海外需求激增。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年率增長速度也是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巴西和印度的原油需求也迅速擴大,目前已成為顯著增長的新興市場之一。這些新興市場對原材料保持旺盛的需求,包括對石油貪得無厭的渴望。由於發達的市場需求仍然不活躍,發展中國家似乎准備好接棒。
三、原油不只是燃料,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石油被視為一種能源,日常生活所需的動力源泉。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對原油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作為投資性資產。石油多頭認為,石油不僅是燃料,作為另一種資產,在對沖美元進一步疲軟具備很強的意義。雖然歐元和新興市場近期的疲軟也對美元需求有所增加,許多投資者仍對美元匯率長期命運表示擔憂,仍然對通貨膨脹率上揚的影響表示關注。由於石油是一個更受歡迎的避險方式,它不是簡單地被汽車使用了。這種「投資狀況」可以增加波動,同時也增加了對潛在買家的吸引力,大多數人很可能考慮在石油上開始投資。

『玖』 目前世界上還有私人投資石油的人嗎 當今世界

字數多了,貼不下了,你去看看原文吧

二、長期石油政策抉擇和金融博弈

石油作為一種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資源,歷來是影響各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當今世界經濟處於經濟調整的復甦階段,各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轉折、更新,進一步擴大了對國際石油的需求,其中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升級周期,更加大了對石油能源資源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石油價格的重要性。如果石油價格過高,將促使生產成本上升、物價上升,直接制約經濟的發展速度;反之,如果油價過低,將使石油出口國的外匯收入大大減少,從而損害了石油出口國的經濟利益;因此,中期看,如何將國際石油價格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是國際社會需要妥善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

1、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是世界經濟進一步增長的不確定因素。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國際石油價格每桶上漲5美元,1年內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將下降0.3個百分點。石油生產和價格漲跌是一個周期性問題,並且會影響不同類型國家的經濟增長。國際油價處於高位時會導致石油生產過剩、供過於求,繼之價格又會暴跌,由此又導致石油生產收縮,石油價格上漲,這已經是由歷史證明的經驗。因此,有關國家經濟增長不能不受這種石油生產------價格周期的影響,相比之下,石油輸入國將比較出口國更易受到這種經濟周期波動的沖擊。目前工業發達國家經濟復甦對石油的需求也有增無減,石油是發達國家最重要的進口項目,並且是對外貿易中最大的逆差項目。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對於嚴重依賴進口的歐元區國家所產生的影響將最為直接,歐元貶值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所造成的歐元區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即使由於石油輸出國增產,使漲價問題一時得到緩解,也不可能改變這一基本走勢。

從發展中國家看,近年來亞洲經濟復甦勢頭比較好,擴大了對石油供給的需求。1990--1999年期間,除西亞產油國外,亞洲東部國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約佔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如果油價居高不下,將對亞洲國家的財政收支、通貨膨脹、國際貿易收支、償還外債能力等都形成較大的壓力,影響亞洲經濟繼續增長的良好勢頭。北美、歐洲和亞洲是世界的三大石油市場,其中亞洲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最快,但是作為亞洲主要產油國的產油量卻基本上沒有增長,這使亞洲各國從中東的石油進口量大幅度上升。另外,主要產油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動盪性也直接影響著油價的波動上漲,如委內瑞拉的政治問題使石油減產嚴重,沙烏地阿拉伯經濟引起的設備老化石油減產,以及伊拉克破壞性的石油資源狀況,都是油價潛在波動隱患。在產油國中,一些嚴重依賴石油收入拉動經濟的發展中國家或經濟轉軌國家,如俄羅斯等,受到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漲價使之大喜,跌價則大悲。2003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世界經濟的總體復甦態勢和增長水平。隨著伊拉克緊張局勢因突發暴力事件再度惡化,國際油價的高企可能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障礙。

2、能源需求結構調整的必然性。伴隨經濟全球化、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各國國民經濟實力的快速增強以及經濟增長質量提高,各國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每日增加165萬桶,石油日消費量達到7990萬桶。同時,國際能源需求的結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世界原油庫存在減少,石油開採的資源、技術與設備綜合問題凸顯;還有燃煤需求有所下降,燃油及燃氣需求迅速增長,從而使國際燃油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隨著新經濟高科技含量的增加,國際石油生產、運輸、儲存等也有高新技術的更新改造,替代石油以及原油資源組合也逐漸顯現,天然氣、氫氣等能源開發也對國際石油供求格局具有影響。由於世界經濟面臨傳統經濟轉向新經濟的轉換,特別是出口拉動轉向投資帶動的結構轉型,各國內需的擴大不僅增加了投資需求,也促使國際原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石油與鋼鐵、煤炭等原材料的上漲便具有連帶反應。全球化商品流動時代使國際石油市場出現運輸瓶頸和儲存技術難題,運輸成本的高企、港口和道路擁擠、儲存成本上升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價進一步上揚。

美國能源署預計,全球對各種形式能源的需求將在今後20年中增長54%,僅原油日消費量就將可能增長至4000萬桶;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的2025年遠景預測還顯示,發展中國家能源使用增長將最為強勁,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因經濟頗具活力將進一步加大能源需求。預計今後20年中,發展中國家的能源使用量將銳增91%,而工業化國家用量將增長33%。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增至每日1.21億桶,2004年為每日8100萬桶。美國、中國以及亞洲其它發展中國家將消化近六成的新增原油。有數據顯示,亞洲2004年的能源需求將增長8%-10%,石油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3、國際經濟關系的協調性。石油問題在國際經濟關系中具有多層面的復雜性,比如OPEC與非OPEC之間的矛盾,石油供給國與需求國之間的矛盾,進而延展至大國與大國、強國與強國、富國與富國、大國與小國、富國與窮國等不同層次的復雜協調合作關系。國際石油價格不確定的波動干擾了世界經濟的復甦,增加了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策協調的難度。國際石油問題引發的國際經濟關系中石油產出和需求的關系變異,聚焦在金融安全與經濟利益,石油問題成為國別關系強化與鬆散、重組與離合的重要籌碼,其中主導的突出影響因素是美國經濟利益、政治霸權、軍事強權及其在金融市場中獨特地位。石油問題是美國對外政治、貿易、經濟與外交關系的主線,也是美歐日經濟金融競爭與較量的主要戰線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從中東的石油進口占其石油進口總量的25%,歐洲佔60%,日本佔80%,美歐日三大利益集團競爭源於石油,又怨於石油。

世界經濟發展供求格局的日益明顯,發達國家是主要石油消費國,而大部分石油出口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這里既相互需要,又相互矛盾,是一種需要不斷調整和協調的關系。此外,美俄、日俄、中俄、中日以及新老歐洲之間的多重和復雜的國際關系均有石油色彩的滲入,政治意圖也已成為油價波動的重要誘因。特別是俄羅斯與西方一些大國的利益交錯,其中既有西方對外擴展與俄羅斯深化利益需求的意圖,也有西方對俄羅斯石油需求的戰略意圖,日本的西伯利亞輸油管線舉動已經顯為人知,美國更是謀劃長遠。

從資源地域角度看,海灣石油是工業發達國家所用石油的主要依託點。因此,世界舞台上的國際力量都緊緊盯住海灣巨大的石油儲量,巴以沖突不斷、海灣戰事連連,也就不難尋味。海灣石油是世界經濟和政治問題的焦點之一,它的起伏跌宕預示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趨勢。美國對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預測國際石油前景將更為困難,戰事對石油市場影響超出預期。2004年政治因素將對石油價格起主導作用,隨著政治問題的化解減弱和積聚增強,油價波動繼續擴大。

4、全球化和區域化的差異性。自歐元問世以來,對歐元的排擠和打擊一直是美國國際金融戰略的主旨,有形和無形較量已經使歐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與風險。美歐根本性的差異對立在於全球化與區域化理念的博弈。美日是經濟全球化的極力推崇者,因為美日經濟規模與市場份額和發展水平的主導,使他們在本地區內難以與弱勢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經濟體相融合,擔心在區域化中付出"代價",他們必然以全球化顯示其優勢並鞏固其利益,;而歐洲則是政治、經濟、金融和貿易等相對均衡的發達國家經濟體,具有實現區域化的先天優勢,歐盟5月1日東擴10國的實現,使新老歐洲的融合形成更強大的經濟聯合體,無論經濟、人口或市場已經超出美國。美日和歐洲之間全球化利益主導和區域化利益差異,以及不均衡和均衡的狀況,是形成各自經濟全球化和歐洲經濟區域化理念不同的主要原因。美歐日經濟金融理念的差異也反映在金融市場匯率、股價、金價或油價等價格競爭中。在國際石油的爭奪上,三大經濟體或貨幣體也必然會以各自經濟全球化或區域化理念,加大國際資源產品的競爭。以科索沃和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沖擊原來的石油供求格局,輔之以貨幣競爭,則是不可忽視的美國全球化戰略意向。從日本看,為彌補自身石油需求,其加緊與亞洲、中東國家的經貿合作,改善甚至強化與俄羅斯的關系,其動向也值得揣摩和研究。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國際石油價格走勢已經超出市場相對樂觀平和的預期,石油作為政治戰略籌碼的用途大有提升,並潛藏有美國等大國金融戰略的策劃。美國可以運用美元報價體系的優勢,以美元掛鉤石油報價手段控制油價,並伴之石油儲存的策略,進一步顯示其全球石油戰略和金融戰略的綜合優勢。

[對策]國際油價走勢與我國石油戰略

國際石油價格因全球經濟復甦需求而擴大,因產油國政策調整而緊張,因地緣政治因素而惡化,因季節因素而變化,未來前景不容樂觀。無論如何,石油持續走高必然影響世界經濟增長。預計國際石油市場價格趨勢短期內難以穩定向下,中期將會繼續持續高企。因此,2004年的國際石油價格高點將會突破40美元乃至45美元,全年石油平均水平將可能達到35美元左右,高於去年31美元的平均價;如果國際石油價格一段時間維持35-40美元的高位,世界經濟增長至少有0.2個百分點的減值;未來2-3年,國際石油價格將繼續在漲跌中高企,但年平均價格有可能在33-38美元區間波動。對於世界經濟而言,金融風險與石油危機都不可掉以輕心,更值得關注與防範因石油價格變化所引發的國際金融風險,包括美元動盪性風險和歐洲貨幣潛在的危機風險,這兩大貨幣匯率走勢與石油價格水平直接聯系,必將影響全球經濟、金融、貿易和投資等相關層面的變化與調整。今年以來已經召開和即將再聚會的G-7,都一直關注石油與匯率問題,突出表明了石油與金融安全的必然聯系和重要影響。而全球利率上調的動向,將會進一步加大國際金融市場與國際石油市場聯動效應。

我國是國際石油市場一個新興的戰略因素。擴大石油進口成為國際石油價格的一個重要影響。隨著經濟持續增長,我國已經成為石油需求大國,去年進口石油達到9941萬噸,今年可能達到1.1億至1.2億噸,這也是4年來世界石油消費量的最高點。近期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指出,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將繼續超出預期,為高企的國際油價提供支撐。國際能源署將我國2004年第一季石油日需求量上調18萬桶,至614萬桶,較去年同期增長18%。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3年原油及油品進口量平均為每日210.6萬桶。我國2月石油日進口量猛增至創紀錄的316.2萬桶,比1月高28.3萬桶。我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04年前3個月的原油進口量達3014萬噸,較上年同期飆升35.7%。而OPEC在近期的月度報告中也指出,由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OPEC將提高2004年度的世界石油消費量預期,2004年世界石油消費量預期由原來的每天2387萬桶提高到2617萬桶。

在我國能源消費開始對國際能源市場產生重要影響的同時,國際油價的波動也導致了我國國內的油價波動。我國從1998年開始對國內成品油市場實行動態管理,即根據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的漲跌來調整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國際市場油價的巨幅波動,不僅影響石油及上下游企業的經營績效,加大了相關企業的經營難度,同時也對我國經濟的走向,特別是價格走向產生廣泛影響。有鑒於此,我們應當加快實施"國家石油儲備戰略",開展石油期貨交易,完善國內成品油市場的價格形成與調整機制,維護我國的石油安全和金融安全,以確保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地發展。

『拾』 石油投資是不是騙局

閱讀全文

與全球石油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
郭德勝家族信託 瀏覽:211
華寶大健康基金凈值 瀏覽:26
金融信託投資公司 瀏覽: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