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寡前備後看投資

寡前備後看投資

發布時間:2021-06-23 20:45:03

A. 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原文: 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釋文: (敵人)防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就不足;防備了後面,前面的兵力就不足;防備了左面,右面的兵力就不足;防備了右面,左面的兵力就不足;處處設防,就會處處兵力不足。敵人兵力不足,是處處分兵設防的結果;我方兵力充足,是成功地迫使敵人分兵設防的結果。

B. 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備者,使人備己者也.啥意思

原文(全篇,斜體加黑為題主所問原文和注釋,最後一個是文中注釋)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

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

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作之而知動靜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錯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譯文

孫子說:凡先到戰地而等待敵人的就從容、主動,後到戰地而倉碎應戰的就疲勞、被動。所以,善於指揮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能使敵人自己來上鉤的,是以小利引誘的結果;能使敵人不能到達其預定地域的,是以各種方法阻礙的結果。所以,敵人休整得好,能設法使它疲勞;敵人給養充分,能設法使它飢餓;敵軍駐扎安穩,能夠使它移動。

出兵要指向敵人無法救援的地方,行動要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軍千里而不疲睏的,是因為行進在沒有敵人及其沒有設防的地區。進攻必然得手的,是因為攻擊敵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鞏固的,是因為扼守敵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於進攻的,能使敵人不知怎樣防守;善於防禦的,敵人不知道怎樣進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點形跡;神奇呀!神奇到聽不出一點聲息。這樣,就能主宰敵人的命運。

前進時,敵人無法抵禦的,是因為沖擊敵人空虛的地方;退卻時,敵人無法追及的,是因為退得迅速使敵人追趕不上。所以,我若求戰,敵人即使堅守深溝高壘,也不得不出來與我交戰,是由於進攻敵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戰,即使畫地而守,敵人也無法和我交戰,是因為我設法改變了敵人的進攻方向。

所以,用示形的辦法欺騙敵人,誘使其暴露企圖,而自己不露形跡,使敵人捉摸不定,就能夠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敵人兵力分散;我軍兵力集中於一處,敵人兵力分散於十處,我就能以十倍於敵的兵力打擊敵人,造成我眾而敵寡的有利態勢;能做到以眾擊寡,那未與我軍直接交戰的敵人就少了。我們所要進攻的地方使敵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處處防備;敵人防備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這樣,我所直接攻擊的敵人就不多了。

所以,注意防備前面,後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備後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備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備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處處防備,就處處兵力薄弱。敵人兵力所以少,是由於處處防備的結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於迫使敵人分兵防我的結果。

能預料同敵「交戰的地點,能預料同敵人交戰的時間,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敵人交戰,如果既不能預料交戰的地點,又下能預料交戰的日期,就會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何況遠到幾十里,近的也有好幾里呢!

依我分析,越國的兵雖多,對於決定戰爭的勝敗又有什麼補益呢?

所以說,勝利是可以爭取到的。敵軍雖多,也可以使具無法用全部力量與我交戰。

所以要認真分析判斷,以求明了敵人作戰計劃的優劣長短;挑動敵人,以求了解其行動的規律;示形誘敵,以求摸清其所處地形的有利與不利;進行戰斗偵察,以求探明敵人兵力部署的虛實強弱。

所以,示形誘敵的方法運用到極妙的程度,能使人們看不出一點形跡,看不出一點形跡,即使有深藏的間諜,也無法探明我方的虛實,即使很高明的敵人,也想不出對付我的辦法來。

根據敵情而取勝,把勝利擺在眾人面前,眾人還是看不出來。人們只知道我是根據敵情變化取勝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樣根據敵情變化取勝的。所以每次戰勝,都不是重復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適應不同的情況,變化無窮。

用兵的規律像水,水流動的規律是避開高處而向低處奔流,用兵的規律是避開敵人堅實之處而攻擊其虛弱的地方。水困地勢的高下而制約其流向,作戰則根據敵情而決定取勝的方針。所以,作戰沒有固定不變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沒有固定的形態一樣;能依據敵情變化而取勝的,就稱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規律就像自然現象一樣,「五行」相生相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長,月亮有缺有圓,永遠處於變化之中。

注釋:備前則後寡:用兵力防備了前面,後面的兵力便少了。使人備己:使別人防備自己,使敵人防備我軍。

C. 利可共而不可獨 謀而寡而不可眾

曾國藩的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不僅為外人所稱道,甚至有人評價其「內聖外王」。曾國藩為人處事的成功得益於他的人生「六戒」,明確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咸陽,卻不敢占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正如《戰國策》上說,「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通俗地說,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自己看準了,去做就是了,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如果別人見識低下,心胸狹小,氣度平凡,必定不理解你的想法。七嘴八舌,會動搖你的意志,也會破壞你的信心和情緒。

D. 「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譯文:所以,示偽形於敵,而我之真形則藏而不露,這樣,我方兵力即可集中在一起,而敵人的兵力則分散到各處,這樣,就可以十倍的兵力去攻擊敵人,從而形成我眾敵寡的有利態勢。我既做到以眾擊寡,那麼同我作戰的敵人就難於有所作為了。我與敵交戰的地方,事先不可使敵人知道;敵人不知道,防備的地方就多;防備的地方多,那麼同我作戰的敵人就少了。所以,防備前面,後面就寡弱;防備後面,前面就寡弱;防備左邊,右邊就寡弱;防備右邊,左邊就寡弱;處處防備,就處處寡弱。之所以寡弱,就是由於防備敵人而使兵力分散所致;之所以顯得眾多,乃是由於迫使敵人分兵備我所致。
「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這段話蘊含著這樣的哲學道理:①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處處設防,就會處處薄弱,鬍子眉毛一把抓,結果什麼也抓不住。②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寡與眾是矛盾的雙方,在"處處防備"和"迫使敵人分兵防我"的條件下,寡與眾的位置可以相互轉化。③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形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E. 為什麼說投資越早越好

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

通常貧窮人家對於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較負面的想法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諸於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而較正面的看法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諸於富人較我們努力或是他們克勤克儉。

但這些人萬萬沒想到,真正造成他們財富被遠拋諸於後,是他們的投資領域。因為窮人與富人的投資領域不同,富人多數的財產是以多渠道、多種類的投資,而窮人多數的財產是單一投資。

投資人躋身於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逃脫傳統思考的框框。有一個成年人不會騎自行車,他看到一位小孩子正在騎,羨慕地對小孩抱怨說:「小孩子身手敏捷才會騎車。」沒想到小孩子卻對他說:「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能騎車。」

於是小孩子教這位成年人騎車,而成年人也很快地學會了。當成年人愉快地與這小孩道別回家時,卻習慣性地推著車走路回家,這就是無法跳出慣性的框框。

所以我們應跳出習慣性的條框,及早地進行投資,用錢來幫你賺錢,多一分投資多一分收入。

我們認為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後,再等待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再投資。

抱持「船到橋頭自然直」得過且過之心態來投資,是個人投資最普遍的障礙,也是導致大多數人不能致富的主因。許多人對於投資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隨著年紀的增長,眼見別人的財富逐漸快速成長,終於警覺到投資的重要性,此時才開始想投資,已因為時間不夠,復利無法發揮功能,懂得投資又如何,為時已晚?很多年輕人總認為投資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錢人的事,到了老年再來擔心投資還不遲。投資能否致富,與金錢的多寡關連性很小,而投資和時間長短之關連性卻相當大。人到了中年面臨退休,手中有點閑錢,才想到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經濟來源作準備,此時卻為時已晚。

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長,無法使復利發揮作用,卻讓小錢變大錢,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時間。正如前面所舉的例子,10年的時間仍入法使小錢變大錢,可見理財只經過10年的時間是不夠的,作得要有更長的時間,才有顯著的效果。既然知道投資可以致富,需要投資在高報酬率的資產,並經過漫長的時間的復利作用,那麼我們的脫困應之道,除了充實投資知識與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即時的投資行動,投資活動應越早開始越好,並培養持之以恆、長期等待的耐心。

F. 孫子兵法中的投資心理學

始計第一

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
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
、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
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
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
,用之必敗,去之。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兵者,詭道也。故能
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
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
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
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作戰第二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
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
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
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
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於丘役。
力屈中原、內虛於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
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①桿
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
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①:「忌」加「艹」頭。

謀攻第三

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
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①□②,具器械,三
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
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
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
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
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
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
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①:〔車賁〕。
②:「溫」字「氵」旁換「車」旁。

軍形第四

孫子曰: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
,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不可勝者,守也;
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勝也。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
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
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
,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
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
,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稱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勢第五

孫子曰:
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斗眾如斗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
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①投卵者,虛實是也。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終而復始
,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聲不過五,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色不過五
,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戰勢不過奇正,奇
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
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故善戰者,其
勢險,其節短。勢如擴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
而不可敗。亂生於治,怯生於勇,弱生於強。治亂,數也;勇怯,勢也;強弱,形
也。
故善動敵者,形之,敵必從之;予之,敵必取之。以利動之,以卒待之。故善
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木石
之性,安則靜,危則動,方則止,圓則行。
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①:「瑕」的「王」旁換「石」旁。

虛實第六

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
,安能動之。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
,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
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退
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
必救也;我不欲戰,雖畫地而守之,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無
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能以眾
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
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
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備人者也;眾者,使人備己者也。故知戰之地
,知戰之日,則可千里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日,則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
左,前不能救後,後不能救前,而況遠者數十里,近者數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哉!
故曰:勝可為也。敵雖眾,可使無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計,候之而知動靜之
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餘不足之處。故形兵之極,至於無形。無形則
深間不能窺,智者不能謀。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
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故其戰勝不復,而應形於無窮。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
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
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軍爭第七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
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軍爭為利,軍
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
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
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
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
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和為變
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掠鄉
分眾,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之金鼓;視不相見,故為之旌旗。」夫金鼓旌
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
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
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
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
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九變第八

孫子曰:
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合。泛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
則謀,死地則戰,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
不受。
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
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
諸侯者以害,役諸侯者以業,趨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
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
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行軍第九

孫子曰:
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
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於水而迎客,視生處
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唯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
水草而背眾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
。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
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
上雨水流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
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蒹葭
、小林、□①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
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
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備
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杖而立者,飢也;汲而先飲者,渴也
;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
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②不返其舍者,窮寇也
;諄諄□③□③,徐與人言者,失眾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
畏其眾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
,必謹察之。
兵非貴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並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
於人。卒未親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故合
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
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①:「翳」加「艹」頭。
②:〔垂瓦〕。
③:〔訁翕〕。

地形第十

孫子曰:
地形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
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
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
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隘
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
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
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凡兵有走者、有馳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
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馳;吏強卒弱,曰陷;
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
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
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
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故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
戰,無戰可也。故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寶也。
視卒如嬰兒,故可以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
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而不知吾卒之
不可以擊,勝之半也;知敵之可擊,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戰,勝
之半也。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
,勝乃可全。

九地第十一

孫子曰: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
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我得亦利,
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
天下眾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山林、險阻、沮澤,凡難
行之道者,為泛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眾者,為圍地;疾
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
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泛地則行,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
,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眾而整將來,待
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
戒也。
凡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克,掠於饒野,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
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盡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
,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吾士無余財,非惡貨也;無余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
卧者涕交頤,投之無所往,諸、劌之勇也。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
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
?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而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
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如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
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
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
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眾,投
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九地之變,屈伸之力,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凡為客之道,深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
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
交地吾將固其結,衢地吾將謹其恃,重地吾將繼其食,泛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
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故兵之情:圍則御,不得已則斗,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
不用鄉導,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
則其眾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
己之私,威加於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眾,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
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
敗。
故為兵之事,在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里殺將,是謂巧能成事。是故政舉
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
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
敵不及拒。

火攻第十二

孫子曰: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
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
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火發而其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
可從則上。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
風止。凡軍必知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惰其功者凶,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惰之,非
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合於利而
動,不合於利而上。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說,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故明主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用間第十三

孫子曰: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
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
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
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
,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
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鄉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聞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
間者,反報也。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賢不能用
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
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兼死。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
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敵間之來間我者,因而
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
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
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興也,呂牙在殷。故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
,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G. "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何解

沒有不防備的地方,就沒有不薄弱的地方。原指應重點設防,不宜分散兵力。後指不能面面俱到,要保證重點。 寡:少,薄弱。

出自《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曰:「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哲學含義:

1、要善於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處處設防,就會處處薄弱,鬍子眉毛一把抓,結果什麼也抓不住。

2、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寡與眾是矛盾的雙方,在"處處防備"和"迫使敵人分兵防我"的條件下,寡與眾的位置可以相互轉化。

3、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創造條件,促使形勢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

(7)寡前備後看投資擴展閱讀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在臨沂。

《孫子兵法》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兵書,歷來備受推崇,研習者輩出。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馬遷《史記》有記載,(孫武)以兵法見於吳王闔閭。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H. 幫忙翻譯一下古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繫到士兵的生死,國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認真考察研究的。 所以,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研究,比較敵我雙方的七種條件,以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所謂「道」,是使民眾與國君的意願相一致,這樣,民眾在戰爭中就可為國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險。所謂「天」,是指日月星辰運行的情況,寒冷炎熱氣象的變化,必須因時制宜,以順天時。所謂「地」、是指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阻或平坦,作戰地域的寬廣或狹窄,地形是否利於攻守進退。所謂「將」,是指將帥的智謀才能,賞罰有信,愛撫士卒,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所謂「法」,是指軍隊組織編制、將吏的統轄管理和職責區分、軍用物資的供應和管理等制度規定。以上五個方面,將帥沒有不知道的;只有深刻了解,確實掌握才能打勝仗,否則,就不能取勝。因此,要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考核比較,以探求戰爭勝負的情形,就是說:哪一方的國君比較賢明?哪一方的將帥比較有才能?哪一方佔得比較有利的天時地利條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實貫徹執行?哪一方的軍隊實力強盛?哪一方的士卒訓練有素?哪一方賞罰嚴明?我根據以上七個方面核查對比,就可以判明誰勝誰負了。如果能夠聽從我的計謀,指揮作戰一定勝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聽從我的計謀,指揮作戰一定失敗,我就離去。有利的計策已被採納,還要設法造「勢」,以輔助作戰的進行。所謂「勢」,就是根據情況是否有利而採取相應的行動。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的行為。所以,能攻而裝作不能攻,要用某人而裝作不用他,要在近處行動而裝作要在遠處行動,要在遠處行動而裝作要在近處行動,對於貪利的敵人,要用小利引誘他,對於處於混亂狀態的敵人,要乘機攻取他,對於力量充實的敵人,要加倍防備他,對於強大的敵人,要暫時避開他,對於易怒的敵人,要用挑逗的辦法激怒他,對於鄙視我方的敵人,要使其更加驕傲,對於休整得充分的敵人,要設法疲勞他。對於內部和睦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要在敵人無准備的狀態下乘機攻擊,要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突然襲取。這些都是軍事家取得勝利的奧妙所在,是不可事先加以具體規定的。在開戰之前,「廟算」能夠勝過敵人的,是因為按五事七計經過周密研究,有十之八九正確,得到的勝利條件多;開戰之前,「廟算」不能勝過敵人的,是因為研究不周,只有十之四五正確,所得的勝利條件少。研究周密,勝利條件多,當能勝敵,研究不周,勝利條件少,不能勝敵,而何況研究完全錯誤!沒有勝利條件呢!我們從五事七計來考察敵我情況,誰勝誰負就可看出來了。

I. 故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這很好理解阿.
你把力量,注意力集中於一點.
其他地方自然相對就薄弱了.
你把力量分散到各個點,但力量的不足,只會導致全盤的綜合力量薄弱.
我不覺得需要舉例.
生活中就能感受到.

歷史上戰爭的 穩軍之計 多半會造成守方這種情況.

J. 什麼是先投資再等待機會

思想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

通常貧窮人家對於富人之所以能夠致富,較負面的想法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諸於運氣好或者從事不正當或違法的行業;而較正面的看法是將富人致富的原因,歸諸於富人較我們努力或是他們克勤克儉。

但這些人萬萬沒想到,真正造成他們財富被遠拋諸於後,是他們的投資領域。因為窮人與富人的投資領域不同,富人多數的財產是以多渠道、多種類的投資,而窮人多數的財產是單一投資。

投資人躋身於致富之林,要能在思考模式上逃脫傳統思考的框框。有一個成年人不會騎自行車,他看到一位小孩子正在騎,羨慕地對小孩抱怨說:「小孩子身手敏捷才會騎車。」沒想到小孩子卻對他說:「不一定要身手敏捷才能騎車。」

於是小孩子教這位成年人騎車,而成年人也很快地學會了。當成年人愉快地與這小孩道別回家時,卻習慣性地推著車走路回家,這就是無法跳出慣性的框框。

所以我們應跳出習慣性的條框,及早地進行投資,用錢來幫你賺錢,多一分投資多一分收入。

我們認為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後,再等待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再投資。

一般人在送禮時,常常為送禮的價格及種類而感到十分棘手。同樣,接受禮物的一方也頗感困擾。往往下層贈送禮品給上司時,常把對方視為重要人物,如果送了與身份地位不相稱的禮物,雙方都會覺得尷尬。此外,接受方也必定有某物期待,如果對方沒有送禮來或送的東西比自己期待的價格還要低,心裡就會感到不是滋味,甚至還會覺得自己在對方心目中沒什麼份量而感到懊惱。

針對贈禮的技巧,專家建議,送禮物給上司時,應該選擇一些難以用金錢衡量價值的物品,最好具有收藏、欣賞價值;而送禮的標准應因人而異,但多以與此人的交情為准。而送禮給同事、朋友時,可參考對方送的禮,送相同性質的禮物大致不會出錯。

抱持「船到橋頭自然直」得過且過之心態來投資,是個人投資最普遍的障礙,也是導致大多數人不能致富的主因。許多人對於投資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總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隨著年紀的增長,眼見別人的財富逐漸快速成長,終於警覺到投資的重要性,此時才開始想投資,已因為時間不夠,復利無法發揮功能,懂得投資又如何,為時已晚?

很多年輕人總認為投資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錢人的事,到了老年再來擔心投資還不遲。投資能否致富,與金錢的多寡關連性很小,而投資和時間長短之關連性卻相當大。人到了中年面臨退休,手中有點閑錢,才想到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經濟來源作準備,此時卻為時已晚。

原因很簡單,時間不夠長,無法使復利發揮作用,卻讓小錢變大錢,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時間。正如前面所舉的例子,10年的時間仍入法使小錢變大錢,可見理財只經過10年的時間是不夠的,作得要有更長的時間,才有顯著的效果。

既然知道投資可以致富,需要投資在高報酬率的資產,並經過漫長的時間的復利作用,那麼我們的脫困應之道,除了充實投資知識與技能外,最重要的就是即時的投資行動,投資活動應越早開始越好,並培養持之以恆、長期等待的耐心。

今天導致大多數人不能致富的原因,是眾人不知如何運用資金,才能達到以錢賺錢、以投資致富的川小。這是我們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學校教育花大量的時間教導學生謀生技能,以便將來能夠賺錢,但是從不教導學生在賺錢之後如何管錢。大學牛訓練理財的途徑——投資股票、往往被校方視為投機、貪婪的行為。而對未來這個財務主導的時代,缺乏以錢賺錢的正確投資知識,不但侵蝕人們致富的夢想,而且_對企業的財務運作與國家的經濟繁榮亦有所傷害。

不要再以未來價格走勢不明確為藉口,而延後你的投資計劃,又有誰能事前知道房地產與股票何時開始上漲呢?過去每次價格巨幅上漲,事後總是悔不當初。價格開始起漲前,是沒有任何徵兆的,也沒有人會敲鑼打鼓來通知你的。對於這種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只有高預期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再等待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再投資。」

巴菲特是美國有史以來真正的股市大亨,而且穩坐美國首富多年,美國其他的富豪,都靠經營企業致富,只有巴菲特是把錢投資在股票上,只要美國的經濟持續成長,他的財富就能與日俱增。

如果時間是投資不可或缺的要素,那麼爭取時間的最佳策略就是「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現在就開始投資,就從今天開始行動吧!

越早開始投資,便越早達成致富目標,自己與家人就能越早享受致富的成果。而且越早開始投資,利上滾利時間越長,時間充裕,所需投入之金額就越少,理財就越輕松且愉快!

年輕就是投資致富的本錢,年輕的人,有資格做以小錢投資致富的夢!若年老之後才開始投資,每個月所需投入的資金,已經大到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程度。總之,為退休投資應趁早,莫待等閑白了少年頭,年老再投資,已時不予我了。

未來的財富水準全累於今日。今天的事又累於今天的觀念和切實的做法,不要讓多餘的猶豫在你的心中投下陰影。

閱讀全文

與寡前備後看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
郭德勝家族信託 瀏覽:211
華寶大健康基金凈值 瀏覽:26
金融信託投資公司 瀏覽:385
網路融資新聞 瀏覽:265
東方財富手機版看資金流向 瀏覽:382
什麼是股票的關鍵價位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