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全基金退休金計劃

全基金退休金計劃

發布時間:2021-06-24 19:21:28

⑴ 退休金的主要分類

按退休金籌措方式
在實務中,企業制訂的退休金的籌措方式可分為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由其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由信託機構從退休基金中支付退休金。企業除非已完全履行退休金給付義務,否則不得將退休基金收回。
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未提取退休基金交付信託機構保管運用,或者企業雖提取了退休基金,但自行保管運用,而未交付給信託機構保管使用,在職工退休時,企業自行籌措資金支付退休金。這種辦法與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相比,職工的退休金缺乏保障。
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可分為約定提存金辦法(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和約定給付辦法(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
約定提存金辦法是企業按照退休辦法的規定,每年提取一定數額的退休基金,交給信託機構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將屬於該職工的退休基金支付給已退休職工。通常每年提取定額的基金,是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如工資的5%)提取的,職工退休時所能領取的退休金取決於提存的金額及其所孳生的利息,企業並不保證退休金給付的數額。企業在每期提取的退休金數額,即為當期應確認的退休金成本。約定提存金金辦法的會計處理較為簡單,只須在提取時借記退休金成本,貸記現金,此外別無其他分錄。我國企業多數採用這種辦法。
約定給付退休辦法是企業承諾在職工退休時一次支付一定數額退休金,或者在職工退休時分期支付一定數額的退休金;只要職工退休時企業有能力履行支付退休金的義務,企業是否按時提取退休基金則由企業決定。在這種辦法下,退休金的數額通常根據職工的工資水平及服務年限確定,或者兩者均需考慮,或者只需考慮其中一項,如服務年限。前者稱為最後工資法,後者稱為定額給付法。
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
退休辦法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為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和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non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
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企業與職工共同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保管運用,雙方提取的比例不一定相同。職工如果提前離職,可將其自身提取的本金及利息收回,而能否分享企業提取的基金則視退休辦法的規定而定。我國由國家、企業和職工三方共同提取退休基金。
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退休基金全部由企業提拔,職工不參與提拔的辦法。美國大部分退休辦法均屬這種辦法。
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私人的退休金計劃是一項向公司雇員提供退休收入的項目。私人的退休金計劃根據其盈利能力、覆蓋范圍、盈利標准,受到特別的稅收待遇。在美國,集中起來的私人退休金已經成為了重要的金融中介,它的總資產在1989年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與此相比,紐約證券交易所在1989年所有的上市股票和債券的總市值是4.4萬億美元。換言之,退休金計劃的總資產足夠購買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和債券的大約40%。對於個人來說,退休金計劃用未來僱主提供的退休津貼代替了當下的工資收入和個人儲蓄。如果這兩者(未來的退休金收入和現時的工資儲蓄)提供等量的退休金收入並且實施這兩種方法放棄現時消費的代價相同,人們不會太關心這兩者的差別。而有利稅率會製造一個偏好,使人們傾向於通過雇員公司組織的退休金計劃來儲蓄,而不是自己直接儲蓄。對於公司來說,退休金計劃起到了兩種基本的作用。第一,退休津貼代替了工資。第二,退休金能夠為公司提供一種資金的來源,因為承諾的未來的退休津貼不需要現在就以現金支付。美國免稅代碼為利用退休金計劃融資業務規定了額外的收益。

⑵ 社保基金年滿十五年,退休金是多少

有些參數未知,如15年交了多少?當地平均多少?
所以這里沒答案,建議你度娘一下計算方法,自己代入參數算一下

⑶ 2020年二月底退休,當年只交費二個月,和2020年的養老保險記帳率關系大嗎個人帳戶能增加多少

中小微企業免 征3項社保費

①2020年底之前 實現養老保險省級統籌

截至目前,已 經有20個省份實現了養老保 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按照計劃,到2020年底所有省份都能實現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

專家解讀:促進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為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打下堅實基礎。

②31省市養老金實現16連漲

2020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發放標准再上漲5%,實現16連漲。從下半年開始,各省市將陸續公布具體的上漲與調整方案,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也要上漲。預計到7月底會出台相關政策,我們拭目以待。

③2020年底前取消城鄉居民醫保個人賬戶

此前,醫保局已經發布相關通知,明確到2020年底之前取消醫保個人賬戶,逐漸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經取消城鄉居民醫保個人賬戶的省份,不得變相恢復。之所以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原因如下:額度太低;共濟能力差;容易被濫用。不過,大家不必擔心的是,取消醫保個人賬戶不會降低醫保福利待遇。

⑷ 2020年以後退休金怎樣領取

養老金標准與以下幾個因素有直接關系。因此不可能現在就會給你明確的待遇標準的:
一、累計繳費年限。二、歷年的繳費基數及繳費金額。
三、退休年齡及退休上年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四、利率因素。五、其它因素。

退休金[1] 指的是一個人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從某一工作退下來。公司或僱主必須給予的一次性較大額酬勞。退休在不同的地方及職業有不同的指定年齡或年資,超過此年歲的職員,被視作想再繼續工作也不合適,所以可以自行選擇要不要繼續工作,此時僱主必須給予一筆大額金錢作為勞工勞苦一生的獎勵,並以此作為不工作後的養老生活費和醫療費來源。
弊端編輯
由於世界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使得有些企業為了降低人事成本,避免付出大筆退休金給退休的員工,而以工讀、人力派遣等非常規僱用取代正職員工。甚至以各種手段,如任意調動工作、減薪或是逼退等,讓屆退勞工自行離職,逃避退休金給付而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部分國家的退休金計演算法偏向長期在同一僱主下工作的勞工,所以當資方倒閉或是轉換資方時,退休金的年資計算引發很大的紛爭,常常勞工都是受損的一方。
有些國家採用制度改革法律防止這些行為,並推動國民年金(national pension plan)等年金式國民保險制度,由政府託管定期提撥的金錢,等勞工退休後由政府將退休金轉交勞工,以加強基本的保障。[1]
基本信息編輯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退休金英語為:pension。亦為:養老金。由政府、公司、金融機構等向因年老或疾病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按月支付的資金。作為生活來源由失去勞動收入者定期領取。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如美國的401(K)、加拿大的RRSP等,以保證老有所養。加入養老金計劃是最重要的投資手段之一。[2]
主要分類編輯
按退休金籌措方式
在實務中,企業制訂的退休金的籌措方式可分為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由其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由信託機構從退休基金中支付退休金。企業除非已完全履行退休金給付義務,否則不得將退休基金收回。
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未提取退休基金交付信託機構保管運用,或者企業雖提取了退休基金,但自行保管運用,而未交付給信託機構保管使用,在職工退休時,企業自行籌措資金支付退休金。這種辦法與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相比,職工的退休金缺乏保障。
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可分為約定提存金辦法(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和約定給付辦法(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
約定提存金辦法是企業按照退休辦法的規定,每年提取一定數額的退休基金,交給信託機構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將屬於該職工的退休基金支付給已退休職工。通常每年提取定額的基金,是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如工資的5%)提取的,職工退休時所能領取的退休金取決於提存的金額及其所孳生的利息,企業並不保證退休金給付的數額。企業在每期提取的退休金數額,即為當期應確認的退休金成本。約定提存金金辦法的會計處理較為簡單,只須在提取時借記退休金成本,貸記現金,此外別無其他分錄。我國企業多數採用這種辦法。
約定給付退休辦法是企業承諾在職工退休時一次支付一定數額退休金,或者在職工退休時分期支付一定數額的退休金;只要職工退休時企業有能力履行支付退休金的義務,企業是否按時提取退休基金則由企業決定。在這種辦法下,退休金的數額通常根據職工的工資水平及服務年限確定,或者兩者均需考慮,或者只需考慮其中一項,如服務年限。前者稱為最後工資法,後者稱為定額給付法。
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
退休辦法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為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和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non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
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企業與職工共同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保管運用,雙方提取的比例不一定相同。職工如果提前離職,可將其自身提取的本金及利息收回,而能否分享企業提取的基金則視退休辦法的規定而定。我國由國家、企業和職工三方共同提取退休基金。
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退休基金全部由企業提拔,職工不參與提拔的辦法。美國大部分退休辦法均屬這種辦法。
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私人的退休金計劃是一項向公司雇員提供退休收入的項目。私人的退休金計劃根據其盈利能力、覆蓋范圍、盈利標准,受到特別的稅收待遇。在美國,集中起來的私人退休金已經成為了重要的金融中介,它的總資產在1989年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與此相比,紐約證券交易所在1989年所有的上市股票和債券的總市值是4.4萬億美元。換言之,退休金計劃的總資產足夠購買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和債券的大約40%。對於個人來說,退休金計劃用未來僱主提供的退休津貼代替了當下的工資收入和個人儲蓄。如果這兩者(未來的退休金收入和現時的工資儲蓄)提供等量的退休金收入並且實施這兩種方法放棄現時消費的代價相同,人們不會太關心這兩者的差別。而有利稅率會製造一個偏好,使人們傾向於通過雇員公司組織的退休金計劃來儲蓄,而不是自己直接儲蓄。對於公司來說,退休金計劃起到了兩種基本的作用。第一,退休津貼代替了工資。第二,退休金能夠為公司提供一種資金的來源,因為承諾的未來的退休津貼不需要現在就以現金支付。美國免稅代碼為利用退休金計劃融資業務規定了額外的收益。

⑸ 社保基金買10年和15年退休後拿到的退休金有多大差別

社保養老金必須交滿15年,如果不交滿15年,
退休後沒有基礎性養老金。
社保的養老與醫療是捆綁的,只要交養老就必
須交醫療。而醫療是交一年管一年。而醫療女
必須交滿20年,男必須交滿25年,退休後才能
享受社保的醫療報銷。

⑹ 怎麼通過個人退休賬戶或退休金計劃的形式使自己的配偶成為自己的退休基金的受益人

你好,按照規定社保的個人賬戶的資金只能留給法定繼承人。這樣法定繼承就要按比例來分割了。沒有辦法改變。

⑺ 甚麼是養老金固定收益計劃(Defined Benefit Plan)

金業發展應推動養老制度建設

--------------------------------------------------------------------------------

您對這篇文章中涉及的股票有任何問題,您對手中持有的股票有任何擔心,
您對大盤走勢有任何疑惑,您還關心哪些股票的趨勢,隨時可以免費致電--
金融界服務中心:010—66210650(30部中繼電話)
周一~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公休日:上午9:30~下午5:30

--------------------------------------------------------------------------------

中國證券報
我國基金業要獲得真正廣闊的發展空間,就必須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改變目前單純追逐熱錢,著眼於為熱錢服務的短視行為,以自身的優良的管理技術優勢幫助、推動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形成,進而使自身的未來發展奠定在健全的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堅實基礎之上。(人民幣都升值了!你的股票升了嗎?)

從發達市場國家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基金業的發展與養老基金體制的發展遵循的是一條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發展道路。一個國家的社會化的不斷完善的養老體制,是基金業賴以繁榮壯大的基礎。而基金業的專業化的發展,又為社會化的養老體制的不斷變革提供了技術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我國養老制度能否順利完成改革、發展、完善的重任,將決定我國經濟發展能否在今後二三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持續、高速的發展態勢,將決定我國社會能否在今後二三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內繼續保持安定、平穩的局面。(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目前,我國養老體制正面臨著嚴峻挑戰:挑戰之一:我國社會發展正遭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困境。

挑戰之二:我國經濟發展正遭遇先進入老齡化社會,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困境。

挑戰之三:我國人口的嚴重失衡正快速瓦解我國社會的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將加劇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困境。

挑戰之四:我國的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解決過程將加劇我國養老體制的困境。

 共同基金與養老基金共生共榮

從發達市場國家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基金業的發展與養老基金體制的發展遵循的是一條相互依存、共生共榮的發展道路。一個國家的社會化與不斷完善的養老體制,是基金業賴以繁榮壯大的基礎。而基金業的專業化的發展,又為社會化的養老體制的不斷變革提供了技術上和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

因此我們可以說,不以社會化的不斷完善的養老體制為基礎,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得到真正的繁榮發展。同時,基金業又應以不斷提高的專業化服務,支持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改革、發展、完善。

美國的歷史經驗為基金業發展與社會化養老體制發展的這種相互支持、共生共榮的關系提供了典型的案例說明。美國的基金業曾經完成了兩項重大的歷史任務,從而幫助改革完善了美國現代證券市場框架和金融體系。其歷史任務之一是,幫助美國證券市場完成了從「為少數人服務的市場」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

美國的股票市場可以大體劃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其中20世紀30年代是最主要的分界線:

第一階段:20世紀的1929至33年的大危機之前,美國股市是典型的為少數人服務的股市。這時股市的參與者主要是社會上少數的投機者、冒險家、富有階層。這時的股市是典型的富人的游戲場所,是少數投機者的游戲場所。

第二階段:20世紀的30年代至40年代為過渡時期,即從為少數人的市場向為多數人的市場轉變的過渡期。

第三階段:20世紀的50年代以後,美國股市逐步轉型為「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

 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美國養老體制變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開始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投資股市。到目前為止,多數的美國家庭和美國人口都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持有股票。股市不再只是富有者的投資場所,而且也是廣大工薪階層的投資場所。對這一市場的轉型,美國基金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美國的基金業也隨著這一歷史轉型而得到了發展壯大。

在1929—1933年的大危機之前,美國基金業也曾有過一段高度繁榮期。但這時的基金業和美國股市一樣,只是為少數投機者的利益服務的。因此隨著大危機的展開,美國第一代只為少數人服務的基金業幾乎全軍覆滅,被歷史的發展所淘汰。

 20世紀50年代以後,美國基金業開始以共同基金為主流形式。共同基金由其制度決定是更強調為多數人服務的基金形式。正是在共同基金的制度安排下,越來越多的普通工薪家庭有可能越來越廣泛地參與股市投資。因此可以說,共同基金這種為多數人服務的投資工具幫助美國股市完成了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

其歷史任務之二是,保障了美國社會化的養老基金制度完成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

我們應當明確一個歷史事實:現代金融市場變革的基本推動力來自於養老制度的變革。養老制度的變革、創新是現代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的基本推動力。

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養老基金制度經歷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變化。

變化之一:公司雇員(通過工會組織)獲得了對養老基金合約的談判權。

 1948年4月,美國勞工關系局發布法令,宣布公司雇員有權通過工會組織要求僱主提供養老保障,建立養老基金。而在此之前,建立養老金與否只是僱主一方的單方面決定。這一措施催生了美國現代的社會化的養老基金制度,推動了企業年金雨後春筍般的建立,使企業年金迅速覆蓋到各類企業,使養老基金資產以幾何級數迅速擴張。養老基金資產從1949年該法令頒布之時的140億美元,迅速擴大到20世紀末的接近9萬億美元,規模擴大了600餘倍,資產總值已超過美國一年的GDP總值。

變化之二:養老基金從最初的單純的「收益固定型計劃」轉向了「收益固定型計劃」與「投資配置型計劃」並存的格局。

「收益固定型」養老金計劃是指事先以合約形式規定了受益人最終的受益數額與收益方式。而「投資配置型」養老金計劃是指規定受益人定期向養老金賬戶不斷追加投入的義務,但不承諾最終的收益。因此「投資配置型」養老基金計劃可以被看成是一種純粹的投資計劃。這一變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相當深遠。它不但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證券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風格、投資組織形式,而且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資金不斷地、定期地注入美國證券市場,對美國證券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穩定機制。

變化之三:投資決策模式出現分散化、平民化趨勢。

在原有的單純「收益固定型」養老基金計劃模式下,美國養老基金的投資決策高度集中在數千名投資管理者的手中。實際上也可以說,當時美國整個證券市場的投資決策權高度集中在數千名投資管理者手中。但是在「投資配置型」養老基金計劃模式下,美國有超過3500萬養老金持有人要直接參與投資決策,他們直接代表著數千萬美國家庭的投資計劃,以及接近一半以上美國人口的投資計劃。「投資配置型」養老基金計劃從根本上變革了美國證券市場上的投資決策模式,對美國證券市場上的制度性變革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這一變化對基金市場的影響極為深遠,對美國基金市場的高速擴展給予了最為有力的推動,使美國基金市場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以前所未有的形式、速度、廣度和深度迅速發展起來。

變化之四:養老基金合約對股票投資比重的規定不斷放寬。

過去50年間,美國養老基金的投資方向經歷了一個從基本上禁止投資股票到允許投資股票且投資比重不斷提高的過程。美國養老基金持有股票的資金數額以平均大大超過股市升值速度的速率增長,公營部門養老基金的股票投資比重已超過50%,其餘大體在30%—40%之間。現在,美國養老基金已成為美國股票市場上最主要且最穩定的資金來源之一。

在上述美國養老基金制度的革命性變化過程中,美國共同基金市場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同時也由此為自身的發展獲得了以前所不可比擬的廣闊空間。美國共同基金市場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基金產品,滿足了養老基金多樣化的投資需求,為養老基金的資金源源不斷地注入證券市場提供了順暢的通道。

這一歷史發展過程告訴我們,對共同基金市場來說,養老資金的投資需求應當成為共同基金最為關注的市場需求。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共同基金市場服務形式的變化,主要都是為滿足養老資金的投資需求的結果。可以說,是養老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推動了共同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同時是共同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保障了養老基金市場的變革發展。

 我國基金業發展面臨的主要障礙

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還只有區區一千多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便已陷入明顯的發展瓶頸,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銷售不暢局面。當前,造成我國基金業發展這一系列困難的主要原因在於制度性缺陷:

一、社會化養老體制建設的嚴重滯後目前,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建設嚴重滯後,尚不能覆蓋廣大的農村人口與日趨龐大的流動人口,也沒有充分覆蓋城市人口中的廣大中低收入者。我國目前的社會化養老體制還只能說是為少數社會「精英」階層服務的體系。沒有廣大社會人口的養老資金需求,就沒有對應的對共同基金產品的投資需求。缺乏廣泛的具有養老投資目標的資金支持,我國基金業便陷入為少量投機性熱錢服務的困境。

正是這種情況造成我國基金業規模目前雖然只佔GDP的百分之一點幾,基金卻似乎很難再賣得出去。而業內人士所一直憧憬的國外基金市場的佔GDP百分之十幾甚至幾十的情形,似乎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我國基金業要獲得真正廣闊的發展空間,就必須確立正確的發展戰略,改變目前單純追逐熱錢,著眼於為熱錢服務的短視行為,以自身的優良的管理技術優勢幫助、推動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形成,進而使自身的未來發展奠定在健全的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堅實基礎之上。

二、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觀念落後我國現有的證券及基金的法律法規體系嚴重不適應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需要。這種不適應不單表現在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健全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其基本觀念的落後方面。

第一,現有的證券及基金法律法規體系明顯缺乏推動競爭、推動創新的基本精神。相反,卻有相當明顯的保護壟斷、自我封閉的意味。第二,現有的證券及基金法律法規體系不利於職業投資管理人市場的發育。第三,現有的證券及基金法律法規體系不利於「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投資契約關系的形成,制約基金產品市場深度與廣度開發。

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下,只允許少數國企色彩濃厚的「大」基金公司的存在,只允許「出身好」、「財大氣粗」的機構組建基金公司。我國基金業從一開始就被割棄了「平民化」機構的基本精神,一開始就掘下了「高高在上」的少數「管理精英」與普通廣大投資人之間的鴻溝。在這種法律框架下,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在我們中國如何能有朝一日產生像「巴菲特」、「彼德.林奇」、「索羅斯」一類的投資大師以及像「先鋒公司」一樣的著名基金投資機構,因為以他們創業時的條件根本就沒有資格進入我國的投資管理行業。

三、金融財富分布嚴重失衡我國社會金融財富分布呈嚴重不均衡現象。這一不均衡現象將長期制約我國城鄉居民儲蓄(目前已達十萬億)順暢地轉化為投資資金的過程。我國社會金融財富分布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以下特點(根據社會調查數據):第一,少數人佔有多數的金融資產;第二,缺少一個足夠大的中產階層;第三,廣大中低收入階層人均佔有金融資產的絕對額過低。而根據發達市場的歷史經驗,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形成以廣大中產階層為主體的金融資產結構才最有利於基金業的發展。

在我國現有金融財富分配格局下,對基金業的資金供給將主要具有以下特點:第一,人均金融資源不足,人均絕對額較低;第二,資金抗風險能力低;第三,投資民眾的長期理財目標與短期贏利慾望的矛盾突出;第四,金融資產的滾動增量資金將成為最適合基金業開發的資金供給來源。

基金業資金供給的這些特點將對我國基金業的投資管理戰略與市場開發戰略形成挑戰。那些只會照搬照抄書本知識和照搬照抄國外做法的公司將被市場無情淘汰。

我國證券市場遠未完成從「為少數人服務的市場」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這將制約我國基金業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遠未完成從為少數人服務的市場向為多數人服務的市場的轉變,這給我國證券市場帶來以下特點:

一是證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夠,導致與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程度不高;二是市場的效率較低,包括自身的運行效率較低,以及對國民經濟的服務效率較低。三是我國證券市場與發達市場比較,呈現系統化風險較高,但平均收益偏低的狀況。

以上特點將對我國基金業的發展造成一系列的困難:

第一,由證券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夠造成基金市場的深度與廣度不夠,造成基金產品開發中的困難,基金產品推廣與市場認同的困難,風險管理與投資管理的困難,等等。

第二,由證券市場的運行效率較低,帶來基金公司經營效率的下降。基金公司必須尋找到適應這一市場形態的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而不能照搬照抄現有的國外管理模式。

第三,由我國證券市場風險———收益關系的現狀出發,我國基金公司必須尋找到自己更為獨到的投資管理理論體系,形成更為獨到的投資理念與投資風格,才能更好地為我國特有的投資民眾服務。

 基金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推動、保障我國養老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為使基金業獲得更為堅實的發展基礎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基金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幾個問題:一、爭取盡快建立有利於共同基金市場與養老基金市場互動式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目前的基金法律法規體系的最突出弊端,是孤立起來看基金,就基金業談論基金業。這種看問題的角度違背了基金業發展的歷史經驗,不可避免會形成較強烈的行業壟斷性特點,助長行業利益至上的不正之風,使自身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一個真正有利於基金業未來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應當符合以下原則:

第一,必須有利於基金市場與養老基金市場互動式發展,有利於基金市場為我國養老制度的改革、完善提供多樣化的優質的服務。

第二,必須有利於打破壟斷,促進競爭。具體地說,就是應當允許並有利於中小基金公司的設立及參與競爭;允許並有利於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基金公司的參與競爭;允許並有利於基金公司之間的收購兼並,優勝劣汰;允許並有利於最廣泛的各類機構和個人參與基金業的競爭。

第三,必須有利於創新。基金業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地與時俱進,不斷地推陳出新,包括管理制度的創新,產品的創新,投資管理技術的創新,市場營銷技術的創新等等。而目前的法律法規體系明顯地在束縛基金業的創新沖動。

樹立為最廣大的多數人的理財需求服務的經營理念與經營體制。

我國目前基金業管理體制的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由少數人參與,為少數人服務。這種經營理念與經營體制不破除,我國基金業難以真正得到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不合理的制度與不正確的風氣的雙重推動下,目前我國基金業中「貪大求洋」的風氣越來越盛。例如,基金公司只准成立大公司,而且規模要越來越大;基金公司都扎堆大城市,而且越來越扎堆一兩個最大城市;基金發行規模必須求大,不發幾十個億就好像發行失敗;基金公司的人員越來越臃腫,一個新設立的公司也動不動需要好幾十個人等等。

這種「由少數人參與、為少數人服務」的機制,助長了基金業盯住少數富裕階層,盯住「熱錢」的風氣,背離了現代基金業的最基本服務是為最廣大社會階層的養老資金服務的目標。

基金業要逐步轉向為最廣大的多數人的理財需求服務的正確方向,應當提倡幾個優先:應當優先發展中小型基金公司;優先發展低成本運營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地方性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專業方向細分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帶有公司型特徵的基金公司;優先發展面向基層人口服務的基金公司;優先推廣小型化多樣化的基金產品。

二、推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基金投資管理體制的形成與發展。

造成我國基金業目前發展困境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我國基金業尚未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投資管理體制。

在目前的管理體制下,基金管理人是絕對的主動方,基金投資人是絕對的被動方。基金投資人對自己的投資沒有任何「話語權」,沒有任何實際上的「監督權」。從風險—收益分配機制上來說,基金管理人是利益的主要佔有方,基金投資人是風險的主要承擔方。這種局面不改變,我國基金業的發展將難以走出困境。

在逐步推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投資管理體制的形成方面,應注重借鑒發達市場中公司型基金和對沖基金的管理體制及利益分配機制,使基金投資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地關注和保護。

三、重點開發低風險、小型化、地域化的基金產品。

基金業要有效地為我國養老基金的需求服務,重點應是開發低風險、小型化、地域化的基金產品,而不是如同過去一窩蜂地擁擠在少量高風險產品形式上。

低風險產品應當是基金業的主流產品。目前行業內最普遍存在的一個認識誤區是把「低收益」等同於「低風險」。對於有競爭力的基金管理人而言,「低風險」的含義是通過自己的管理降低風險等級,這樣才能為產品提供附加價值,基金管理才有存在價值。

小型化產品應當是我國基金業未來的主流產品。只有允許大量小型化基金產品的存在,才能為最廣大的投資大眾提供最體貼入微的服務,也才能使基金市場不斷保持創新精神與活力。

地域化產品應當是我國基金業未來高度關注的產品形式。現在已經有若干基金公司,特別是新設立的基金公司開始在這方面投入了相當的注意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基金產品的開發中應提倡開發適合中國投資民眾當前投資理財需求與當前資金特徵的基金產品,不應提倡照搬照抄國外現成基金產品形式的浮躁作風。

四、重點開發為養老需求等長期性需求服務的基金產品。

我國廣大投資者有著巨大的長期性投資理財需求,其中最主要是對養老資金的需求、購房資金需求、教育資金需求,嚴重疾病的資金需求,等等。發達國家的基金業對這類長期性的理財需求可以提供全方位的細致的服務。而我國基金業目前基本忽略了這一類最基本的長期性理財需求。

我國基金業只有能夠為這類長期性理財需求提供有效服務,才能為我國目前高達十萬億以上的銀行存款轉化為投資做出重大貢獻。在這方面,應當努力建立能夠鼓勵基金公司與企業、社保、保險、銀行、券商、信託等機構聯合開發養老基金類產品的管理體制。

五、應建立基金業、證券業、保險業、銀行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更緊密、更有效的業務合作與風險聯合監控機制。

目前,我國金融業中基金業、證券業、保險業、銀行業、信託業等金融行業的業務高度分割狀態,不利於我國社會化養老體制的形成和發展,同時也不利於我國基金業的健康發展。在這種業務高度分割的體制下,金融風險並非能夠得到有效監控,而是把金融風險由顯性形式逼入了隱性形式,與此同時還扼殺了金融領域的創新沖動。

要開創共同基金市場與養老基金市場互動式的繁榮發展局面,必須探索各金融行業間更緊密的業務合作方式,以及對應的風險聯合監控機制。在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要提倡「鼓勵創新,有效監控」的政策導向,而不應提倡只會按既有法規一味封堵的消極保守做法。

⑻ 住房基金及退休金問題

住房公積金可以開證明取。養老保險怎麼能取回呢,,難道你不想將來那退休金了嗎。勸你不但不要退保還要將下崗後沒交的補齊。這樣將來退休後才能拿到較高的退休金。不知道你所說的勸退是否是買斷工齡。還是辭職。相關政策你要去咨詢。

⑼ 定投基金說是可以用來當養老金不知是怎麼回事

你每月買200,20年有200*12*20=48000
相當於交養老保險金。如果基金漲,那錢還要多哦。
基金跌就不考慮了。

閱讀全文

與全基金退休金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
郭德勝家族信託 瀏覽:211
華寶大健康基金凈值 瀏覽:26
金融信託投資公司 瀏覽:385
網路融資新聞 瀏覽:265
東方財富手機版看資金流向 瀏覽:382
什麼是股票的關鍵價位 瀏覽:812
中厚理財 瀏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