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共產黨紅色旅遊路線
1、一條國家級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線路為:六安市-金寨縣-霍山縣,該線路是《綱要》中提出的大別山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核心,包括六安皖西革命烈士陵園、獨山革命舊址群、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金寨縣紅二十八軍和紅二十五軍舊址群、霍山縣西鎮暴動舊址群等紅色旅遊景點。2、三大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組合(1)六安市-金寨梅山-金寨下樓房-金寨天堂寨,該線路主要依託合武高速公路和滬漢蓉高速鐵路實現沿線紅色和綠色景點的組合。(2)六安市-霍山衡山鎮-霍山漫水河鎮-霍山白馬尖,該線路主要依託商景高速公路實現沿線紅色和綠色景點的組合。(3)六安市-裕安區獨山-裕安區蘇埠-金安區張店-金安區毛坦廠-舒城縣萬佛湖。3、九個六安市紅色旅遊首批建設經典景區即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園(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金安區張家店戰斗遺址、裕安區獨山革命舊址群、舒城縣萬佛湖新四軍四支隊舊址、霍山縣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金寨縣紅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金寨縣紅二十八軍軍政機構舊址、金寨縣下樓房劉鄧大軍前方指揮部舊址。同時,在「139」計劃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六安-壽縣、六安-霍邱、六安-葉集三條線路,建設中共壽縣小甸特別支部舊址、霍邱二十五軍指揮部舊址、葉集「未名四傑」紀念館等景區。
㈡ 紅色旅遊有什麼運營模式
把紅色旅遊與其它東西進行整合。整合模式主要有:
1、 紅色與政治(公費旅遊)聯姻
紅色旅遊,應該用足政治優勢、做足文化文章、實現經濟發展。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各種單位都有政治需求,包括黨政軍機關及企業集團,每逢黨的重大活動,就要到附近的紅色旅遊點去。
2、 紅色向質朴(鄉村旅遊)回歸
鄉村旅遊的休閑性是很多城市居民嚮往的感覺,讓孩子體會鄉村的味道也是很多城市父母的願望。老區的鄉村比起商業化的城市郊區型鄉村來說,更具有原汁原味的滋味。紅色旅遊區一般都彌漫著濃濃的鄉村風情和獨特的紅色魅力。瑞金的蘇維埃政權從本質上講是工農政權,紮根於農村,成長於農村,從農村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豐厚的養料。紅色向質朴的鄉村旅遊回歸不僅順應了旅遊發展的時尚潮流,而且突出了瑞金紅色旅遊的特色和魅力。
3、紅色與綠色(生態旅遊)相映
以綿江河民俗生態漂游項目為例,綿江河是瑞金城市的靈氣聚集,是貫穿於瑞金的文化和景觀的核心軸線。因此,打造從葉坪――城區濱河公園――烈士陵園――紀念館的整條水上游線,成為瑞金旅遊整合紅色與綠色的最佳方式。既可以把葉坪的大量遊客,直接導入綿江河休閑漂流,形成全新的遊憩方式,提升遊客的游樂興趣,實現延長滯留時間,增加遊客消費的效果。
4、紅色與城鄉建設(城市建設、旅遊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結合
很多紅色旅遊景區景點實際上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要和街區、城市相結合,就要跟街區的發展,城市的發展結合,即 「景城一體化」。而且紅色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託城市和中心城鎮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為旅遊者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服務。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紅色旅遊的發展必須與城市建設和旅遊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紅色旅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存在著天然的契合關系。發展紅色旅遊有利於解決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就業,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更在於能為貧困人口創造提高文化科技素質的機會和條件,進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5、紅色與時尚(自駕車)結盟
自駕車運動是近期國內興起的一項有挑戰性的時尚運動,自駕車的車主多為城市中高收入者,嚮往田野,嚮往自由,是一群有愛心和不畏艱苦的性情中人,自駕車到老區去,不僅有風景,也收獲了給予的快樂,這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
自駕車旅遊在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仍然是一個特種旅遊的范疇,它的市場群體更多的是一些喜愛探險、崇尚自然的人。而大多數紅色旅遊景區所處的地區基本處於一種原始的未開發狀態,很少受到外來者的「干擾」,這種氣氛正契合了自駕車旅遊者尋求僻靜和開拓新旅遊點的心理。
6、紅色與紅色聯合(區域合作)
瑞金紅色旅遊的發展,應該全力捆綁周邊旅遊目的地,並根據不同的客源市場安排多條遊程線路,達到紅色與紅色的整合,紅色與綠色整合,紅色與彩色的整合,實現多目的地旅遊效果。如瑞金與永安土樓、廈門、井岡山、武夷山、廬山之間的捆綁銷售,建立聯合營銷的協議書,通過有效的獎勵手段,形成捆綁銷售的巨大收益。
㈢ 中國紅色旅遊網的特點分析
20世紀20年代以後,革命如洶涌浪潮席捲中華大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數量龐大的現代史跡分布廣泛,它們如夜空中的星斗,散嵌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同時,也是受到現代歷史發展走向的影響,我國的現代史跡的地區分布又呈現出相對集中的特點。 正如近代以來,由於外敵入侵最初是從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開始的,民族侵略和反侵略的斗爭首先圍繞著東南沿海地區展開。相應地,這些地方所遺留下來的近代史跡就比較多一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革命斗爭,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側重於不同的地區,因而,在其歷史遺跡上,也就有了比較明顯的地區性。例如,在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其活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長沙、武漢等少數幾個大城市中,成立大會又召開於上海,所以在這些城市裡保留了比較多的此類舊址。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國情所決定,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因而其革命活動遺跡的分布,基本上就隨著革命進程的發展,由最初的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偏遠落後的山區、農村地區,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陝西、山西、甘肅等省份,逐漸向東部地區和大城市轉移如河北、山東、天津和上海等地,直至最後進入北京取得全國的勝利。
而在抗日戰爭中,日軍侵佔的主要是我國的東北、華北、華東和華南等區域,國共兩黨的抗日力量則以西南和西北地區為基地,雙方進行了長達8年的較量,所以,在上述相應地區,遺存的有關抗日戰爭的舊址就比較多一些。
另外,同樣主要是受到近代以來歷史發展走向的影響,我國現代歷史上一批名人或傑出人物的誕生地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包括東南沿海的兩廣、福建、江浙一帶等地,如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等都是湖南人,朱德、鄧小平、聶榮臻、陳毅等從四川走出,周恩來的故居在江蘇,葉劍英是廣東人,魯迅則是浙江人。當然,這種名人籍貫比較集中的現象的產生,也與上述地區或經濟相對發達,或文化底蘊比較豐厚有著極大的關系。 我國近現代史跡的類型構成極為豐富,主要分為戰爭或重大事件的發生地,如井岡山革命紀念地和延安革命紀念地和西安事變舊址等;重要會議的會址,如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遵義會議會址、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等;各種重要機構的辦公地舊址,如「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紅岩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傑出人物的故居或紀念堂,如毛澤東故居、毛主席紀念堂、朱德故居、周恩來故居和鄧小平故居等;革命烈士陵園,如雨花台烈士陵園、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等;以及各類紀念館,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類別。
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現代歷史發展中,各類傑出人才和名人輩出,其中尤以革命領袖、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以及革命烈士等人物最為醒目,著名者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宋慶齡、魯迅、茅盾、劉胡蘭……這一個個使人如雷貫耳的名字匯集在一起,構成了一片燦爛的星空,他們的活動和事跡,串起了現代歷史發展的主線。圍繞於此,在我國現代史的史跡中,名人或傑出人物的故居和紀念館必然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順應紅色旅遊的熱潮,充分利用紅色旅遊的豐富資源,發揮革命史跡的教育功能,展現我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的歷史畫卷,對鼓舞和激勵廣大人民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積極而深刻的意義。近年來,在湖南的韶山沖,在江西的井岡山,在河北的西柏坡,甚至在昔日的紅軍長征路上,都經常可以看到遊人們穿梭如織、流連忘返的場面,這些昔日的紅色根據地大多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有些更是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遊客們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間,追尋先輩遺跡,時尚的旅遊和「紅色」的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革命史跡正在藉助於紅色旅遊的浪潮,發揮著第二課堂的巨大教育作用。
㈣ 利用微觀經濟學的分析紅色旅遊的外部性
紅色旅遊使得旅行者接受革命熏陶。即使旅程結束了,也會通過各種方式同身邊的朋友分享,從而傳播革命知識。
㈤ 關於紅色旅遊、休閑旅遊的項目建議書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景點建設項目建議書
一、項目名稱
湯家匯鎮紅色旅遊景點建設
二、項目建設的背景
湯家匯鎮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核心地區之一,是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有眾多的革命遺址,如:金寨地區第一個黨小組成立舊址——筆架山大廟、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紅軍政治保衛局——姚氏祠、赤色郵政局——徐氏祠、「六區一鄉」列寧小學、鄂豫皖省委會議舊址——胡氏祠及紅軍醫院、工會、俱樂部、機械局、赤南縣少共委、婦女聯合會等三十餘處。其中1908年創建的筆架山甲種蠶科學校(現筆架山職業中學),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仁人志士,1924年在該地成立的共產黨活動小組是金寨縣成立的第一個黨組織,立夏起義的骨幹力量,肖方、周維炯、漆德瑋等革命先烈都是在該校受黨的影響而加入黨組織的,鄧小平政委、徐向前元帥、徐海東上將與一大批革命先輩曾在湯家匯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許許多多的先烈墓碑、各級蘇維埃政府部門及機關革命遺址聚集在湯家匯,實為難得的紅色旅遊資源。但由於年久失修,當地政府無力維護,現在部分的革命遺址損毀嚴重,部分面臨倒塌,搶救性維修迫在眉睫。地處豫皖交界的金剛台主峰高1548米,更是山勢雄偉,景色迷人,堪與天堂寨媲美,所以湯家匯也是集紅色、綠色旅遊資源於一身的鄉鎮。「十一五」期間,金寨縣旅遊開發三年規劃已將湯家匯鎮列入紅色、綠色兩條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景點,湯家匯鎮必將成為金寨旅遊目的地中的又一重要景區,所以湯家匯鎮的紅色旅遊景點建設既十分必要,更迫在眉睫。
三、項目選址
1、「六區一鄉」列寧小學。
2、鄂豫皖省委會議舊址(紅25軍、28軍匯編地)——胡氏祠。
3、赤誠縣郵政局——徐氏祠。
4、豫東南道委、道區蘇維埃政府舊址——接善寺。
5、紅軍政治保衛局——姚氏祠。
6、紅軍醫院、少共赤南縣委——易氏祠。
7、紅軍俱樂部——廖氏祠。
8、紅軍總工委——胡宅。
9、紅軍槍械局——石氏祠。
10、赤南縣委駐地——何氏祠。
四、項目建設主要內容
1、革命遺址搶救性維修。
2、文物保護及申報。
3、恢復文物原貌。
4、周邊環境保護。
5、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6、旅遊景點標示標牌等接待設施建設。
五、項目預算
1、革命遺址搶救性維修3處,姚氏祠、易氏祠、列寧小學,需資金50萬元(省文保中心已做規劃)。
2、恢復文物原貌8處,接善寺、廖氏祠、何氏祠、石氏祠、三輩祠、鍾氏祠、王氏祠、胡氏祠,需資金450萬元。
3、道路、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需資金50萬元。
4、標示、標牌建設,需資金5萬元。
以上四項工程需資金共計555萬元。
六、項目效益分析
從社會效益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建設是事關湯家匯鎮旅遊資金的開發與利用,事關湯家匯經濟與發展的一件大事。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能更好地滿足縣內外遊客的需要,更能帶動地方經濟朝著環保、節能、高效方向發展,不僅能增加群眾收入,還能促進環境保護,同時眾多的革命遺址的建設與恢復也將為全縣青少年開劈了又一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從環境效益來看,湯家匯紅色、綠色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促使部分群眾轉向旅遊業,直接減少一批群眾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與依賴,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群眾收入不斷增加,更加會激起群眾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性,促使湯家匯的環境保護步入一個良性發展的軌道。
從經濟效益來看,隨著湯家匯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將促使湯家匯鎮很快融入到金寨旅遊發展大環境中,每年必將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來此觀光、旅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旅遊業也必將促使金寨的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既環保又持久的發展項目。
七、項目實施方案
1、成立項目建設領導組。組長:張偉,副組長:王玉寶、肖揚凌,成員:徐敏、王全兵(鎮政府)、房揚國(林業站)、陳亮(土管)、張傳金(城建)、胡遵達(街道居委會)、何昭成(中學)、周世坤(列寧小學)。
2、項目建設時限:2008年6月——2010年12月。
3、質量進度監督:金寨縣文化局、金寨縣環保局、金寨縣旅遊局分別派員監督項目進度及質量。
4、資金籌措及應用。地方政府自籌資金25萬元,申請省級財政扶持300萬元,市級財政150萬元,縣級財政80萬元,資金全部用於紅色旅遊景點建設,實行項目招投標,資金專款專用,納入鎮財政統一管理。
㈥ 紅色旅遊的基本特點
1、學習性
紅色旅遊的學習性,主要是指以學習中國革命史為目的,以旅遊為手段,學習和旅遊互為表裡。但是,這種學習不宜搞成灌輸式的「現場報告會」,而應營造出自我啟發的教育氛圍,達到「游中學、學中游」,寓教於游、潤心無聲的境界。
2、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對說教性而言,反映出人們對歷史吸引物的取捨觀。到一些紅色旅遊點,給人的感覺是在參觀「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地區展覽。
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靜態有餘,動感不足,缺乏實景地厚重的歷史感、獨特的親切感和「奼紫嫣紅」的美感。這里除了經濟條件落後、展陳手段單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觀等陳舊觀念影響下產生的人為缺陷之一。
3、參與性
有些紅色旅遊景點的旅遊過程較為艱苦,為改變這種狀況,少數景點努力過頭,出現城鎮化、商業化、舒適化的傾向,有損害紅色旅遊本質特色的危險。為避免重蹈覆轍,紅色旅遊點應緊跟體驗經濟的潮流,突出旅遊節目的參與性。紅色旅遊本身就是一種實踐性學習。
(6)紅色旅遊路線收益分析擴展閱讀:
挖掘紅色旅遊資源內涵與「研學旅行」相結合
紅色旅遊資源具有的厚重的革命歷史內涵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開展思想道德建設的珍貴教材。
紅色旅遊資源的革命歷史遺存和旅遊吸引力的雙重屬性,決定了它具備著實現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和旅遊載體統一的條件。而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是當前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從紅色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看,歷史賦予革命老區人民的紅色旅遊資源,是加快推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雄厚物質基礎,具有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政治意義。
研學旅行切實符合寓教於樂的方式,對於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紅色旅遊資源涵蓋了研學所要傳授的很多內容,比如歷史、黨性、民族英雄、革命精神等。當前應充分利用國家「研學旅行」的政策措施,抓住紅色旅遊載體作用,實現寓教於樂的雙贏模式。
㈦ 紅色旅遊路線
白洋淀文化苑位於5A級旅遊景區白洋淀內,佔地面積約2000畝。景點主題涵蓋歷史、傳統、民俗、生態四大文化。白洋淀文化苑共有八大亮點:西淀風荷、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水生植物園、東堤煙柳、康熙水圍行宮、敕賜沛恩寺、祈福錢屏、嘎子村。她們一起形成了白洋淀文化苑這道亮麗的風景線。
白洋淀雁翎隊紀念館:館名由呂正操將軍親筆題寫的,館內共分為序廳、全面抗戰的爆發與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侵華日軍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隊與水上游擊戰、喜迎抗日戰爭的勝利、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雁翎精神、影視廳等多個展示廳。
㈧ 紅色旅遊研究背景
簡介:紅色旅遊是在2004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這包括了各個革命聖地。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
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將構成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物質基礎,正在成為人們參觀游覽的熱點,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把紅色旅遊進行規劃實施。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的主題性旅遊形式,以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綱要內容認為,發展紅色旅遊,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范圍:
1、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相關的景點。
2、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景點。
3、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抗日相關的景點。
4、與解放戰爭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的景點。
5、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跡的景點。
發展目標:
紅色旅遊加快紅色旅遊發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04至2007年參加紅色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要達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達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使其成為主題鮮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吸引力強,在國內外有效大影響的旅遊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使其成為產品項目成熟、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項目密切結合、交通連接順暢、選擇性和適應性強,受廣大旅遊者普遍歡迎的熱點旅遊線。
重點打造100個左右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使80%以上達到國家旅遊景區3A級以上標准,其中40%要達到4A級標准。到2007年,爭取有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到2010年,爭取有8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
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保護、展示和宣講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規劃期內普遍得到修繕。
實現紅色旅遊產業化,使其成為帶動革命老區發展的優勢產業。到2010年,紅色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0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㈨ 紅色旅遊發展的可行性主要有哪些
1.紅色景區趨同化現象嚴重。現在很多紅色旅遊景區基本上都是模仿當年的建築,各景區之間的風格差異較小,這就使得一部分遊客不禁發出了「紅色景區咋都一個樣」的疑問,進而產生了「游一當十」的心理,影響了紅色旅遊市場的良性發展。2.有些紅色景區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如江西紅色旅遊資源雖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岡山、贛州瑞金等革命老區,而這些地方都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普遍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資金短缺等問題,致使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紅色旅遊熱潮時,在吃、住、行、娛、購、游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落後的問題凸顯了出來。3.紅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許多紅色景點未能很好地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削弱了其經濟利用價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譽的南昌,所在紅色舊址缺少秀麗的山水風景,影響了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另外,現行體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區域資源整合的難度,影響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聚集效應。4.資源開發單一,缺乏新意。一些紅色旅遊地在經營上還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如井岡山的舊址和「紅都」瑞金、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都是這樣,展示的內容雷同,形式單調。旅遊者在游覽此類景點時均以參觀為主,缺乏參與效應。5.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素質偏低。紅色旅遊屬於新興產業,當前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不一,良莠不齊,有些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所編解說詞不能充分反映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6.紅色旅遊市場波動幅度較大,發展不穩定。紅色旅遊發展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整體上呈現為波浪式發展態勢,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紀念日前後和黃金周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