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考慮整體
假如你現在花50元買了一隻股票,一個月後出現了兩種情況:第一種,股價一路飆升至75元,第二種,股價在漲至100元後又下跌至75元。那麼,這兩種情況,哪種更加令你高興?
很顯然是第一種。但是兩種情況,你最後賺到的錢是一樣的。
所以,無須為了股價的起落而心情郁悶,要考慮整體,一隻股票最終賺到的的錢才是重點。
2、錨定效應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股票一旦被套,絕對不走,只要解套,立馬拋售。
這就是投資中的錨定效應,指人們在進行決策判斷時,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掉進這個陷阱的人,買進一隻股票,無論日後如何漲跌,他對比的標的始終都是你買入時的成本價格,而不是這家公司的實際價值和未來升值潛力。因此時常會錯失一些好股的上漲行情。
3、為什麼一些基金公司常常改名
心理學發現,人們在搜集資料時,傾向於認為近期的、易得的和易理解的資料更加有用。
A、 近期的:比如,當市場環境好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沉浸其中,大筆資金投入,以至於忘記之前熊市的經歷。或是,在牛市將盡的時候仍然毫不自覺,依舊沉醉在之前的感覺中。舉個例子,在2007年底很傻很天真將大筆資金投進股市,然後在08年損失了大半。
B、 易得的:投資者會對於出現在媒體頭條(易得)的信息更加留意,而對於企業經營情況、財務報表分析等需要自己的挖掘的信息沒那麼留意。而實際上,它們是同樣的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有時可以看見這樣的現象:某某基金公司一直業績不好,所以產品銷量也不佳,但是一旦改名,該公司發行的產品就比以前要火爆。而許多投資者甚至不知道它是舊公司更名而來,以為那是一個成立的公司,因為他們只著眼於媒體上易得的信息,不做深度探究。
C、 易理解的:對於自己看得懂的資料,投資者會更加留意、認為更加有用。但是實際上,在自己不理解的領域里,有更加多重要的信息。
4、損失厭惡
著名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曾經做個這樣一個實驗:擲一枚硬幣,擲到正面可以獲得150美元,擲到反面則損失100美元。按照概率論,如果投資者多次參與該游戲的話,他賺錢的概率是大於虧損的。但是,當時做實驗的大多數人都拒絕了這個賭局。
可見,在多數人們心中,對待損失是十分厭惡的,他們寧可失去有可能獲得150美元的快樂,也不願意承受可能失去100美元的痛苦。
在實際投資中,當你買的股票跌了,大部分情況下你不會拋售,而是會守著它一直到它漲上來。但是當你買的股票漲了,你就會快速將它拋售,早早「落袋為安」,而同時也錯過了它上漲的可能性。
2. 應該持什麼樣的心態去做投資理財
1、堅持投資理抄財的初心
首先要襲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再用余錢進行理財。千萬別存「無本逐利」心理,因為那樣極容易被金錢所綁架。在高收益前面,投資者應該保持頭腦清醒,不要盲目投資。
2、敢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心態才能保持平和
在投資前制訂好計劃,考慮好投資策略。步入市場時,不要一有風吹草動,就舉棋不定,尤其是受他人的「羊群心理」影響時,不要將投資方案拋之腦後。只有敢於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的心態才能保持平和。
3、弄清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投資者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在對自己的情況充分了解之後,再制定一個長期的理財計劃,量力而行。在自身承擔能力的范圍內進行投資理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4、遠離僥幸心理,居安思危,培養資產配置的意識
市場每天都在瞬息萬變,投資者一定要根據市場規律的變化對自己的計劃及決策進行調整。同時投資者應居安思危,學會培養資產配置的意識,築起財富的「避風港」。
在投資理財的時候,也應該多到辨險識財上面多看看各種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去學習對於一款產品應該如何去看待,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