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剛出來工作一年半,工資不高,但是存了積蓄,不捨得花,感覺一花就瞬間沒了,應該如何去理財
那就把錢買一些低收益的理財產品裡面去
Ⅱ 紫薇星是什麼
紫薇星也就是指北極星,是北斗七星中的主星。因為北斗眾星一年四季都在圍繞著紫薇星旋轉,所以古時人們常把皇帝比作紫薇星,把周圍有人圍繞著的人物看作是紫薇星下凡。
Ⅲ 老公願意給我買東西,但是我不捨得買也不會給我一分錢,老公收入還不錯。
我覺得信任是凌駕於金錢之上的,當然,不是說金錢不重要,可能是他太在乎錢了,我覺得都兩夫妻了,還分的這么細,好像有點小心眼。失去信任,婚姻真的頓失光芒,變得灰暗!
Ⅳ 有人的存款才不到40萬,就捨得買20多萬的車,是不是太顯擺了要是你,你捨得嗎
這有什麼奇怪呢?
現在有5萬,就買10萬的車;有10萬,就買30萬的房,都很正常啊。
關鍵是看你現在的年紀,未來的收入。
Ⅳ 大學畢業之後你還會向父母要錢嗎
看情況而定。因為大學剛畢業,找到工作也經常是不穩定的,或者工資不高。又面臨著租房子買西服買生活用品等各類花銷,困難時刻向父母要錢我覺得還是能理解的。但是,要注意的是:
第一,你真的是碰到困難了才伸手,而不是你買著新款哀鳳,去一些超出自己消費能力的場所,然後沒錢了向家裡要。
第二,你向他們要錢只是特殊時期的不得已的權宜做法,不能習以為常,始終無法在社會立足,自己養活自己。
(5)捨得是什麼理財產品擴展閱讀:
大學畢業後如何獨立生活:
1、剛畢業的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金錢的誘惑,少了自己的自控力,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懂,卻誤入歧途,多去了解多去實踐,穩扎穩打才是長久之計。
2、職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你的一句話就可以改變你自己,不要去跟老闆傾述你的煩惱,老闆聽的是你的成果,帶給他的利,老闆只會教你怎麼做一個好員工。
3、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會想要去賺大錢,中國那麼多人相信很多人想賺大錢,而為什麼富豪會那麼少呢,知識,見識,人脈,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學會量力而行。
4、剛進入社會不要著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循序漸進,不管有多累記得都是值得的。
5、學會一門技能是多麼的重要,起碼在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你還能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6、不建議熬夜,制定一個計劃,明天的計劃,讓自己有規劃有計劃,一天下來就會輕松很多。
7、尋找自己的成就感,就像很多網癮少年,生活中找不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就只有在網路中尋找片刻的成就,長久以來的成就感才是最讓人釋懷的。
8、學會獨立,獨立思考,不管任何時候要學會傾聽,傾聽任何聲音,收獲一定比你口中說出來的多。
9、如果你有一百塊,記得存二十塊,學會理財的能力,其他用於生活開支,記得你的目標,以少積多,水滴石穿。
10、如果你能用刷抖音的時間,看看外面可能更好,為什麼不願意出去,掙錢不香嗎,相信我出去的收獲,會讓你收益一天。
Ⅵ 00後的你現在有多少存款
恕我直言,這完全就是比拼階級與家境的一個問題好嗎,不要跟我講什麼錢都是可以省出來的,或者窮人家也可以攢下積蓄。要麼你不懂什麼叫普通人家,要麼你在誇誇其談。
本人家庭背景:某欠發達省份五線城市極普通家庭,母親沒有工作,父親普通職工。我目前在一所本科學校就讀,家庭獨生子。家庭年收入4w左右
一條條翻過來,我就納悶了,同樣00後,我自己日常從沒有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雖然說沒有刻意省過錢,但也絕對沒買過啥奢侈品,旅遊啥的更是基本沒有,為什麼我目前所謂的存款只有三位數?但大佬們的存錢方法一條條詳細看完後,我有了一些感悟。
1.壓歲錢。我這么說吧,我們這里過年親戚給錢的水平都是百元左右,拋開今年疫情,去年過年我一共收了1410元人民幣(爺爺500,姥姥150,3個姑姑舅舅共600,其他親戚共160),跟大佬們不同,我父母只給我留了200元(理由同樣要給親戚家的孩子發錢)。在上大學前,我的壓歲錢基本全部交公。
2.日常生活費,我每個月生活費1200元,拋去吃飯、日用、生活、人情交際等各種費用每個月能剩多少?大家很多都是學生想不到嗎?(很多大佬們每月剩下的生活費都比我父母掙得工資高,讓我拿什麼條件比?),本人貴點的衣服都不敢買好嗎?
3.放假或者日常抽空我也打工,也掙額外的錢。但掙的這些錢只能剛剛彌補父母假期不給零用錢時我自己的日常花銷以及給女朋友買禮物或者吃飯看電影的費用。家境不好放假時也不敢跟父母多要錢,還不想讓女朋友委屈這問題不大吧?可這樣下來我所存下來的錢寥寥無幾。
4.我父母親戚即使是獎勵(考上重點高中/大學啥的),也只不過一頓好飯,或者是一個安慰,跟大佬們動不動上千上萬的獎勵根本沒法比。真的不是所有普通人家過的生活都是知乎理解的生活水準。
說了這么多並不是啥仇富心理,我也不嫌棄自己的家庭出身之類的,只是想告訴大家生活中還有無數的普通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與資本小小年紀都能有存款的(我從小的零花錢水平:小學:1-5元/周,初中:5-10元每周,高中:20-30元每周(跑讀),大學:1200元/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道不同不相為謀。
最後,我覺得我們00後最早也就20歲左右,家境好有積蓄固然是好事,但出身一般,沒有存款的話,現在努力認真學習,不要有欠款,為未來蓄力也是一條路。因為比較而心生妒忌與對父母或身世的怨恨才是最貧窮的表現。
即使奮斗多年,我們可能都無法達到別人的起點,但至少我們可以讓自己不再那麼狼狽,或許我們的後代也會因我們的努力,而不再痛苦於「存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