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共享雨傘靠什麼掙錢
兔兔天使在廁所的後面。嗜血雨傘怪在停車場的旁邊
㈡ 共享雨傘為什麼遭冷落
共享經濟高潮依舊。繼共享單車之後,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等新興共享產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熱浪。相比之下,共享雨傘卻遭資本冷落。據統計,共享雨傘現有10餘個玩家,只有5家獲得過融資,且均為天使輪。
如今,共享雨傘行業發展還處於早期階段。多數入局者對於市場規模有多大仍不明確。他們還在摸索中前行,比如oto創始人劉開儉,他還在嘗試到底是免費好還是付費好。關於市場上爭議的點:共享雨傘是否是偽需求,還亟待市場驗證。
㈢ 如何選擇一家共享雨傘APP開發的公司
【闡光網路小編】共享單車遍布大街小巷之後,目前也有很多共享生活系統app出現在我們身邊,可以說共享生活系統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那麼共享雨傘的出現會不會也同樣給人們帶來便捷呢。
共享雨傘APP開發可以說是一個新穎共享平台,但是也有很多人會擔心用戶不買賬,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根被沒有必要擔心,說變臉就變臉的夏天來了,總是在人毫無准備的時候來一場驚喜,把人澆得落花流水,特別是女生就會更擔心妝花了或者是衣服濕了什麼的把人的形象弄得一敗塗地,但是有了共享雨傘以後就不用擔心了,不僅可以擋雨共享雨傘也是可以遮陽的。
在這樣的大夏天裡,哪個愛美的姑娘出門的時候不想要有一把遮陽傘,而且夏天的天氣總是陰晴不定的,一不小心就會被淋到雨,有了共享雨傘不論何時何地也不怕日曬雨淋了。
相信共享雨傘不僅能在社會上站住腳跟而且還會越來越好。
㈣ 共享共出什麼新花樣
從共享汽車、房屋這些大件,到共享雨傘、籃球、玩具、服裝這些小件,乃至共享健身、廚房、洗衣、K歌……共享經濟正不斷推陳出新,以百變之姿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
·共享廚房
一兩平米、兩個高腳凳、三面玻璃、一個觸摸點歌屏、兩個話筒、兩副耳麥……閉眼吟唱,投入其中,一剎那真的感覺身在KTV。就像共享單車一夜間「席捲」全城一樣,貌似電話亭的共享KTV悄然「佔領」了商場、影院、購物中心等商業區。共享KTV能微信掃碼,唱完還能把錄音分享到朋友圈,實時評分,類似於游戲式的競唱頁面。
咪噠mini K和友唱M-Bar是進入共享KTV市場較早的品牌,據行業數據,目前咪噠mini K已經遍布全國超過500個城市,使用用戶突破了1000萬人次。友唱M-Bar目前在全國共裝機約在5000多台,覆蓋約29個省份。
以後好多東西都不用買了,直接共享。
㈤ 千萬別把「共享」玩成了笑話
在共享單車的催化下共享經濟的思潮正在發芽並且體現出茁壯成長的勢頭。不可否認共享單車的出現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正像胡瑋煒打出的口號:摩拜要解決人們出行的最後五公里。別說五公里了,現在五十公里都能解決,你能確定世上沒有像我種沒事騎著摩拜繞二環玩的人?
為什麼說共享經濟的思潮正在發展壯大呢,繼共享單車之後現在有共享充電寶、共享電動車,就連共享汽車都在北上廣等一些大城市悄然上市。不知以後還會不會有共享飛機,那樣的話我倒是很想嘗試一下開飛機是怎樣一種感覺。
5月23日起,某共享雨傘在上海陸家嘴進行首次投放測試。據報道,僅一天投放的500把雨傘均有借無還。此時我們又一次不禁感嘆我們的國民素質,當然根本原因是在於此,但稍微思考一下它的運營模式便不難發現這也許不單單是國民素質的問題。
共享雨傘這個新生兒,才剛剛出生,就面臨喜憂參半,不知生死的下場。也只能讓人感慨道:共享經濟這個火坑,還是不要輕易跳進去的好!
「共享」這個概念本來說的是將閑置資源共享出來利用網路這個傳遞信息的媒介使得資源能夠被人們進一步優化利用,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商業氣息太重,任誰都想在這里分一杯羹的話就難免會出現一些攪屎棍,將這一汪清泉給攪成一灘渾水。
「共享」是一個「好主意」,不是一個「好生意」。不要把「共享」玩成了笑話。
㈥ 2020最新最火的共享項目有哪些可以繼續火下去
中央首次提出「共享經濟」以來,到2018年共享經濟已經形成一個創業大風口,從最火熱的共享空間(短租、共享辦公場所等)、共享醫療、金融共享(網路眾籌與P2P網貸等)、共享單車、共享按摩椅、共享健康秤、共享充電寶、共享衣櫥、共享雨傘、共享健身倉,到很多人還不熟知的共享紙巾、共享玩具、共享腕錶平台、共享3C產品、共享辦公設備……共享經濟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多個領域。
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互聯網逐漸滲透到了人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關心的經濟模式也隨之而變。「共享」這個詞今年突然涌現在各大新聞媒體的頭條,提到共享,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
2019年,在這些你熟知與並不知道的共享經濟領域里,還有哪些值得抓住的創業機會?
1、共享凈水器
清山泉公司在2016年率先提出共享凈水器的理念,2017年推出全國首例物聯網共享大流量凈水器;與傳統購買凈水機不同,清山泉共享凈水機,無需高昂的購機費,免費更換濾芯,免費上門維修,每天只需支付一元,即可共享清山泉凈水器。
2、共享智能秤
共享智能秤更適合新媒體運營人去加入,與傳統行業不同的是,共享智能秤存在的最重要玩法是:收集用戶信息,這種用極低成本或是零成本給用戶提供服務,同時又收集了用戶數據,並將這些用戶數據實現最大化價值利用、進而實現變現與盈利的創業項目,非新媒體人莫屬。
3、共享汽車
2018年注冊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的企業已經超過了400家,總運營車輛也已經達到10萬輛,國家政策的積極支持,以及目前資本仍在紛紛入局的態勢,都向我們展示著共享汽車創業項目的美好未來前景。
但是布局、燒錢共享汽車,以及處理後續的共享汽車維護等問題,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故而擁有雄厚資金的創業者大可以試試這個千億美元的創業市場。
4、共享衣櫥
2017年,共享衣櫥領域創業總融資額高達8.5億元,今年5月份,有一家男士禮服租賃平台也開始獲得它的首次融資。
共享衣櫥這類盤活社會閑置資源,又能滿足用戶低成本使用高質量衣服、或是低成本使用高頻換衣需求的創業項目,市場需求有,而打響整個國內市場的共享租衣品牌卻仍未出現。
5、共享紙巾
有調查顯示,99%的公廁沒有紙巾,90%的餐廳紙巾太貴(2元),此外50%的女性與80%的男性出門不帶紙巾……共享紙巾的出現,把這種高頻需求、市場又稀缺的創業空白完美填充。
可以說,目前的共享紙巾創業項目仍然擁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很值得創業者入局。
6、技能共享
把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能包裝、服務給用戶的,就是技能共享創業,目前較為適合創業者入局的技能共享方向有:知識付費、上門家政、衣物送洗、家電維修等。
7.共享辦公
聯合辦公、共享辦公設備、眾創空間,都是共享辦公的范疇,共享辦公室的優勢很明顯:租費低、各路人才多(資源豐富更有利公司發展),缺點也很顯眼:私密性差。
共享辦公設備,手機租賃、平板租賃、電腦租賃、投影儀租賃……租賃的核心是低成本、為企業提供更高的辦公效率,從獨有、私有到共享與開源,這是共享辦公的創業核心,但是無論是共享辦公室還是共享辦公設備,對資金要求都很高,普通創業者們可以成為共享辦公的受益者,卻很難有能力成為共享辦公的開拓者。
㈦ 共享雨傘頻獲融資已投放數十萬把,是真機會還是偽需求
共享有一個符合中國的東西。叫共產
這兩個詞很是相近
你可以看看其他共享經濟發展的如何,就可以看出共享經濟在現在的中國的可行性了
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
㈧ 共享雨傘靠什麼賺錢
繼共享單車之後,共享雨傘也迎來風口。多家共享雨傘公司宣布完成數百萬元至千萬元融資,並且已經對外鋪設雨傘和傘架,目前已投放的共享雨傘總數超過數十萬。不過,共享雨傘前景如何還不明朗,有分析人士稱共享雨傘目前的投資人最終都是為了尋求BAT等公司的「接盤」。
知名IT評論人磐石之心認為,押金是這些共享經濟企業看中的盈利點之一,「押金帶來的巨大資金沉澱,讓他們不擔心物品損毀、不還等問題。
㈨ 共享雨傘運營成本高嗎
5月21日,共享雨傘項目「春筍」宣布獲得5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未透露。據悉,「春雨」目前還未落地,該項目預計在6月份在北京和上海鋪設首批10萬件產品。「春筍」的產品形態包括晴雨傘和樁機匹配,線下投放點的環境設計欲以商超和酒店為主。用戶通過公眾號或小程序即可使用,需繳納押金59元,使用24小時內免費,之後每日1元。
共享雨傘投放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e傘」計劃在2017年於中國一二線城市投放3000萬支「e傘」,計劃2018年在全球投放5000萬支「e傘」。
共享經濟越來越受歡迎了,共享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了,但是真的很想知道共享雨傘的盈利點在什麼地方,運營成本90元/把,押金僅需19元,租金是0.5元每半小時,按照這個標准什麼時候才能收回最起碼的成本呢?雨傘與其他共享產品有所不同,雨傘的損耗率很大,如果雨傘在正常使用下被風吹壞,這種情況下雨傘正常被歸還,相當於傘基本報廢,很難想像這個運營成本。但與此同時,換一個角度確實是便利了社會,或許可以看做是企業家對社會的回報。希望共享雨傘越走越遠。
㈩ 共享雨傘的優點與缺點
首先我們要明白雨傘真的適合共享嗎?
共享雨傘是不是一個真的需求,或者會否成為一個新風口,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的是,進入這個領域的企業數量正在增多,而獲得融資的消息也開始傳出。近日,共享雨傘品牌「JJ傘」就獲得了昂若資本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從目前來看,共享雨傘的運營模式可以分為「有樁」和「無樁」。前者同時鋪設雨傘和智能傘架,用戶依靠設備自助完成借還動作;後者則與ofo、摩拜等共享單車類似。
而與後者相比,有樁的運營模式盡管在借還都受到場景的限制,但卻規避了監管的問題。以JJ傘為例,其為「有樁借還」,將設備放置到人流量較大的B端(寫字樓、商場、醫院、銀行以及地鐵站等),為B2B2C的形式,除了投放設備外,團隊還負責日常的運營和維護,包括雨傘數量的調度和更新等。
有樁借還的公共自行車在使用中需要面臨的問題是,由於車樁的數量固定而自行車的數量並不可控,還車十分不便。但是,創始人張世民認為,「有樁雨傘」並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除了雨傘方便攜帶,不能立即借還並不會對用戶造成影響外,另一方面,雨傘在使用時間上通常以「天」為單位,因此「潮汐現象」的壓力會比較分散,而JJ 設置的以每12小時為一計費單位的模式也使得用戶的還傘時間相對寬松。
一個現實問題是,共享雨傘的消費頻次和天氣掛鉤,因此在運營過程中受地域和季節的因素影響相對明顯:在長江以南雖然降雨量大、降雨時間長,將來可能成為共享雨傘的「主戰場」,不過,雨季長、降雨量大的另一面是,當地居民本身已經養成了隨身攜帶雨具的習慣;北方地區整體降雨較少,降雨和高溫天氣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所以共享雨傘能夠切入的即時性需求到底有多大仍需驗證。
除了使用頻次外,具體到線下運營成本、產品損毀率等也是需要探討的細節。有投資人此前接受采訪時就表示,從共享雨傘的角度出發,其使用場景通常是下雨天,而且還是自己沒有帶傘的情況下才會想到。總的來說,下雨天數是有限的,還要忘記帶傘的時間更是有限的,因此共享雨傘可能不是一個高頻行業。而如果不是高頻行業,那麼客單價必須要足夠高,而雨傘的租賃價格絕對不可能太高。從這個角度出發,共享雨傘可能並不是一個特別適用能做大的市場和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