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在銀行買的信託產品,到期不能兌付,我該怎麼辦
當然有了,前些年信託整頓期間的就不說了,最近就有幾家信託在山西聯盛的信託不能兌付,吉林信託,中誠信託,山西信託等,還有最近中信信託的產品也遭遇了兌付危機,不過不能兌付的多數都是銀行主導的信託產品
❷ 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至今有沒有不能兌現的
1.如果是建行正規的理財產品都兌現了。2.但是有的是飛單的。是有,沒有兌現的。3.所以買的時候,要認清是否是建行自己退出的理財產品。
❸ 中誠星動二號能兌付嗎
能兌付。
2014年07月29日,據記者了解已連續三單煤礦類信託項目出事,除中誠1號和2號之外,均未能兌付。
兌付:以票根為憑證支付現金,當今許多公對公業務的支付的支付方式。使企業不必預留大量的支付款,將支付現金的機構轉化為銀行,支取者憑票據向銀行領取支付一方預存在銀行的現金。
❹ 中誠信託的原名叫啥
中誠信託是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的簡稱,起初叫中煤信託, 成立於1995年11月,2010年10月完成增資擴股, 注冊資本金增加到24億元人民幣, 是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的信託公司。自成立以來,公司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公司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指標一直名列行業前茅。
跟這家信託有過合作,最近信託最大案30億產品兌付風波就是中誠發的產品。現在公司主要做房地產信託項目,其他類型項目非常少了。
❺ 信託跟理財產品風險哪個大
信託屬於理財產品范疇;從風險的角度來講,信託理財屬於中等風險理財產品。
貨幣、債券型雖然風險最低但是收益也最低。信託類產品雖然也出現過延期兌付的,但是收益高,因此一直被高端客戶所鍾愛;基本上信託公司的產品項目本息是能夠保證,這也是為什麼信託行業能夠超過保險成為四大金融行業的二師兄。不過在選擇產品時還需防範一些項目虛假信託類產品。
❻ 中誠信託 30 億元兌付風險事件會成為中國信託業里程碑事件嗎
里程碑事件算不上吧!在這個之前也有很多。不過沒有浮到表面上來。在這之後必然越來越多。從而打破「剛性兌付」
❼ 中誠信託怎麼樣
中誠信託現在好著呢!每年利潤遠超各路保險公司,信託業前三!
2012年的事兒無非是給山西工行背黑鍋
最後誰是誰非工行自己心裡清楚!
❽ 中國銀行在售的信託產品有哪些
目前中國銀抄行發售多種理財產品,為有效為您提供幫助詳細情況請致電中國銀行客戶服務熱線:95566,海外及港澳台地區客戶可致電:+86(區號)95566咨詢。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最新業務變動請以中行官網公布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❾ 中誠信託 30億 結局
兌付的是本金,最後一期的收益沒有兌付,加上以往的收益,總體收益是年化7%,接盤方很神秘,沒有披露
❿ 中誠信託恆大項目能兌付嗎
中誠信託恆大項目能否兌付尚待觀察。因為9月3日,證券時報報道稱:至少兩家信託公司要求恆大立即償還部分貸款。知情人士稱,在對恆大的財務狀況感到擔憂後,信託公司在過去兩個月向該地產巨頭發出了還款通知。由於細節保密,這些人要求不具名。據信託圈內人調查了解,確實有多家信託公司提前終止信託計劃,要求恆大立即償還信託資金。由於細節保密,這些信託公司不具名。有投資人稱,其認購的ZX信託恆大地產項目(不具名)18個月期限於2022年3月到期,9月2日ZX信託發布臨時公告,提前兌付22%本金。據了解,該項目分12/18個月兩個期限,12個月期限已於今年9月初到期。但是,ZX信託考慮到交易對手潛在的風險,宣布提前終止信託計劃,項目回款後,不按到期先後順序兌付,而是按認購份額的比例兌付。這樣,已到期的投資人部分本金逾期,沒有到期的投資人卻提前兌付。該項目按自然季度付息,投資人對即將到來的9月20日利息核算日表示擔憂。不止是ZX信託,信託圈內人調查了解到,其他幾家信託公司也是按認購份額的比例進行兌付。如W信託,G信託等。信託貸款通常包括一些條款,允許債權人在滿足銷售目標、評級下調或訴訟等特定條件的情況下要求提前還款。今年以來,恆大集團的負面輿論較多,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已觸發信託公司要求提前還款的條件。一旦信託公司要求交易對手提前還款,也就是信託公司提前終止信託計劃,自發出公告之日起,就沒有了期限之分。從信託公司角度,要求提前還款是出於保護投資人利益;從融資人角度,按到期時間還款是出於還款計劃的安排。所以,信託公司並不是擠兌,融資人也並不是違約,投資人也不用過於擔心。最近,很多人在後台留言,咨詢恆大的信託兌付問題,在此作個簡單的說明。信託公司是合法的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信託部的嚴格監管,遵循信託行業的「一法三規」,是持牌金融機構。對信託公司違約,即是對金融機構違約,會影響債券的信用評級,銀行的授信額度,信託的再次發行……甚至會被金融機構拉入黑名單,直接崩盤,等待他的就是債務會、接管組。對金融機構違約是很嚴重的,這和商票違約、拖欠工程款、民間借貸糾紛等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如果不是瀕臨破產、萬不得已的情況,沒有一家企業敢對信託違約。如果已經認購了恆大的信託項目,且行,且看,不用過於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