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允許民營企業設立民營銀行,這對傳統銀行業會帶來什麼影響
引入競爭,減少壟斷,短期令傳統銀行業利潤下降,但長遠會提升效能。
Ⅱ 民營銀行破冰具有多重意義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11日在北京就民營銀行試點方案舉行新聞通氣會時明確表示,中國民營銀行首批試點名單已經確定。 阿里巴巴、萬向、騰訊、百業源等民營資本共同參加第一批五家銀行的試點工作,將分別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廣東開展試點。(詳見今日《河南商報》A09版)
民營銀行的試點,可以釋放民間資金的活力,有利於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也有利於破解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且它還有利於互聯網金融業的進一步發展。
眼下幾大國有商業銀行,處於壟斷地位,缺乏競爭,民營銀行進入之後,可以吹起一池春水;而且對於龐大的民間資金來說,它們不用再選擇那種缺乏監管、風險較高的地下錢庄了,而是通過民營銀行這個出口,有利於減少風險。這是第一。
第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非常普遍。國有商業銀行把放貸的重點放在了政府基礎建設和國有企業上,而對於中小企業往往很少關注,這就給中小企業融資帶來很大困難,進而影響到發展。而民營銀行的進入,有利於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
第三,這次試點民營銀行,大家注意到了阿里、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參與進來了。要知道阿里、騰訊這些互聯網企業是互聯網金融業的助推者,像阿里的余額寶,在過去的一年裡一直處於關注的焦點。這些互聯網巨頭參與民營銀行,百分之百會助推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用一句時髦的話說,互聯網思維必然會體現在民營銀行的運營中。而這些將有利於中國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要知道,對於金融業來說,互聯網金融是一次深刻的變革。
當然,我們在看到民營銀行這些積極意義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到一些問題。
首先,畢竟銀行業與其他行業不一樣,它的風險帶有很強的系統性、外溢性。其他企業出了問題,不會影響太大;但如果一家民營銀行出了問題,那就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了,而會波及整個社會層面;所以,對於民營銀行需要嚴格的監管,防範出現系統性風險。這是一個。
再一個呢,民營銀行對於中小企業融資難破解的問題,還需要信用體系的完善。要知道國有商業銀行不喜歡中小企業,主要是無法確保信用,那麼在信用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的信用問題仍會存在。這就需要民營銀行在放貸的時候,一是要嚴格把關,另一個呢,就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而這個不是民營銀行自己能做的,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Ⅲ 民營銀行的成立對小微企業融資難有何幫助
就是增加了一個可能的貸款途徑而已,具體能不能有較大利好和實質性幫助很難說,要看它成群成片成大規模的時候考慮這個問題才有意義,現在國有五大行以及一些股份制中小行不貸款的小微企業,那麼你覺得民營銀行就會很容易貸款給它嗎?明顯也是不會,緩解借貸問題難難難
Ⅳ 國家允許民營企業設立民營銀行這對「躺著都能掙錢」的傳統銀行業會帶來什麼影響
1、帶來了競爭和挑戰,這會促使傳統銀行提高競爭力,提高服務。
2、打破長久以來國有銀行的壟斷局面,促進我國金融市場良好競爭環境的形成,推進中資銀行整體上的健康穩步發展。
3、傳統銀行之間,以及傳統銀行與民營銀行之間通過存款利率自主定價圍繞攬儲規模的爭奪,將會快速進入白熱化。存款人第一次升級為甲方。存款競爭的公開化,將會在較短時間內讓銀行業整體進入利差縮小的盈利模式。
(4)民營銀行融資擴展閱讀:
在我國現階段發展民營銀行具有很大的現實性意義。
(一)緩解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
融資困難是限制民營中小型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致命因素,而民營銀行的發展可以為這一類型企業提供比較專業和順暢的融資渠道,同時也是對國有銀行一貫壟斷地位的一種挑戰,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二)在國際性競爭中保護中資銀行的市場份額
在國家加入WTO後,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激烈競爭局面愈演愈烈。民營銀行的員工一般都以專業素質為競聘標准而上崗,因此在學習和運用國外銀行先進經營經驗方面速度較快。民營銀行在這些優勢下能對自身的服務和技術水平進行堅持不懈的改進和提高。
Ⅳ 國家對民營企業有哪些金融扶持政策
為激發民營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緩解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進一步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月14日,國務院網站全文刊發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作用切實支持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金融對民企、小微和「三農」的支持力度。 對於民企的支持方面: 《若干意見》提出以實施差別化貨幣信貸支持政策、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等多措並舉提升對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要求強化融資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民營企業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充分等問題;完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著力疏通民營企業融資堵點;積極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困,著力化解流動性風險並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在實施差別化貨幣信貸支持政策方面,要求合理調整商業銀行宏觀審慎評估參數,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民營企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把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政策覆蓋到包括民營銀行在內的符合條件的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票據融資支持力度,簡化貼現業務流程,提高貼現融資效率,及時辦理再貼現。加快出台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支持民營銀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銀行等中小銀行發展,加快建設與民營中小微企業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深化聯合授信試點,鼓勵銀行與民營企業構建中長期銀企關系。 在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力度方面,要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擴大直接融資。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加快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進度,結合民營企業合理訴求,研究擴大定向可轉債適用范圍和發行規模,並促進新三板成為創新型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平台等。 在提高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方面,《若干意見》明確,支持金融機構通過資本市場補充資本,加快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債券工具創新,支持通過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等創新工具補充資本。從宏觀審慎角度對商業銀行儲備資本等進行逆周期調節。把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質量和規模作為中小商業銀行發行股票的重要考量因素。研究取消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范圍限制,規范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等。 「抓緊建立『敢貸、願貸、能貸』長效機制。」《若干意見》要求,商業銀行要推動基層分支機構下沉工作重心,提升服務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完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建立健全盡職免責機制,提高不良貸款考核容忍度等。有效提高民營企業融資可獲得性,國有控股大型商業銀行要要在提高民營企業融資可獲得性和金融服務水平等方面積極發揮「頭雁」作用。還要求商業銀行減輕對抵押擔保的過度依賴、提高貸款需求響應速度和審批時效,增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可持續性 在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紓困方面,《若干意見》要求加快實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和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研究支持民營企業股權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發起設立民營企業發展支持基金。支持資管產品、保險資金依法合規通過監管部門認可的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參與化解處置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等。 《若干意見》提出的基本原則是「公平公正、聚焦難點、壓實責任、標本兼治」要求對各類所有制經濟一視同仁,消除對民營經濟的各種隱性壁壘;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重點解決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不敢貸、不願貸、不能貸」問題;金融管理部門要切實承擔監督、指導責任,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財稅政策作用並履行好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金融機構要切實履行服務民營企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提升金融服務民營企業質效。
Ⅵ 民營銀行如果倒閉了,儲戶的錢怎麼辦
民營銀行因各種原因破產、倒閉時,根據《存款保險條例》規定,該行存款及其他資產將由該銀行投保存款保險的投保機構進行清算。存款人此時可以依法獲得銀行賠付最高50萬元,超出50萬元的部分將由所清算的該行資產進行賠付。
此外《條例》規定,發生償付情形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在7個工作日內足額償付存款。
拓展資料:
當前學術界對民營銀行的定義大致可分為產權結構論、資產結構論和治理結構論三種。產權結構論認為由民間資本控股的就是民營銀行;資產結構論認為民營銀行是主要為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服務的銀行;治理結構論則認為凡是採用市場化運作的銀行就是民營銀行。這三個定義都是從一個側面羅列了民營銀行的特徵,但未能對民營銀行的本質特徵形成全面的認識。
民營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自民間,其對利潤最大化有著更為強烈的追求,如果沒有健全的監管機制進行有效監管,民營銀行往往會因風險問題而陷入失敗。民企辦銀行的很重要動機就是希望為企業搭建一個資金平台,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一旦關聯企業出現問題,貸款無法償還,民營銀行就會面臨巨大風險。
截至2020年5月,全國已有19家民營銀行開業運營。
建立民營銀行主要是為了打破中國商業銀行業單元國有壟斷,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具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特徵:
一是自主性,民營銀行的經營管理權,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門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銀行自主決定;
二是私營性,即民營銀行的產權結構主要以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為主,並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幹預行為的發生。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金融機構特殊的產權結構和經營形式決定了其具有機制活、效率高、專業性強等一系列優點,因此。民營銀行是中國國有金融體制的重要補充。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必然會促進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國有金融企業的改革。建立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民營金融機構將有助於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資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
Ⅶ 不斷「高息攬存」的民營銀行,會不會嚴重經營虧損存款安全嗎
這種擔心現在已經不存在了。很多人已經發現,民營銀行已經停止了“高息攬存“,相關高息的智能存款已經下架。其他的存款產品利率也大幅下調下調了。
五、總結民營銀行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產物,是金融創新的結果,也是金融市場多元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年輕的民營銀行,雖然還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這都是民營銀行發展所需要經過的陣痛。相信未來的民營銀行,發展的會越來越好,會成為金融領域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Ⅷ 民營銀行有哪些
我國共成立了19家民營銀行,分別為: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律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上海華瑞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江蘇蘇寧銀行、山東藍海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吉林億聯銀行、梅州客商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無錫錫商銀行。
拓展資料
當前學術界對民營銀行的定義大致可分為產權結構論、資產結構論和治理結構論三種。產權結構論認為由民間資本控股的就是民營銀行;資產結構論認為民營銀行是主要為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服務的銀行;治理結構論則認為凡是採用市場化運作的銀行就是民營銀行。這三個定義都是從一個側面羅列了民營銀行的特徵,但未能對民營銀行的本質特徵形成全面的認識。
民營銀行的資本金主要來自民間,其對利潤最大化有著更為強烈的追求,如果沒有健全的監管機制進行有效監管,民營銀行往往會因風險問題而陷入失敗。民企辦銀行的很重要動機就是希望為企業搭建一個資金平台,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一旦關聯企業出現問題,貸款無法償還,民營銀行就會面臨巨大風險。
截至2020年5月,全國已有19家民營銀行開業運營。
特徵
建立民營銀行主要是為了打破中國商業銀行業單元國有壟斷,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具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特徵:
一是自主性,民營銀行的經營管理權,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門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銀行自主決定;
二是私營性,即民營銀行的產權結構主要以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為主,並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幹預行為的發生。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金融機構特殊的產權結構和經營形式決定了其具有機制活、效率高、專業性強等一系列優點,因此。民營銀行是中國國有金融體制的重要補充。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必然會促進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國有金融企業的改革。建立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民營金融機構將有助於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資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
Ⅸ 中國民營銀行有哪些
我國共有19家民營銀行,分別是:天津金城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浙江網商銀行、溫州民商銀行、深圳前海QQ音樂、湖南三湘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吉林億聯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福建華通銀行、威海藍海銀行、江蘇蘇寧銀行、梅州客商銀行、安徽新安銀行、遼寧振興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無錫錫商銀行。
拓展資料:
建立民營銀行主要是為了打破中國商業銀行業單元國有壟斷,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與國有銀行相比,民營銀行具有兩個十分重要的特徵:
一是自主性,民營銀行的經營管理權,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門的干涉和控制,完全由銀行自主決定;
二是私營性,即民營銀行的產權結構主要以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為主,並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幹預行為的發生。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金融機構特殊的產權結構和經營形式決定了其具有機制活、效率高、專業性強等一系列優點,
因此。民營銀行是中國國有金融體制的重要補充。民營金融機構的建立必然會促進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國有金融企業的改革。建立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民營金融機構將有助於金融業參與國際競爭,緩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外資對國內金融業的沖擊。
民營銀行是由民營資本控股,並採用市場化機制來經營的銀行。民營銀行的核心特徵是其具有有別於國有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只有不但在資本金來源上實現了民營化,而且完全實行市場化運作的銀行,才是我們努力要建立的民營銀行。在中國現階段建立和發展民營銀行對於啟動民間資本,降低政府負擔,化解金融風險,完善中國的金融機構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民營銀行的發展可以豐富和完善中國金融組織體系的內在結構。中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的金融組織體系。但是,就全國范圍來說,這種多元化格局,只是完成了對原有金融機構體系的外部整合。實質上,仍然是國有銀行「一統天下」。
發展民營銀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的國有銀行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國有金融與民營金融、大型的金融機構與眾多中小型金融機構競爭共存的新局面,從而改變經濟結構與金融組織體系結構的不對稱程度。一國金融結構的變遷是金融深化的重要表現,民營銀行的發展必將使中國金融體系對經濟發展的輻射面、滲透力和適應性日益增強。
2.民營銀行的發展可以提高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改善金融資源的配置格局。民營銀行的發展及其完善的業務經營,可以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務支持,為他們創造外源融資的機會,提高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效率。
民營銀行的建立和發展,對金融資源的有效配置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由原來的國有金融部門壟斷性完成的十分低效的金融資源的配置格局。
3.民營銀行的發展將競爭機制引入了金融業,可以促進國有金融機構改革與發展的進一步深化。以市場經濟為依託的民營銀行的發展,將打破金融業原有的壟斷格局,增大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市場化成分,構築多元產權共存的競爭性的市場環境,這對體制僵化、效率低下的國有金融機構會施加強大的外部壓力,迫使國有金融機構進一步深化改革。
4.民營銀行的建立與發展,可以抑制地下金融活動的生存空間,有利於金融秩序的穩定。在中國一些地區存在的地下金融活動,是在市場經濟廣泛滲透的條件下,對金融組織單一性與經濟結構的多元化、市場化發展之間強烈反差的一種適應性的民間金融活動,是政府管制下正規金融制度安排供給不足所導致的產物。這種金融活動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規范性很差,風險較大,逃避有關監管機構的監管,容易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對社會經濟產生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民營銀行的發展,一方面有利於充分釋放地下金融活動所蘊涵的能量,另一方面也能將其納入監管當局的有效監管范圍,從而有利於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場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