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業務,是指在證券交易所或者國務院批準的其他證券交易場所進行的證券交易中內,證券公容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或者出借證券供其賣出,並由客戶交存相應擔保物的經營活動。融券交易是投資者以資金或證券作為質押,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在約定的期限內,買入相同數量和品種的證券歸還券商並支付相應的融券費用;投資者向證券公司融券賣出稱為「賣空」。
Ⅱ 公司發行股票能融資多少比如發行500萬股,能融資多少錢融資到這個錢的多少取決於什麼
股票發行數量一定的情況下,融資多少取決於股票發行價格。
股票發行價是版指股份有許可權公司發行股票時所確定的股票發售價格。此價格多由承銷銀團和發行人根據市場情況協商定出。由於發行價是固定的,所以有時也稱為固定價。發行價如果定得低,公司上市融資的目的就不能達到,失去上市的意義。
但是,如果發行價定得過高,就沒有人願意買,也照樣融不到資。因此,根據市場的接受能力,參考同類公司的市場價格,考慮各種因素之後,定一個折中的價格,既滿足融資的需要,市場又能接受。
Ⅲ 一個公司股票對於這個公司來說意味著什麼如果說股票是企業用來融資的一種手段那麼融入的資金是否可以...
公司的股票是公司資產的一種代表,擁有股票說明擁有股票的一些權利。一般的投資者擁有股票分紅權,知情權,不具有決策權,資金使用權,這種權利可以自由轉讓。公司的股票可以用與並購其他公司。融資不是企業收入。
Ⅳ 融資後原始股如何被稀釋
1、融資時,投資者會對公司進行估值。然後出多少錢,佔多少股份。結果就是專,原有股東所佔的股份比屬例下降了,但公司的資產增加了。
2、以樓主說的為例:A公司成立,公司價值10W,共10W股,李某佔有1W股,10%。
一段時間之後,拿到融資10W,那要看融資時候公司的作價。假設,融資的時候,公司是估值的50W。那麼,投資方的10W,就占公司股票的20%。原來的股東所持有的股票,就被稀釋掉20%。
這時,李某所佔公司股份的比例變為8%。至於股數,意義不大,看融資後確定的股本數,反正佔8%就行了。
3、結果就是,公司變大了,資本增加了10W。李某的所佔的股份比例變小了,從10%變成了8%。
Ⅳ 股票融資杠桿什麼意思
杠桿交易,就復是利用小額的資金來進制行數倍於原始金額的投資。以期望獲取相對投資標的物波動的數倍收益率,抑或虧損。由於保證金(該筆小額資金)的增減不以標的資產的波動比例來運動,風險很高。
國際上的融資倍數或者叫杠桿比例為20倍到400倍之間,外匯市場的標准合約為每手10萬元(指的是基礎貨幣,就是貨幣對的前一個幣種),如果經紀商提供的杠桿比例為20倍,則買賣一手需要5000元(如果買賣的貨幣與賬戶保證金幣種不同,則需要折算)的保證金;如果杠桿比例為100倍,則買賣一手需要1000元保證金。
之所以銀行或經紀商敢提供較大的融資比例,是因為外匯市場每天的平均波幅很小,僅在1%左右,並且外匯市場是連續交易,加上完善的技術手段,銀行或經紀商完全可以用投資者較少的保證金來抵擋市場波動,而無需他們自己承擔風險。外匯保證金屬於現貨交易,又具有期貨交易的一些特點,比如買賣合約和提供融資等,但它的倉位可以長期持有,直到自己主動或被強制平倉。
Ⅵ 為什麼有的融資的股票不能融資買
只要股票前面有【融】字標識,就可以用融資融券賬戶買賣。前提是自己先開了融資融券,並且余額不低於警戒線。
Ⅶ 企業如何從股市融資
企業IPO融資和大家做股票是兩個概念,或者說兩個市場。
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IPO也就專是首次向公眾發行股份募集資屬金,這個屬於一級市場,一般是企業新增發一部分公司股票(一般占發行後總股份的10%左右)賣給申購者(俗稱「打新」),這時候公司就收到申購者繳納的買股票的錢了,到此公司融進錢這步就已經走完了,拿著這些錢該幹啥幹啥。
IPO後一般要公開上市,也就是在上交所、深交所等地方掛牌交易,就是持有公司股票的股東(包括公司IPO前的老股東、IPO進來的新股東)可以在市場上買賣股票了,這個屬於二級市場。當然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交易的目的可能就是樓主所謂的「賺差價」,不過這時股票的漲跌跟公司本身已經沒有關系了,錢已經在IPO時進了公司賬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