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智駕融資

智駕融資

發布時間:2021-01-29 18:25:42

A. 瑞立集團「投錢」作背書,智駕科技MAXIEYE要做Tier 1.5

疫情當道,自動駕駛圈的融資消息卻成了一件近乎習以為常的事。

與前段時間眾多活躍在媒體視野里的初創企業相同,視覺感知智能駕駛系統產品供應商智駕科技MAXIEYE也拿到了新一輪產業投資,資方是中國商用車氣制動系統企業瑞立集團。

據悉,本輪資金將用於進一步提升智駕科技的技術產品研發動能,並為前裝項目的規模化量產交付提供資金儲備。

不光「給錢」,瑞立也一直在為智駕科技MAXIEYE作戰略背書,並為公司貢獻了大批供貨訂單。智駕科技MAXIEYECEO周聖硯透露:「此前,智駕科技與瑞立集團已經保持著業務上的合作往來,我們的IFVS系列產品與瑞立方面已完成了相當規模的量產出貨。」

2020年,隨著中國商用重卡ADAS法規的落地實施,重卡智能駕駛市場將迎來規模化爆發。對於正在積極部署集成化智能駕駛整合產品方案的瑞立而言,這正是深化二者在技術和市場雙線合作的最佳時機。

畢竟兩家公司此前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業務往來合作和產品供貨關系。而對智駕科技MAXIEYE來說,瑞立的戰略投資背書也能讓其繼續推進產品的市場化落地進程,立足商用客車市場的既有份額,逐步在商用重卡市場擴大規模,並通過開放合作,實現視覺感知技術產品在乘用車以及智慧出行產業的多場景商業落地。

為此,智駕科技MAXIEYE也擺出了迎戰姿勢:作為Tier1.5,參與賦能智慧出行產業鏈。

傳統的汽車供應鏈,是一個自下而上的線性供應模式,從Tier2到Tier1再到OEM整車廠。隨著智慧出行帶來的一系列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傳統的供應鏈開始發生變化,整車廠、供應商以及一些新興的智慧出行服務商的合作形態正在出現細分、交叉與耦合。

按照公司的想法,團隊可以提供從單純的視覺感知產品方案,到集成化的決策方案、融合策略以及智能化控制等一系列產品形態。其客戶和合作夥伴覆蓋從Tier1到OEM整車廠,以及無人公交、智慧軌交等新型智慧出行服務商等。

在這個過程中,瑞立貢獻出了自己在中國商用車市場上的市場份額,以及包括上汽、一汽、東風、吉利、宇通、比亞迪等60多家國內汽車製造廠的客戶資源、全國300多家銷售公司,覆蓋60000多家經銷商及修理廠,服務全國3000多萬客戶,產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與地區的經驗。

車雲菌也了解到,智駕科技MAXIEYE的智能前視視覺感測器IFVS系列產品已歷經三代產品迭代,最新一代產品-IFVS500可實現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高性能環境感知,突破性實現了對標激光雷達的單目測距精度。市場方面,該公司去年也已實現商用客車領域80%以上的佔有率,其基於視覺感知技術的多元化創新產品方案,也在智慧出行的諸多場景化應用中逐步落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智駕評論:保障汽車業全面復工刻不容緩定向政策扶持同樣刻不容緩

而因為疫情,中國汽車產業正在發生一個令人擔憂的變化,像本田汽車零件製造商F-TECH已經決定用其在菲律賓的工廠取代武漢,以生產制動踏板。

產業鏈的轉移有時一旦發生將不可逆轉。

當前呼籲政府一面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一面針對製造業尤其是汽車產業出台針對性扶持政策,相關行業協會正在調研研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交了針對經銷商的特定扶持政策:

1、加強金融機構向受困企業提供政策保障監管;

2、對汽車流通企業提供債務延展審批便利;

3、增加授信額度,加快放款速度,降低融資成本;

4、特殊情況逾期罰息減免及徵信保護等。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在匯總中國眾多汽車製造商的訴求。

而目前我們認為是全力保障汽車企業復工,從零部件企業到生產製造品牌。

這是一場與疫情同樣不可延遲的工作。

以當前的疫情狀況來看,2020年一季度的車市已經難以挽回,無疑將在短期內給汽車產業帶來很大的生存壓力。

從長遠看,短期內車市的停滯也會積累一定的存量。尤其是在疫情結束的初期,消費者對公共交通的安全信心尚未完全恢復,家用車私密、安全、清潔的的優勢會被放大,這非常有利於消費存量的釋放。屆時,車市有望迎來一定程度上的「復興」。

剛剛經歷了2019年的市場「寒冬」,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的重拳一擊,中國車市正在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中蹣跚前行。或許會有一些車企就此倒下,或許會有一些品牌就此消失,但這個優勝劣汰的結果既是市場規則的必然,也對疫後車市重煥青春有所裨益。

但現在政府必須針對汽車產業有所行動。

【抗擊疫情系列報道】

《返京記:有溫度的距離感》

《出行記:怎樣出門才不會被病毒盯上?》

《車市記:2020汽車人無法按下暫停鍵》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電動汽車啟示錄之銷量篇丨新勢力聲量雖大但尚未走上舞台中心

春運期間,清遠交警在微博上發了一則提示,眾多駕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回家過年,因續航不足在高速公路趴窩,它提醒電動車主在出發前要充滿電。

事實上,清遠交警忽略了一個問題,即電動汽車充滿了電也有可能在高速公路趴窩,這是因為電動汽車車主對電動汽車的特性理解不足造成的。

即電動汽車的標示續航會因駕駛習慣、室外溫度高低,是否開空調等情況,發生較大變化,電動汽車的標示續航與實際續航會發生極大的偏差。

車主的這種誤判一旦在高速公路趴窩,會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況,稍有不慎即會危及生命。

智駕君永遠記得在2017年的一個零下8度的冬夜,駕駛著一輛純電動汽車在北京二高速在續航還有30公里的時刻,在無任何提示的情況下,突然所有能量耗盡,停在高速公路中央的一幕。在左右車輛飛馳而過之時,感受到生命被碾壓的恐懼。如果不是車輛尚可推動,被推出高速,小編也許將是第一個因電量耗盡而在高速失去性命的人。

這樣的悲劇,第一個被報道的是在2018年國慶前夕,一位唐姓司機駕駛著一輛小型純電動汽車從駐馬店駛上京港澳高速,但進入漯河路段時,因電量不足加不上速便准備由第二車道變道至第四車道,在未能進入到服務區充電之時,被一輛重型倉柵式貨車追尾相撞。最終這輛純電動車內和兩位乘坐人一死一傷。

類似的報道,近來已發生多起,如果電動車主意識不到這其中的危險,那麼當有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上路,那麼不僅僅電動車主會處於危險之中,眾多同樣行進在同一道路的燃油車主也會遇到同樣的危險。

這就是我們《電動汽車啟示錄》這一系列文章的緣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智能駕駛投資熱度不減 三季度超30家企業獲投

車家號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智能駕駛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

據統計,截至到9月,我國有融資信息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超過了70家,融資金額高達數百億元。其中三季度關於車聯網、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獲得新投資的有16家,如果加上國外獲投企業數量,共計超30家。

選車君觀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智能駕駛能給用戶提供更安全和更舒適的出行體驗,因此各大企業都在智能駕駛上加大投資和研發力度,以便迅速佔領市場,分一杯羹。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傳統車企很難獨立支撐智能駕駛的全部技術,唯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雄獅科技獲2億元融資,奇瑞加速汽車智能網聯化

[億歐導讀]?3月18日,蕪湖奇瑞雄獅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獲得奇瑞汽車2億元戰略融資。雄獅科技獲得2億元融資後,或將「重倉」智能網聯相關項目。

作為奇瑞探索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支點,雄獅科技此次獲得2億元融資具有重要意義。

在傳統車企中,奇瑞算是智能化轉型「先驅」。早在2010年,奇瑞就已經開始對汽車智能互聯技術的探索,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院達成合作後,奇瑞建立起無人駕駛汽車技術平台。2017年下半年,奇瑞建立智能汽車事業群,先後推出「124戰略」和「WWW+戰略」。2018年4月,奇瑞推出兩大戰略的融合升級版本:奇瑞雄獅。

奇瑞雄獅由雄獅智駕、雄獅智雲、雄獅智贏、雄獅智造及雄獅智行五大業務板塊組成,涵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大數據、智能製造、移動出行服務等業務。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曾公開表示:「雄獅科技是奇瑞繼汽車、汽車零部件、船舶、金融、商貿、旅遊&地產之外的第七大業務板塊,代表了奇瑞汽車的未來與出行變革的未來。」

依託雄獅科技,奇瑞計劃在2019年以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整套解決方案賦能智能汽車;在2022年推進智能整車與智能企業;在2025年實現智能交通,提供智能移動出行服務,賦能智慧城市。

奇瑞已經實現了第一個「小目標」。目前,奇瑞全新一代瑞虎8等旗艦產品,均搭載奇瑞雄獅智雲系統。2020年3月9日,奇瑞在線發布了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PRO,新車同樣配備了奇瑞雄獅智雲系統,後者包含19項ADAS輔助駕駛功能,如ACC全速自動巡航、LKA車道保持、BSD盲點檢測等,可實現L2+級智能駕駛。雄獅已經融入奇瑞的家族基因。

雄獅科技獲得2億元融資後,或將「重倉」智能網聯相關項目。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雄獅科技的2億元融資將主要用於研發與市場開拓。研發方面,車聯網與5G無人駕駛將是重點,奇瑞5G智能汽車聯合實驗室自去年啟動以來,正在穩步運行中。

目前,奇瑞正在嘗試建立智能網聯生態,已經與行業上下游60餘家企業形成合作,構建雄獅體系。與此同時,奇瑞正在花費重金招兵買馬。據奇瑞官方信息,自2019年12月以來,奇瑞開始在南京、上海、蕪湖、深圳等多地,招聘智能網聯領域的資深工程師。

2020年初,奇瑞集團提出要將雄獅科技作為集團智能化板塊平台,將軟體技術視為核心,發力自動駕駛、車聯網、大數據三個領域。2億元融資,或許僅僅是奇瑞與雄獅科技發力的開始。不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與市場低迷,奇瑞一季度乃至2020年的銷量數據需要更多支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12月汽車出行大事件:Rivian獲13億美元融資;蔚來股價大漲

[億歐導讀]?2019年12月,Rivian再獲13億美金融資;吉利與戴姆勒推出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已經在杭州登陸;前雷諾-日產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吉利與戴姆勒推出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

2019年12月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宣布「耀出行」,後者聚焦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前期將有100輛高端專車投入服務,如梅賽德斯-賓士S級轎車、E級轎車和V級MPV等車型,預計2020年,「耀出行」將服務拓展至國內其它主要城市。

2019年12月9日,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平台曹操出行也接入耀出行,這意味著曹操出行正式實現「聚合叫車」。可在該平台上同時呼叫不同的出行服務品牌產品。另外,「耀出行」還宣布將在明年初相繼登陸北京、上海和廣州。

「聽伴」宣布獲得四維智聯投資,並與其達成合作

2019年12月3日,「聽伴」宣布獲得四維圖新旗下四維基金投資,與去年完成的來自一號資本、時尚資本、漢富資本的融資同屬於A輪融資。「聽伴」CEO俞清木肯定了資本市場對智能座艙和車載音頻賽道的看好,他同時表示,目前聽伴還在與更多投資人洽談。

毛豆聯手五菱首推定製車,售價6.38萬元

2019年12月5日,由毛豆新車聯合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的730毛豆定製版正式上市。該款定製車售價6.38萬元,搭載五菱車標,在毛豆新車線上、線下渠道獨家發售。這也是國內汽車新零售平台首次聯合主機廠推出定製版車型。

滴滴企業版新布局:將上線「滴滴團隊版」小程序,面向中小企業團隊

2019年12月5日,由滴滴企業版主辦的2019「乘勢而行」企業出行服務峰會在京舉行。峰會主要探討出行服務新格局、數字化賦能企業用車管理等內容。峰會上,滴滴企業版推出了將於近期發布的「滴滴團隊版」微信小程序。該小程序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團隊打造,具有創建團隊、加入團隊成員、團隊支付等功能,從而實現流程簡化、降本增效。

網路Apollo組織架構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獲批在北京啟動自動駕駛載人/物測試

2019年12月6日,據新浪科技消息,網路Apollo於近日進行了組織架構升級,除原有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業務組升級外,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自動駕駛業務組進行了升級擴充,現下轄三個部門,包括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原有車聯網業務組繼續小度車載OS等智能車聯業務。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網路智能駕駛專利申請總量達到1237件全國第一,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總數150張。

2019年12月30日,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消息,北京正式啟動自動駕駛載人載物測試。網路公司40輛車獲得了首批自動駕駛載人測試資格,這批車輛累計測試里程在10萬公里以上。

黑莓QNX與汽車零部件商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12月10日,黑莓QNX宣布與汽車零部件商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將QNX?數字駕駛艙平台整合到馬瑞利的ElectronicseCockpit和DigitalCluster的解決方案中。

黑莓技術解決方案部(BTS)高級副總裁兼聯席主管KaivanKarimi表示,中國有潛力成為最大的車聯網和電動汽車市場。目前超過45家主機廠在其北美、歐洲和亞洲生產的數百款車型中部署黑莓QNX軟體,全球超過1.5億輛行駛中的汽車搭載了QNX軟體。億歐汽車獲悉,如今9家全球前10大汽車OEM廠商、全球前7大汽車一級供應商正在使用黑莓QNX的技術。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或將提供共享乘車服務

2019年12月11日,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首席執行官丹·安曼(DanAmmann)表示,打算「以極低的成本」提供共享乘車服務,作為最終「超越汽車」計劃的一部分。他表示希望通過以極低的成本提供令人驚嘆的體驗,使共享的乘車方式更具吸引力,從而減少擁堵。此前Cruise曾宣布與本田汽車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專用於共享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同時本田汽車也是Cruise的投資者之一。

寧德時代坐上創業板頭把交椅;四川工廠正式開工

2019年12月24日,在邁過百元關口後,寧德時代股價繼續飆升,截至12月26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達到105.12元,市值2321.47億元,超過邁瑞醫療成為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9年12月24日,四川宜賓動力電池項目正式開工,年產能30GWh。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45億元,建設年產能15GWh的動力電池生產線,二期總投資55億元,建設15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建設周期方面,項目一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6個月,項目二期計劃在一期投產後兩年內啟動。

比克電池與當升科技、容網路技等十餘家新能源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12月26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2020年供應商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活動現場,比克電池與當升科技、容網路技等十餘家新能源供應商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比克電池將與多方供應商充分共同推進新能源市場開拓。

阿里與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基於斑馬系統打造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

2019年12月27日晚間,阿里官宣,與中國一汽在長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斑馬智行系統為基礎,打造面向未來的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中國一汽將建設以雲計算、數據智能、中台和移動協同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技術基礎設施,推動汽車行業邁入雲上智能時代。

一汽出行與GoFun出行達成合作

2019年12月31日,GoFun出行與一汽出行在成都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兩家國企強強聯手,雙方的合作首先將在成都、貴陽和西安落地,並將陸續延伸至GoFun業務覆蓋的更多城市。

雙方還將依託GoFun出行成熟的運營管理體系展開訂單合作,並以GoFun出行平台優質的流量入口及高質量用戶群,獲得更高客單收益;同時,GoFun出行也將在向輕量化模式轉型的過程中,獲得一汽出行車源補給,共創雙贏合作模式。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戴姆勒或在華裁員4%;拿下百億融資,蔚來總部落戶合肥

2月25日,韓國電池供應商LG化學表示,已與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LucidMotors簽署協議,向後者獨家供應電動汽車電池。LG化學表示,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到2023年為LucidAir車型供應圓柱形電池,但並未透露供貨合同規模。2016年,LucidMotors發布了對標特斯拉ModelS的首款電動車LucidAir,首批量產車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初下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一汽南京、毫末智行、奇瑞雄獅,起底自主品牌背後智能駕駛子公司

4月日,一汽集團斥資5000萬元在南京市江寧區注冊成立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據內部員工的描述,這是一汽集團層面專注智能駕駛研發的全資子公司

與之類似,一家名為「毫末智行」的公司在2019年11月在北京豐台悄然成立。

這家公司的法人張凱是長城汽車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智能駕駛系統開發部部長,實際控制人甄龍豹則是長城汽車技術中心智能駕駛系統開發部主任工程師。

顯然,這也是長城的智能駕駛關聯公司。

更早,奇瑞汽車在2014年7月成立蕪湖市汽車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2017年12月更名為雄獅科技。

在更廣泛的智能汽車領域,還有吉利的關聯公司億咖通、老牌商用車零部件廠商濰柴動力成立的濰柴智能,以及一汽、東風、長安與中國兵器集團等主體聯合發起的?T3科技平台。其中T3科技平台資金實力最為雄厚,根據幾方的合作合資協議,這家公司的注冊資金高達160億元。

1、車企必須掌握汽車「大腦」

車企紛紛成立智能駕駛子公司背後,一位在互聯網企業和傳統主機廠之間遊走和浸淫多年的資深業內人告訴汽車之心,「車企不可能不掌握汽車的大腦」。

在外部成立子公司進行獨立運作,背後有多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利於招聘高端人才。

高端人才在乎的主要是兩個因素:薪酬待遇以及發展的空間。

相對於傳統車企內部比較穩固的薪酬體系,外部子公司的自由度更大,給得出高薪酬,而且子公司還能進行股權激勵。

傳統車企的組織架構穩定,決策權已經在現有高層手中,真正懂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的人才很多時候沒有機會在新項目中佔有話語權。

如果成立外部子公司,真正的人才會有更多機會承擔更大的責任。即便暫時出現了才不配位的情況,所謂「船小好調頭」,也可以快速調整。

其次是獨立子公司便於外部融資。

新技術產品的研發,新商業模式的探索,都意味著大量資本投入。拆分子公司,有利於企業獨立融資,獲得更多第三方的資源支持。

再者就是獨立子公司未來除了服務母公司之外,還能為其他的車企供應產品和服務。

雖然早期這一模式可行性不高,但是到後期企業發展壯大、技術的領先性完全建立後,有機會向其他車企供應產品和服務,這也是一種更為健康的模式。

歷史上,通用分拆的德爾福、豐田分拆的電裝、福特分拆的偉世通都是在變革中誕生的零部件巨頭。

我們也期待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的獨立子公司中,能有機會誕生新的頂尖供應商,打造中國的智能汽車「大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礦區無人化運輸解決方案提供商慧拓獲超億元A2輪融資

[億歐導讀]?自動駕駛的融資浪潮,再次席捲至礦區場景。

作者丨曾??樂

編輯丨楊雅茹

自動駕駛的融資浪潮,再次席捲至礦區場景。

3月5日,礦區無人化運輸解決方案提供商慧拓宣布,完成上億元A2輪融資,由凱輝基金旗下汽車基金領投,山東省海創千峰新舊動能轉換母基金、老股東方和資本和漢能創投跟投,漢能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據悉,該筆融資主要用於無人礦山整體解決方案的產品化、平台化和系統化,推進「煤炭井下礦」無人化解決方案的落地,推進礦山無人化設備的量產交付。

成立於2014年的慧拓,此前曾獲得國科嘉和領投的天使輪融資,並於去年7月獲得由賽富投資基金領投,方和資本、漢能創投跟投的A1輪融資。截至目前,慧拓公開累計融資額已超2億元規模。

據慧拓方面表示,去年4月,慧拓與大唐國際寶利煤礦、華威礦業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五個多月的上礦試運營,於2019年9月正式完成國內首個無人礦山整體解決方案,並在礦區的商業化落地運營。而慧拓提供的無人礦山整體解決方案中的無人運輸系統,可在封閉式露天礦區穩定進行無人運輸、挖卡協同、智能調度、應急接管等功能,並可穩定完成無人運輸全流程作業。

現如今,慧拓正連接產業上下游,聯合各產業方加速打造智慧礦山生態系統。

在主機廠方面,慧拓目前已經和徐工集團、三一重工、濰柴集團等國內主機廠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礦企及能源集團層面,慧拓已與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大唐集團等能源公司達成深入合作,涉及礦種涵蓋煤炭、有色金屬、非金屬等。

慧拓CEO陳龍表示,慧拓會積極參與智慧礦山生態聯盟的組建,聯手產業鏈各方,快速推進中國礦業生產無人化、智慧化的進程。

另一方面,慧拓正推進無人礦山的全球化布局。據陳龍介紹,早在去年,慧拓便已啟動在北美、非洲的整體布局,而在今年,慧拓的業務全球化進程將進一步深化。「2020年,公司會在產品化、平台化、系統化持續投入,同時深入推進井工礦無人化解決方案的落地,並與合作夥伴一同促進各類礦山無人化設備的量產交付。」陳龍說道。

如今,在國內自動駕駛企業中,還有踏歌智行、易控智駕、伯鐳科技、拓疆者、CIDI等同類玩家。賽道激烈競爭的同時,關於礦區場景的政策紅利也進一步釋放。2月25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等八部門發布的《關於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礦和災害嚴重煤礦要基本實現智能化,形成煤礦智能化建設技術規范與標准體系。

「2019年是值得被記錄的一年,這一年是礦山無人化的元年」,陳龍表示,「未來三年內,在政策和產業變革的雙重影響下,慧拓將進一步夯實技術基礎,推動更多落地的進展,同時以礦山為中心,向外拓展完善的自動駕駛作業生態,賦能更多應用場景。」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智駕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