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財,實現35歲前買車買房?來源:陳凱涓的日誌一、理財的三個環節1、攢錢: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3、護錢: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二、多少錢可以開始理財?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三、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股票:股市如潮水,怎麼漲的怎麼退。只有潮水退去的時候,我們才能看見誰在裸泳。現在的點位不建議進場,買基金都不是好時段。能夠預測點位的只有三種人:一天才、二瘋子、三騙子。買股票之前先問自己三句話:第一,我有房子和保險了嗎?第二,我有急用的錢嗎?第三,我准備好堅強的神經和良好的心態嗎?退休的老人不應該炒股,他們在財務和精神上都難以承受股市的漲跌。孝順的孩子不應該讓你的父母炒股。你見過排著隊發財的嗎?今年進市場的股民,三年後90%都會成為炮灰,只有10%的人能從股市裡賺到錢,這是貓撲上流傳的鐵律!四、理財什麼時候開始好?從自立開始。大四的學生就應該開始打工攢房租。成年人再向父母要錢是很丟人的事情,在貓撲上都會被鄙視的。
Ⅱ 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的意義
在校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目的其實也是培養以後總金錢觀,這樣就更好的規劃自己的生活以及金錢等的財務。
事不爭是慈悲,理不辯是智慧,事非不聞是清靜。
不爭,是一種寬容,不理,是一種智慧,不解釋,是一種成熟。
很多時候,我們不爭,不是因為無能,而是不想發生沖突。
很多時候,我們不理,不是因為心虛,而是學會了讓步。
很多時候,我們不解釋,不是因為懦弱,而是讓時間去證明。
活在這個世上,誰人背後沒人說。做得再好,都有人指責,說得再真,都有人不滿,討厭你的人,你再努力也無濟於事,冷落你的人,你再掏心也無動於衷。
我們做不到人人喜歡,也不能讓所有人滿意,貪得無厭的人我們滿足不了,居心叵測的人我們難以接受。有些人看透了,也就離開了,有些事看淡了,也就放下了。
一輩子不長,請為自己而活。不要在乎別人的議論,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做到內心無愧就行。流言蜚語,遲早會散,你越是爭辯,別人越囂張,誤會矛盾,終會化解,你越是解釋,越解釋不清。
做人,別太傻,
在不懂你的人面前,說得再多,也是浪費。在討厭你的人心中,做得再好,也是徒勞。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不值得的人身上,還不如留給自己。
人活一世,不爭、不理、不解釋,用不爭彰顯你的大度,用不理詮釋你的從容,用不解釋證明你的品行。只要身正,就敢坦然面對,只要心正,就能一生無愧!
只要會理財才能實現財富自由這樣的道理,也是需要在實踐中才能知道的呢
Ⅲ 求一篇大學生投資理財行為分析的論文
太長了,你可以先留下郵箱。發送給你這篇論文
當代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
為了了解目前大學生投資理財的狀況,分別對本校學生和部分外校學生進行了問卷抽樣調查,共分發了100分問卷。問卷共有18個問題,分別針對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生活費來源,生活費支出,消費結構,投資理財意識與能力,投資理財的方式和渠道,以及它們占生活費的比重。在本次調查對象中,男女生比率大至為5:4。
經統計,被調查對象來自城鄉和農村的比例為3:1,生活費每月在500元一下的有18人,在500-1200元之間的有67人,而超過1200的有15人。絕大多數調查對象生活費的80%或以上來源於父母,也有少數同學主要依靠兼職打工,獎學金,助學金等賺取生活費。
被調查者每月的消費結構中,消費的主要項目是一日三餐(限學校食堂),生活用品,通訊費。其次是娛樂項目(包括上網,購物,請客吃飯等)和學習項目(包括各類培訓班,書報,文具等)。約有20%同學在購買服裝,化妝品以及電子產品上的消費占生活費50%以上。僅有42%的同學有進行投資理財的行為。
在這些選擇進行投資理財的同學中,10位同學選擇銀行存款,8位同學選擇保險,7位同學選擇買彩票,5位同學選擇股票, 3位同學選擇銀行理財,9位同學選擇其他。幾乎無人在期貨,收藏,信託,基金債券上有所投資理財行為。
而目前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有必要開設相關課程,普及投資理財的好處和技能,並且對此感興趣。僅有27%的被調查者認為對於學校開設相關課程無所謂,對此興趣不大,也沒有時間。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群體,我們有必要培養自己的投資理財意識和頭腦。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各種投資理財的方式和渠道,提高運用技能,合理安排手中的資金,實現自己的短期和長期的經濟目標。
Ⅳ 投資理財發展現狀與前景
投資理財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和個人財富逐步積累、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化、版而權正規金融又不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時的必然產物。投資理財在中外各國均長期存在。它的存在與發展,基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體系機構有關,也與其自身所固有的、正規金融機構融資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有關。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次序增長,投資理財市場亦日趨活躍。投資理財又特的競爭優勢。一是具有獲取大量民間財務等信息。信息搜集和加工成本低;而是手續方便便捷、方式靈活,可以針對不同的借款人提供個性化信貸服務,交易成本低;三是具有特殊的風險控制和靈活的貸款催收方式。
投資理財作為正規金融有益何必要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資金困難,增強了經濟運作的自我調整和適應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正規金融不願涉足或供給不足所形成的資金缺口。規范、有序發展的民間借貸,有利於打破我國長期以來由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壟斷市場的格局,促進多層次信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Ⅳ 大學生投資理財現狀分析及建議
感覺對於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學習理財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是比較有用的專。
如果真對投資感屬興趣,即使嘗試點高風險的投資品種也是可以的,不過要避免形成賭博心態。
但不必刻意追求投資收益而投入較大的資金,或者覺得不必要的話,不必拿真實資金進行投資。
畢竟,作為學生的話,本身收入通常不高,這樣收益率不高的話,實際投資收益並不能怎麼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資金來源很多是來自於家庭,這樣虧損的承受力要低於依靠自己結余資金進行的投資。
除了少數投資天才外,實際上特別是風險性的投資行為,可能對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多是負的,至少是小於投資於無風險理財產品的收益。
所以了解投資知識,能夠完善自己的知識面,避免別人打著「理財」的名義忽悠我們就不錯了。
Ⅵ 大學生理財現狀
你好,大學生理財的話,e電商還是比較少的,因為大學生沒有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Ⅶ 作為當代大學生,有理財的必要嗎
大學生是指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學生,他們所學的都是些專業化,較高層次的科學文化知識,因而他們是國家人才的主要培養對象。大學生們的觀念如何,直接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到國家人才隊伍的建設。
1 大學生理財現狀
與以往崇尚單一、節儉的大學生相比,如今大學生的消費追求豐富,呈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第一,大學生消費方向不確定但是相對集中,集中於中級商品消費,消費的成本較小,但浪費的空間仍然較大。大學生目前的開銷來源大部分由父母提供,家庭支持是大學生花銷的首要來源,獎學金、助學金、兼職收入、投資收益和社會捐贈等也是大學生的收入來源。
從大學生消費和性別的關系來看。大學生消費與性別有很大關系。性別對消費的方向和對消費的要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女生消費的沖動性較大,同時常常消費在日用品、服裝、化妝品以及裝飾品上的比例較大。同時女生由於喜歡追求時尚而易受消費廣告和促銷的影響而購買一些沒用的商品。而男生喜歡交友同時喜歡實用性強的物品,所以消費的方向和女生不同,男生則側重於網路、社交類,如請客吃飯等,花費較大但是購買沖動較小。總體來說,男生、女生的消費節省空間都比較大,正確理財觀念的樹立至關重要。
從大學生消費與年級關系來看。高年級同學明顯較低年級消費合理且消費觀較為正確和理性。究其原因,可以闡述如下:首先,高年級同學科學文化素質有所提高,對於理財的理解較為深入;其次,高年級同學打工的經歷以及社會經驗較為豐富,所以開始漸漸學會合理的消費和理財;再次,低年級同學由於來到新的環境中有新鮮感,同時由於以前消費主要由父母長輩指導,而現在由自己支配,所以難免會存在消費不合理以及消費浪費現象。
從大學生消費與家庭狀況的關系來看。大學生的家庭狀況直接決定了其消費水平和方向,因為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盡管有打工現象存在,但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家庭父母的供給。所以可以看到,家庭貧困的學生消費較少,較為合理,而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消費存在浪費現象。
從大學生消費與家庭居住地的關系來看。由於當前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家庭,因此家庭居住地對於大學生消費的影響力較大。家庭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大學生消費較高,同時存在較多的浪費和攀比現象,但是家庭居住地在農村地區的大學生相比較而言消費水平較低,同時理財意識較強。
第二,大學生的理財觀現狀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理財意識薄弱,理財能力有限,理財規劃不科學。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尚未明確理財的真正含義,對理財存在誤解或者理解片面,片面認為理財只是節約或是開源。
理財觀念層面。金錢觀方面,大部分同學的觀念較為准確,認為金錢很重要,但是也不能代表生活的所有;消費觀方面,大部分同學缺乏理性的消費觀,消費缺乏計劃性,較為盲目且易沖動;投資觀方面,大部分同學了解甚少,投資知識較少,同時認為投資離自己較遠,有學習投資理財知識的興趣,但是覺得目前投資尚早;創業觀方面,絕大部分同學知道創業的事跡,同時希望創業,但是不知道創業的方式和方法,無從實施。
理財知識層面。總體來說,大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了解到了一些理財知識,但是相當的零星且不深入。大部分了解的知識為課本中提到的如市場經濟、市場運行規律、商品經濟、貨幣流通等。但是對於財務知識,投資知識所知甚少。大部分同學知道理財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同時也有少部分同學認為理財是以後的事情,現在做起為時尚早。
理財能力層面。由於種種原因,大學生的理財實踐能力較差。大學生的市場調查力和分析力以及創業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2 大學生理財現狀的形成原因
(1)傳統文化經濟價值觀的影響。中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以及「德本財末」的思想為中國主流思想,同時幾千年來中國傳統的經濟價值觀念根深蒂固地束縛著人們的頭腦,束縛了成長中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財富創造觀,束縛了他們創新、競爭能力的發展。
(2)家庭教育的影響。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重點在於傳統美德教育,提升個人修養和素質,而沒有對子女進行適當的理財教育,再者中國家庭歷來重積蓄節約而輕消費。「節儉」是傳統美德,但「節儉」過度卻抑制了「開源」,抑制了投資,輕視消費的同時,也導致資本的閑置,不能「讓錢生錢」,拖延了經濟發展的步伐。此外,由於我國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對於子女的消費缺乏嚴格的限制和指導,對理財教育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3)學校教育的影響。長期以來,學校教育的模式一直都是應試教育,升學率和就業率成為一所學校生存、發展的決定因素,因此理財教育大多不在學校教育計劃之內,理財教育仍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學校教育沒有發揮出教育的前導性功能,使學生失去了接受理財教育的最佳時期,導致了大學生理財意識和能力的缺失。
(4)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從制度上抑制了國民整體商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受到市場經濟的刺激和西方經濟思想的誤導,導致了金錢至上觀念滋生蔓延,惡化了生產、消費、投資環境。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一員,社會的環境、國民的觀念等都會影響其形成正確的財富觀,從而理財能力的發展受到抑制。
3 關於理財的建議
學會理財對於大學生擁有、使用和保護個人財富資源的效率十分有益,因此促成大學生培養正確的理財行為,樹立科學的理財觀念十分必要。
第一,從大學生自身角度來看,正確的協調好開源和節流。所謂的「開源」就是通過自己的一些勞動,包括智力和體力來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大學通常的開源渠道有獲取獎學金,做臨時促銷、做書面翻譯、做家教等多種形式的兼職,有一定經濟條件的大學生還可以做一些基金定投等投資,通過努力學習,獲取獎學金是目前在校大學生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至於「節流」則體現在將有限的錢要花在刀刃上,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消費,養成節儉的好習慣,把握好恰當的消費時機,並隨時掌握市場動態,以最少的消費獲得最大的回報。
第二,從高校的角度來看,推廣理財教育。美國學者安德森(Anderson)於1982 年首次科學系統地提出了理財教育的概念,他指出,理財教育就是能夠讓人們學會如何設立理財目標、認識個人收入基礎、制訂詳盡的達到目標的理財計劃、應用理財計劃、調整理財計劃、評價理財目標和理財過程的一系列環節。
中國大學生一些相對較大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消費不合理、沒有明確的消費觀念等,此外在投資、儲蓄方面的能力不足和意識不足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今,中國正由大國走向強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的理財教育絕不能輕忽。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場所,在培養專業素質的同學,也不能忽視了對於大學生一些實際能力的培養,而理財能力則是其中大學生所必須著力培養的。因此,高校可以將理財教育納入到學位教育中,例如理財課的選修課等;可以塑造校園的理財氛圍,例如間斷性開展理財知識講座、理財知識競賽等。 第三,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加強引導和促進理財行為。政府引導作為另一個主要力量加入到促進科學消費和樹立科學消費觀的實踐當中,政府不僅可以利用稅收等手段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引導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適當借鑒美國的經驗,將理財教育的視野延伸至從生產到消費的每一個環節中,由整體到個人、由政府到民間團體的各個角落,在這樣強大的理財教育下,理財本身也是一種產業化的運作。
第四,從社會的角度看,全社會參與,同樹科學理財觀。學校充當核心、發揮主力作用,政府引導,立法保障,只是樹立科學理財觀的一部分。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科學的理財觀終究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學生、家庭和社會應各盡其責,為理財教育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主張消費,推薦商品的娛樂媒體,要區分刺激消費與吹捧商業,在娛樂媒體和大眾媒體的雙重角色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發揮大眾媒體的傳播作用,只有這樣理財才不會是一個停留在字面上的專有名詞。
Ⅷ 大學生理財現狀有哪些問題
感覺對於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學習理財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面是比較有用的。
如果真對投回資感興趣,即使答嘗試點高風險的投資品種也是可以的,不過要避免形成賭博心態。
但不必刻意追求投資收益而投入較大的資金,或者覺得不必要的話,不必拿真實資金進行投資。
畢竟,作為學生的話,本身收入通常不高,這樣收益率不高的話,實際投資收益並不能怎麼提高生活水平。而且資金來源很多是來自於家庭,這樣虧損的承受力要低於依靠自己結余資金進行的投資。
除了少數投資天才外,實際上特別是風險性的投資行為,可能對投資者帶來的收益多是負的,至少是小於投資於無風險理財產品的收益。
所以了解投資知識,能夠完善自己的知識面,避免別人打著「理財」的名義忽悠我們就不錯了。
Ⅸ 國內外大學生的理財現狀
國外的大學生能很容易找到就業機會
而中國的人口眾多大學生的理財基本上是談不到的
就業的機會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