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眾籌融資被騙

眾籌融資被騙

發布時間:2025-05-22 18:10:00

外匯騙局都有哪些

套路一:高收益誘惑開戶

黑平台通常會給你看一些他們操作的賬號盈利截圖,而且都是盈利超高那種,極少失手的情況,如果是這樣那麼你要當心了,外匯市場沒有神話,沒有人能做到持續的超高收益,如果真的有人能夠長期穩定的實現超高收益的操作,那麼大概他會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這么一個搖錢金礦吧,而事實的情況是,當對方確定你感興趣後,會想方設法的來勾搭你讓你開戶入金。你就懂得所謂的穩定的高收益是如何來的吧,一個美工幾分鍾就可以搞定幾張高收益倉位截圖。所以擦亮自己的雙眼,在外匯市場要想賺錢,你需要練就一雙火眼精金。
套路二:小恩小惠誘惑,引導加大本金

黑平台其實就是和用戶對賭,平台的盈利來自於你的虧損,黑平台前期會讓你的投入小有盈利,然後平台老師會慫恿你加大本金投入,之後你就會一直出現虧損的情況,等你的資金虧損完了,然後平台的老師又會以你不聽指揮操作等等各種理由將虧損的責任推託很乾凈,其實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
套路三:配資加杠桿

這是股票市場中常見的融資行為,外匯市場本身就是杠桿操作,沒聽說哪個正規外匯平台有配資。黑平台為了增加收益,所以用配資來加快你的本金損耗速度。

套路四:成本保證利潤分配

為了讓你放心,黑平台可能會給你簽訂一個保本協議,其實就是一張白紙(第三方機構是不能做保本承諾的,只有政府特別批准或嚴格的機構才能夠提供保本承諾),賺了錢什麼都好說,要是虧了錢,你就踏上了遙遙無期的索賠之路。

套路五:異常滑點

我們都知道,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如非農、美聯儲決議等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滑動點往往是正常的。非特殊事件一旦出現嚴重滑點,投資者應注意平台是否為黑平台。為了避免被黑平台欺騙,當發現嚴重的滑動點時,要及時聯系對方的工作人員,看他們如何處理。有滑點不一定是黑平台。但是可以看看他們的處理態度。

Ⅱ 影視投資 認籌電影股權 賺取票房分紅 詐騙 大家千萬不要做 這個是真的嗎

我也被騙了,騙子好狡猾的,在身邊當好友好多年才開始騙的,維權無門,這就是中國法制社會

Ⅲ 鄭州菲之櫟股權投資是傳銷嗎

是。

據「深圳公安發布」微信公眾號發文《注意!新型傳銷騙局曝光!已有3萬人被騙17億(附已公布傳銷平台)》,全文如下:

私募、眾籌等融資行為如今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商業領域。而打著投資、融資的名義,從事違法犯罪的行為也時有發生。

近日,貴州警方破獲了一起特大涉嫌網路傳銷案。該涉嫌傳銷組織自2014年開始,通過設立網上辦公平台,收取入會費、發展會員,騙取財物。截至案發,會員人數已達三萬一千多名,涉及全國31個省份。

(3)眾籌融資被騙擴展閱讀:

2016年4月份,貴州黔東南州警方在網上巡查中發現,很多人發帖對「國宏金橋基金」、「國宏眾籌」等融資項目提出質疑。稱這些項目許諾幾十倍的高額回報,誇大公司業績。多人已投入不少錢,並深陷其中。這個線索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通過調查,「國宏金橋基金」、「國宏眾籌」的管理方東方財星、國宏金橋財星等公司及其核心人員馬某某等人進入了警方的視野。警方通過調查發現,馬某某等人除成立上述兩家投資公司以外,名下還有中科泰能、國宏汽車等多家企業。

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馬某某等人以私募「國宏金橋基金」的名義,以投資3萬元為一手的基本要求,對外宣稱投資其名下中科泰能鎳碳電池等實體項目。

凱里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民警鈕洪德談到,「它所謂的有什麼生產基地啊,我們每個我們都落地調查,調查下來和它這個宣傳的是有很大的這個差異的。有的地方甚至就是還是非常雜亂的,根本就達不到這個生產基地的條件。」

Ⅳ 十大領域非法集資騙術曝光有哪些

公安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公安機關針對非法集資共立案1萬余起,平均案值達1365萬元,億元以上案件逾百起。銀監會日前召開座談會,分析近期非法集資的趨勢和新花樣,梳理出十大領域各有哪些非法集資的騙術。

民間投融資中介

以投資理財為名義,承諾無風險、高收益,公開向社會發售理財產品吸收公眾資金,甚至虛構投資項目或借款人,直接進行集資詐騙。

為資金的供需雙方提供居間介紹或擔保等服務,利用「多對一」或資金池的模式為涉嫌非法集資的第三方歸集資金。

實體企業出資設立投融資類機構為自身融資,有的企業甚至自設或通過關聯公司開辦擔保公司,為自身提供擔保。

網路借貸

一些網貸平台通過將借款需求設計成理財產品出售給出借人,或者先歸集資金、再尋找借款對象等方式,使出借人資金進入平台的中間賬戶,形成資金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一些網貸平台未盡到身份真實性核查義務,未能及時發現甚至默許借款人在平台上以多個虛假名義發布大量借款信息,向不特定對象募集資金。

個別網貸平台編造虛假融資項目或借款標的,採用借新還舊的龐氏騙局模式,為平台母公司或其關聯企業進行融資,涉嫌集資詐騙。

「消費返利」網站

消費返利網站打出「購物=儲蓄」等旗號,宣稱「購物」後一段時間內可分批次返還購物款,吸引社會公眾投入資金。一些返利網站在提現時設置諸多限制,使參與人不可能將投入的資金全部取出,還有一些返利網站還將返利金額與參與人邀請參加的人數掛鉤,成為發展下線會員式的類傳銷平台。此種「消費返利」運作模式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系,一旦資金鏈斷裂,參與人將面臨嚴重損失。

農民合作社

一些地方的農民合作社打著合作金融旗號,突破「社員制」「封閉性」原則,超范圍對外吸收資金,用於轉貸賺取利差或將資金用作其他方面牟利等。

有的合作社公開設立銀行式的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櫃台,欺騙誤導農村群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Ⅳ 有哪些有關於互聯網金融騙局的事件

隨著80、90後對網路的深度應用,互聯網投資越來越普遍。俗話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一些非法、坑爹的互聯網金融平台為了吸引投資者啥招都往上用了。今天,作為研究員的一姐查了渣浪、度娘排出了目前為止史上最坑爹、最惡心的互聯網金融騙局,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1.e租寶事件非法融資500億,掀起P2P跑路大潮
號稱全宇宙最大的互聯網+融資租賃平台e租寶,火爆時扛起了國內P2P發展的大旗,吸納資金額近500億,牽涉投資人近80萬人,客戶遍布全國,牛逼到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底因設立假標、非法集資被查封,案子震驚全國,80萬投資人的資金到現在也沒有著落。「臭肉壞了滿鍋湯」,e租寶事件掀起了P2P的跑路潮。
2.空中巴士騙局刺破互金泡沫
未來某天,可能你正在路上開著車,吃著火鍋唱著歌,突然從頭頂上飄來一片陰影。不要怕,這不是科幻大片,而是我們身邊有可能真實發生的事情——「神秘的空中巴士終於試運行啦」視頻。正當人們為空中巴鐵閃亮的科技創新亮瞎眼時,背後飽受爭議的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華贏凱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早在今年3月就曾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陽分局列入經營異常公司中去,而年中卻以空中巴士項目融資為投資者設坑。
3.葉問3票房造假引發互聯網眾籌信任危機
2016年3月,電影業傳來《葉問3》票房造假的消息,而有意思的時候,《葉問3》背後居然是一個金融產品,投資方快鹿集團從一開始就預期票房為保證,發行了多支與之相關的基金,還通過蘇寧金融眾籌平台做了眾籌圍繞《葉問3》的金融產品還做了各種衍生交易,把P2P,眾籌,股市,基金聯繫到了一起。而一損俱損,票房造假引發連鎖效應,快鹿集團隨即陷入兌付危機。這件事情讓原本就有爭議的互聯網眾籌陷入現任危機。
4.一元購的無底洞騙局
「用一元錢,實現一個夢想」只需要花一元錢,就可以得到豐厚獎品,大到開走寶馬、搶購手機,小到百元充值卡加油票,這種好事您相信么?大量互聯網公司的一元奪寶游戲,邀請用戶一元起投,然後抽幸運者,抽到誰,手機、寶馬等大獎就歸誰。大量用戶越投越上癮,有的人不知不覺就投了四五十萬,還有的人傾家盪產也在所不辭。
專家表示:一元購這種商業模式,看似通過互聯網平台在銷售商品,而實際上卻是打著電商旗號銷售中獎機會,也就是類似網路售彩。而去年,國家就已經叫停了網路售彩業務,因而一元購是法律風險較大的商業模式,會破壞交易安全,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5.雲在指尖被查處,引發微商大地震
雲在指尖」是做什麼的?只聽名字很容易想到雲計算,其實這是一家微商分銷平台,名氣還不小。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湖北省咸寧市工商局發布公告稱,「雲在指尖」涉嫌傳銷一案已結案,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3950餘萬元,並處以150萬元罰款。微信方面也已將「雲在指尖」相關公眾賬號封號。what?不是說好了可以月入10萬、108天買賓士、6個月買房的嗎?! 微商套路深,輕易不要信 !
6.校園借貸逼男大學生吞農葯,逼女大學生援交
長春某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大一新生,通過校園內的借貸廣告,借了一萬塊錢,結果晚還6天,借貸公司讓其還4.2萬元,大學生被逼無奈喝農葯自殺。女大學生李麗借貸款500塊錢,周利息30%,利滾利目前已經欠款5.5萬元。李麗還不起拍裸照抵押,借貸公司隨後教唆李麗賣初夜、援交還款。
7.昆明泛亞空手套白狼
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在網上銷售的產品「日金寶」,用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老投資人的利息和收益,不斷引誘「接盤俠」,「日金寶」一直維持繁榮的假象,高達430億元資金正中圈套。昆明泛亞在封閉的有色金屬市場內拆東牆補西牆,前期不斷引入流動性推高商品價格,後續投資資金難以為繼時便即刻崩盤。20餘萬投資人和300多家機構像當年華爾街的那些富豪俱樂部成員一樣深陷泥淖。
8.3M互助金融社區金字塔騙局
MMM互助金融社區打著科技金融的幌子,投資貨幣可選擇人民幣與虛擬貨幣(比特幣、摩根幣、百川幣),這讓它看起來無與倫比的牛逼。不要以為被騙的都是老年人,MMM互助金融社區的受害人主要是熟練操作互聯網、網銀、第三方支付APP等移動網路設備的年輕人。
而MMM實際上是熟人傳銷、高返利游戲。它並沒有任何實際產品,不對接任何產業,不產生任何現金流,僅通過設立推薦獎、管理獎的方式發展下線,拉親朋好友入伙。這個暗箱般運作的平台此前已經多次崩盤凍結,由於在國內沒有注冊實體,伺服器安置在國外,公安機關甚至無從介入調查。
9.中晉340億元兌付危機
2016年4月6日,上海警方對因涉嫌非法吸儲和集資詐騙的「中晉系」相關聯公司進行查處。截至2016年4月1日,中晉一期基金共募集資金52.6億元,超計劃籌資2.6億元。而另一項數據則顯示,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晉合夥人的投資總額已突破340億元,涉及總人次超過13萬。
10.鑫琦資產19億兌付危機
2016年2月,陝西鑫琦資產上海分公司被爆出兌付危機,遭投資人圍堵。2月18日,鑫琦資產在官網發布公告,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資產兌付;資產兌付,並協助限期變現;投資人可成立債權人委員會,負責兌付資產。據報道,此案涉及5000位投資人,涉及資金19億元。投資者反映,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Ⅵ p2p投資有哪些坑

一、P2P投資人的踩坑史和進化史

1、P2P投資人踩坑史

從2012年開始,每半年,投資人就會相信一種新的謊言,被深深的坑一回,踩坑的根源是投資人總希望某個東西能保證絕對安全,但結果總被現實狠狠的打臉。

(1),2012年投資人踩了「看平台證照」和「組團投資」的坑

2012年,P2P平台數量並不多,當時還是個比較新鮮的玩意。那時候,根本沒有營銷這種說法,只要你一開張,投資人就都來了。當時平台極少有倒閉的,大家都對跑路沒啥概念,所以投資人都很盲目,對於平台的選擇也很簡單,查一查基本公司信息,確認是一個公司就去投資了,如果深入一點也就是去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一個實體公司也就投資了。

那時候投資人對平台的判斷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只要平台是一個正常工商注冊的公司就可以投資了。所以說對於平台的信任來說就非常的簡單。

12年下半年開始,為了防範風險,出現了一批組團投資人,也就是投資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投資一個平台,派出代表去平台實地考察以及和平台談額外的收益,由於人數多,資金量大,一般大多數平台都會同意,所以那時候出現大量的組團投資人。

而組團的投資人比起之前的投資來說多了一些認識,認為眼見為實,考察一下平台,做一些基本了解和基本判斷。那時候對平台的信任取決於兩點,一是需要有人實地考察,二是跟著這個投資人代表去投資。

這是12年底,網貸之家的一篇精華帖,關於挑選平台的,當時比較主流的平台風險判別方法。

結果2012年底,陸續有平台倒閉,很多投資人踩了大坑,賠了不少錢。

(2),2013年投資人踩了「實地考察」和「抵押安全」的大坑

2013年,情況又開始有所變化,許多沒有參團的投資人發現,很多投資團和投資平台都是利益關系,當他們投資平台後開始到處宣傳此平台,然後讓很多不知情的投資人去接力投資,他們好順利到期撤離,這樣他們就可以去接下一單,也就是去另外一個新開的平台。一段時間後很多投資人開始覺悟,發現只要有團在的平台堅決不投,因為投了就是幫他們接棒,結果自己很有可能套在裡面無法出來。同時由於組團的人群開始逐漸龐大,所以13年開始組團投資平台後出現無人接力,或者接棒的人不夠多的現象,導致平台出現大進大出。因為每一個團都是共同進退的。這時候,投資人對平台的選擇又多了一條,那就是只要有團的平台就不能信任。投資團長也玩不下去開始轉型,當年「第一團長」潘春雨轉型經營中匯在線,知名團長衡燦轉向眾籌。至此,組團投資的謊言徹底破滅,投資人第二次踩坑。

2013年同時興起了實地考察潮。很多人覺得我去實地考察,實實在在面對面考察考察老闆,實際去看看業務,核查風控資料,更嚴謹一些的投資人還會利用當地關系,私下打探打探老闆的名聲,還會搞突然襲擊,核查財務明細和對賬單,看看業務是不是如老闆所說。於是,很多實地考察報告開始盛行,那時候一個網貸名人寫一篇看似詳細的考察報告就能帶來上千萬的資金。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一些經過實地考察的平台開始倒閉,尤其是2013年底的倒閉潮,很多投資人踩了連環雷,投資人再次踩了「實地考察」的大坑。

2013年下半年,還興起了抵押安全的潮流,即車貸安全,房貸安全。這個潮流的根本原因是之前大多數平台都做信用貸款,壞賬很多,讓大家對信貸很失望,一些平台開始主要做車貸和房貸後,很快形成了一股潮流,車貸房貸開始大熱,發展迅速。同時,車貸房貸平台宣傳自己安全的理由很簡單,借款人不還錢我賣他車子房子,這個邏輯很容易讓投資人相信,而且的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車貸房貸平台很少倒閉,於是車貸安全,房貸安全論甚囂塵上,很像今天的消費金融。但是這個謊言在2014年隨著大量車貸房貸平台倒閉,也徹底破產了。所以,現在大家認為很安全、很流行的標簽,可能在後來的投資人看來,根本是個笑話。

整個12-13年 投資人經歷了從最原始的查營業執照,到後期的考察,到迷信車貸、房貸,最終的結果還是證明,他們還是一次次地被打臉、一次次的踩坑。

(3),2014年投資人踩了「擔保」和「存管」的坑

2014上半年,隨著有利網模式的興起,各家平台都開始和小貸公司,擔保公司,典當公司合作。以有利網為首的平台不斷宣傳,小貸、擔保、典當深耕線下放貸,風控經驗豐富,與他們合作,風險才能真正控制。此外他們還宣稱,萬一業務出現壞賬,小貸、擔保負責回購,所有逾期資金平台自己也會回購,這相當於雙層保障。當時投資人逐漸認為和擔保公司合作才比較安全。後來又有投資人說融資性擔保門檻高,與融資性擔保公司合作更安全。這個謊言持續到2014年底,隨著倒閉潮的來臨,大量和擔保公司合作的平台倒閉,投資人再也不信擔保了,後來,隨著有利網合夥人的散夥,這個模式徹底破產了。

2014下半年,逐漸有監管消息出來,核心是平台不允許建立資金池,資金必須託管。於是資金託管開始火了起來,一些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公司拚命宣傳,託管平台碰不到投資者的錢,投資很安全!一些投資人逐漸接受了這樣的說法,起初也的確沒有託管的平台倒閉,於是託管安全成了2014年下半年的潮流。但很快,隨著倒閉潮的來臨,託管倒閉的平台一個接一個,託管謊言破滅。投資人再次踩了「擔保」和「託管」的雷。

(4),2015年投資人認為「國資乾爹」安全

2015年,隨著一些大集團的進入,投資人更看重平台的乾爹。討論國資系、銀行系、上市公司系、風投系、民營系等等的聲音越來越多,標簽已經成為投資人判斷平台的第一標准。大家今天熟悉的不同背景的平台 也就是那時候興起的。

但是要知道真正涉足互聯網金融的國資企業數量真的不太多。打著「國資」旗號的P2P平台中,跟國資八竿子打不著的平台很多,比如之前曝出「假國資」平台銀X網和安X金融,以及後來又沸沸揚揚的提現困難的「國資」平台金聯所。都是貼上假「標簽」的欺騙群眾的實例。而到了2016年,多個國資平台倒閉跑路,尤其是國資光大系旗下幾個平台陸續跑路,使得國資謊言徹底破產。投資人再一次踩了「國資乾爹」的坑。

我2012年開始鑽研P2P投資,自己也被坑過,所以花了很長時間總結了投資人容易踩的坑,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閱讀全文

與眾籌融資被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2b理財范 瀏覽:120
利豐集團融資 瀏覽:450
Abs雙信託 瀏覽:877
溫州融資經驗 瀏覽:242
金融資金助力企業 瀏覽:939
思路融資 瀏覽:857
武漢期貨女 瀏覽:948
理財知識篇 瀏覽:849
眾籌融資被騙 瀏覽:709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問題 瀏覽:616
我國有哪些金融期貨產品 瀏覽:986
為什麼要研究過度融資 瀏覽:72
海銀財富理財可信嗎 瀏覽:828
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 瀏覽:157
融資余額1億 瀏覽:861
理財結存 瀏覽:374
什麼是期限匹配融資策略 瀏覽:331
a輪融資規模 瀏覽:643
外匯平台靠譜嗎 瀏覽:934
信託開單 瀏覽: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