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隱瞞事實融資

隱瞞事實融資

發布時間:2021-03-01 16:15:35

⑴ 如果有人虛構事實借錢算詐騙么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使受害人陷於錯誤認識並「自願」處分財產,從而騙取數額較大以上公私財物的行為」。借貸式詐騙與民事債權債務糾紛在表現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都是以借款為名轉移財產、到期無法償還債務等等。那麼借貸式詐騙和民間借貸之間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區別呢?我們如何在具體案件中進行判斷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行為人的主觀意圖不同
詐騙人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故意,即行為人在借錢時就具有不歸還的意圖。詐騙罪以行為人具有非法佔有為目的作為主觀構成要件的,因此,詐騙人「借 錢」只是其虛構的幌子,主觀上根本沒有歸還的意圖。而正常的借貸人在借款時卻具有歸還的意思,往往只是因為客觀原因造成債務不能及時歸還。
(二)行為人採取的方式不同
詐騙人在借款時都會採用虛構事實和隱瞞真相的手段,導致被害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如虛構借款用於某種投資或營利性的活動,又如虛構自已的財務狀況,使被害人誤信其有歸還的能力。而正常借貸中,借款人往往會如實的告知其借款用途,很少採用欺騙的方法。
(三)行為人對借款的態度不同
詐騙人在騙得財物後不會考慮歸還財物,因此在財物的使用上毫無顧慮和節制,直接造成財物的滅失,如將借款用於賭博、吸毒或個人揮霍;而民間借貸中,借款人本身具有歸還借款的能力,或者將借款用於可產生合法收益的途徑,以保障歸還借款。

⑵ 能力虛構事實進行借款,造成他人損失是否構成詐騙

可以構成合同詐騙,上想問律師,詳細解答

⑶ 借款人向多人隱瞞借款原因算不算詐騙

(1)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專取數額較大的屬公私財物的行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2)詐騙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不具有非法佔有的非法目的,不成立本罪,
(3)本罪與借貸行為的界限借款人由於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佔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賬,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借條之後偽造還款收條的,詐稱已經還款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因此,借款人向多人隱瞞借款原因,只要不具有非法佔有的目的,是不構成刑法上規定的詐騙罪的。

⑷ 公司故意隱瞞事實犯法嗎

隱瞞抄事實一般不會構成犯罪,但是會被拘留或者罰款。刑法上的虛構事實,就是指捏造並不存在的事實,騙取他人信任,可以是虛構全部的事實,也可以是虛構部分事實。隱瞞真相則是指掩蓋客觀存在的某種事實。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故意隱瞞事實可能會導致合同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⑸ 幫別人以欺騙方式融資是否構成集資詐騙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二、犯罪構成
(一)客體要件

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二)客觀要件

詐騙罪往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從實質上說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並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現在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誇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成立詐騙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之後作出財產處分,財產處分包括處分行為與處分意識。作出這樣的要求是為了區分詐騙罪與盜竊罪。處分財產表現為直接交付財產,或者承諾行為人取得財產,或者承諾轉移財產性利益。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他人放棄財物,行為人拾取該財物的,也應以詐騙罪論處。
欺詐行為使被害人處分財產後,行為人便獲得財產,從而使被害人的財產受到損害,根據法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
詐騙罪並不限於騙取有體物,還包括騙取無形物與財產性利益。
(三)主體要件

本詐騙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詐騙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並且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⑹ 隱瞞真相虛構事實借錢而且拒絕還錢的理由也是假的,私聊不成我可以報警嗎十萬是詐騙行為還是民間借貸

您好,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一條規定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區別民事借貸糾紛和詐騙的一個關鍵因素在於行為獲取的款項是否存在「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所謂「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是指行為人意圖使用非法手段對他人所有的財物行使事實上的佔有、使用、收益或處分權,從而侵犯他人對某一特定財物的所有權的正常行使。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定:
一是看借款人與貸借人在借貸時的相互關系。一般民間借貸關系多發生在相互了解、相互往來的親友之間,借貸關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而詐騙則往往發生在雙方當事人相識不久,採取欺騙的手段騙取對方的信任。
二是看發生借貸關系的原因。 正常的借貸關系中,借款人確實遇到了困難,一時無力解決,才向他人借貸。而以借貸為名實行詐騙的,則往往是編造虛假的困難事實,或以高利息等利益為誘惑,騙取他人同情或信任。
三是看借款人是否願意歸還及不能按期歸還的原因。正當的借貸關系,借用人並不否認借貸關系,並表示設法歸還。即使不能按期歸還,往往是因為遇到了不以其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困難。而以借貸為名詐騙財物,則往往表現為攜款潛逃,或是大肆揮霍或賭博,根本不想到歸還。

⑺ 配合別人隱瞞事實以借貸名字騙取資金不承認是詐騙嗎

當然是詐騙罪,視情節嚴重程度和參與度判定為主犯或從犯。

⑻ 多少人起訴融資構成詐騙罪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故意隱瞞事實的真相或者故意捏造事實,使對方專陷入錯誤的認識,屬作出不真實的法律行為,從而達到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目的。
1、主觀方面:詐騙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且為直接故意,故意捏造事實或者隱瞞真實情況,騙取並非法佔有公私財物。
2、犯罪主體:詐騙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即滿足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刑法上規定的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滿16周歲及以上的公民,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不觸犯刑法上所規定的必須承擔刑事責任的8種罪名,不承擔刑事責任。)和具有刑事責任能力。
3、犯罪客體:詐騙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運用詐騙的手段犯罪的,不以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為目的的,不以詐騙罪論處,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罪,騙取個人信息而入戶搶劫的搶劫罪等等。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於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例如,騙取個人信用卡信息的,成立信用卡詐騙罪。騙取金融機構貸款,成立貸款詐騙罪。
4、客觀表現:使用欺詐方法騙取公私財物。故意隱瞞事實的真相或者故意捏造事實,使對方陷入錯誤的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這種欺詐的行為,不僅僅只是言語的隱瞞也包括不作為使對方陷入錯誤的認識。

⑼ 配合別人隱瞞事實以借貸名字騙取資金償還自己債務,現在非說沒借我錢,是借別人,別人還他的錢是詐騙嗎

你可以報警以詐騙定律。你把當吋人和你借錢的錄音為證明讓警察來給你偵探。你以後要小心些不要讓別人隱瞞事實你會吃虧的。

閱讀全文

與隱瞞事實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信託證券保險 瀏覽:75
信託房地產風險 瀏覽:139
蘋果期貨利好股 瀏覽:513
買信託哪家好 瀏覽:741
一元人民幣對英鎊 瀏覽:794
萬雲股票 瀏覽:758
紅蜻蜓股票行情 瀏覽:56
股票福建板塊 瀏覽:784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