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教福建省信託業的發展歷史!!!!
歷史沿革
福建簡稱「閩」。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福建在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和商貿集散地,福州、廈門曾被辟為全國五口通商口岸之一。閩江口的馬尾港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先驅和培養科技人才的搖籃。
福建在歷史上曾經是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在宋、元時期,隨著港口的對外開放,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福建與海外貿易往來頻繁,進入經濟鼎盛時期,在全國占據重要的位置。明清兩代,福建的絲織業、製糖業、制茶業、造船業、造紙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自從封建統治階級實行閉關自守的「海禁」以後,福建經濟受到嚴重的影響。尤其近代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後,福建經濟每況愈下,基礎脆弱,結構畸型,到1949年已處於全國沿海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省份之一。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② 信託可靠嗎
信託是英國法上的一個概念,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充滿了日耳曼民族的智專慧,與銀行業,屬保險業,票據業,證券業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雖然在清末以後就被介紹到中國,但由於中國缺少信託賴以形存在市場因素,其法律概念遠不如公司法律制度為公眾所熟知。我國雖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但規定的相當籠統,配套規定也不是多麼完善,一些規則和制度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加上行政管理並不完全到位,目前比較混亂。
建議你找一些比較大的信託公司進行信託理財或者服務,對信託公司的格式合同做一些必要的修改,以規避商業風險和法律風險。小的信託公司就不要考慮了,客觀說風險巨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③ 信託的起源,有誰知道
信託起源:
原始的信託行為發源於數千年前古埃及的「遺囑託孤」。信託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公元前2548年古埃及人寫的遺囑,其中指定其妻繼承財產,其子為受益人,並為其子指定了監護人。
從法律的角度講,信託源於羅馬法「信託遺贈」制度。《羅馬法》中規定:在按遺囑劃分財產時,可以把遺囑直接授予繼 承人,若繼承人無力或無權承受時,可以按信託遺贈制度,把財產委託或轉讓給第三者處理。古羅馬的「信託遺贈」已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信託概念,並且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確定。
從操作的層面上說,現代信託起源於英國的「尤斯制」。
英國在封建時代,人們普遍信奉宗教,按照當時的基督教義,信徒「活著要多捐獻,死後才可以升入天堂」。這使得教會的土地不斷增多。
根據英國當時的法律教會的土地是免徵役稅的。教會土地激增,意味著國家役稅收入逐漸減少。這無疑影響到了國王和封建貴族的利益。於是,13世紀初英王亨利三世頒布了一個《沒收條例》,規定凡把土地贈與教會團體的,要得到國王的許可,凡擅自出讓或贈與者,要沒收其土地。
當時英國的法官多數為教徒,為幫助教會擺脫不利的處境,通過「衡平法院」,參照《羅馬法》的信託遺贈制度,創造了(尤斯)制度。尤斯制度的具體內容是:凡要以土地貢獻給教會者,不作直接的讓渡,而是先贈送給第三者,並表明其贈送目的是為了維護教會的利益,第三者必須將從土地上所取得的收益轉交給教會。
隨著封建制度的徹底崩潰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契約關系的成熟,商業信用和貨幣信用的發展,以及分工的日益精細繁復,使尤斯制度逐漸演變為現代信託。
信託(Trust)是一種理財方式,是一種特殊的財產管理制度和法律行為,同時又是一種金融制度。信託與銀行、保險、證券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體系。信託業務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礎的法律行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當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託人,受信於人的受託人,以及受益於人的受益人。
④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民族國際信託投資公司以其證券營業部和證券類資產出資,出資額為44,895.64萬元,出資比例為42.82%;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貨幣資金出資,出資額為20,950.00萬元,出資比例為19.98%、首都機場集團公司以貨幣資金出資,出資額20,000.00萬元,出資比例為19.08%、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貨幣資金出資,出資額為17,000.00萬元,出資比例為16.21%、北方工業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以貨幣資金出資,出額為2,000.00萬元,出資比例為1.91%,總出資額104,845.64萬元,發起設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2002年4月29日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發的1000001003665(2-1)號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2002年12月9日,樂山市財政局以樂山市信託投資公司經評估的證券類凈資產入股公司,出資金額為4,566.42萬元,公司注冊資本金由104,845.64萬元增至109,412.06萬元"。 2005年5月17日,樂山市財政局持有的公司4,566.42萬股國有股權劃轉給樂山市國資委,由樂山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並經營,市國資委實施監督管理。2006年6月15日,經國家工商管理總局核准,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09,412.06萬元。 2006年11月27日,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於2006年12月1日向公司增資30,000萬元,經增資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39,412.06萬元。 2007年12月份,公司股權進行了變更,變更後公司股權為: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持有公司股份853,956,438.13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61.25%;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09,500,000.00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5.03%;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70,000,000.00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2.19%;河北省石家莊市商業銀行股份公司持有公司股份95,000,000.00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6.81%;樂山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45,664,201.70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3.28%;兵器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0,000,000.00元;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44%。 2009年12月22日,公司股東會作出,同意石家莊商行將持有公司6.81%的股權轉讓給北京政泉置業有限公司。2010年7月29日,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完成此項股權轉讓的工商變更事宜。
法定代表人:姜志軍
成立時間:2002-04-29
注冊資本:448655.307222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3665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27號院5號樓
⑤ 中國民族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怎麼樣
簡介:中國民族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91年11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原有信託資產和負債專的清理等。
法定屬代表人:劉進生
成立時間:1991-11-07
注冊資本:308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00000000011295
企業類型:全民所有制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49號民族文化宮3層
⑥ 中國民族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現在重組為什麼公司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發布第五批實施停業整頓、重組、撤銷信託投資公司名單和有關事項的通知 已被撤銷 2001-02-01 法[2001]12號
⑦ 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文化
「雙信」願景:信行天下信惠百姓
以信託的方式和努力,建立一種新的文明理性、一種新型委託代理關系,以資本民主、金融普惠、公平與效率為方向和目標,通過提供以金融為核心的綜合解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困難和問題,為百姓的富裕安康、為中國的現代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智慧、知識、經驗和力量。
「五為」使命
為客戶提供最佳的增值服務 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
為職工搭建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 為行業發展獻出智慧 為社會做出最大的貢獻
企業,實際上就是一個有機的經濟運行的細胞,是社會的一部分,是企業人尋求情感滿足和享受的重要場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物質文化的日益豐富,企業人越來越需要和渴望在緊張和專業化之外,能夠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
「雙無」經營理念:「無邊界服務、無障礙運行。」
「雙無」理念不是簡單的「無」的概念,我們賦予這一理念的涵義有:
一是揭示行業特徵。信託模式具有整合不同領域資源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實業投資,在完善資本市場功能,緩解資金結構矛盾,促進資產有效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能夠發揮其他金融機構無法替代的作用。
二是揭示行業前景。信託模式能夠包容諸多領域和行業,能夠發現價值窪地,挖掘財富渠道,具有廣闊的市場拓展空間和發展機會,信託的范圍甚至可以和我們的想像力相媲美。
三是揭示產品市場規律。基於信託模式的包容性和整合性,以知識為基礎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實現信託的基礎,由此得出結論,創新是信託業發展的源動力,是信託產品保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四是揭示管理原則。作為金融機構,信託機構要把風險管理置於首要位置,一切經營管理活動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統籌兼顧市場、產品、運營、知識和道德等各方面因素,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是揭示運行規則。信託組織是一個有機整體,要主動消除運行中的各種障礙,對外以創新引導無邊界,對內以協同引導無障礙。
「四以」管理原則
以信用建設為基礎 以風險管控為前提
以創新服務為手段 以價值實現為目標
信用是公司經營的道德核心,它催生企業倫理的發育、成長。
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完善對業務風險的分析和定價體系,以使各類風險被准確識別、合理定價和安全控制。
以差異化的競爭策略,通過不斷學習和創新,提升服務境界,降低產品可復制性,建立可持續增長的盈利模式。
和諧、科學的價值追求是我們存在的理由,也是回報股東、服務客戶、擴大資本、吸收和保有優秀人才的前提。價值是衡量服務的量化指標。
「雙型」業務模式:集成型、智慧型
致力於構建《信託法》規范下「以企業綜合金融解決方案為核心的提供商和多元金融功能的集成者」的業務模式,在「以信用建設為基礎,以風險管控為前提,以創新服務為手段,以價值實現為目標」的管理原則指導下,充分發揮「中信」的品牌影響力、中信金融以及中信實業資產的協同效應,努力達成「國內領先、綜合優勢明顯、核心競爭力持續的智慧型信託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