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發布時間:2021-03-02 13:05:28

❶ 資源配置效率概念

資源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各投入要素在各產出主體的分配所產生的效益。
概念介紹
資源配置效率問題是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資源配置效率問題包含兩個層面:
一是廣義的、宏觀層次的資源配置效率,即社會資源的資源配置效率,通過整個社會的經濟制度安排而實現;
二是狹義的、微觀層次的資源配置效率,即資源使用效率,一般指生產單位的生產效率,通過生產單位內部生產管理和提高生產技術實現。現代經濟學認為,市場是資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而資本市場在資本等資源的配置中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資金首先通過資本市場流向企業和行業,然後帶動人力資源等要素流向企業,進而促進企業和行業的發展。因此,資金配置是資源配置的核心。
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也有兩層含義:
一是資本市場本身的效率,指資本市場能否高效和低成本的為需要資金的企業和行業及時提供所需資金,這與資本市場的制度環境、技術環境等密切關聯;
二是各種資源通過資本市場流向不同效益水平的行業和企業的情況,反映資本市場將稀缺資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業或產業部門的有效程度。
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及其效率一直為人們密切關注,然而目前國內關於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研究卻為數不多,因為帕累托效率衡量方法在實踐中難以應用,而且資源包括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等多個方面,要想對資源配置效率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殊為不易。由於資金配置是資源配置的核心,資金配置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資源配置效率,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證券市場的資金配置效率來對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作大致判斷。
資源配置效率理論指出,在完全競爭市場中,資本市場資源應按照邊際效率最高的原則在資本市場之間進行配置,因此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衡量標准就是看資本是否流向經營效益最好的企業和行業。因此,理論上看,效益應與資金投入相對應,行業和企業的效益應與其獲得的資金份額一一對應。
一方面,效益最好的行業和企業應當獲得最大份額的資金投入,效益次之者獲得資金次之,效益最差者獲得資金最少;
另一方面,獲得資金份額最大的行業或企業的效益也應最好,兩者都實現最優時,資金配置效率最高。前者實際上反映了資金在產業和企業間的配置情況,後者則反映了產業和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情況。

❷ 為什麼"我國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影響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利於金融"

間接融資就是銀行吸收存款然後貸出去么,我們國家現在強調發展直接融資,也就是證券發行和交易市場,這樣資金配置效率更高,對資金贏余方和需求方來說,當然是後者更直接有效么,對么?呵呵,請選我做最佳答案,謝謝

互聯網金融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了嗎原因

當然,互聯網加快了信息的傳播,而金融市場中的高效運作離不開各種價格、利率的信息,因此互聯網大大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

❹ 如何解決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仍然很低

分折企業,創造競爭

❺ 從經濟的觀點來看之所以需要解決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是什麼

從環境與資源的持續發展方面來看,當前國內的經濟結構以重污染、低效率的開采及低端製造業為核心。此類行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觸目驚心,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恢復環境所需成本遠高於企業盈利,說其得不償失並不為過。另外,礦產資源不可再生,所謂挖一點少一點,開采業必然面臨資源枯竭問題。因此,當前的中國經濟模式並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
從人力資源方面來看,低端製造業具有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效率的特徵,對應地,其所提供的工作崗位具有低收入、低技術技能要求、高工作量的特徵。長期從事這種低收入且重復而繁重的工作會對員工的身心健康及個人素養造成不利影響。而人力資源的配置取決於人力市場需求,以低端製造業為主導的經濟體必然導致國民素養整體偏低,而偏低的國民素養必然不利於科技創新,不利於經濟的良性發展,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之間必然形成惡性循環。
從經濟體的競爭力來看,低端製造業不具備核心技術,其產品極容易被模仿,既然中國能製造,那麼印度等第三世界新興經濟體也能製造,而且由於其人力成本更低,其產品價格更為低廉,產品競爭力更強。
從企業的發展前景來看,低端製造業產品附加值很低,企業的利潤很大程度上靠壓榨人力成本,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逐漸降低,企業的發展前景極為黯淡。
從經濟體的獨立性方面來看:上世紀90年代開始,被歐美發達國家所嫌棄的「臟、累、賺錢少」型低端製造業逐漸轉移至國內,逐漸成為「世界工廠」,目前國內的低端製造業產能遠大於國內消費要求,過剩的產能主要通過出口來消耗,以低端製造業為主的國內經濟嚴重依賴與國外市場,出口產品的定價權被牢抓於歐美手中,出口企業的利潤被歐美嚴重壓榨,頻繁的「反傾銷」左右中國經濟及金融策略並削弱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順境中求穩定,逆境中求生存,這是人的天性。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使得歐美消費能力急劇下降,導致中國出口嚴重受挫,國內低端製造業普遍面臨生存問題,這既是經濟的危機也是經濟轉型的契機,繼續掙扎於低端製造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只能是飲鴆止渴,在危機促使經濟改革與轉型才能浴火重生。

❻ 四種資源配置方式,哪種經濟效率最高

四種資源配置方式中,市場經濟的經濟效率較高。

市場經濟的高效率是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的結果,但更是市場經濟機理驅動的結果。

1、市場經濟效益第一的逐利節省性能夠帶來高效率。市場經濟效益第一的逐利機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社會經濟資源的作用,最有效地防止資源的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市場經濟的逐利性能夠使生產經營者把最好的優勢資源或優良資源,選擇出來加以利用,而把不好的資源和非優勢的資源排斥掉,保證國民經濟高效發展。所謂優勢資源或優良資源,就是那些效用性最高.成本最便宜的資源。

2、市場經濟實力取勝的競爭求先性能夠帶來高效率。市場經濟是競爭性很強的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生產經營者的經濟利益歸根到底只能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使商品所包含的個別勞動時間等於或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價值等於或低於社會價值的途徑來取得,因而在市場競爭還未展開之 前,實力取勝的競爭機理就會使生產經營者千方百計,絞盡腦 汁地改進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不斷降低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努力創新。

3、市場經濟取長補短的開放合作性能夠帶來高效率。市場經濟是開放的經濟,它與壟斷、封閉是相對立的。開放 是一種交流,也是一種合作,交流和合作是開放的內在要求。在 開放合作中既能夠揚長避短。又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也可 以揚己之長。補人之短.獲得開放經濟的效益。眾所周知,科學 技術、管理方法等是沒有階級性和國界的。它們可以在開放合 作中為世界各國、各民族、各地區共用。

(6)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擴展閱讀: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的資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

1、自給自足經濟,即每個家庭或者村落生產他們所需要的大部分物品,經濟效率十分低下。

2、計劃經濟,即生產資料歸由政府代表的國家所有,政府用行政計劃來解決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如何生產以及為誰生產等問題。

3、市場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產權明晰,經濟決策高度分散,資源配置和利用由市場價格機制解決。

4、混合經濟,其基本特徵是經濟的私人所有和國家所有相結合,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相結合。

上述四種類型的資源配置方式中,市場經濟的經濟效率較高。市場機制是解決資源優化配置,增進社會福利的有效機制。

❼ 如何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目前,金融業進入了去杠桿、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階段。而金融改革劍之所指,就是力回圖減少金融資源內部答循環,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助推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2017年,銀行業針對空轉套利等問題加強整改、嚴肅追責,禁止杠桿多、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行為,主動壓縮同業業務。銀行表外資產擴張放緩,資金空轉現象減少,企業融資鏈條縮短,有效緩解了實體經濟融資壓力。與此同時,5家大型國有控股銀行掛牌普惠金融事業部,為實體經濟進一步提供有效支持。一些關鍵性指標正在發生積極轉變:貸款結構優化,新增貸款更多投向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生領域。

❽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不足的影響因素

欠發達地區農村經濟,金融不相適應性的存在,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並使城鄉經濟的非均衡性問題進一步突出.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不足,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弱化,嚴重製約了欠發達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構建新型農村金融資源配置體系時,要注重該體系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對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一直以來深受學者關注.本文就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梳理歸納,討論了以下三個問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含義和度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以及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因素
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對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一直以來深受學者關注。本文就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國內外研究進展進行梳理歸納,討論了以下三個問題: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含義和度量、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性以及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因素。首先,本文回顧了關於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Wurgler投資彈性系數方法、DEA衡量方法、金融相關比率衡量方法;其次,從經濟效應的角度說明金融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再次,重點綜述了學者們關於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包括產業發展、政策制度與微觀主體行為等幾個方面;接著,從信貸歧視、貨幣政策結構性調控不足、銀行自身經營缺陷三個角度討論了關於金融資源錯配影響因素的研究;最後,對文獻進行評述總結,以期為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❾ 投資銀行是如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

配置效率改進措施

第一,大力發展中國債券市場,深入推進股票市場上市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例,轉變社會融資方式。社會融資方式藉以減輕對銀行信貸方式的過度依賴,既能形成銀行體系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外在壓力,又能紓解銀行體系改革的內在風險。

第二,貨幣當局應改變以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控制信貸規模等數量調控手段為主的貨幣政策思路,逐漸過渡為以利率價格手段為主,流動性延續寬鬆手段為輔的策略。流動性延續適當的寬松,可以提供金融資源供給避免傷害到實體產業正常性貸款需求,與利率價格上調合力形成對金融資源需求的有效調控。

第三,政府主動適時調整國家產業政策與財政投資進度,控制好國內基礎設施等固定投資的過快增長,從而避免信貸配給手段下造成對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變相「擠出效應」。
據審計署去年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顯示,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107174.91億元,其中銀行貸款為84679.99億元,佔比79.01%;已支出的債務資金中用於市政建設、交通運輸、土地收儲整理、科教文衛及保障性住房、農林水利建設等公益性、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佔86.54%。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計算,去年固定資產投資中,國有企業投資佔比為35.60%。

閱讀全文

與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延期怎麼辦 瀏覽:928
融資怎樣開通 瀏覽:916
漢得融資融券 瀏覽:832
悅達投資2019目標價 瀏覽:171
上交所可以交易基金嗎 瀏覽:436
喀斯喀特有限責任公司自有資金 瀏覽:557
用好期貨跳空 瀏覽:691
中銀三星信託 瀏覽:449
怎樣投資正規理財產品 瀏覽:415
融資租賃車抵押犯法嗎 瀏覽:881
網站投資價值 瀏覽:872
食品價格指數月份 瀏覽:553
螺紋1905期貨多少錢一手 瀏覽:606
78台幣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524
河北建工股票 瀏覽:868
冰輪轉債的申購價格 瀏覽:128
2019年社保基金重倉 瀏覽:562
融資融券t0交易規則 瀏覽:864
廣發場內貨幣基金怎麼買 瀏覽:700
貸款能否借給朋友使用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