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會計》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的核算
應當在處置該項投復資時制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相當於把這項長期股權投資處理掉然後在重新購入
那麼,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損益即可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投資收益(或相反分錄)
『貳』 成本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的准則
投資方因處置部分權益性投資等原因喪失了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的,在編制個別財務報表時,處置後的剩餘股權不能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應按《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在喪失控制之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①確認有關股權投資的處置損益。
借:銀行存款,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
②剩餘股權投資轉為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兩者差額應計入當期投資收益。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
公允價值計量轉權益法核算的准則:
投資企業對原持有的被投資單位的股權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按照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准則進行會計處理的,因追加投資等原因導致持股比例增加,使其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而轉按權益法核算的:
①應在轉換日,按照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加上為取得新增投資而應支付對價的公允價值,作為改按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
②原股權投資於轉換日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轉入改按權益法核算的當期損益。
③在此基礎上,比較上述計算所得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按照追加投資後全新的持股比例計算確定的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在追加投資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
ⅰ.前者大於後者的,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ⅱ.前者小於後者的,差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並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的准則?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叄』 中級財務會計 金融資產轉為長期股權投資並且按成本法核算, 初始投資成本=原持有的公允價值計量的賬
註:本章考題中涉及的部分綜合題在財務報告章節予以統計。知識內點:長期股權投資容的范圍(一)投資方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權益性投資,即對子公司投資控制,是指投資方擁有對被投資方的權力,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而享有可變回報,
『肆』 求助: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這兩者是不能轉換的。
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以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是不能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伍』 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出售部分投資後只能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核算的情況下,長投成本法個別報表轉為可
需要,但是由於不需要追溯,投資收益的歸屬期調整隻涉及因連續編報而做的分錄。
借:投資收益(代替長投,已假定全部賣出)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代替以前的投資收益)
『陸』 成本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的賬務處理
成本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的賬務處理:確認有關股權投資的處置損益。借:銀行存款,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剩餘股權投資轉為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兩者差額應計入當期投資收益。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貸: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收益。
成本法和公允價值模式區別是什麼
1、處理方法不同
按照成本法企業所得稅應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每月終了,企業應將成本費用和稅金類科目的月末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方,將收入類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
然後再計算“本年利潤”科目的本期借貸方發生額之差。貸方余額則為企業實現的利潤總額即稅前會計利潤,借方余額則為企業發生的虧損總額。
2、計算公示不同
成本法計算公式: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而公允價值模式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轉移凈收入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3、定義不同
成本法體現“資產/負債觀”,是以估計轉銷年度的所得稅率為依據,計算遞延所得稅款的一種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
而公允價值模式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納稅所得之間時間性差異造成的影響納稅的金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而不遞延到以後各期。在應付稅款法下,當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等於當期應繳納的所得稅。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法核算轉公允價值計量的賬務處理?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柒』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轉權益法,完整詳細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個別報表1 處置70%股權
借:銀行存款 7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560
投資收益 140
2 用剩餘股權將內之間交易調容整為權益法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5
-其他資本公積 6
貸:盈餘公積 1.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
其他綜合收益 6
合並報表 1 將剩餘股權改為公允價值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3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61
投資收益 39
2 對處置損益進行期間調整
借:投資收益 49
貸:盈餘公積 3.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1.5
其他綜合收益 14
3 將其他綜合收益結轉
借:其他綜合收益 20
貸:投資收益 20
『捌』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
需要,但是由於不需要追溯,投資收益的歸屬期調整隻涉及因連續編報而做的分錄。 借:投資收益(代替長投,已假定全部賣出) 貸:年初未分配利潤(代替以前的投資收益)
『玖』 長投中,為什麼成本法轉公允價值計量,不用追溯調整
那是因為你沒有理解長期股權投資的本質是什麼,長期股權投資是一種股權投資,但是是一種能產生重大影響或控制的股權,他代表的是被投資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一定要知道這個),而成本法與權益法並沒有本質的差別,只是因為控制要編制合並報表,子公司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都會進來報表裡,不需要長期股權投資去代表了,如果在個別報表去按權益法調整,合並報表長期股權投資又會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抵消,個別報表再用權益法就很繁瑣,因此成本法其實是一種簡易核算的方法,比起個別報表,外界更認同上市公司的合並報表,像國外只需要你提供合並報表而不用提供個別報表,所以才這樣做的。如果你知道了長期股權投資的本質,成本法又是簡易核算的方法,如果投資單位出售股權而不再進行控制,但還可以重大影響,那就不能再編制合並報表,就需要長期股權投資區代表被投資單位的可辨認凈資產,之前本質並沒有變化,只是簡易核算了,現在不能簡易核算,還原權益法核算,那之前創造的收益肯定是之前年度,你不能都歸於本年度,自然要追溯。 而成本法轉公允價值,出售損益是本年度實現自然在本年度確認,他也不再代表被投資單位凈資產,自然沒有追溯的理由,就作為普通金融資產核算就可以了
『拾』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可以採取成本法核算嗎
《企業來會計准則第22號——源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三十二條:企業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對金融資產進行後續計量,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生的交易
費用。但是,下列情況除外:……(二)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以及與該權益工具掛鉤並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
衍生金融資產,應當按照成本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