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能推薦幾本理財的好書
《小狗錢錢》作者:【德】博多•費舍爾譯者:王鍾欣/余茜
一本兒童童話讀物,卻是再好不過的一本理財啟蒙讀物。一隻叫錢錢的小狗會告訴你,如何支配你的財物,如何讓自己變得富有,這是一本方法類的圖書,更是一本心靈書籍,它會告訴你金錢的秘密,會鼓勵你去全力以赴的去獲得更多的財富。你寫出想成為有錢人的10個理由了嗎?你准備好為自己的夢想儲蓄罐添磚加瓦了嗎?
《不會存錢的女孩,等著瞧!》作者:【日】池田曉子譯者:林佩儀
怎麼才能變得富有?答案是:開源節流。「開源」的意思當然是增加自己的收入,可是當我們個人難以決定自己的收入的時候,「節流」就變得特別重要。同樣是剛剛工作兩年的職場新人,有些人可以讓賬戶里的數字越來越多,有些人卻每月忙著還信用卡。「節流」不是讓你變成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而是把每筆錢都花在刀刃上,節省下來的錢可以用來應急也可以留著去旅行。小小的一本漫畫書,歡樂中就告訴了你如何存錢的細枝末節,不如好好學習一下吧!
有錢的理發師作者 David Chilton
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提供了很多優秀而具有普遍性的個人理財建議。幾個朋友每月在理發店會面一次,書的同名主角會跟大家分享關於儲蓄、投資、購房等等的至理名言;這些忠告都很棒,背後通常都有著活生生的例子。寫作本書的談話口吻也許正迎合了那些對個人理財倒胃口的讀者。
巴比倫首富作者:George Clason
Clason將個人理財智慧融入寓言之中。這些金子般的智慧原本是19世紀20年代時在銀行或保險公司分發的小冊子里。而其中流傳最廣的已經編訂出版。本書是個人理財書籍中的老前輩了(Benjamin Franklin是老老前輩),而且你能從中發現很多現在仍然流傳的警句——「先要自己付帳」,「為了將來而投資」,「要意識到復利的魔力」。
《我最想要的理財書》作者:李南
由中國財經第一女主播教你如何認識那些理財產品。關於儲蓄、信用卡、基金、股票、房產、黃金,種類繁多的投資產品是不是讓你理不出頭緒呢?不要緊,不論你的收入是多是少,合理的分配你的錢財,一樣能讓你變成小富婆。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理財觀念,那可真的要好好檢討自己啦!
2. 有理財方面的小說推薦嗎
《出人頭地》方向寫的 作者是聯合金銀第三方理財公司 的老總 證券經紀人出身,靠個人努力爬到證券公司營銷總監。 對理財市場、理財產品都有非常清晰的認識 多年的從業沉澱出這部作品 我已深讀3遍
3. 關於理財方面的書
您好: 至於一些入門的書籍,現在很多。你要知道股票,基金,期貨你可以選擇《證券投資學》這本書。其他的相關書籍可以參考看看,就基本知道這個市場是如何理財的,你自己應該如何用錢生錢。 如果一個人要對金融和投資方面的實際知識得到比較深入的了解,十五本書無疑是遠遠不夠的。然而,很少有人真的能在短時間內讀完十五本書。除了讀書之外,正確的思考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一本有趣的書往往是有益的書,反之則未必如此。許多在學術上有崇高造詣的著作是無法帶來任何閱讀樂趣的。在某個狹小的專業領域極有參考價值的書,往往也過於艱澀。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屬於「有趣又有益」的交集——盡管它們並不像驚險小說那樣好讀,但至少不至於讓人頭昏腦脹又不知所雲。隨著時間的進步,金融技術和投資技巧的發展都已經比幾十年前先進了許多。但是某些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所以我相信,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在幾十年後至少還有一大部分是值得閱讀的。 1、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借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大本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復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大本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大本精闢地指出,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在這本書里,大本迴避了大部分艱澀的定量分析,幾乎不討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具體技術,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投資」一詞的定義上。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大本都試圖找出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別,並在現實案例中闡述這些區別。《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大本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3、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兩本書,大本曾經在多種學術和商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專業文章,並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演講。《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4、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煉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索羅斯告誡我們,歷時實驗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可是事與願違,對於非哲學專業讀者來說,唯一有價值的部分可能就是歷時實驗。 5、戴維-法柏:《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講述華爾街現狀的書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實例最多、證據最充足、最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著作之一。這本書是他長期采訪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後的經驗結晶,幾乎每一段都具備「口述史」的性質。法柏經歷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與世界通信丑聞以及許多偉大基金的興起和衰落。沒有必要採取任何戲劇性的描寫,因為現實本身已經很有戲劇性了。法柏對大部分事務採取批評的態度,有些評價簡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後仍然承認,「華爾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壞的地方」。 6、理查斯-蓋斯特:《最後的合夥人》(The Last Partners) 蓋斯特通過合夥人制度的誕生、發展、衰落與毀滅,寫出了一部嚴謹深刻的華爾街史。他從19世紀中葉開始敘述那些最偉大的合夥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許多你沒有聽說過的延續百年的大家族。此後,隨著金融業越來越成為資本主宰的行業,合夥制被摧毀了。這本書不是合夥制的輓歌,作者對那些舊的家族沒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變幻莫測的華爾街讓我們忘記了太多東西,適當地閱讀是非常有益的。或許有一天,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會以某種奇特的形式卷土重來。 7、理查斯-蓋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這本書是我所見過的最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並購咨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也許技術手段和投資觀念的進步,才是這個行業變動的根本動力。 8、《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華爾街網路手冊」,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名字:所羅門美邦、潘恩韋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賽-哈頓。書中描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措施與今天已經有很大區別,但還不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華爾街的人撰寫的,這些人知道華爾街巨人背後的秘密。在每一個華爾街巨人的簡介之後,緊接著的是幾篇著名人物傳記——出色的銀行家,偉大的交易員,以及某些惡名昭彰的「壞孩子」。作者的筆調在輕松和嚴肅之間遊走,而且經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要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華爾街日報體」,他們總是能夠見微知著。 9、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麥基爾是極少數在學術界和實踐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經濟學家,又是職業投資者和分析師。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條: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隨機漫步,所以華爾街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地方。以上陳詞濫調我們早已在課本上讀過了,但是麥基爾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論。他沒有用一兩個公式來糊弄我們,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現代工商業和金融業體系中蘊含的有效性和隨機性,這些特性使一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趨於無效。我不贊成麥基爾的結論,但我們無法忽視他的論證,那簡直是天才和雄辯的偉大結合。 10、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復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布魯斯-格林威爾:《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12、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資產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 作為金融學家,伯恩斯坦指出,盡管有效市場的存在使大部分證券分析手段都失去了價值,但是投資者仍然可以通過有效的資產配置來優化自己的回報。這本書花了大量時間討論投資的一些基本問題,例如什麼是風險,為什麼要用方差來度量風險,以及股票為什麼對債券具有很高的溢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討論尤其重要。伯恩斯坦並沒有給出什麼精確的資產配置技巧,他只是一再強調分散配置資產、及時進行再平衡以及避免頻繁交易的重要性。他並不迷信定量分析工具,反而希望投資者們通過理性的判斷得出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結論,這在學者中是相當難得的。 13、理查德-費里:《指數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 費里是一位投資組合分析師,也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信奉者。他通過實證數據和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證明,積極管理的股票基金想打敗市場是不現實的,所以最佳的投資策略就是把資產妥善配置到各種指數基金中去。這本書用大量篇幅描述了指數編制和再平衡的方法——指數基金怎樣做到盡可能模仿指數?怎樣克服流動性、交易成本和稅收方面的困難?那些與有效市場假說矛盾的「增強型」「基本面型」指數基金有可能成功嗎?為什麼固定收益方面的指數基金發展很慢?費里對這些問題一一做了力所能及的回答,但想說服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所以,積極管理基金仍然占據著全球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份額。 14、大衛-史文森:《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主管,史文森取得了超越絕大多數同行的業績。他認為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資產配置,也在於對各種資產門類的本質的深刻了解,以及在投資決策中堅持科學審慎的原則。史文森並不排斥積極管理,但他指出,要避免過高的管理費用和過於危險的風險敞口。他還對捐贈基金的支出政策進行了點評。史文森舉出了大量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持續取得佳績是何等困難。與我們想像的不同,他並未吹噓自己如何成功,而是嚴肅分析了其他人失敗的原因——過於輕率的投資決策,不恰當的風險管理,過高的資產管理費用以及「買漲賣跌」的錯誤心理等等。這些事例證明,心理或許是比技術更重要的因素。 15、斯蒂芬-戴維斯:《銀行並購:經驗與教訓》(Bank Mergers: Lessons for the Future) 銀行並購的浪潮席捲了整個世界,但是究竟有多少並購真的給股東帶來了價值?驅使管理層不斷收購或被收購的動機是什麼?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和銀行管理層在並購中各自扮演了什麼角色?作為管理咨詢顧問,戴維斯用許多親身經歷的案例和訪談講述了許多典型的並購故事。毫無疑問,大部分失敗了,但成功者的獎賞很豐厚。這本書從多個角度深入描述了並購的具體流程和主要問題。在這個並購橫行的世界上,如此冷靜的思考是少見的。作為一種復雜而且不穩定的金融機構,銀行並購可能是世界上最艱難的並購,所以了解銀行並購無疑就了解了並購問題的核心。 陳志武教授擁有國內經濟學術界少見的政治經濟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他也是國內鮮見的能用現代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的經濟學家。 「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金融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治國的金融之道」等觀點啟發了更多人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的思考。 2008年出版的中文著作《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成為當年度最具影響力的財經讀物之一。其中《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榮獲「2008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獎」之「年度財經圖書大獎」和「最佳原創學術類」大獎,並入選多家專業媒體評選的2008年度最值得珍藏圖書。
4. 有沒有關於理財方面的書,盡量簡單平民點,太高深的看不懂,求高手推薦
你好,這些都是入門的書籍
你要知道股票,基金,期貨你可以選擇《證券投資學》這本書。其他的相關書籍可以參考看看,就基本知道這個市場是如何理財的,你自己應該如何用錢生錢。 如果一個人要對金融和投資方面的實際知識得到比較深入的了解,十五本書無疑是遠遠不夠的。然而,很少有人真的能在短時間內讀完十五本書。除了讀書之外,正確的思考或許才是最重要的東西。
一本有趣的書往往是有益的書,反之則未必如此。許多在學術上有崇高造詣的著作是無法帶來任何閱讀樂趣的。在某個狹小的專業領域極有參考價值的書,往往也過於艱澀。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屬於「有趣又有益」的交集——盡管它們並不像驚險小說那樣好讀,但至少不至於讓人頭昏腦脹又不知所雲。
隨著時間的進步,金融技術和投資技巧的發展都已經比幾十年前先進了許多。但是某些基本原理是不變的,所以我相信,以下列出的十五本書,在幾十年後至少還有一大部分是值得閱讀的。
1、本傑明-格雷厄姆:《證券分析》(Securities Analysis)
如果整個證券研究領域的書籍全部被焚燒了,僅僅憑借這樣一本書,這個行業也必將重建。大本沒有建立任何精確的學術模型,卻恰到好處地切入了學術和實踐之間。他既不向浮躁的現實低頭,也不向自大的學術低頭。通過眾多紛繁復雜的例子,大本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非常具體的基礎上。
雖然以知名股票投資家著稱,但大本的《證券分析》的大部分內容是關於債券和優先股,而且其價值並不遜色於股票部分。大本精闢地指出,選擇良好債券的藝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換為選擇良好股票的藝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遠比人們想像的緊密。
2、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在這本書里,大本迴避了大部分艱澀的定量分析,幾乎不討論股票與債券投資的具體技術,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對「投資」一詞的定義上。從第一章到最後一章,大本都試圖找出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別,並在現實案例中闡述這些區別。
《聰明的投資者》的精髓在於對風險的控制。大本從來不講述一夜暴富的技術。他認為投資應該在一個可以承受的風險水平上帶來滿意的回報,剩下的內容全部用來回答兩個更具體的問題:什麼是可以承受的風險,什麼又是滿意的回報。
3、本傑明-格雷厄姆:《價值再發現》(Rediscovering Benjamin Graham)
除了以上兩本書,大本曾經在多種學術和商業期刊上發表大量專業文章,並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進行演講。《價值再發現》一書收錄了大本晚年發表的最有價值的文章和演講,不僅涉及財務報表分析和投資學原理,還涉及貨幣銀行和宏觀經濟學內容。
大本發表的大部分文章都有濃厚的悲觀主義情緒,所以他在華爾街並不是受歡迎的人。幾十年過去,今天的讀者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體會他的教誨——對於價值投資理念的信奉,對風險控制的執著以及對頻繁交易的厭惡。這些教誨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執行。
4、喬治-索羅斯:《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索羅斯的大部分言論都充斥著狂妄自大的氣息,但考慮到他的宏大功業,這樣的自大是可以理解的。在《金融煉金術》中,他試圖建立金融市場的所謂「反身性」原理,即投資者與投資標的之間的復雜的相互作用,並且用這種原理來解釋整個社會科學。
為了證明他的理論,索羅斯聲稱他運用自己的對沖基金進行了「歷時實驗」,包括實驗期和對照期。這個歷時實驗發生在量子基金最輝煌的時期——1986年至1987年。索羅斯告誡我們,歷時實驗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論;可是事與願違,對於非哲學專業讀者來說,唯一有價值的部分可能就是歷時實驗。
5、戴維-法柏:《法柏報告》(The Faber Report)
在所有講述華爾街現狀的書里,法柏的著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是實例最多、證據最充足、最能讓人感到身臨其境的著作之一。這本書是他長期采訪銀行家、分析師、基金經理和上市公司高管之後的經驗結晶,幾乎每一段都具備「口述史」的性質。
法柏經歷了1990年代的大牛市,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2001-02年的安然與世界通信丑聞以及許多偉大基金的興起和衰落。沒有必要採取任何戲劇性的描寫,因為現實本身已經很有戲劇性了。法柏對大部分事務採取批評的態度,有些評價簡直是刻薄。但是他最後仍然承認,「華爾街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壞的地方」。
6、理查斯-蓋斯特:《最後的合夥人》(The Last Partners)
蓋斯特通過合夥人制度的誕生、發展、衰落與毀滅,寫出了一部嚴謹深刻的華爾街史。他從19世紀中葉開始敘述那些最偉大的合夥人家族——摩根家族、戈德曼家族、雷曼家族以及許多你沒有聽說過的延續百年的大家族。此後,隨著金融業越來越成為資本主宰的行業,合夥制被摧毀了。
這本書不是合夥制的輓歌,作者對那些舊的家族沒有太多同情。他只是指出,變幻莫測的華爾街讓我們忘記了太多東西,適當地閱讀是非常有益的。或許有一天,已經發生過的一切會以某種奇特的形式卷土重來。
7、理查斯-蓋斯特:《金融體系中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n Financial System)
這本書是我所見過的最清晰詳盡的投資銀行學教材。作者不但深入討論了廣義投資銀行業的每一個領域——證券承銷、並購咨詢、資本市場、銷售與交易、證券研究、零售經紀和基金管理,還探討了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以及監管者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難能可貴的是,蓋斯特特別注重探討投資銀行界,並將華爾街史視為一個發展的過程。
蓋斯特的重點描述放在華爾街,但他並未忽視歐洲和日本。遺憾的是,這本書主要討論的監管政策是美國的政策。這些政策或許不能解釋其他國家投資銀行業的深刻變化。也許技術手段和投資觀念的進步,才是這個行業變動的根本動力。
8、《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華爾街巨人》(Who's Who and What's What)
這是一本5年前出版的「華爾街網路手冊」,在這里你可以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名字:所羅門美邦、潘恩韋伯、基德-皮博蒂乃至德雷克賽-哈頓。書中描述的市場環境和監管措施與今天已經有很大區別,但還不是天壤之別。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因為它是由那些最了解華爾街的人撰寫的,這些人知道華爾街巨人背後的秘密。
在每一個華爾街巨人的簡介之後,緊接著的是幾篇著名人物傳記——出色的銀行家,偉大的交易員,以及某些惡名昭彰的「壞孩子」。作者的筆調在輕松和嚴肅之間遊走,而且經常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重要細節。這就是所謂的「華爾街日報體」,他們總是能夠見微知著。
9、伯頓-麥基爾:《漫步華爾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
麥基爾是極少數在學術界和實踐界都做出重大成就的人物,他既是經濟學家,又是職業投資者和分析師。他的核心觀點只有一條: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證券價格的波動歸根結底是隨機漫步,所以華爾街是一個不應該存在的地方。
以上陳詞濫調我們早已在課本上讀過了,但是麥基爾用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闡述了他的理論。他沒有用一兩個公式來糊弄我們,而是深入剖析了在現代工商業和金融業體系中蘊含的有效性和隨機性,這些特性使一切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趨於無效。我不贊成麥基爾的結論,但我們無法忽視他的論證,那簡直是天才和雄辯的偉大結合。
10、沃倫-巴菲特:《巴菲特致股東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他每年都重復一些似乎早已過氣的言論,例如現金的重要性,公司管理層的重要性,在折扣價格購買資產的重要性以及「為增長付出恰當代價」的重要性。
僅僅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11、布魯斯-格林威爾:《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
價值投資究竟是什麼?它應該購買瀕臨破產的低價股,還是購買氣勢如虹的藍籌股?從格雷厄姆開始,產生了許多價值投資的分支流派,成功的基金經理人擁有獨特的模型和選股方法,但是其核心仍然與格雷厄姆差別不大。
格林威爾分析了自格雷厄姆以來最成功的價值投資經理人——馬里奧-加比利、沃倫-巴菲特和保羅-索金等等,分析了他們成功和失敗的案例,指出了在絢爛的投資行為背後的枯燥無味的模型。作為一位學者,格林威爾對模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他的流暢文筆也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價值投資者成功的共同因素。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5. 個人理財書籍有哪些
1、《蘇黎世投機定律》
內容簡介:「蘇黎世投機定律」來源於「瑞士證券和期貨投機俱樂部」,它是由一群希望發財的男男女女發現的。他們認為,沒有人能靠打工賺取薪水而至富,敢於冒風險的人,才有「大作為」。不過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投資者應當謹慎的投入風險。
2、《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
內容簡介:書中歸納出了4個現金流象限:雇員、自由職業者、企業主和投資人,只有具備投資人和企業主的技能,才更容易致富;詳細介紹了這些觀念和技能,把投資人細分為7個等級,幫你看清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列出了7個完整的步驟,指導你走上財務自由之路。
3、《小狗錢錢》
內容簡介:《小狗錢錢》講述的是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天,吉婭發現一隻受傷的白色拉布拉多獵犬,並把它帶回了家。可是,有誰會想到,這只普通的小狗卻是一個真正的理財天才呢?吉婭和小狗成為了朋友,並從它那裡得知,原來所有的願望都是可以實現的。
從這個童話故事裡可以了解一些金錢的秘密和真相,以及投資、理財的辦法。這個故事描述了在實施這些方法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且說明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
4、《30年後,你拿什麼養活自己?》
內容簡介:理財是成功規劃人生的第一步——而這恰恰是學校里從未教導我們的最重要的一課。富人都是聰明人,但聰明人卻不一定都是富人。三大財富管理師將自己多年的心血、理財經驗、人生規劃的智慧融進書中,許多人在看過這本書後,恨不得重新活過一遍。
5、《鄰家的百萬富翁》
內容簡介:通過研究,托馬斯·斯坦利博士向讀者揭示了富翁們真實的消費態度,提倡儉朴生活而不是超前消費。作者詳盡地講述的為什麼如此熱愛奢侈品、揮金如土的人們,都成不了富人,以及幸福,與你的衣服、汽車、飲食,沒有任何關聯。
對生活最滿意的人,是那些過著量入為出生活的人。在本書中,斯坦利博士質疑了我們大多數人對「變富究竟是為了什麼」的看法,也向我們指明了一條通往「富裕庄園」的道路。相信有了本書的指導,你一定能學會聰明消費,穩妥投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狗錢錢
6. 推薦好的理財書籍
1、《小狗錢錢》
把賺來的錢,投資在自己身上,就是投資未來,這才是資金使用效率最高的方式。
7. 我想看一些理財方面的小說,有哪位親能幫忙推薦一下嘛!
《貨幣戰爭》不錯
8. 有沒有什麼理財的小說推薦一下呀
銀行里的黃金白銀理財最好:周期短,收益高,買賣靈活,資金存取自由,有張網銀卡就可以登錄網銀開通黃金白銀,你在網銀里開通黃金白銀的時候輸入我們機構號,交易手續費可以幫你降低一半,同時提供行情買賣指導,我做這個5年多了,有豐富的價格走勢分析和實盤買賣操作經驗!
我同時也做期貨,期貨最好做:依靠極低手續費優勢,價格波動一個點就賺錢,即便是低手續費,也不能頻繁操作,我會等待機會再出手,抓住10個點就收益將近2%了(因為抓住的這10個點全部轉化為盈利的,手續費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止損要嚴格設好!
其實,不管你做哪一個黃金白銀產品,價格走勢分析判斷,心態和低手續費是最關鍵的!所以想做好黃金白銀賺錢,一定要學會判斷黃金白銀價格走勢,買對方向賺錢才是關鍵!其他的買賣操作,交易規則都是容易熟悉的,黃金白銀價格受歐美經濟指標和國際事件影響最大(比如歐美失業率,利率,通脹率,戰爭等等),所以平時要關注消息面再結合技術面(K線圖里的布林帶和MACD,形態圖等分析指標)綜合分析價格走勢,望採納
9. 推薦幾本好的理財方面的書 要實用
你好,推薦《糧食戰爭》《高盛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