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剛進入社會行列的生力軍,主要的理財投資應該還是以積累資本為最優先原則。總所周知,一個人剛剛拿到自己第一份工資,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可以掙錢養活自己的時候,總是以「好好慰勞慰勞自己」作為借口,錢不知不覺的就被吃喝玩樂花得分文不剩了。我們應該時刻清楚,賺錢難,但要做到有錢後省錢是難上加難。不過,其實要省錢是很容易,甚至比花錢更容易,只是那種理論太過簡單,往往被自恃過高的「成年人」所鄙視。
如果你要繼續往下看,請首先摒棄你心中那些陳舊且頑固的思想。
那麼,現在就開始了:
要省錢,只是需要動一下念頭就已經成功了。看見自己心愛的東西,誰沒有慾望把它占為己有,只是在這個時候,人的理智往往被情感所蒙蔽,不能看清。最終,人就把原來可以積累下來的資本拿去買了那些沒有用的「資產」。能夠忍得住的人,在理財上才會有所進步。畢竟省錢比賺錢簡單,連簡單的事都做不好,怎麼去做好睏難的呢?
可是,光會儲蓄的人,是不會理財的表現。如果你能夠做好第一步,那麼接下來,你才能正式接觸理財投資。然而,我要問,什麼是資產?房子?車子?還是衣服?那些真真正正的資產——是可以幫助你賺錢的。這個時候,忍得很辛苦的你應該已經積累下一個不錯的資本了。拿去投資吧,買賣小型公司股票,債卷,基金等等,用你的資本去幫你賺錢!創造你的事業。然後,只能用從你事業上賺到的錢,去實現上面提到,那些你忍耐許久的慾望吧。而且,此時你依然在工作,這是你的職業(請認真分別清楚職業和事業的區別,職業是你本人用勞動力去掙的錢;而事業則是用你的錢去為你賺更多的錢)。然後把你職業得到的錢投入到你的資本,再用你的資本去賺更多的錢,再用「升值」了的錢去實現你的慾望。
總括而言,我們可以得到一條這樣的公式:
工資-生活支出=不斷累積下來的剩餘資產=不斷加大的堅實資本×多種投資項目-風險=更大的剩餘資產-奢侈的花費=再累積的資本
這完全只是個人觀點,希望這些建議對閣下有幫助。也希望更多朋友完善,補充更好的意見。只是,同時也希望朋友不要抄襲,因為這真的是憑自己想法寫了很久的,萬分感謝!
B. 理財和投資是什麼關系
雖然現在很多的人都把投資理財說到一起,也經常誤認為投資和理財是一樣的,它們之間是等於關系等。
區別之一:投資大於理財。
投資是投資,理財是理財。它們之間不是等於符號,而是大於符號,投資大於理財。在談這個論點之前,我們首先來分清什麼是理財,什麼是投資。理財就是把多餘的錢拿出來,做一些小的收益,比穩妥的收益,風險性不是太高。理財是資金多餘的小打小鬧,即使退一萬步說,理財失敗(當然這種情況極少。),也不會傷筋動骨,比如:存銀行拿利息等。也是大多數家庭選擇的方式之一。而投資呢,它不僅僅限於多拿多餘的錢出來,而且會動用家庭的其它資金。當然投入高,回報也高,風險也大。如果投資失敗,極有可能給一個家庭傷筋動骨。
區別之二:投資風險高過理財。
理財是一種比較穩妥性的,也適合多數穩妥性的人用。投資屬於風險性的,屬於有賭博心理的人去玩,如:炒期貨,炒股票等。理財一般不會出現什麼危機和失敗,因為都是屬於吃利息的那種。投資則不一樣,風險與收益並存。投資成功,風險越高,收益就越大。投資失敗,可能傾家盪產(風險大的投資)。
區別之三:適用人群不一樣。
投資是高收益的,它適合具有冒險精神的人來做,膽子大的人去做。而理財是屬於小收益的,它更適合穩健型的人來做,不需要冒多大的風險,就能獲得一部分利益。無論是大投資,還是小投資,它們帶來的收益都是比理財的收益來得多,來得快。可能一次投資成功,就會讓人獲得翻天覆地的變化,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轉折和轉變。正因為如此,很多人都會去選擇投資而不是理財。因為投資可以帶來質的變化,而理財帶來不了質的變化。
其實投資和理財的界線非常之小,有可能只有一線之隔。過了就是投資,不過就是理財。正因為,它們之間的界線小,難以分明,故讓不少人認為投資就是理財,理財就是投資。無論是投資,還是理財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式。
C. 個人如何理財投資
根據家庭理財四分法,建議你將收入劃分4個部分。第一:50%用於日常開支,這個不解釋了。第二:10-15%存在銀行,根據家庭狀況,普通家庭最好在7000-10000元之內。這部分用於緊急情況的發生時可以從容面對。第三:20%-25%用於投資。這部分是追求財產的增長。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沒有投資帶來的額外收益,家庭很難脫離生活壓力。第四:10%購買身價保險。人沒有誰敢保證自己絕對萬歲無疆,當風險來臨時,一份保險會給你或者你的家庭帶來自尊和淡定。
D. 個人如何理財投資
首先,要根據自己的收入來規劃自己的資金分配情況。比如,留出30%用於生活,20%用於人情份往,剩下的50%可以選擇一半購買醫療和意外保險,另一半購買穩定理財獲取額外收益。當然理財要選擇可靠的公司才行。
E. 個人理財與投資
呵呵
個人理財 包括:
1、對收入與支出的管理
2、平衡資產與負債
3、利用合理的方式保證資產增值,即所謂的「錢生錢」
因此「投資」是理財的一部分,好比是白馬是馬的一種。
區別就在於,投資著重考慮投入產出比,投資更傾向於大項目,需要考慮風險因素,通常意義上,「投資」就是對較大規模的項目的投入以博取收益
而通常意義上的「個人理財」則是趨於低風險的財產保值
這些都是通常意義上來說的
嚴格意義上來說,投資是個人理財里的一種,或者說是一份子
對於有錢人來說,他們的錢只存放在銀行里顯然不如活用這筆錢去搞一個好項目更有錢途,於是在我們看來,他們就「投資」了,但實際上對於他們來說,這不過是他們對於自己手頭上過多的資金余額追求一下保值增值而已,也是「個人理財」,但是這種方式對於其他人來說顯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於是久而久之,「投資」就隱約帶上了「有錢人專用」的招牌了,不要被這個假招牌搞混嘍!
F. 個人如何做好理財投資
個人理來財規劃的真諦其實是要自通過合理的規劃、管理財富來達到人生目標。
確定您的理財目標。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多種不同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理財目標。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目標都不可能取得成效,沒有理財目標就會每天隨著股市的漲跌,在自己的得失情緒中煎熬。而有了理財目標就可以減少情緒化的決定,理性面對市場變化。
明確您的投資期限。理財目標有短期、中期和長期之分,所以不同的理財目標會決定不同的投資期限,而投資期限的不同,又會決定不同的風險水平。例如3個月後要用的錢是絕對不能用來做高風險投資的。反之,3年後要用的錢如果不用來投資,則會失去獲得更高回報的可能。
制定適合您的投資方案。當投資人確定了自己的理財目標及版投資期限後,一個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案就是隨後需要決定的了。也就是說在考慮了所有重要的因素之後,就需要一個可行性方案來操權作,在投資上我們稱投資組合。
G. 個人應該怎麼投資做理財
錢存在銀行里就不斷得貶值,過去的十年,如果你的錢沒有張五倍,那麼你就是一直在賠錢!社會就是這么殘酷,今天五塊錢能吃飽飯,明天五塊錢都買不了一個饅頭了,你說你不理睬行么?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財的心得,雖然不是特別專業,但是也算是經驗之談,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1、確定理財目標:理財的目標大概可以分為攢錢(為購買某個商品攢錢)、保值(為了不讓自己的錢因為通脹而貶值)、增值(就是用錢賺錢啦)這三種。攢錢是最低級的理財目標,不管自己存在銀行里的錢是增值還是貶值,都不在乎,只要攢夠錢就可以買東西了;保值就比較有技術性,你需要考慮自己的錢投到哪裡,理財耗費的精力也比較多;增值的話就更難了,其實保值增值的性質是一樣的,都需要你投入經歷去分析股票、市場、期貨等等理財產品,或者購買某種保值商品,這也需要你有一定的經濟頭腦,並耗費一定的經歷。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自己可用於理財的精力,然後才能決定自己的理財目吧標。
2、制定理財計劃:分析好自己的理財目標以後你就可以制定理財的計劃了,在這一步,你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收入中哪一部分可以用於理財,對於經濟收入比較高的人(月入n萬以上的)來說,你的經濟收入可以分為三個部分:消費、儲蓄、投資。對安全感要求高的人可以多儲蓄少投資,對於樂天派可以多消費少投資;對於富有挑戰性的你可以少儲蓄多投資。對於月收入低於1萬的,可以考慮降低消費來增加儲蓄,如果你本身有一定的經濟積累,也可以投資一些風險較少的項目,比如目前階段來說【購房】也是保值增值的一種方法。
3、確定投資項目:目前來說,儲蓄是無法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的,因為銀行利息太低,而rmb貶值又很快,所以用錢購買某種商品(包括股票),然後利用商品的保值增值性給你的錢保值增值,這就是理財的基本原理。如果你除了工作以外還有很多的時間去理財,你可以選擇一些短期投資,這樣你的資金流動性也會比較快,如果你沒有多少時間考慮投資項目(如股票),你最好是選擇銀行里的一些長期的、安全性較高的理財項目,比如國債,貨幣基金等)。
4、分散投資領域:都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比如你同時投資石油和黃金,這兩個往往此消彼漲,所以你的錢不會一下子賠光,這是非常保險的,也就達到了保值的目的,如果想要達到增值的目的,還要更加專業的操作,不過基本的原理就是在低價的時候買入在高價的時候賣出。
5、限定投資期限:在投資前就應該確定什麼時候撤資,比如購買某種股票前,決定好要做長期的跟進還是短期的炒作,如果沒有設定好最後期限,你很容易產生「再等一等」的心理,因為投資就像賭博,都有「今天運氣不好明天就能贏回來」的思維,一旦股價下降,會不甘心就這么願賭服輸,於是選擇跟進,進而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在開始之前就要知道什麼時候結束。
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H. 個人投資、理財基本知識
一、什麼是理財?
理財就是管錢,「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收入像一條河,財富是你的水庫,花錢如流水。理財就是管好水庫,開源節流。
二、理財的三個環節
1、攢錢:掙一個花兩個一輩子都是窮人。一個月強制拿出10%的錢存在銀行里,很多人說做不到。那麼如果你的公司經營不好,老總要削減開支,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把你開除,補償兩個月工資,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資降到九百元,你能接受哪個方案?99%的人都能接受第二個方案。那麼你給自己做個強制儲蓄,發下錢後直接將10%的錢存入銀行,不邁出這一步,你就永遠沒有錢花。
2、生錢:基金、股票、債券、不動產
3、護錢: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知道會出什麼事,所以要給自己買保險,保險是理財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錢就像打一口井,為你的水庫注入源源不斷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還不夠,要為水庫修個堤壩——意外、住院、大病。因為開車撞人傾家盪產的例子。坐飛機的例子:一個月我有時需要坐十次飛機,每次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時候我都會雙手合十,我並不是信什麼東西,我只是覺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被自己掌握了,因為在天上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所以每次坐飛機我都買了88元保50萬的意外險,這是給家人的愛心和責任,這50萬夠我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兩年,兩年時間她可以改嫁。
*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以管錢為中心,攢錢為起點,生錢為重點,護錢為保障。
三、多少錢可以開始理?
不在乎多少,一個月省下100元買基金,從20歲存到60歲,是637800元;30歲存到60歲,是22萬;40歲起存,7萬;50歲,2萬。錢生錢是長跑冠軍,理財一定要從年輕時開始。錢的秉性:你不愛我,我不愛你。
女孩子,一定要自立,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四、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個人的水庫應該分成三份。
第一份:應急的錢,6個月至一年的生活費。存銀行,活期、定期,或者貨幣市場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錢,三至五年生活費,定存、國債、商業養老保險。應該是保本不賠,只會多不會少的東西。
第三份:閑錢,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錢,只有這種錢才可以買股票,買基金,做房地產,或者跟朋友合夥一起開個什麼生意,去做這種投資,那麼必須是閑錢。
對工薪族來說,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一旦有了理財的本錢,就不能只靠工作收入了,應逐步提高理財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及早開始理財,就有機會提早退休享受生活,下面這個「理財方程式」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理財方程式=50%穩守+25%穩攻+25%強攻。
50%穩守
首先,把一半積蓄放在銀行存款或國債上,這些錢的作用不是增加收入,而是保本,避免讓財富暴露在不可控制的風險下。
除存款和國債之外,還可以關注一下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如人民幣理財產品和貨幣市場基金,投資這些理財產品本金較安全,雖然給出的收益率都是預期收益率,沒有絕對的保證,但實際上收益率波動范圍並不大。
25%穩攻
對於穩攻部分,有一定投資理財概念的人可以選一些波動度較小、報酬較穩健的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藍籌股等,追求的年收益率在5%至10%不等。不過,在投資前要做一些功課,選出好的股票和基金才行;同時還需有投資組合的概念,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風險。
25%強攻
至於強攻部分,就是投資理財中最刺激的部分了,如成長型股票、股票型基金、期貨等,既有機會讓人一個月賺10%,也有可能一個月賠掉10%。投資這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必須有相當高的知識與經驗門檻,對於不擅長投資的工薪族,最好先以穩攻方式進行,在得到一些投資心得、功力較深厚之後,再加入強攻一族中去追求更高的收益率。
需要指出的是,「理財方程式」的攻守比重是可以靈活調整的,這主要取決於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理財目標,如果能夠承受一定風險且短期內無較大資金支出計劃,可提高強攻部分的比例,但建議該部分比重不要超過50%。對於保守型的投資人,則可增加穩守的比例,減少強攻的比例 。
I. 理財的人和不理財的人有什麼區別
理財的人往往會有較好的經濟規劃,他們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懂得如何使用,錢不理財的人一般是思想保守,只是死死撰著那些穩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