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醫葯電商融資

醫葯電商融資

發布時間:2021-03-16 07:05:53

Ⅰ 醫療體系必須有哪些壁壘,越不過這些壁壘就絕對不能行醫

醫師行醫資格證已經很完善。其實制度已經沒漏洞,關鍵是落實制度不到位。現在非法行醫關鍵是有關部門不作為。
2014年,醫葯行業正式迎來了互聯網的全面入侵——在這個被認定為「移動醫療元年」的時間點上,可穿戴設備和大數據開始出現在以往盤根錯節的醫葯行業各個細分領域;不僅如此,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互聯網平台化運作的醫葯電商大規模排兵布陣,競速即將開閘的2015「政策元年」……
移動醫療:搶「富礦」
毫無疑問,移動醫療將持續火爆的發展態勢。
2014年,移動醫療領域的融資案例及金額出現爆發性增長,截至11月共完成融資案例31起,已公布金額總計4.99億美元;當年幾乎每隔兩月,投資機構就向互聯網醫療揮進大筆資金,大型投資主要趨向已漸成熟的企業,並集中在C輪,其中騰訊基金連續兩月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注入1.7億美元。
從投資項目分布上,共有58起,主要有四個種類:穿戴式設備類獲得投資的共計16個項目,醫療服務類獲得投資的共計10個項目,移動醫療應用類獲得投資的共計13個項目,健康應用項目類獲得投資的共計6個項目。
移動醫療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移動醫療App達2000多款。移動醫療App主要分五種,包括醫葯產品電商應用,滿足專業人士查詢專業信息的應用,滿足尋醫問診需求的應用,預約掛號及導醫、咨詢和點評服務平台。
春雨醫生創始人張銳認為2015年的中國移動醫療市場已經正式進入「大航海時代」,而且核心將是醫療的去中心化。
他認為,這個過程表現為兩大趨勢:一個是醫院智能外化,包括第三方化驗、連鎖專科醫院、醫生診所、體檢公司、社區診所、手術中心;另一個是新醫療服務供應,包括線上診斷公司、基因檢測公司、可穿戴設備公司、跨國醫療中介、健康O2O上門服務、醫生集團
在張銳看來,原本集中於醫院的醫療服務未來將碎片化地呈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甚至醫生診療都可以被線上診斷所替代。

Ⅱ 大健康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1、迪安診斷(28.30 +1.25%,診股):布局高端精準診斷技術平台,合作共建業務增長迅猛專,已在多家三甲醫院客戶屬延伸共建精準平台。

2、美康生物(23.45 +0.04%,診股):已取得145項體外診斷試劑的產品注冊證書,涵蓋生化、血細胞等領域。

3、九州通(20.04 +0.50%,診股):旗下全資子公司好葯師大葯房與康盛醫葯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計劃3年內逐步實現康緣葯品系列、大健康食品系列進行合作。

4、樂金健康(6.26 -1.11%,診股):公司是國內較早從事家用桑拿設備的研發生產企業之一,是推動健康桑拿走進國內普通家庭的先行者。主營產品主要包括家用遠紅外桑拿房和攜帶型桑拿產品兩大類。

5、北大醫葯(000788):收購北醫醫葯完成業務擴展。公司2011年向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定向增發收購買北醫醫葯100%的股權。北醫醫葯及其子公司從2011年起並入公司報表。公司新增置入葯品、醫療器械銷售及流通業務,醫葯產業鏈進一步延伸。

Ⅲ 阿里巴巴集團的發展歷程

1999年9月,馬雲帶領下的18位創始人在杭州 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團。

2000年1月,阿里巴巴集團從軟銀等數家投資機構融資2,000萬美元。

2004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從數家一線投資機構融資8200萬美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屆最大規模的私募融資。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於中國雅虎簽訂合作協議,收購並接管中國雅虎。

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雅虎初步的股份回購並重組與雅虎的關系。

2016年4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紐西蘭政府指定機構紐西蘭貿易發展局(NZTE)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3)醫葯電商融資擴展閱讀: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Ⅳ 國葯控股後面是什麼什麼有限公司是私企還是國企

國葯控股在香港上市復,實制際控股股東為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屬於國有企業。

(4)醫葯電商融資擴展閱讀:

企業理念——關愛生命、呵護健康。

企業管理理念——創業、變化、堅持、激情、做人、數字。

企業始終在創業中、根據變化調整自己、成功在於堅持、燃起員工的激情、做人做事講誠信和關注與利潤相關的數字。

創新、品牌、人才、風險。

創新—— 是沒有止境的,帶頭創新者無論成敗都應得到尊重;

品牌—— 猶如核心技術一樣是競爭對手無法克隆的,它既是無形資產,又具有巨大的經濟力量;

人才—— 是企業最寶貴的資源,要把人才作為取得競爭優勢最關鍵的要素來對待;

風險—— 來自各個方面,化解風險在於合規經營和制定好預案。

· 構築「兩個平台」—— 行業優秀人才嚮往的施展才華的平台。

行業優良品種依賴的增值交易的平台。

· 實踐「兩個更好」—— 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與時俱進。

今天比昨天過得更好-建設小康。

參考資料:國葯控股——網路

Ⅳ B2C電商平台分析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上,天貓依靠其影響力牢牢占據第一位子,佔50.4%;京東緊隨其後名列第二,占據20.7%;較2012年上半年略有提高;位於第三位的是蘇寧易購達到5.7%,與2012年上半年相比提高了54%。後續4-10位排名依次為:騰訊電商(5.4%)、唯品會(2.6%)、亞馬遜中國(2.3%)、當當網(1.9%)、國美電商(1.7%)、1號店(1.6%)、凡客誠品(0.8%)。在此對各自優劣勢一一進行分析:

1、天貓商城

天貓是B2C領域的老大,是純開放平台,利潤來自於流量、廣告和技術服務費。
優勢:①規模大②商品種類多③流量大④純平台成本低⑤知名度高⑥有阿里巴巴各方面的支持;
劣勢:①對商品控制能力有限②物流依靠第三方。

2、京東商城

京東是開放平台,劉強東宣稱90%的品類,京東永遠不會自己做。但是現在京東銷售額的80%左右都是來自於自營,要做開放平台任重而道遠。

優勢:①自建物流服務好且可控②3C類產品③有自建第三方支付系統雖然體量較小④商家入駐費用低⑤自營商品有廠商返利⑥可以通過貨款賬期獲利⑦家電規模大對供貨商議價能力強;
劣勢:①商品種類不夠多②入駐商家較天貓要少③毛利率低只有5.5%④自營商品成本較高,牽制了資金⑤沒有其他領域業務支持。

3、蘇寧易購

蘇寧和京東一樣宣稱要做開放平台,但是平台不是誰都能做的,尤其是在已經有天貓存在的情況下。蘇寧最新的平台戰略是入駐免費,提供低成本服務,利潤主要來自廣告和商家與消費者使用易付寶所帶來的收入。
優勢:①家電類商品對供貨商議價能力強,因此進貨成本相對要低15%-20%②線下門店支持③品牌質量口碑較好④品牌知名度高⑤有自建易付寶⑥部分地區有自建物流;
劣勢:①商品種類不夠多②入駐商家較少③流量成本高④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電行業⑤電商人才不足。

4、騰訊電商

作為中國互聯網界的老大,騰訊旗下有易迅網和QQ網購兩家B2C網站,但是合起來所佔份額也不過才5%,這一方面是因為騰訊電商起步較晚,受到阿里等的阻擊,畢竟阿里作為三巨頭之一當然不希望在自身賴以發家的電子商務界有另一個巨頭存在;另一方面是騰訊自身並不擅長電子商務,支持力度也有限。騰訊電商發展得不好,但是微信的火熱和移動電商的興起帶來了希望。

優勢:①騰訊在各方面的支持②有第三方支付領域第二大的財付通的支持③QQ導來的流量④資金雄厚⑤有大量社交數據⑥有大量QQ注冊用戶⑦移動端qq、微信等的支持;
劣勢:①電子商務方面人才缺乏②進入時間晚③規模小④商品種類少⑤騰訊發展重心不在電商⑥沒有自建物流。

5、唯品會

唯品會是垂直B2C電商,它的定位是線上的二三四線品牌折扣零售商,換句話說就是為品牌商在線上做庫存的清理,唯品會採取的是閃購模式,也即限時折扣。雖然吸引消費者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品牌和折扣唯品會都佔了,但事實上現在大多數品牌商在天貓和京東的店鋪上所做的事情基本上也是庫存清理,而且線上還有很多經銷商、代理商以及其他商家開設的B店和C店在銷售品牌企業的商品,這就造成了唯品會上的商品相比天貓、京東並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更別論淘寶了。唯品會2012年上市,現估值約18億。

優勢:①折扣低②商品品種較多③自建物流④以低價搶購的噱頭在年輕女消費者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⑤雖然退貨率在20%上下,高於普通電商,但剩餘庫存可以退還給供應商⑥通過上市資金較為充足⑦規模較大
劣勢:①毛利增長空間有限,目標25%但從未達到②獨有商品少③物流配送服務並不好④自建物流成本較高⑤扣點相對較高

6、亞馬遜中國

亞馬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在中國的網站,也是一個開放平台,其上商品一部分來自於亞馬遜采購,另一部分來自於其入駐商家,利潤來自差價、店租、物流費、倉儲費和廣告費。亞馬遜在中國的發展與美國相差巨大,這有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亞馬遜自身對中國業務重視不夠的原因。

優勢:①亞馬遜的資金支持②知名度高③正版圖書方面有優勢④自建物流可控
劣勢:①規模小②商品種類少③自建物流成本高④流量小⑤毛利率低⑥競爭對手多,競爭激烈⑦與供應商關系不穩定

7、當當網

當當網以圖書銷售起家,現在是垂直B2C開放平台,主要自營業務是圖書、服裝、母嬰和家紡,定位中高端,但也允許第三方商家入駐出售百貨。當當網在2010年就已上市,市值曾一度超過25億美元,如今僅剩4.3億美元,曾經的投資者美國老虎基金、美國IDG集團、盧森堡劍橋集團、亞洲創業投資基金都已成功套現,在同資金實力更為強大的京東、蘇寧易購等網站的競爭中,當當網生存空間遭到了嚴重擠壓,利潤水平也一度遭受嚴重沖擊。

優勢:①圖書②自建物流,雖然規模較小③定位中高端競爭對手較少
劣勢:①規模小②流量少③商品種類少④物流成本高⑤網路平台難以做成品牌,品牌溢價低⑥沒有其他方面的支持⑦資金不足,據報賬上僅餘2.6億美金

8、國美電商

國美與蘇寧同為家電零售行業巨頭在電商襲來之際採取了不同的策略,蘇寧大幅度轉型,而國美則仍以線下為主,線上小規模發展作為線下業務的補充。不能說國美的做法不對,這種保守的策略很適合國美公司的情況,但同時這也導致國美在電商路上已經落後了一大步,2012年,國美在線加上庫巴的總業績是44.1億元,蘇寧易購為183.36億元,國美的線上業務不足蘇寧的1/4。與京東的600多億銷售額就更可望而不可及。未來國美是像諾基亞那樣消亡還是重獲新生就要看2015年黃光裕出獄後如何決策了。

優勢:①線下門店的支持②家電類商品對供貨商議價能力強③質量口碑較好④品牌知名度高⑤有自建物流
劣勢:①商品種類不夠多②入駐商家較少③流量成本高④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電行業⑤電商人才不足⑥沒有快遞牌照,小件商品還要依靠第三方快遞

9、1號店

1號店已經被沃爾瑪控股51%,但是在找到乾爹後1號店的業務並沒有多少起色,而開發平台業務還被限制了。與B2C領域的其他玩家相比,1號店似乎沒有自己的特色,或者說沒有找到自身的重點,我從1號店上沒有看到任何做大做強的希望。想要在競爭越發激烈的B2C領域繼續存活下去,我建議1號店轉做某一細分市場。

優勢:①沃爾瑪的支持(暫且沒有看到)②自建了一部分區域的物流③知名度還可以
劣勢:①規模小②流量少③純購銷模式毛利低④商品種類少⑤自身品牌沒能做出溢價

10、凡客誠品

凡客在2007年到2011年高速增長,這不僅是因為凡客體的流行,也因為凡客對庫存、現金流的控制非常到位。轉折出現在2011年進行了又一次大規模融資後,凡客調高全年目標銷售額到100億,希望在資金的支持下大規模擴張。凡客增加了很多服裝品類,而且還增加了一些高壓鍋小家電、飾品甚至拖把。原本按照凡客當時的發展勢頭即使大規模擴張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在2011年外部環境出現了變化,2011年互聯網廣告因為團購炒作而價格飛漲,那年夏天凡客決定暫緩投放廣告而等待市場冷卻。但不想團購淡出之後,蘇寧易購和亞馬遜中國突然發力,廣告市場價格並未下降。而廣告投放減少,拖累了凡客的銷售。夏季結束的時候積壓了大量未售出的服飾,只得超低價甩賣。但是低價甩賣並未得到市場認同,不僅傷了老用戶,還並未引來足夠的新用戶。因為在2011年傳統服飾的庫存危機開始爆發了,強調低價的聚劃算和唯品會也就是那年突然火起來的。此前凡客的商品強調在低價的同時質量有保證,然而商品種類大規模的增加必然導致總體質量的下降,凡客只能靠低價來吸引消費者,這不僅使凡客損失了大量利潤,而且損害了凡客之前依靠營銷塑造的品牌形象,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我更想要好的產品。在我看來凡客應該專注於服裝,而且是低價中質的服裝,B2C已經不再是藍海了,各大平台競爭激烈,這時與其擴展為全品類不如專注於服裝,以凡客現在的發展狀況也不可能競爭得過天貓京東,到最後只佔個10%不到的市場份額還不如努力做低價服裝市場的老大,要知道服裝一直是網購的主力,市場體量足夠,薄利多銷搶占市場,看BAT三巨頭無一不是先在某一領域占據優勢地位後再向其他領域擴張的,這一點凡客的管理層應該也知道,但是在多次融資並陷入低谷後陳年對凡客的控制力還有幾分值得懷疑。

優勢:①品牌知名度較高②服裝③營銷水平較高④資金(對於之前有爆出過拖欠貨款的凡客來說資金本應是劣勢,但是據陳年稱凡客新一輪融資正在洽談,很快會完成,因此暫且放在優勢里。)

劣勢:①相比天貓京東商品種類較少②沒有其他領域業務支持③沒有自主支付系統④沒有自建物流⑤毛利率低⑥品牌形象在最近並不好

關於B2C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之間的關系網上有一個段子:京東盯著天貓開放平台,眼饞,盯著蘇美大家電,眼紅;蘇寧盯著天貓開放平台,眼紅,又怕京東搶大家電;天貓盯著京東3C和蘇美家電,眼饞,又擔心京東搶平台業務,擔心唯品會搶服裝清倉業務;唯品會盯著天貓服裝清倉,眼饞……

Ⅵ 互聯網醫療:你認為是泡沫還是轉機說說你的理由

和往年一樣,2015馬上就從我們手裡溜走。對移動醫療的參與者和關注者,這一年又跟往年不一樣,從喧鬧的年頭到稍顯清冷的年尾,有太多事件和經歷值得記述。
2014是移動醫療元年,因為很多人是在這一年才聽說這個詞或剛動了試水的心思。
2015各路豪傑從心動變成行動,用自己最美好的姿勢試圖推開醫療塵封的大門。不管平穩落地還是摔個跟頭,都懷著一顆努力過的心。
我有幸借獨角獸工作室的平台一年中實地拜訪了近三十家創業公司,深談了近百個投資人創業者,調研了解過一百多個創業項目,忍不住想對移動醫療來個全面的年終總結。
2015年的移動醫療太多姿多彩了,來比賽的、押賽道的、看熱鬧的還是潑涼水的,都可以找到自己鍾愛的劇情,再得出自己預設的結論。想用幾句簡單的話展現移動醫療酸甜苦辣鹹的一年,難免得罪一大批觀眾,我還是借2015年熱賣的五部電影來請各位對號入座吧。
速度與激情

只有這部電影才能配得上2015年移動醫療的熱鬧,感謝2014年融資成功的三甲公司,感謝國家的互聯網+政策,從幾乎無人關注到3000多款醫療APP上線只用了一年多,這只有大煉鋼鐵的熱情才能比得上。
掛號預約、網路問診和慢病隨訪是最火熱的創業門類,幾百個叫 XX醫生的APP能把你徹底繞暈。光糖尿病一個領域,獨角獸工作室就發現了50多款活躍APP。還有好多公司處在萬事俱備,只差程序員就可以開工的狀態。
跟醫葯沾不沾邊的都進來做移動醫療,誰讓我們都有關心人類健康的情懷?醫療是3萬億的盤子,算上大健康就有8萬億,難怪有仁和葯業定增十幾億押寶醫葯O2O,有平安自雇幾百名醫生專職做網路問診,有滴滴打車推出醫生上門,有掛號網獲得數億美金的天價融資,有馬雲喊出三十年後讓醫生失業。
誘惑和恐懼,讓大家都深深地記住了移動醫療。
不可思議

看了一年的移動醫療,我只能說有太多地方很奇妙。衛計委51號文規定網上不能做醫學診療、公立醫院朝南坐、醫保不給疾病預防買單、醫生無法自由執業和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的現狀,都決定移動醫療剛出生就營養不良。缺少可穿戴硬體和商保支持,移動醫療在患者那裡也沒討到便宜。
雖然做移動醫療很多,但能做的領域還非常少,大家自然少不了互相學(chao)習(xi)。很多APP號稱有N萬醫生或幾百萬患者使用,但看看身邊的醫患又好像沒人在用。很多公司敢從三五十人一年內膨脹到三五百人,沒有盈利沒有收入甚至看不到收入在哪,支撐信心的只有VC的錢和不知真假的運營數字。業界都認為某家名字里有個水果的公司恐怕明年會率先倒下,希望它到時候不要連累太多人家就好。
分歧者

一邊創業熱火朝天,一邊用戶冷眼旁觀;一邊說互聯網+醫療好,一邊說醫療+互聯網才是正道;一邊說移動醫療代表未來,一邊說移動醫療沒有未來。
移動醫療在2015年出現前所未有的分歧:一篇匿名文章就可以幾乎「說倒」移動醫療的標桿——春雨醫生;熱心「醫療信息化」的王杉院長跟力主「醫療去中心化」的張銳在一場對話中互相打斷18次;中國最大的移動醫療公司——網路跟它最大的金主——莆田系民營醫院為醫療廣告矛盾公開;有人說移動醫療剛開場,有人就唱移動醫療進入下半場;去年底投資人還非移動互聯網不投,今年底就變成沒有醫療收入不投。
移動醫療有人看好,有人唱衰,沒有一個理論能服眾,沒有一個模式能走通。
夏洛特煩惱

創業小公司起步艱難,移動醫療領頭羊也煩惱多多。雖然掛號網一氣融了4億美金,等於幾百家小公司的天使投資總額。但是線上流量無法變現,掛號也難以收到錢,春雨醫生、丁香園和掛號網紛紛辦起線下診所醫院,好大夫從分診延伸到隨訪,阿里健康醫葯電商業務受挫後轉型雲醫院和在線醫療還是不叫座,騰訊承認不懂醫療,就投資它認為能連接醫療信息和醫患的公司,一口氣在杭州就入股三家,據說小馬哥還想給幾家劃分地盤,不要自相殘殺。
火星救援

創業者都是打不死的小強,也沒有時間關注別人的想法,就像被遺忘在火星的馬特.迪蒙,只有自己拚命找到點可憐的資源才能熬到別人來救你。
移動醫療跟商業保險合作是下半年的熱點,「退糖鼓」和「騰愛糖大夫」都已經正兒八經玩起來,阿斯利康、賽諾菲和輝瑞都跟移動醫療深度結盟,都想借對方的體溫度過難挨的行業冬天,魚躍、樂普和福瑞索性自己做移動醫療,不就是做個APP嗎,誰說葯企的程序員就不能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呢?
國家鼓勵醫生多點執業,緊閉的醫療大門好像有打開一條縫的苗頭,VC不想投資個醫生集團都不好意思出門跟人打招呼。國家剛鼓勵實現分級診療,立馬涌現一批做轉診飛刀的公司, 「責任醫療組織」「整合醫療」和「凱撒模式」也張口就來。
為移動醫療打基礎的信息化項目沒有贏得足夠多的關注,無論是提倡醫療數據標准化與公享的OMAHA聯盟,還是蘋果research kit首批邀請宣武醫院項目入駐,或是首家雲醫院在寧波和首家互聯網醫院在烏鎮,或是西安盈谷與中國電信合作的「影像雲」工程,它們的巨大熱量將在未來幾年得到釋放,驚天動地也未可知。
如果把醫葯電商也算移動醫療的延伸,這是年度大戲中最吊胃口的橋段。總說要來,總是不來,大家早已屯好重金,連國葯上葯這樣超級選手都早早跟360、京東聯手,就等政策發令槍響。葯企的未來很煎熬,醫院的利益不會放,患者的習慣難以改,醫葯電商好處咱走著瞧!
還是這句話:不管你喜不喜歡2015年移動醫療,它的故事和表演都有聲有色。你可以懷疑移動醫療,但置之不理就會錯過一場好戲。
2016中國經濟有眾多懸念,結構調整才能平穩著陸,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才會有新產業生根發芽。移動醫療的價值會不會水落石出?移動醫療會屍橫遍野還是高歌猛進?哪些公司會變成移動醫療公認的獨角獸?你可以預設自己的答案等明年來檢驗。

Ⅶ A股電商有哪些股票代碼

股票代碼用數字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滬市A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00、601或603開頭的6位數版編碼。深市A股票買賣的代權碼是以00開頭的6位數編碼。深市創業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30開頭的6位數編碼,滬市科創板股票買賣的代碼是以688開頭的6位數編碼。

Ⅷ 中國醫葯行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醫葯行業整體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持續看好。同時,商業健康險擴張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資金供給,醫葯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10-15%區間,前景廣闊。
醫葯行業前景向好,在國內引發了一輪並購潮,並購金額、數量屢屢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看好國內醫葯行業發展,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並購熱情同樣高漲。
據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不完全統計,2016年,醫葯健康領域並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預計今年並購潮仍將持續,各細分領域並購將保持高活躍度。
按照目前趨勢,醫葯行業的並購仍將持續,未來要等到新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醫葯並購才會相對放緩。新的格局形成後,醫葯行業也將隨之重回中高速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醫葯分開改革深入,以及醫葯電商政策松綁,醫葯行業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葯企業要尋求新的銷售途徑,加大與互聯網融合力度,,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自身利潤。

閱讀全文

與醫葯電商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
外貿信託其他費用普通代扣 瀏覽:222
成都賣房買方貸款 瀏覽: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