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待處理財產損益和待處理財產損溢什麼區別
應寫作待處理財產損溢,這個「溢」是有三點水的。某些教科書沒有三點水,寫作了「益」,這是教科書的錯誤。參見《企業會計准則——應用指南》。
Ⅱ 「待處理財產損益」是增加還是減少
在現金盤點時,如發生賬款不符,發現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現金短缺或溢余,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即「待處理流動資產損益」科目核算。
例如:出現盤盈狀況時,在查明原因前,應記:
借:庫存現金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查出原因後,沖回,應記: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其他應付款或營業外收入
出現盤虧狀況時,正好相反,查明原因前,應記: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庫存現金
查出原因後,沖回,應記:
借:管理費用(一般經營損失部分、定額內損耗)
營業外支出 (剩餘凈損失、非常損失)
原材料或其他應收款(殘料價值、賠償收回)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對於固定資產的盤虧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盤盈則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核算
例:甲公司於2009年8月30日對企業全部的固定資產進行盤查,盤盈一台5成新的機器設備,該設備同類產品市場價格為120000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
那麼該企業的有關會計處理為:
a. 借:固定資產 120000
貸:累計折舊 60000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60000
b.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5000
c.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500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4500 [(60000-15000)*10%]
d.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05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0500 (60000-15000-4500=40500)
Ⅲ 會計分錄中,待處理財產損益的益有沒有3點水是損益還是損溢
從現行的制度、准則中看是不帶三點水的,但本人的觀點是應該帶的,因為在處理之前,損,就是短少、虧欠,而與之相反的則是多出、溢余,所以應為「損溢」,而「損益」,則為損失或收益,在未查明原因之前,無法確定損失或收益,所以不能用「損益」。而查明原因後計入當期的損失或收益,則為「損益」。
Ⅳ 待處理財務報溢和待處理財產損溢是不是一個意思向各位高手請教、
待處理財務報溢和待處理財產損溢是不是一個意思?
應該是和你說的人說錯了,進項賬務處理和報表申報是待處理財產損溢。包含損失和收益。
從字面講,報溢只是溢出,收益部分。
Ⅳ 待處理財產損益的益是溢還是益
溢
Ⅵ 待處理財產損溢和待處理財產損失是一回事嗎請大神針對性和清晰的解釋區別,如果不是一回事的話!謝謝
盤盈數應記入「待處理財產損益」貸方,因為對方科目,即盤盈的各種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等資產是增加的,要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固定資產」等科目。批准處理時,借記「待處理財產損益」,貸記營業外收入或管理費用(材料沖減管理費)。如果你開始就借記「待處理財產損益」,那麼貸記哪兒能體現資產價值增加? 「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處理前的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處理的各種財產的凈損失;處理前的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處理的各種財產的凈溢余。
Ⅶ 待處理財產損益到底是哪個溢字啊
"溢"-待處理財產損溢
Ⅷ 待處理財產損益和待處理財產損溢
待處理財產損溢是資產類的科目, 企業在財產清查過程中發現盤盈或盤虧的財產物資在批准處理之前計入該科目。 借方登記企業財產物資盤虧數和報經批准後轉出的盤盈數;貸方登記企業財產物資(固定資產除外)數和報經批准後轉出的盤虧數。 盤虧時,借:該科目 貸:庫存現金、存貨、固定資產等;批准處理後再轉出,借相關科目(管理費用等) 貸該科目。 盤盈時,借庫存現金、存貨等 貸該科目;批准處理後再轉出,借該科目 貸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損益類科目, 指企業對以前年度多計或少計的重大盈虧數額所進行的調整,以使其不至於影響到本年度利潤總額。 例如固定資產盤盈就是作為以前年度的差錯進行調整。 盤盈時,借: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 貸:該科目; 報經批准之後,計算所得稅時借:該科目 貸:應交稅費,提取盈餘公積時借:該科目 貸:盈餘公積和利潤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