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六億理財黑幕

六億理財黑幕

發布時間:2021-03-26 20:32:03

1. 上億人理財被騙,政府難道沒有責任嗎

投資理財是市場行為
理財時都要簽訂理財協議
很多人連理財協議都不知道
就把錢交給陌生人了
而且很多人不到正規金融機構理財
而相信一些沒有金融經驗的小公司
也不看金融許可,也不看注冊資本金多少
管理部門有管理責任
但沒有法律賠償責任

2. 家裡有親戚在理財公司做業務,現在公司涉嫌集資詐騙6億,被立案,怎麼搜集證據

既然你們家裡有親戚在理財公司做業務的,現在公司涉及到了集資詐騙。已經立案吶,那就要靠這個親戚去收集證據啦。也不知道他在理財公司做什麼具體工作能不能?涉及到秘密的。

3. 上億人理財被騙,政府難道沒有責任嗎要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

首先被騙第一時間報警,然後跟警察要立案證明,第二時間給詐騙案件當地處理的公安打電話,了解案件情況。並尋問什麼時間能拿回騙款的情況。第三關注此案件的開庭情況。

4. 莫名其妙有了一億身價,想知道怎麼理財,絕對真實

一,投資理財(基復金,P2P)不要超過制100萬。
二,慈善事業(希望小學,孤殘人士)200萬以內,分多次扶持。五年內完成。
三,做自己的事業(代理生意,傳統生意)100萬以內。
四,風險投資(代理,免科技,免網路,支持成熟生意,支持網路建立生意)風險投資100以內。
上海小財迷表示,這種情況最好咨詢專業的理財師,他們會給你更為有價值的計劃。

5. 600億理財產品騙局曝光多少人被捕

自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周伯雲又在互聯網上開設「善林財富」、「善林寶」、「幸福錢庄」、「廣群金融」等線上理財平台,對外大肆銷售非法理財產品,涉案金額600餘億元。

4月24日晚間,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車-上海」發布《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善林金融」法定代表人周伯雲等8人今被批捕》。

善林金融微信公眾號歷史文章分為善林動態、行業聚焦、國際形勢、正能量類(雞湯文)等多個類型,而在4月11日,也就是在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雲自首後,該公眾號發布的文章類型就變為正能量類「雞湯文」一種。

善林金融官方認證的微信公眾號目前依然每日更新,而內容都是類似的「雞湯文」。

錢砸進去了。能不抱希望嗎?

消息來自網易。

6. 美的集團身陷10億理財騙局,是實情還是炒作

應該是真的吧!這樣的炒作,沒有意義,當然這其中有些貓膩肯定是不與外人道的!等著看吧!世界上沒有這么好騙的錢,如果不是內部有問題,這10億能這么容易被騙走?

7. 快鹿金融詐騙400億都是誰的錢,公司個人很好奇,理財產品七日年化超過百分之6就是很高的風險了。

大多應該是個人,散戶這類。還有小企業,小公司。大公司一眼就能識破他的伎倆。內大公司,容財務管理,投資方面都是比較專業,謹慎的。
理財產品多是不保本的。啥意思,即使我賺錢了,我也可以不給你本金和利息。
這就完全靠良心了,金錢面前良心往往敗下陣來。

買理財,不如買股票
股票的盈虧都是明明白白的。

8. 有人幫忙介紹一下億億理財嗎它真實嗎

其來 實 億 億 理 財 在 同源 類 網 站 中 是 做 得 不 錯 的 一 個 , 億 億 理 財 是 一 個 網 絡 投 資 和 貸 款 的 平 台 , 有 多 余 錢 的 朋 友 可 以 上 來 投 資 , 需 要 錢 的 也 可 以 向 億 億 理 財 借 款 , 億 億 理 財 審 核 和 風 控 完 善 , 後 續 准 備 充 足 , 可 以 很 好 的 控 制 風 險 。

9. 招行10億理財違約怎麼回事

招商銀行爆出10億產品違約!

投資人千萬利息消失無蹤!你是不是該到銀行看看你的錢了?

近日,一位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客戶爆料稱,其在招商銀行北京分行首體支行的客戶經理介紹下,於2013年投資的理財產品,在2017年9月份遭遇違約。

下面是產品的合同,根據合同(《 招商財富-招商銀行-弘毅夾層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

該資管計劃由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資產管理人、招商銀行北京分行擔任資產託管人,募集資金的對應標的為聯想控股旗下弘毅投資的夾層基金——規模10億元的弘毅一期(深圳)夾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看著比較復雜,簡單來說這款產品:

由招商銀行的投資機構運作

資金由招商銀行託管然後投給了弘毅一期(深圳)夾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按照投資人的說法,當時購買這款產品時,招商銀行的客戶經理曾向他表示:

該產品3年到期,是保本保息產品,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11%-13%

於是該投資人分別於2013年8月20日和2014年8月19日實繳1200萬元和800萬元,共認購的基金份額為2000萬元。

按照和銀行的約定,投資人在2016年9月2日就可以從銀行拿回自己投入的本金和利息,但是問題出現了,招行客戶經理稱:

該基金期限採用3+1結構,根據《資管合同》,普通合夥人有權將基金期限順延一年。也就是說,基金管理方有權將基金期限延期至2017年9月2日。

於是招商銀行將產品的到期日延期一年,但是在2017年9月2日,產品出現了違約,招行客戶經理再次宣稱:

投資者的2000萬元投資款,或僅能收回本金,並不能保證利息或「收益甚微」

2000萬的本金,按照年化收益11%來算,4年的利息額將高達1036萬元,招行兩次違約,投資者還損失了上千萬元的利息!

那麼這款致使招行違約的產品到底是什麼呢?

違約的產品!

下面觀察君就為各位分析一下這款產品,以及為什麼違約!

產品的名稱為弘毅一期,成立於2013年5月17日,當年9月2日完成首次交割,總認繳出資額約為10.4億元。

產品結構中,弘毅夾層(深圳)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作為普通合夥人(GP)認繳5000萬元;

4個有限合夥人(LP)認繳金額分別為:

聯想控股1億元

深圳市嘉源中和創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2000萬元

西藏嘉城夾層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3070萬元

招商財富約8.4億元

期限方面,基金存續期為成立日(即2013年5月17日)至首次交割日的第三個周年日(即2016年9月2日);基金期限採用3+1結構,根據《資管合同》,普通合夥人有權將基金期限順延一年。

在違約時,招行客戶經理宣稱:違約的原因是因為,弘毅一期投資三個項目兩個正常,一個出了點問題,正在重組。

但是觀察君仔細梳理之後發現,弘毅一期所投項目,並非是3個,而是6個,其中3個在資管計劃到期後,依舊未能退出!

弘毅一期2017年二季度基金管理報告(下稱「管理報告」)顯示,6個項目包括:

未能退出的三個項目為:

融眾小貸(二期)

據基金管理報告,對融眾小貸的第一筆1.5億元投資,於2014年10月退出,實現投資收益2290萬元;之後,弘毅一期追加了1.5億元開展二期投資,年利率16%,但2015年年底展期半年後,由於資金流動性原因,融眾小貸未能在2016 年6 月貸款到期時還款,已造成逾期。」

中聯重機

弘毅一期於2014年8月聯手弘毅投資的被投企業中聯重科,投資奇瑞重工(後更名為中聯重機)。其中,弘毅一期出資額1.13億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5%,中聯重機計劃2015年年底掛牌新三板。

但隨著中聯重機沖刺新三板受阻,方案改為:將以大股東回購的方式,於2017年實現退出。但截至目前,該項目依舊未能退出。

上海譽豐項目

弘毅一期分別於2015年6月、7月和10月三次向上海譽豐提供共計1.3億元人民幣,資金用途為補充借款人流動資金。由於銀行抽貸造成債務危機,上海譽豐資金鏈斷裂,預計上海譽豐總負債為10億元,可處置資產總值僅3.2億元,嚴重資不抵債。

投資了六個項目,三個出現了問題,這才是產品違約的根本原因!

錢還能拿回來嗎?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投資人的錢還能拿回來嗎?

雖然還沒有公布,但最終處理的結果,應該正如那位招行客戶經理所說:本金可以拿回來,但是「收益甚微」!

也就是說,投了這個產品的投資人,他們的10.4億資金被別人借走,然後白白地用了4年!

責任應該在誰?

觀察君認為兩方都存在問題,招行可能應承擔較大責任:

招商銀行:

第一:招商銀行的客戶經理私自承諾收益

11%-13%年化收益率,招商銀行並沒有為投資人出示擔保函,雖然這是客戶經理的個人行為,但是招行存在監督管理上的失誤。

第二:未能充分提示風險

該產品風險早已出現,但招行私人銀行部工作人員始終未對風險進行充分揭示,導致投資人出現投資上的錯誤判斷

投資人:

在招行並沒有出具擔保函的基礎上,投資人依然選擇相信客戶經理許諾的投資收益率,說明投資人對自己所購買的產品的風險和運作機制並沒有完全的了解。

結語!

上個月,陸金服剛剛爆出了1.4億資管計劃違約;還沒過一個月,又出現了招商銀行10億產品違約,觀察君還了解到上個月交通銀行也出現3億理財產品退出!

單獨來看,可能只是幾起無傷大雅的資管行業違約事件,但如果把這一系列的事件放在一起分析的話,就可以看到背後的真相!

那就是,在國家經濟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在資管新規出台之後,資產管理行業的剛性兌付或將徹底成為歷史!

簡單地說,就是投資者拿不到投資收益,甚至是投資本金的情況可能會越來越多!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第一、樹立正確的投資意識

做投資首先要糾正一個錯誤觀點,就是如果我投錯了也會有銀行或國家為我兜底,這種可能性在未來幾乎是不存在的,投資是自己的事,做出了錯誤的投資決策,就要自己負責任!

所以,投資任何產品、任何產品、任何產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一定要仔細了解自己它的風險和運作方式,不能連保本產品和非保本產品都分不清楚!

第二、銀行提供的產品也要仔細甄別

在中國,許多大銀行都是國有的,這樣投資者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就是銀行一定是安全的,銀行提供的產品也不會出問題!

這是完全錯誤的,銀行提供的產品也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從收益的派發上就可以分為保本保息、保本不保息、不保本等多種產品,從投資的方向還可以分為信託、基金、保險等。

在銀行購買產品,觀察君建議,首先看保不保本(不能只聽客戶經理,要看到銀行的擔保函),再看資產的出口端(投向哪裡)是什麼,然後看違約的處理方法!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今後不要再想著「傻瓜式理財」,把錢放在銀行就不管不問,要對自己的資金負責,因為你不負責的話沒有人會給你兜底!

閱讀全文

與六億理財黑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
信誠滬深300分級母基金 瀏覽:740
格力理財 瀏覽:978
sml理財 瀏覽:129
水杉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64
國投瑞銀核l心基金 瀏覽:584
黃金2007年價格查詢 瀏覽:707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
2019年4月19號黃金價格 瀏覽:670
理財師工具 瀏覽:857
人民幣日元元匯率走勢 瀏覽:350
個人創業貼息貸款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