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融資溢價計算

融資溢價計算

發布時間:2021-04-03 07:47:38

⑴ 市場溢價或折價水平怎麼算

簡單點說吧,如果甲發行債券,該債券票面上表明的面值是1000。其明確的票面利率是10%(也就是以後企業支付利息時按10%的利率計算),但是當時市場上的實際利率為9%(比如你把錢存入銀行時銀行提供的存款利率)。此時,你想想以後當甲支付利息時,它是按票面利率10%乘以票面價值1000計算的利息支付給購買債券的,但當時市場上的實際利率只有9%,甲卻按10%的利率支付了。到時甲是不是會多付了1%的利息,那甲不是虧了,誰會做虧本的買賣啊。於是為了彌補甲以後多支付給購其債券買者的1%利息,甲就會在剛開始發行債券時,把以後會多付的利息提前給收回來,即溢價發行,按高於票面價值1000賣出去(假如是1100),高於1000的部分就是溢價。該溢價就會在未來每期計算利息時給攤銷掉。比如:到時支付利息時會計賬務處理按1000*10%=100 貸:應付利息 100, 但其實其應當確認的實際利息是(1100*9%)=99,借:財務費用 99
其差額1就是甲多付的利息,因為在發行債券時甲多付的利息已經提前收回來了,所以在以後支付利息時再把它抵銷,這就是溢價攤銷。會計分錄:
借:財務費用 99(實際利息)
應付債券--利息調整 1(溢價攤銷)
貸:應付利息 100 (票面利息)
所以溢價攤銷就是融資者以高於市場利率的票面利率,溢價發行債券,多餘票面價值的溢價會在以後每次利息支付時分期攤銷。溢價攤銷就是相比於市場利率多付的利息。

⑵ 什麼是溢價融資

溢價融資,指所支付的實際金額超過證券或股票的名目價值或面值而取得的融資。

溢價乃指所支付的實際金額超過證券或股票的名目價值或面值。

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從狹義上講,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
從廣義上講,融資也叫金融,就是貨幣資金的融通,當事人通過各種方式到金融市場上籌措或貸放資金的行為。

⑶ 一文讀懂股權融資估值到底怎麼算

1、可比公司法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

⑷ 融資企業估值的幾種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中小企業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中小企業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 r: 貼現率或資本成本)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⑸ 公司創業融資時如何估值

每個公司都有其自身價值,價值評估是資本市場參與者對一個公司在特定階段價值的判斷。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的估值是一個獨特的、有挑戰性的工作,其過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學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EquityFinancing)或兼並收購(MergerAcquISition,MA)等資本運作時,投資方一方面要對公司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財務狀況等因素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要認可公司對其要出讓的股權的估值。這跟我們在市場買東西的道理一樣,滿意產品質量和功能,還要對價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r: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風險投資估值的奧秘 1、回報要求 在風險投資領域,好像他們對公司估值是非常深奧和神秘,但有些諷刺性的是,他們的估值方法有時非常簡單。 風險投資估值運用投資回報倍數,早期投資項目VC回報要求是10倍,擴張期/後期投資的回報要求是3-5倍。為什麼是10倍,看起來有點暴利?標準的風險投資組合如下(10個投資項目): –4個失敗 –2個打平或略有盈虧 –3個2-5倍回報 –1個8-10倍回報 盡管VC希望所有投資的公司都能成為下一個微軟、下一個gooGLe,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賺到10倍來彌補其他失敗投資。投資回報與投資階段相關。投資早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10倍以上的回報,而投資中後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3-5倍的回報。假設VC在投資一個早期公司4年後,公司以1億美元上市或被並購,並且期間沒有後續融資。運用10倍回報原則,VC對公司的投資後估值(post-moneyvaluation)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公司當前的融資額是200萬美元並預留100萬美元的期權,VC對公司的投資前估值(pre-moneyvaluation)就是700萬美元。 VC對初創公司估值的經驗范圍大約是100萬美元–2000萬美元,通常的范圍是300萬美元–1000萬美元。通常初創公司第一輪融資金額是50萬美元–1000萬美元。 公司最終的估值由投資人能夠獲得的預期回報倍數、以及投資人之間的競爭情況決定。比如一個目標公司被很多投資人追捧,有些投資人可能會願意降低自己的投資回報率期望,以一個高一點的價格拿下這個投資機會。 2、期權設置 投資人給被投資公司一個投資前估值,那麼通常他要求獲得股份就是: 投資人股份=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比如投資後估值500萬美元,投資人投100萬美元,投資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資前的估值理論上應該是400萬美元。 但通常投資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為期權,相應的價值是50萬美元左右,那麼投資前的實際估值變成了350萬美元了: 350萬實際估值+$50萬期權+100萬現金投資=500萬投資後估值 相應地,企業家的剩餘股份只有70%(=80%-10%)了。 把期權放在投資前估值中,投資人可以獲得三個方面的好處: 首先,期權僅僅稀釋原始股東。如果期權池是在投資後估值中,將會等比例稀釋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 比如10%的期權在投資後估值中提供,那麼投資人的股份變成18%,企業家的股份變成72%: 20%(或80%)×(1-10%)=18%(72%) 可見,投資人在這里佔了企業家2%的便宜。 其次,期權池占投資前估值的份額比想像要大。看起來比實際小,是因為它把投資後估值的比例,應用到投資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權是投資後估值的10%,但是占投資前估值的25%: 50萬期權/400萬投資前估值=12.5% 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輪融資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沒有發行的和沒有授予的期權將會被取消。這種反向稀釋讓所有股東等比例受益,盡管是原始股東在一開始買的單。比如有5%的期權沒有授予,這些期權將按股份比例分配給股東,所以投資人應該可以拿到1%,原始股東拿到4%。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成: 100%=原始股東84%+投資人21%+團隊5% 換句話說,企業家的部分投資前價值進入了投資人的口袋。風險投資行業都是要求期權在投資前出,所以企業家唯一能做的是盡量根據公司未來人才引進和激勵規劃,確定一個小一些的期權池。 3、對賭條款 很多時候投資人給公司估值用P/E倍數的方法,目前在國內的首輪融資中,投資後估值大致8-10倍左右,這個倍數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不太一樣。 投資後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預測利潤(E) 如果採用10倍P/E,預測利潤100萬美元,投資後估值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200萬,投資人股份就是20%。 如果投資人跟企業家能夠在P/E倍數上達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談判點就在於利潤預測了。如果投資人的判斷和企業家對財務預測有較大差距(當然是投資人認為企業家做不到預測利潤了),可能在投資協議里就會出現對賭條款(RatchetTerms),對公司估值進行調整,按照實際做到的利潤對公司價值和股份比例進行重新計算: 投資後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實際利潤(E) 如果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投資後估值就只有500萬美元,相應的,投資人應該分配的股份應該40%,企業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來補償投資人。 200萬/500萬=40% 當然,這種對賭情況是比較徹底的,有些投資人也會相對「友善」一些,給一個保底的公司估值。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資人要求按照公式調整估值,但是承諾估值不低於800萬,那麼如果公司的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萬美元,而是800萬美元,投資人應該獲得的股份就是25%: 200萬/800萬=25% 對賭協議除了可以用預測利潤作為對賭條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條件,比如收入、用戶數、資源量等等。 總結及結論 公司估值是投資人和企業家協商的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什麼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初創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慮投資人的增值服務能力和投資協議中的其他非價格條款;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和市場不等人,不要因為雙方估值分歧而錯過投資和被投資機會。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⑹ 創業融資要怎麼計算估值

一、有一種大家比較常用的估值方法——市場估值法:
投資總額+近1年平均利潤x非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5-20倍x1.2倍品牌與市場渠道價值
舉例:1000萬+500萬=1500萬x5=7500萬x1.2倍=9000萬
股價計算:注冊資金1000萬元=每股9元
設定起購價格:1萬股x9元=9萬元
公司總股本佔比:0.1%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出我們公司的估值,其次可以算出沒有股值多少錢,高於就是溢價了,低於就是虧本賣了。所以這樣的話基本就是對自己一個交代,也是對企業的負責,因為不管是內部的股權激勵,還是外部的股權融資,都需要我們懂得去為我們的企業估值,只有估值准確科學,我們才不吃虧,企業才能走長遠,資本才會願意與我們一起走向市場。
二、創業融資估值一般有四種類型:
1、相對估值法
對比同類公司(比如競爭對手),來評估目標公司的相應價值的方法。
2、折現法
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將之折現至當前,加總後獲得估值參考標准。包括折現紅利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模型。
3、成本法
按照投資成本進行計價的方法,通過求取評估對象在評估時點的重置價格或重建價格,在扣除折舊的基礎上,來估算評估對象的客觀價值的方法。
4、絕對估值法
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基本面的分析,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預測,獲得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它是一種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估值方法。
以上幾種各有優缺點,一般投資人都會根據多種方法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價值,從而決定是否投資以及投資所佔的股份。

⑺ 股權融資怎麼算,股權融資怎麼算帖子問答

三、公司估值的4種計算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閱讀全文

與融資溢價計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