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神威葯業融資

神威葯業融資

發布時間:2021-04-13 22:37:47

『壹』 民樂縣政府2015年對養殖戶有哪些補助

中共甘肅省民樂縣委民樂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的意見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是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客觀要求,是突破傳統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出路,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基本途徑。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就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出如下意見。
一、深化認識,搶抓機遇,切實增強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大力發展地方優勢特色產業,著力提升勞務經濟質量,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龍頭企業建設,糧食連年增產,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業結構穩步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穩步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現代農業起步良好。但是,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還存在特色優勢產業產業化水平低、產業鏈條短、綜合效益提升緩慢、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科技保障能力不強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市場培育不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不健全、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需進一步培育壯大等困難和問題。要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最根本的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農業轉型升級這條主線,不斷創新現代農業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徑,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我縣是傳統農業大縣,實現經濟社會轉型跨越難點在農業,重點在農業,希望也在農業。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2012年中央1號文件,充分認識我縣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起步的階段性特徵,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關於「三農」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上來,搶抓發展機遇,破解發展難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快速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二、明確思路,突出重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特色農業大縣為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為支撐,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保障,以土地整理、土地流轉、節水灌溉、專業化生產為切入點,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把推進科技創新、完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沿國道227線、干山路、南和路建設現代農業示範長廊作為引領全縣農業結構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促進特色產業進一步向優勢產區集中、現代農業沿主要通道重點布局發展,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全面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力爭全縣農業增加值增長6.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5%以上。
(二)工作重點
1.加強生態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搶抓祁連山北麓生態恢復與治理政策機遇,加快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生態補償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建設工程,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不斷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和氣候調節能力。精心組織實施退耕還林、三北四期、天然林保護、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償、森林撫育等項目,力爭完成退耕還林封山育林3000畝、補植補栽9萬畝、防護林建設8000畝、濕地恢復治理1000畝。緊抓中央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機遇,完成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大堵麻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村電氣化縣及節能增容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山洪災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等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推廣管灌、滴灌及壟膜溝灌、壟作溝灌、保護性耕作等高效節水技術,發展節水灌溉26萬畝,確保灌溉水利用率達到52%以上。推進通村公路建設和村內巷道硬化,新建通鄉公路26公里、通村水泥路100公里,硬化村內巷道50公里。
2.做大做強特色種植業。遵循現代農業發展客觀規律,堅持以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布局,優化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堅持「優惠政策引導、合同計劃種植、最低價格保護、訂單預約收購」的思路,穩步擴大馬鈴薯規模化生產基地,力爭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以上,努力打造河西走廊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和種植加工基地。大力扶持中葯材生產,示範推廣附加值高、市場銷路好的名優品種,力爭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積極引進中葯材加工和流通企業,進一步完善優質中葯材規范化生產、精深化加工、專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鏈條,加快建設河西走廊最大的中葯材生產加工基地和集散地。進一步優化制種業內部結構,不斷拓寬高原制種業發展路徑,按照區域特徵科學配置種植品種,嚴格市場主體准入監管,力爭雜交油菜、玉米、菠菜、香菜、菜芯、油葵等制繁種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努力打造河西走廊最大的油菜和蔬菜制種基地。
3.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以提升效益為中心,以規模發展、集約經營為方向,重點扶持培育連片集中開發、建設標准較高、帶動示範作用明顯的現代設施農業基地,不斷提升設施農業發展水平,使設施農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先導產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興建馬鈴薯脫毒繁育中心、花卉蔬菜種子種苗繁育中心和北方春油菜育種試驗中心,探索建立農戶有效參與機制,努力將示範園區打造成全縣農業現代化示範基地和農民群眾學習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培訓基地,引領帶動全縣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縣境內主幹道路沿線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和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優勢,科學規劃布局,主攻規模效益,引導農戶和企業向現有基地靠攏,沿國道227線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花卉制種、工廠化育苗為主的高效設施農業,沿干山路、南和路大力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高效設施農業和以標准化規模養殖小區為主的現代設施養殖業,建設現代農業示範長廊,扶持新建果蔬日光溫室、鋼架大棚2000座。
4.持續發展現代畜牧業。緊抓省上扶持肉羊產業大縣和仔豬繁育大縣政策機遇,按照做強豬產業、做大羊產業、做精牛產業、積極發展家禽和特種養殖業的發展思路,持續推進畜禽「三百萬」工程,加快畜牧業向養殖規模化、生產標准化、管理規范化、經營產業化方向發展。堅持典型引導、規模推進、科技支撐,重點發展以標准化養殖小區和工廠化養殖為主的規模養殖業;堅持建管並重,在擴規模、抓管理、增效益上下功夫,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扶持新建標准化養殖小區20個;各鄉鎮積極籌措資金,改擴建標准化養殖小區11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村5個、規模養殖戶2000戶。加大品種改良力度,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畜禽良種化水平。健全完善動物防疫檢疫網路,提高疫病防控和應急能力,確保畜牧業安全生產。
5.積極培育新興特色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搞好新興特色產業建設規劃,因地制宜推廣不同類型的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模式和技術,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光熱水土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品質優良、附加值高、市場走俏的新興特色產業,不斷拓展農業增效空間,培植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鼓勵有條件的農村能人、種養大戶、龍頭企業依法合理流轉土地,大力引進推廣優質中葯材、萬壽菊、枸杞、食用菌、旱地穀子等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建立核心示範區,示範種植,標准化生產。
6.加快農民培訓輸轉。全面整合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項目,按照地方產業吸納消化、技能培訓向外輸出的雙向流動思路,完善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方式,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按照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准化、集約化發展的要求,認真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全年培訓農民5萬人次,不斷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技術和管理能力,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效益,增加經營性收入。堅持把勞務經濟作為促農增收的「第一經濟」,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廣泛開展定向培訓,持續加大技能型勞務輸出力度,力爭輸出勞動力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0億元以上。
7.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以薯、葯、種、畜等優勢特色產業為依託,落實扶持優惠政策,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採取項目扶持、嫁接改造、外引內聯、兼並重組、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重點培育和引進市場前景好、自我發展能力強、與農戶利益聯結緊密、促進農民增收作用明顯的農產品加工、流通等龍頭企業,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促龍頭」的良性發展格局。加快基地標准化、品牌化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重點扶持神威葯業、華瑞農業、愛味客、銀河集團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健全完善農業科技推廣、信息服務、質量安全、市場流通等體系,鼓勵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等方式聯合重組,做大做強。
8.推進農業標准化進程。全力推進農業標准化生產,全面推行農林畜產品生產技術標准,鼓勵引導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積極開展農業標准化認證,建設一批特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加快建設基地自檢、專業機構檢測和市場准入相結合的農畜產品監測體系,確保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加強特色優勢農產品地域品牌保護,壯大民樂紫皮大蒜、仔豬、生態雞、民聯羊肉和愛味客全粉、銀河粉絲等名牌產品,以品牌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和地理標志、「特色農產品之鄉」申報認定,年內力爭新通過2—3個無公害農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統一全縣果蔬商標,提高農產品檔次,打響民樂果蔬品牌。
9.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健全完善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市場營銷和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服務指導,設立農林牧機等各類科技示範點44個。嚴格落實種子市場准入制度,嚴厲查處違法行為,加強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推動種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畜產品經銷企業、農民經紀人多渠道籌集資金,建設具有較強市場經營能力的流通型龍頭企業、中介服務組織和農產品物流基地,力爭開工建設城郊大宗農副產品銷售市場、工業園區中葯材交易市場和民聯太和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鼓勵龍頭企業通過設立直銷網點、連鎖配送、網路銷售等多種形式,拓寬銷售渠道,著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中介和個人多方參與的農產品銷售立體化網路。大力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路工程」,積極開展「農超對接」,努力建設農產品現代流通網路。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措施,扶持發展重點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創建農林牧機省市級示範性合作社5個。
10.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支持、鼓勵富餘勞動力從土地中脫離出來,進入小城鎮務工、經商置業。認真落實非公經濟「新36條」政策措施,積極扶持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鼓勵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以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經營方式,吸引農村民間資金投入,加快農村民營經濟發展。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通過興辦基地、開拓市場、發展中介組織、推廣科技等多種方式,拉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依託農村獨特的山水景觀、田園風光、生態環境、民俗文化等資源優勢,圍繞扁都口、海潮湖等重點旅遊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精心培育一批特色旅遊示範村、示範戶,進一步提高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引導現代設施農業基地引進示範觀賞蔬菜等優良品種,積極探索發展休閑農業、觀賞農業新路子。
11.加快推進土地整理。以「土地集中連片、田塊平整規則、水利設施齊全、田間道路通達、防護林網配套」為目標,加快土地整理工作步伐,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堅持統籌規劃、分年實施、突出重點、整村推進的原則,採取「政府統籌、以獎代補、鄉鎮負責、部門協調、群眾參與、多元投入」的方式,力爭年內整理「地連片、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林成網」的穩產、高效農田4萬畝,不斷提高農田作業機械化、經營產業化、服務社會化水平。
12.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定完善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意見,指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成立縣級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站和村級土地流轉服務點,做好土地流轉信息登記發布、土地評估、合同簽證、法律政策咨詢等工作,規范完善流轉程序和行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不斷探索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集約經營」的新路子,鼓勵以轉包、轉讓、出租、互換、入股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引導鼓勵農戶開展林地流轉,發揮林地規模效益。切實加強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後續服務,引導農村勞動力加快向縣外勞務基地和縣內二三產業轉移,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
13.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政策扶持、示範帶動、整村推進的思路,整合項目資金,集中人力、物力,鞏固提升在建的10個「四化」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成果;支持鄉鎮按照「生產專業化、生活社區化、環境田園化、農民知識化」的模式,新建「四化」新農村示範點10個,示範帶動全縣新農村建設。結合農村危舊房改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項目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5000戶,解決12個村、1.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500座,完成衛生改廁2000座。完成10個「四化」新農村示範點綠化任務,不斷改善人居環境。
14.扎實推進扶貧開發。搶抓全國、全省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政策機遇,編制實施全縣貧困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積極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在沿山、沿灘地區新建食用菌大棚200座,示範種植枸杞1600畝、旱地穀子1萬畝,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以沿山地區傳統產業輪作換茬為切入點,示範推廣優質牧草,培育發展現代畜牧業,打造農民增收新亮點。大力推廣馬鈴薯壟膜溝灌及旱作馬鈴薯雙壟集雨溝播、麥類作物壟作溝灌節水技術,不斷增加土地產出效益。
15.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良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各項扶持政策,確保各項補助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增加轉移性收入,進一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嚴格落實減輕農民負擔「四項制度」,認真執行農民負擔「一票否決制」,不斷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程序,真正做到民主決策、群眾自願、量力而行。
(三)扶持措施
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加大現代農業發展扶持力度,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水平。
1.支持發展設施農業。對連片新建30座以上(含30座)的高標准果蔬日光溫室,每座補助資金1萬元,並配套滴灌設施;對連片新建200座以上(含200座)的高標准果蔬日光溫室,再配套機井1眼;對每座新建高標准果蔬日光溫室,協調支持3—5萬元婦女小額擔保貼息貸款。對連片新建10座以上(含10座)的高標准食用菌大棚,每座補助資金4000元。
2.支持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對連片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的大西洋或克新基地,核實面積後優先安排土地整理;各鄉鎮調運縣境內繁制種企業大西洋和克新種薯,按照大西洋1元/千克、克新0.6元/千克發放良種補貼;連片種植面積達100畝以上的馬鈴薯生產基地,農業部門核實面積後推廣壟膜溝灌節水技術,無償提供農膜;在同一斗渠上訂單種植、連片面積200畝以上的大西洋生產基地,縣水務部門核實面積後給予適時適量保灌;在同一斗渠上訂單種植、連片面積200畝以上的克新生產基地,縣水務部門核實面積後增加50%的配水比例;優先為馬鈴薯種植大戶、種植企業和種植合作經濟組織給予機具購置補貼。
3.扶持壯大中葯材產業。對在同一斗渠上訂單種植、連片面積1000畝以上的生產基地,核實面積後優先給予土地整理、渠系配套項目支持,並根據需水規律給予適時適量保灌;對種子繁育200畝以上的生產基地,根據需水規律給予適時適量保灌。優先對中葯材種植大戶、企業購置的中葯材收獲機具給予購置補貼。對連片種植面積500畝以上的生產基地,農技部門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派專業技術人員長期駐點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在標准化基地建設、種子種苗繁育、加工企業建設及GMP達標、市場建設、技術培訓等方面,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給予扶持。
4.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對中葯材、馬鈴薯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在建設用地供給上給予最優惠的土地政策,當年新增稅收縣級留成部分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鼓勵企業擴大再生產。
5.扶持草畜產業發展。對新建標准化暖棚80間以上,配套設施達到相關要求的標准化養殖小區,每個小區補助資金10萬元;對新建標准化暖棚150間以上,配套設施達到相關要求的標准化養殖小區,每個小區補助資金25萬元。
6.加大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市級「四化」新農村示範點建設期內補助資金20萬元。建立完善縣級領導掛村制度,協調解決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相關問題。
7.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對評為五星、四星、三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給予2萬、1萬和5000元的獎勵。對管理規范、運行良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納入微小企業,通過自有資產抵押或成員聯保等形式辦理貸款。
8.鼓勵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對新增流轉土地1萬畝以上的鄉鎮、3000畝以上的村分別給予5萬元、1萬元的補助資金,用於土地流轉服務體系建設;對整村推進、流轉期限較長的規模經營主體或流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給予一定補助,並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9.鼓勵整理土地。對連片整理面積1000畝以上的農田,驗收合格後,實行以獎代補,每畝補貼資金400元,並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要求配套田間渠系工程。
10.支持推廣節水技術。對採用壟膜溝灌、雙壟集雨溝播等節水新技術、連片面積100畝以上的種植基地,無償提供農膜。
三、完善機制,加強領導,為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提供堅強保障
(一)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提升現代農業發展保障水平
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計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進一步完善縣級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機制,改革支農資金投入方式和運行機制,實行集中投放,確保高效運行。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多渠道爭取資金,多形式招商引資,為實施農民增收重點工程提供資金支持。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適當提高涉農貸款風險容忍度,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范圍,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健全小額擔保貸款管理機制,積極爭取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中央和省市財政貼息項目,扶持現代農業發展。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融資,參與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品牌創建和市場流通,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動農業結構轉型升級
把農業科技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投入的優先位置,整合科技資源,加大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產出效益。以增產增效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為基本要求,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大力推廣噴灌、滴管等節水灌溉技術,建設旱作農業示範區和節水農業示範區。積極開發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燃料、肥料、飼料等,推進生物質產業發展,促進資源高效利用。鼓勵種養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購置大中型農機具,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充分發揮氣象服務農業生產的作用,不斷提高災害預測、預報、預防能力。
(三)強化農業技術服務,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支撐能力
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林牧機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畜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增強服務能力,發揮服務作用。結合「機關幹部下基層、創先爭優解難題」活動,積極組織廣大機關幹部深入開展民情走訪活動,集中破解發展難題。建立健全科技、農口部門領導幹部包鄉鎮、技術幹部包村蹲點制度,實施「一村一名農技員計劃」,大力推廣日光溫室有機質無土栽培、工廠化育苗、鋼架拱棚果蔬促成及延後栽培、日光溫室防寒增溫、紅提葡萄高產優質栽培、沼渣沼液利用、畜禽規范化飼養等農業技術,構建「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機制,努力實現高產技術普及化、高效農業規模化,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管理考核辦法,科學合理確定技術服務崗位、項目和指標,把工作量、服務對象生產經營效益和評價情況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評價結果和人員績效工資、晉升、晉級、續聘等掛鉤,推行獎優罰劣,充分調動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工作積極性。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科研基地,通過技術創新,開發自主知識產權,促進產品改造升級。
(四)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要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今年農業和農村工作重中之重,在工作力量、財力分配等方面重點傾斜,明確責任,相互配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推動工作落實。農口部門要結合各自實際,加強對發展現代農業的指導和服務,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抓緊抓實,抓出成效。縣委督查室、考核辦要嚴格實行重點任務目標管理責任制度,進一步完善工作督查和通報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一二年二月十日

『貳』 中國醫葯20強榜單入圍企業有那些

2010年中國醫葯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獲獎企業排行榜

公司名稱 排名 股票 上市 總分
代碼 地點

恆瑞醫葯 1 600276 上海 45.6
雲南白葯 2 538 深圳 43.87
華東醫葯 3 963 深圳 43.41
邁瑞醫療 4 MR 紐約 43.2
麗珠集團 4 513 深圳 43.2
天壇生物 4 600161 上海 43.2
神威葯業 7 2877 香港 43.08
復星醫葯 8 600196 上海 42.96
中國生物制葯 8 1177 香港 42.96
浙江醫葯 10 600216 上海 42.75
康美葯業 11 600518 上海 42.36
華潤三九 12 999 深圳 42.07
東阿阿膠 13 423 深圳 42.01
江中葯業 14 600750 上海 41.57
健康元 15 600380 上海 40.87
馬應龍 16 600993 上海 40.76
國葯控股 17 1099 香港 40.59
天士力 18 600535 上海 40.23
海正葯業 19 600267 上海 39.31
哈葯股份 20 600664 上海 38.75

最賺錢醫葯上市公司出爐 復星醫葯凈利位列首位

從凈利潤來看,去年得益於國葯控股(01099.HK)在港上市,復星醫葯(600196)以25.6億元的凈利潤排在首位,緊隨其後的是上海醫葯(600849),凈利潤額為16.8億元,遼寧成大(600739)因為廣發證券借殼上市,也獲取了14.2億元凈利,位列第三位。

從上市公司凈利潤排行榜來看,規模仍是決定排名前後的關鍵。上榜者大多是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

醫葯商業的代表: 上海醫葯(600849) 華東醫葯(000963)

代表傳統中葯: 雲南白葯(000538) 同仁堂(600085)

中葯飲片龍頭: 康美葯業(600518)

生物製品行業的龍頭:華蘭生物(002007)

化學原料葯的代表: 浙江醫葯(600216) 新和成(002001)

化學制葯的代表: 恆瑞醫葯(600276) 哈葯股份(600664)

中葯6家、化學葯7家、原料葯3家、商業2家、生物製品2家,剔除證券相關股和ST股,化學葯與中葯占據了主導地位,這與醫葯細分產業規模的分布是一致的。」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黃丁毅表示。

以凈利潤為指標,衡量上市公司賺錢與否,事實並不受到業界認同,上述指標僅能代表企業的現金狀況,而不是賺錢能力。貨幣資金主要來源於經營性收入、資本市場融資和借貸,不僅僅是「銷售」。

大量現金在手,對於這兩家公司實施並購十分有益。但若以每股收益作為衡量標準的話,上述兩家公司將無法躋身前3強。

吉林敖東、新和成、浙江醫葯、三家成為連續三年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其中,吉林敖東以三年每股收益合計7.35元,成為醫葯板塊上市公司中,最有盈利能力的一家。

提供企業評估和媒體新聞炒作宣傳 0451-82535671 戴經理

閱讀全文

與神威葯業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
徵信可以辦助學貸款嗎 瀏覽:259
東方財富期貨怎麼關注好友組合 瀏覽:263
紅棗期貨10000元 瀏覽:494
51vv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641
信託與pe 瀏覽:64
新聞聯播人民幣 瀏覽:529
股份融資 瀏覽:55
翹然天津資本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瀏覽:456
融資融券寶典 瀏覽:29
定期理財規劃 瀏覽:599
恆大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6
信託信披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