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信託虧

信託虧

發布時間:2021-04-15 04:42:34

『壹』 完全被幾個信託控制了

信託之主動管理型優勢 1. (從法律層面) 信託法明確規定,信託公司因主動管理不善導致信託虧損,信託公司是要付全責的。所以主動管理型項目在任何一類信託項目裡面,它的受重視程度是最高的。

『貳』 信託會虧損嗎虧損誰來負責

投資型信託虧損自己負責。融資型信託,先處置抵押物,再追償,不足信託公司負責,信託公司破產仍然不足,投資人自己負責。

『叄』 網上買信託產品安全嗎

信託產品在近幾年越來越受到投資朋友的青睞,但是凡是理財產品都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威脅著投資者的利益安全,那麼信託怎麼樣呢?買信託產品安全嗎?下面為您詳細介紹分析

一、法律層面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二、收益的實際兌現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體不斷炒作房地產信託兌現壓力大,風險高,但實際上房地產信託的收益全部兌現!去網路搜下,看看哪個信託的購買者說自己買信託虧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再去去網路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銀行一共38款理財產品沒有兌現預期收益

3,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有客戶王女士在銀行(原深發展)理財,180萬被理成1萬(50萬理成1萬);雖然最後查出客戶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銀行業務員私下代理的黃金交易產品,高風險的,交易對手是家普通的投資公司,所以,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鴻遍野。

三,從對風險的控制來看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企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復合增長率?D,抵押物凈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換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四、從收益的分配來看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可以200米就開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騰訊財經圖片報告《萬億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信託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松賺錢收益差。

五、從信託發行看

1,信託產品有大半是通過銀行賣出去的(為什麼?老百姓相信銀行,銀行知道你存多少錢,沒辦法這就是優勢)。而其中有些銀行是直接賣信託產品,有些是銀行的理財資金池。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4-5%,信託理財產品收益10%左右,知道其中的利潤差了嗎?此外銀行還要賺大部分發行費。銀行理財資金佔了信託規模的1/3。

2,現在銀行已經很少公開賣信託產品了,至少筆者接觸到的銀行是這樣的。因為這樣客戶就會知道信託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銀行肯定不願意;所以除非客戶主動要求,否則銀行很少主動推銷信託,即使客戶問起來,銀行代銷的信託產品收益率也大大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銀行美其名曰是產品經過銀行的篩選風險更低,但仔細一看,不僅收益率低於信託公司直銷的,而且基本是小信託公司的。主要原因當然是利益分配。小信託公司收費便宜,通常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通道而已,這樣利差比較大,品牌好的信託公司銀行不願代銷,如中融信託、平安信託的產品,市面口碑好,但銀行很少見到。如果要風險低,為什麼只要代銷小信託公司的呢?真正出問題了,銀行也不會負責的,因為信託公司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受託人。比如中誠信託30億礦產風波,項目是工行推薦的,工行賺了4%的發行費,中誠賺的不會超過0.5%,中誠信託不過是銀行的通道而已。但出事了,銀行把責任撇得乾乾凈凈,說自己只是代銷,信託公司才是受託人?大家心裡應該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吧。

3,你相信銀行,銀行相信信託。

六,從全球信託業發展趨勢看

1,這些年我國信託迅速崛起,自2008年起資產管理規模以每年1萬億遞增,自2012年9月已達5.75萬億管,資產千萬以上的富翁40%以上已經選擇信託公司管理財富。這么多年信託收益都在兌現,5.75萬億的資金都在信任信託,難道您的錢一進來,信託的口碑就倒了?您有這么厲害嗎?

2,在西方發達國家,比如歐美/日本等國,信託業遠比銀行業發達。信託資產對GDP的佔比超過了100%,在在中國,即使如今信託業風光無限,這一佔比也不過才10%左右而已。信託業遠遠沒有發揮出它應該發揮的社會作用。如果以發達國家為標桿,信託規模還是太小了。

3,西方發達國家的富豪基本接受信託公司管理資產,比如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喬布斯等等,都將大量的家族財產交給信託公司打理,並作為財富傳承工具。信託作為財富管理方式已經十分普遍,國人還不夠了解而已。中國遠沒到普及的程度。相反地,不懂採用信託公司管理資產的富豪,中國富豪胡潤排行榜每每易主,今年的胡潤排行榜上的多數人財富嚴重縮水,2011年中國億萬富豪財富縮水高達1/3。中國胡潤上的富豪能守住財富7年的不到20%!而全球億萬富豪難受財富20年。(我的博客其他博文有轉載)。當然在西方信託之所以受青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信託財產免交遺產稅,信託資產規模受保護(不能公開);而在中國,尚未開立遺產稅。

4,如果有錢人都懂得信託作為財富管理工具,作為資產配置重要的一部分,哪裡會遭遇財富縮水?

七、既然信託這么好,為什麼不大力推廣?

在西方發達國家,信託是比銀行還發達的金融機構,而在中國,信託遠遠落後於銀行。這是中國特色,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國家相關法規、政策規定不允許信託公開搞推介、宣傳,廣告也不能做;信託公司的發行人員也不能做公開推廣,公開的宣傳活動、博客、QQ、簡訊推廣等全部被禁止。

因為,如果信託發展過快,大家都去追求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銀行的可用存款必然大量減少。而在中國,銀行是國企、央企、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銀行可用存款少了,地方政府、國企、央企就沒辦法獲得那麼便利的低成本融資。所以,信託產品基本通過銀行或者第三方理財機構購買。這些年信託公司的直銷業務也建立起來,但總體銷量仍然不容樂觀。

『肆』 信託虧錢了怎麼辦 個人購買信託,收益保證上有沒有「底限」以及「封頂」和「分紅」

一般的固定收益類信託目前好像還沒有出現虧錢的,除非是一些浮動收益類的信託。

『伍』 主動管理型信託7大優勢 看完才知道什麼是真的好

1. (從法律層面)
信託法明確規定,信託公司因主動管理不善導致信託虧損,信託公司是要付全責的。所以主動管理型項目在任何一類信託項目裡面,它的受重視程度是最高的。

2. (從實力背景層面)
主動管理型項目的融資主體就是信託公司,股東大多都是央企,國企,地方政府或者大型的金融機構,所以信託公司作為融資主體比任何一家實體企業都更具實力,您認為這么有實力的融資方去借錢,您覺得會出問題嗎?

3. (從政策引導以及發展趨勢層面)
主動管理型信託項目代表信託公司真正的資產管理能力。目前信託公司產品主要分投資類(主動投資管理類信託)和融資類(以信貸為主的被動型信託管理)兩類,而目前信託公司絕大部分都是融資類產品。緊縮銀信合作資產規模之後,銀監會是有發文要求信託公司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融資的通道,要鼓勵信託公司業務轉型,積極倡導信託公司加大主動管理類信託產品的開發,培育核心資產管理水平和自主理財能力。 因為要做真正的投資型資產管理公司就必須要提高主動管理類信託項目的佔比,信託產品從融資類向主動管理類轉變是大勢所趨。主動管理類信託項目是各大信託公司彰顯自身資產管理能力的產品,項目的優劣直接考驗一家信託公司的品牌,口碑和市場競爭力,這才也是信託公司存在真正的意義,他們是非常重視的。

4. (從收益的實際兌現層面)
相信大家也知道,如今信託行業快速發展,信託是完全暴露在公眾視野范圍之內的,不僅受到銀監會的大力監管,而且受到廣大媒體和投資者的重點關注。超過10萬億的信託規模,確實存在個別項目出了問題,但是這些出問題的項目最後都是由信託公司本身採取風控手段實現剛性兌付了。您如果平時關注新聞的話,不難發現這些出問題的項目,基本上都是房地產信託為主。而主動管理類信託項目,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項目出問題,全部都是到期100%足額兌付的。因為這是信託公司的重點產品,信託公司責無旁貸。

5. (從投資策略層面)
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除了投資大陸上優質的信託計劃之外,主動管理類信託項下的閑置資金可用於受讓銀行信貸資產、貨幣市場投資、銀行存款等短期且具有穩定收益的投資品種。在保證信託資產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基礎上,獲得長期穩定增值。信託公司通過自主管理,建立投資決策委員會,並設置了具體的投資限制,根據不同的投資方式採用相應的風控措施,多元化投資,有效分散投資風險,採用長短期收益差價的盈利模,有效的保障了信託計劃的如期兌付。

6.(從資產管理規模層面)
從2012年末的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排名來看,前五名分別是:中信信託(3341.94億元)、中融信託(2825.33億元)、興業信託(2287.67億元)、中誠信託(1772.26億元)和平安信託(1747.28億元)。其中排名第二的中融信託,其主動管理型資產在信託資產中佔比高達30%以上。這些都是終合實力排名靠前的信託公司,從數據中不難發現,主動管理型信託項目已經成為主流投資方式了。

7.(從融資成本層面)
市面上的信託類型主要分幾類,分別是貸款類信託,房地產類信託,主動管理類信託,政信類信託,以及股權質押類等。其中房地產類信託的融資成本是最高的,通常在16%左右。其次是貸款類信託,在15%左右,而主動管理類信託和政信類信託的融資成本是相對較低的。融資成本低意味著項目的低風險,政信類信託依靠地方政府強大的政府信用,主動管理類信託依靠信託公司本身強大的實力背景和政策引導,所以市面上我們基本看不到這類信託項目出問題。

8.(從資金利用率層面)
主動管理類信託(投資類)是信託公司運用自身的資產管理能力主動找項目去投資,融資類信託項目是融資方找信託公司進行商業洽談通過信託公司發行信託項目,信託公司只是作為一個融資通道,賺取通道費用。主動管理類信託項目的信託經理大多數都是信託公司的財務總監,或者是副總裁,而且通常會邀請投資界的權威作為投資顧問。

『陸』 有做過信託投資,遭遇過虧損的嗎

那些說信託不來會虧損的人都是托自或者是信託業的從業人員,目前信託業已經發生了一連串兌付風險和虧損事件,出現問題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個值得警惕的共同點是,投資者在購買時往往被告知產品「無風險」,或者暗示產品出問題肯定有人兜底。
信託行業已開始顯現疲態,數年來「剛性兌付」的潛規則被逐步打破已是大勢所趨。
我只想對廣大金融投資者說,要樹立理性投資、科學投資的理念,要拋棄一夜致富理念,拋棄對收益率的痴迷。我並不是說信託不好,只是峰有多高,谷有多深有多大收益,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如果輕易的就10%甚至20%多的收益,那我們就都買信託,躺家裡數錢得了。總而言之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在看到信託產品高收益的同時,也要認清其中的風險。

『柒』 我是一名信託經理,最近推薦客戶買了一款信託產品。現客戶擔心風險想退出,但無法退出。我想用自身的房

哦,真的是不明覺厲啊。不知道這位兄弟怎麼會有這種詭異的想法,好吧,我覺得吧:

1、信回托產品法定不答得保本保息。因此即使你個人對客戶承諾保證,也沒有實際意義。
2、如你所言,你沒有保證利益,實際就是客戶買的是公司的信託產品,跟你個人每一毛錢關系。確定客戶利益是否發生真實損失及相應權利義務的是,客戶和你的信託公司之間簽署的信託合同。你又不是合同簽約主體,跟你有啥關系?!
3、所以,你即使很仗義的替你的公司承諾了客戶的本息不受損失,提供了抵押擔保並辦理了公證手續。可能也沒實際意義。因為你和你的客戶之間沒有實質的債權債務關系,你是在為你的公司擔保。極端情況下,對簿公堂時,你用什麼證明你欠客戶錢呢?抵押也好,公證也好,都是建立在資金往來給付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繫上,你和你的客戶哪兒來的債權債務關系?

所以,省省心,你這么做,你公司老闆知道嘛?

『捌』 買信託產品安全嗎

轉自網路:
一:法律層面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二:收益的實際兌現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體不斷炒作房地產信託兌現壓力大,風險高,但實際上房地產信託的收益全部兌現!去網路搜下,看看哪個信託的購買者說自己買信託虧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再去去網路下就可以搜到2010年銀行一共38款理財產品沒有兌現預期收益!(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1011/2691084.shtml)
3,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財風波,比如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無歸的理財風波,再比如有客戶王女士在深發展理財,180萬被理成1萬(50萬理成1萬);雖然最後查出客戶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銀行業務員私下代理的黃金交易產品,高風險的,交易對手是家普通的投資公司,所以,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鴻遍野。

三,從對風險的控制來看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企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復合增長率?D,抵押物凈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還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請問:風控過程和指標一樣,做法同樣,抵押率信託更低,憑什麼說信託風險高?

四、從收益的分配來看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可以200米就開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騰訊財經圖片報告《萬億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原報道鏈接:http://t.qq.com/p/t/150353055164216)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松賺錢收益差。看騰訊財經報道的下圖:

『玖』 關於信託的基本問題

非也~
我是新時代信託股份公司的,很負責人的說,信託是有風險的
沒風險的說法是被三方,銀行等銷售機構捧出來的
信託都兌付,不意味沒風險~這幾年都有信託出問題
有的用於投資股票一級市場定向增發的信託虧損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兜底
房地產類項目出現問題也不是一例
不過中國的信託市場有個非常變態的剛性兌付潛規則
注意,是潛規則,出了問題的項目雖然信託公司兜底了,但是法律上沒有規定這項義務
就是說信託不進行剛性兌付也是合法的~為了少惹事,還是挑選安全的信託比較好
別太在意1個點的收益差距
有什麼問題可以qq問我 249908625

『拾』 信託產品安全嗎從哪些方面可以去了解它的安全性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對比的:
一、法律
1、《信託法》第16條規定,信託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抵債不能被清算,具有債務隔離功能;
2、存在銀行的錢一旦發生債務糾紛,錢就不是自己的啦!(其它資產,如股票、基金、黃金、住房等等,全部要抵債的)
二、收益情況
1、自2001年《信託法》成立以來至今,信託業對投資者100%兌現收益,即使2011、2012年度,媒體不斷炒作房地產信託兌現壓力大,風險高,但實際上房地產信託的收益全部兌現!去網路搜下,看看哪個信託的購買者說自己買信託虧了?找不到!而其它金融產品,都可以搜到不少投資者虧損的。
2、據統計,2010年銀行一共38款理財產品沒有兌現預期收益!
3、今年以來還不時爆出銀行理財產品虧損的,比如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理財風波,比如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上百人血本無歸的理財風波,再比如有客戶王女士在深發展理財,180萬被理成1萬(50萬理成1萬);雖然最後查出客戶買的理財產品不是銀行自己推出的,而是銀行業務員私下代理的黃金交易產品,高風險的,交易對手是家普通的投資公司,所以唯達理財金融師提醒即使在銀行買理財也要小心再小心。
4、股市就不用提了,哀鴻遍野。
三、風險控制
1、信託類融資有幾個條件:A,融資人的資企資質,信用評估;B,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否可以覆蓋本息?C,過去的經營業績如何?項目是否有較高的復合增長率?D,抵押物凈值如何?變現能力如何?一旦融資人還不起錢,是否可以及時變現抵押物?
2、銀行的風控指標呢?大同小異。銀行同樣也遇到融資人(借款人)還不起錢的時候,銀行的做法是處理抵押物,銀行的抵押率是70%,信託基本是50%以下。大不了銀行當做不良資產自己買單,信託也一樣。
四、收益分配
1、銀行給了大家低的利率,自己去賺大錢,利潤高到不好意思說,可以200米就開一家;2012年上市公司年報,最賺錢的10家上市公司裡面7家是銀行,16家上市銀行的利潤超過了其它2200多家上市公司。
2、某報告揭秘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主要來自信託與城投債,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再買信託,不做產品研發與設計,輕松賺錢收益差。
3、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出席期間表示,目前商業銀行普遍通過資金池的方式將短期資金對應長期資產,這樣銀行可以給投資者提供相對高收益的產品。按信託原理,銀行應該將賺取的收益都給投資者,但由於資金池的復雜性,銀行實際上並沒有將賺取的收益都給投資者,而是自己留下了大部分收益。
五、《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對集合信託的隱性暗示
2010年9月,《信託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正式面世,該辦法共六章三十條,其關鍵詞是凈資本和風險資本 。規定:每個集合信託項目發行,信託公司都要提交一定比例的風險資本。目的說:確保信託公司固有資產充足並保持必要的流動性,以滿足抵禦各項業務不可預期損失的需要。這可以看做銀監會對集合信託監管上的暗示。
集合信託融資類業務計提比例2-3%。
《凈資本管理辦法》的核心要求是:1)信託公司凈資本不得低於人民幣2億元;2)凈資本不得低於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3)凈資本不得低於凈資產的40%。

閱讀全文

與信託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轉賬交稅 瀏覽:918
外匯暴利方法 瀏覽:65
廈門諾亞理財 瀏覽:251
中信擔保理財 瀏覽:734
美電貝爾股票 瀏覽:16
那些股票系 瀏覽:589
貴金屬交易專業術語 瀏覽:323
股票百分比計算器 瀏覽:203
城市規劃股票 瀏覽:768
天天基金的子賬戶怎麼用 瀏覽:516
挪用公款購買理財產品 瀏覽:233
比較好的貴金屬交易平台 瀏覽:191
恆冒財富理財 瀏覽:721
銀行跨境理財 瀏覽:352
股票一次最多買多少股 瀏覽:666
辦房貸要買貴金屬 瀏覽:702
80年代理財 瀏覽:903
中翌理財虧掉怎麼報警 瀏覽:295
人民幣增值利好哪些股 瀏覽:532
招財貓理財投資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