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7 ALB十五佳訴訟律師榜,誰是最牛大狀」
2017年2月20日,《亞洲法律雜志》(ALB)的年度最佳訴訟律師榜單新鮮出爐,本次共有15位知名律師獲此殊榮。
2016年,包律師代表SOHO處理外灘8-1地塊相關糾紛;代表喜力控股公司處理其與大富豪商業糾紛;代表上海洛克菲勒集團外灘源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處理其與中行借款合同糾紛等。
2014年,榮獲湯森路透ALB 2014「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稱號。
2015年,榮獲錢伯斯「全球2015領先律師」稱號。
本科:上海大學文學院法律學士學位
江湖地位
現任中倫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合夥人,兼任上海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上海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曾先後任上海市傅玄傑律師事務所和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特長:訴訟仲裁、破產重整與清算
起點:1991年上海市第一律師事務所,1993年獲得律師執業證。
在過去一年裡,封律師代理了數起樂天超市有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新時代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上污染損害責任糾紛上訴案等。除了律師的本職工作外,封映輝律師還將多年來形成的辦案經驗及教訓傳授給年輕人,曾在河北律協主辦的律師初任及中央民族大學的法律診所授課。
從業26年之久,其經辦典型案例被錄入最高人民法院編著的《經濟審判指導與參考》。
本科:中國政法大學
碩士:清華大學法學院
江湖地位
現任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在2006年加入天達前,曾供職於太平洋律師事務所。
特長:訴訟及仲裁法律事務,尤其擅長民商事訴訟及仲裁
起點:1986年河北省司法廳
2016年,傅鋼律師全程參與大眾點評網訴網路不正當競爭案、上海壯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廣州碩星等公司「奇跡MU」網路游戲侵害著作權、侵害商標權;代理北京樂動卓越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昆侖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等。
曾主辦上海反壟斷第一案「書生公司訴盛大網路」壟斷糾紛案、「龍之谷」確認不侵權案、土豆系列著作權糾紛案等知名案例。
學術造詣
1、國內第一本有關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專著《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管理》副主編。
2、個人專著《動漫產業知識產權管理》。
3、發表專業論文《商標合理使用及其實務判斷》、《困境與出路—DVD專利糾紛的法律思考》等數十篇,並參與多項知識產權課題。
江湖地位
現任協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任上海市創意產業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知識產權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市委宣傳部、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滬江網等多家知名公司常年法律顧問。
特長: 知識產權、IT法律、網路法、電子商務
2016年,黃律師代理過的重要案件包括:代表中國新聞紙產業申請對美國、加拿大、韓國的進口新聞紙產業進行反傾銷調查;代表現代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訴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再保險合同爭議案等。
具有近20年處理國際商事、海事訴訟和仲裁案件執業經驗,曾先後在國際商會仲裁院、倫敦國際仲裁中心等機構代理國際商事、海事仲裁案件逾百起。
2015年,黃滔律師被《法律500強》評選為中國爭議解決領域「領先律師」。
本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碩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江湖地位
現任金杜事務所爭議解決與訴訟組合夥人。曾擔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法律顧問工作組的主要負責人。北京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委員會法律主題陳述人。曾作為訪問律師在紐約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律師事務所工作。
特長:國際和涉外民商事訴訟和仲裁
起點:北京環中律師事務所,1994年取得中國律師資格。
過去一年裡,劉炯律師成功代理了國內第一起由消費者提起的民事反壟斷訴訟,中國民事判決在加拿大的首起承認與執行案,系爭金額高達數億美元的合同糾紛,多個跨境中英雙語商事仲裁案件等案件。
劉律師有著近20年的從業經驗,在上海高院、廣東高院、貿仲、上海國際仲裁中心等各級法院和仲裁機構均有優異的出庭表現。曾為上海市浦東新區政府私募股權基金相關政策起草出具專業指導意見。
2016年,劉律師被湯森路透評選為「中國律師新星」。此外,還曾被評為全國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和上海市浦東新區十大傑出青年律師。
本科:華東政法大學
碩士:復旦大學法學院
江湖地位
現任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兼任倫敦國際仲裁院(LCIA)和吉隆坡區際仲裁中心(KLRCA)的仲裁員以及上海國際仲裁中心(SHIAC)調解員。
特長:爭議解決、外商投資、房地產及公司並購
起點:2000年上海市共同綜合律師事務所律師助理
2016年,劉艷鋒律師成功代理了采蝶軒和慶豐包子鋪最高院再審案、非誠勿擾案、嘀嘀打車案、恆大冰泉案、雷軍電動小米案、中國黃金系列案等大量具有影響的案件。
此外,還曾代理包括「網路」避孕套商標搶注行政訴訟案(2012年十佳知識產權案例)、混淆認定標準的典型案例—巨人公司訴北京銀行「小巨人」商標侵權案(2013年十佳知識產權案例)等著名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劉律師在成功完成2008年奧運會場館水立方知識產權保護、運營項目後,又再次中標2022年冬奧會場館知識產權保護項目。
學術造詣
1、多次應司法部、全國律協、伊利、網路等政府、企事業邀請開展知識產權方面的講座。
2、發表《服務商標混淆可能性的實證分析——以齊魯證券案與北京銀行「小巨人」案為視角》、《2008年奧運會場館「水立方」品牌保護及運營》等多篇優秀論文,並參與編寫多部書籍。
江湖地位
現任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商標訴訟部主任,兼任北京市朝陽律協知識產權研究會副主任。長期擔任「中國黃金集團」、「網路」、「國家游泳中心」、「萬達集團」、「華誼兄弟」等公司常年或專項知識產權法律顧問。
特長:知識產權法、公司法
世行和IMF中國金融評估約談的唯一律師。孫敬澤律師擅長引入創新的訴訟思維和策略,多次破除地方保護主義,綜合運用債轉股、債務重組等非訴與訴訟手段,涉案金額數百億元。代理香港拉律達南公司與邱維廉的民事糾紛申訴案,歷時十年,八次再審,均勝訴。
本科: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中國金融學院金融學學士
江湖地位
現任國浩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任北京市律師協會不良資產處置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主任。
曾供職律師事務所:北京中倫和中嘉。曾服務過的金融機構: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中國銀行總行、中國農業銀行總行、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北京分行等。
特長:不良資產處置、合同糾紛、房地產糾紛、疑難的二審、再審
起點: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法律部經理
孫彥律師曾多次代理當事人處理各類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如微軟公司在國內獨立提起訴訟第一案—美國微軟公司訴北京民安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軟體著作權侵權案、中國第一例軟體最終用戶侵權案—美國微軟公司訴北京亞都科技集團軟體著作權侵權案等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糾紛案件。
2010年被評為京城首屆「十大版權維權律師」。
2013年被北京市律師協會評選為「十佳知識產權律師」。
本科:北京大學法學院
碩士:華中科技大學民商法學
江湖地位
現任天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管理合夥人、知識產權團隊負責人,兼任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實驗班碩士聯合導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聯合導師、廣州仲裁委員會仲裁員。
特長:知識產權訴訟及爭議解決
近年來楊銘律師代理的國內外客戶百餘起訴訟及仲裁案件,不乏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的案件。如在被稱為中國商標爭議第一案的「王老吉」商標許可合同案仲裁案中,楊律師作為主辦律師代理廣州醫葯集團有限公司,獲得勝訴,成功收回「王老吉」商標使用權;在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速騰」汽車產品質量糾紛案中,楊律師代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全國十餘城市參與法院審理320餘案,均取得勝訴結果。
本科: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經濟法;加拿大聖克萊爾學院國際貿易管理專業
江湖地位
現任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任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法律委員會委員。在加入競天公誠之前,楊銘律師曾在四通集團公司法務部工作,擔任公司法律顧問。
起點:2002年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資格
特長:爭議解決
楊律師在爭議解決領域具有20年的執業經驗,近年來代理了各類訴訟、仲裁案件數百件, 如四川省高院一審的涉及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糾紛案件,尤其是代理了十餘家公募基金公司及子公司處理其與投資者之間的數十起資產管理合同、基金合同糾紛, 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2014年和2016年,兩次榮獲湯森路透ALB 「中國十五佳訴訟律師」稱號.
本科:復旦大學國際經濟法
江湖地位
現任通力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選派至英國高偉紳香港分所接受培訓及工作。多次參加律師辯論比賽,並獲得最佳辯手等各項榮譽稱號。
特長:金融、外商投資、涉外經貿合同、股權投資
起點:1997年開始執業
姚律師帶領的業務團隊為超過一百家大中型公司提供過法律服務,代理的多個案件獲得權威機構評選為優秀或典型案例,如首例惡搞標識構成不正當競爭案、首例網路劇與綜藝節目同名不正當競爭案、首例機頂盒網路版權糾紛案、首例博客告博客名譽權案等。
具有律師執業資格、專利代理人執業資格、拍賣從業資格、多家仲裁機構仲裁員資格。先後於《人民日報》、《方圓律政》等雜志上發表《利於信息安全流動》 、《娛樂作品名稱撞車的分析和應對》等數十篇優秀多篇論文。
2016年,榮獲「湯森路透ALB2016年客戶首選20強律師」大獎。
2015年,被湯森路透ALB評選為「中國十五佳知識產權律師」。
此外,姚律師還獲得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2016年十佳優秀案例獎,並入選北京專利代理機構等級評定專家(43人)。
本科:北京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學位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第二學士學位
江湖地位
現任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兼任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法律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市朝陽區律師協會知識產權業務研究會主任、北京律師協會競爭與反壟斷法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新浪網、奇虎360、優酷網、土豆網、今日頭條、酷我音樂等多家知名網站、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
特長:公司法、投融資與並購、反不正當競爭、反壟斷、知識產權
臧律師在公司改制購並、境內外上市、航空器購租等領域均有代表性的法律服務項目,如華潤集團醫葯板塊境內外重組項目、南水北調一期主體工程銀團貸款項目、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仲裁案件等。
2014年—2016年,曾作為北京市律師協會指定的馬航MH370中國乘客家屬索賠談判團的副團長,為中國乘客家屬提供索賠談判公益法律服務。
本科:廈門大學法學院
碩士:中國政法大學
江湖地位
現任環球律師事務所,兼任中國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曾任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特長:航空法、建築與工程、投資並購、重組上市與爭議解決
起點:1994年任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北京)法律顧問,1994年獲得中國律師執業資格
國內外公認為中國頂尖的商事律師之一。從業至今,趙律師處理了大量的訴訟和仲裁業務,成功承辦了多宗爭議標的大、案情復雜的案件,在處理海洋工程、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外商投資及公司法律事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
2013年,在《亞洲法律雜志》舉辦的「中國法律大獎」評選中榮獲中國「十佳訴訟律師」。
本科:上海海事大學國際海運管理與海商法
碩士:中國政法大學
江湖地位
現任敬海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海商部負責人,兼任中國海商法協會法律法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深圳國際仲裁院)仲裁員,同時還是中國首家國際油、油籽和油脂協會(FOSFA)和穀物與飼料貿易協會(GAFTA)的專業性會員。
特長:海洋工程、國際物流、國際貿易、航運投資、海商海事、保險
起點:1992年獲律師執照執業至今
鄭律師處理的案件標的大都在億元以上。
擁有20年執業經驗的鄭艷麗律師,其擅長於處理各種復雜的境內外民商事爭議,主要涉及國際貿易、外商投資、公司治理結構和其它民商事領域的復雜糾紛,以及證監會、葯監局等部門的行政處罰和反腐敗調查。
鄭律師在擔任法官期間獲得三等功兩次(最高法院授予),並連續三年獲得「北京市法院學術討論先進個人」稱號。
本科:中國政法大學
碩士:北京大學民商法&倫敦大學國際比較法
博士:北京大學民商法
江湖地位
鄭律師現任君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律師學院兼職教授及兼職研究生導師、全美律師協會(ABA)中國法律委員會執行理事。曾供職於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英國EVERSHEDS律師事務所、北京市漢坤律師事務所。
特長:境內外民商事訴訟與仲裁、境內外仲裁決和判決的承認和執行
起點:1997年北京第一中級法院法官
鄒律師是該榜單中唯一一位專職刑辯律師。
曾作為辯護律師代理李佳明涉嫌故意殺人案,擔任曾有煥涉嫌受賄罪一案二審辯護律師。
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專著一部。多次接受《人民網》《財新》《新京報》《法治晚報》等媒體采訪,為《財新網·觀點》專欄作家。
2015年,榮獲ALB評選的「ALB2015年最佳女律師」稱號。
博士:武漢大學刑法學博士。
博士後: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江湖地位
現任京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京都刑事辯護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高校刑法學碩士導師。
特長:刑事辯護
起點:1996年取得律師資格,1997年開始執業。
㈡ 許良傑的事業生涯
1996年,許良傑參與研發的第一代搜索引擎Excite面世。許良傑時任美國第一代互聯網搜索引擎Excite核心技術總監和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搜索引擎研發。1997年進入公司管理層,參與公司大的策略、計劃以及國際拓展。並負責Excite日本市場策劃,一手創建起團隊、產品和合作項目。他說:「作為中國人,我一直很自豪,但我深知必須加倍努力,方能超越自我」。
許良傑到美國留學後一心撲在學術和工作上,直到2000年一直沒有回國,但他時刻關注中國的改革開放,關心國內互聯網業的發展,正是出於促進和直接參予中國互聯網產業建設的考慮,促成他在2000年毅然回國加盟網易。
1999年11月,許良傑與到矽谷尋求合作的丁磊首度碰面。許良傑對丁磊信心十足的樣子印象深刻,那時,丁磊剛下飛機就來進行談判,開會期間其實還在倒時差,但「我感覺到這個小夥子雖然對產品的思路不是十分清晰,但對中國互聯網業的前景很有信心」。就這樣,丁磊和許良傑開始了合作,並於2000年初加盟網易,從矽谷回到北京主持公司事務。
許良傑職業生涯的每次轉折都出乎他的意料,他原來設想自己的經歷是:「留學讀書、然後工作,像大部分的旅美華人一樣,有一份好工作,過舒適的日子。」當時Excite 公司正處於發展的頂峰,離開意味著會有很多股票不能拿走,但是中國剛剛起步的互聯網產業給予了他極大的信心。
與在美國時相比,回國創業無疑是艱辛的。在網易的三年時間里,為了節約辦公費用,許良傑與丁磊合用一間辦公室、一位秘書。在他帶領下,網易團隊從40人發展到300人,成功開發出網易通行證、搜索引擎、網易泡泡、163郵箱、在線游戲等產品,即便在2001年互聯網業遭受寒冬時,也沒有一個技術人員被辭退。如今,他當時帶起來的團隊中,有不少人做得很成功,他們在壇上發帖子時,都會寫到「特別感謝網易前CTO許良傑將我們帶進這個行業」。從公司角度而言,許良傑對網易的另一大貢獻是參加了網易融資。許良傑參與了上市的整個過程,職責從技術延伸到運營、公關、推廣,和其他「元老」一起一步步將網易引入上資本市場,並走向盈利之路。他在網易目睹了國內互聯網的迅速起步,也親身經歷了網路嚴冬中經營的困難,互聯網進入低谷時,他一直沉住氣,和丁磊並肩作戰,直到2002年8月網易首度盈利後,許良傑才悄然離京,返回矽谷,跟家人團聚。
國內互聯網內方興未艾的時代,許多留學生做了挑戰性的決定,從矽谷回國創業。許良傑觀察到多數人回國工作幾年後就難於重返高科技的國際舞台。在網易盈利之後,他覺得應該再到世界百強公司「進修」,可以使自己對策略能有更好的把握。當時eBay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 (Meg Whitman)是一個非常有能力、實干型的CEO,在她的成功領導下,eBay從一個年收入只有400萬美元的小公司,迅速成為擁有33個地區市場的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惠特曼很符合許良傑理想中的導師標准,於是他接受惠特曼的邀請,加盟eBay,擔任全球副總裁,常駐美國總部。 「2003年eBay的市值等於美國福特加通用汽車之和的兩倍」。作為技術平台推動商業模式的實例,eBay在NASDAQ的市值證明了它的成功。電子商務平台成熟後,eBay相繼斥資收購了在線支付商paypal和網路通信平台Skype,形成一個集在線支付、通信和商務於一體的商業模式,而這個模式所依託的,正是一個高擴展性的巨型技術平台。eBay的海量數據吞吐與高額股價數值等量齊觀,據統計,用戶在eBay上的商品搜索量與當時Google上的網頁搜索量相同,許良傑帶領的全球研發團隊,每兩周新添的源代碼多達10萬行。eBay僅有的兩個研發中心,一個位於美國總部,另一個由許良傑一手創辦並兼任董事長,位於中國上海。
在許多人看來,IT產業的知識快速更新、爆發式發展,使得技術人員隨著年齡的上升不得不轉行,從事技術就等於吃「青春飯」,但許良傑不這么想。「做一個成功的技術人才並不一定要轉型,技術人員有兩條職業道路,一個是從事技術開發,從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到框架設計師,最後到首席工程師;另外一方面如果你自己有較好的領導才能,對技術有很好的把握,你可以帶領一個團隊,利用你自己對產品、對技術、還有對整個行業的把握,可以管好一個團隊,發揮你最大的影響力。」很明顯,許良傑走的是後一條路,因在他看來,管理者做的不僅是人事的管理,更應看重技術和產品在管理經營中的作用。「喬布斯的成功來自於他對技術和產品的完美追求。我每個星期至少會花8個小時的時間親自參加項目的框架設計」。親身參與技術工作,許良傑知道工程師、技術人員心裡所想,同時作為公司高層管理者,對於決策、新產品設計、市場發展也會有切實可行的主張。
許良傑坦陳,「在國外,華裔在世界百強企業里都會遇到『玻璃天花板』的問題。」然而作為eBay首位華人工程副總裁,許良傑為自己的發展總結出四個特點:誠信、勤奮、專業和善於表達。正如田長霖校長一樣,在許良傑眼中,誠信是排名第一的。
2005年4月,許良傑謝絕了Google聘請他出任中國總裁的盛情邀請,繼續領航eBay研發。2006年,eBay公司董事會授予許良傑最高技術榮譽:eBay院士的稱號,表彰他對eBay作出的重大貢獻。 2008年5月到2013年2月,許良傑擔任全球百強企業思科系統公司的全球副總裁,常駐美國總部,負責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戰略性產品線,包括音頻、視頻、網路會議系統(webex)、即時通信、雲計算應用以及社交平台,並參與思科高層戰略的制定。許良傑帶領的國際團隊分布在美國,愛爾蘭,中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地。其高效的管理風格為業界所流傳,大家稱呼他為:「船長」。
許良傑對技術創新充滿熱情,並一直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幫助青年企業家通過技術創新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和世界。許良傑是美國華源科學技術協會董事會成員和前任副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許良傑被選為最有成就海外華人企業家和學者之一參加天安門城樓閱兵及其他慶祝典禮。現兼任中山大學軟體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以及信息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2013年2月20日,新浪發布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任命許良傑為聯席總裁兼首席技術官,主管新浪微博。 許良傑二度出山的消息震動了中國互聯網界。
許良傑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其加盟新浪被解讀為「媒體基因的新浪將植入產品基因」。許良傑與國內外眾多互聯網企業的大佬保持著相當緊密的聯系,並且私交甚密。對於新浪吸引自己的原因,許良傑表示:「我們正面臨著可以一起譜寫歷史的重大機遇。新浪和微博業務有著令人信服的戰略和願景,數以億計的網民通過我們的平台和技術聯系起來,讓我們的團隊有機會影響和改變這個龐大人群的日常生活,這些正是新浪和微博最吸引我的地方。」 2015年2月,許良傑跟騰訊前聯席CTO熊明華 一起成立了創業投資基金七海資本,專注投資和扶持美國和中國的高科技創業公司。
㈢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中小企業的「融資難」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福建錄取分數線比本一線高多少
[編輯本段]學校名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徽 中文全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文簡稱:中國科大 英文全稱: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英文簡稱:USTC 其他簡稱:科大,中科大,中國科大,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級別
中國科大是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首批7所「211工程」和首批9所「985工程」建設的高校之一,是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工程重點建設院校,是國家「111計劃」和「珠峰計劃」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九校聯盟(C9)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成員,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入選海外創新人才基地(共5個大學為清華 、北大、 中國科大、 上交、 華中科大) ,入選珠峰計劃。
國家級科研機構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 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合肥) 蒙城地球物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院省部級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腦功能和腦疾病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結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材料力學行為和設計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基礎等離子體物理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能量轉換材料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核探測技術與核電子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星系宇宙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軟物質化學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 中國科學院網路傳播系統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 多媒體計算與通信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高性能計算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分子醫學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光電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計算與通訊軟體重點實驗室 安徽省生物質潔凈能源重點實驗室 安徽公共安全科學技術省級實驗室 安徽細胞動力學與化學生物學省級實驗室 先進功能材料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物理電子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網路傳播系統與控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無線網路通信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熱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技術葯物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綜合國力信息監測系統研究中心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數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物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力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天文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生物科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化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編輯本段]學校地址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郵政編碼:230026 西區(黃山路校區):合肥四號信箱 郵政編碼:230027 南區(徽州大道校區):安徽省合肥市徽州大道121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郵編:230052
[編輯本段]傑出校友
曾任教的傑出校友 郭沫若 趙忠堯 嚴濟慈 華羅庚 錢學森 趙九章 郭永懷 貝時璋 施汝為 吳文俊 谷超豪 (以當選年度為序,同年當選的以姓氏筆畫為序)[3]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的校友 鄭永飛 白以龍 朱清時 趙忠賢 陳 顒 馬志明 徐建中 朱作言 施蘊渝 嚴加安 佟振合 王志珍 石耀霖 李邦河 李崇銀 劉嘉麒 李曙光 吳 奇 陳 霖 林尊琪 侯建國 饒子和 郭光燦 李洪鍾 王大成 魏奉思 黃民強 俞昌旋 陳潤生 李 燦 歐陽鍾燦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的校友 吳有生 王震西 楊秀敏 李國傑 何多慧 龔惠興 魏復盛 杜善義 宋湛謙 許祖彥 陳立泉 范維澄 周壽桓 吳以成 鄧中翰 被評為其他國家院士的校友: 周郁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ACM院士: 李 凱(1998年當選): 科大碩士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正教授 韓家瑋(2003年當選): 科大本科 美國UIUC大學正教授 姜 濤(2007年當選): 科大本科 美國UC Riverside大學正教授 IEEE Fellow: 賈希仁 陳以龍 周郁 李衛平 賈維博 張亞勤 姚新 付敏躍 孫靜 鄧立 陳長汶 APS Fellow: 湯超 吳奇 周冰 文小剛 林海青 張富春 陶榮甲 塗子海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朱作言 候建國 馬志明 朱清時 白志東 趙忠賢 饒子和 李國傑 陳 顒 非院士傑出校友 (國內) 王永民 張亞勤 胡偉武 楊元慶 劉慶峰 馬東敏 (國外科技) 舒其望 鄂維南 庄曉薇 文曉剛 姚 新 李衛平 盧征天 楊培東 (國外經管) 曹輝寧 熊 偉 劉 勁 楚 鋼 商界校友: · 郭元林——紫光集團總裁 · 衛浩然—— Weilabs公司總裁 · 伍曉東——北京夢聯信通總裁 · 李俊傑—— Net Inc.(網道)首席執行官。 · 施晨陽——德國QIAGEN公司亞洲總裁 · 薛峰—— TurboCRM公司董事&首席執行官。 · 袁超——深圳聚奎鑫投資咨詢公司董事長。 · 曾靜華——宣榕公司董事長。 · 黃沁—— 24歲成為華爾街Prudential證券公司最年輕的高級副總裁;96年任德意志銀行亞洲分行董事;98年為一家香港銀行成功融資2.36億美元,被《亞洲財經》和《國際證券導報》評為當年"亞太最佳融資運作";99年創建教育網站。現任香港誠信資本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 蔣繼寧——網大(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深圳教育國際交流學院董事長。 · 駱小春——美國匯豐銀行高級副總裁。 · 李遜—— WebEx Inc.副總裁。 · 楊競霜—— Goldman, Sachs & Co.副總裁。 · 葉一火——寶利通公司總裁。 · 李俊凌——曾先後任麥肯錫(中國)公司咨詢顧問、摩托羅拉公司個人通訊事業部北亞發展戰略部總監,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參謀部副總裁,並任中國雅虎社區、資訊與通訊業務總經理。 · 王利鋒——北京萬方幸星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 . 王勁松—— 美國蒙特利爾銀行副總裁 · 宋立—— 芯易科技總裁 · 李斌—— estport Financial LLC董事會主席兼總裁 楊超平—— 麥可軟體總裁 · 高揚—— Appeon公司總裁 米培偉—— Vice President of Engineering at I-many, Inc 蔣華 ——美國波士頓應用科技公司(Boston Applied Technologies)總裁、首席執行官 · 白強—— Founder President CEO 楚鋼中——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 · 居雄偉——曾供職於千禧年基金公司(Millennium Partners),擔任該對沖基金資深基金經理、董事總經理 現為美國Parametrica CapitalManagement創始人 · 張亞勤 ——微軟全球副總裁 · 楊元慶—— 聯想總裁 · 郭為——神州數碼總裁 · 張瑞敏——海爾總裁 · 王維嘉——美通總裁 · 鄧中翰 ——中星微電子總裁 · 黎彥修——美國紐約前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 · 呂維民——全球500強BEST BUY副總裁 · 吳奕兵——最頂尖的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中國區總裁 · 陳肇雄—— 長城計算機集團董事長 · 陳必亭——神華集團董事長 · 吳茂英——普洛麥格公司中國區總經理 · 張輝——創毅視訊董事長 · 吳勁風——中國衛星通信集團總經理,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 · 李西廷——邁瑞生物(紐交所上市公司)總裁 · 張志新——聯和運通總裁 · 歐陽農躍——南方網總裁 · 楊超平——OriginLab總裁及創辦人之一 · 黃奕豪——星網銳捷總裁 · 劉光華——振華集團總裁 · 許生——豪威科技總裁 · 岳軍——深圳科健信息總經理 · 賴寧昌——廣州冷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東凌實業董事長、廣州植之元油脂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 袁建中——上海通用硅晶體材料有限公司總裁 · 周全——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總裁 · 劉亞東——普元軟體總裁 · 施忠——思華科技總裁 · 宋朝弟——科利華總裁 · 閻三忠——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副總 · 陳佳——和佳軟體總經理 · 李力游—— 展訊通信總裁 · 張澤軍 ——游龍科技總裁 · 張雲飛——游龍科技董事長 · 王永民——王碼電腦總裁 · 周明陶——希望電腦集團總裁 · 胡紅衛——前華為副總裁,現思捷達管理咨詢公司總裁 · 戴小明——香港丹楓集團主席 · 聶文江——美頌巴黎總裁 · 胡運昆——昆明華運集團總栽 · 顧立基——招商科技集團董事長 · 劉世春——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晨天賜福集團總裁 · 王震西——北京中科三環高技術公司總裁 · 傅樂民——北京北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 朱長虹——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首席投資官 · 金可也——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美國市場風險管理副總裁 · 汪衛國——Alcatel(阿爾卡特)亞太總部副總裁汪衛國 劉修才——中國最大中文網路實名服務提供商凱賽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 尹志堯——美國最大半導體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 Inc.)副總裁 · 錢中山——網易前副總裁,現金融界網站總裁 · 王振宇——郎德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 · 張自力——American Century Investment 資深副總裁 · 蔣華——美國波士頓應用科技總裁 母潤昌——北京中期期貨公司總裁 · 戴紅洲——美國戴盛投資公司董事長 · 高峰——德意志銀行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全球市場部總裁 · 金哲非——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資產組合分析與投資風險部環球總管 另外在美國華爾街上的國際金融機構中有500多科大校友在其中打拚 政界與軍界校友: 傑出政治家校友 9位 20多名共和國將軍(因為保密,故不便公開,可去官方網查證) 中國科大創造的第一: 中國科大是所歷史短、規模小的學校,1963年才有第一批本科畢業生,1967年才有第一批碩士畢業生。到2005年,中國科大的畢業生共5萬多人,是國內一流大學中畢業生數最少的大學。 ★同期畢業生中的中國兩院院士數,中國科大共39名,名列全國高校第一。 ★同期畢業生中的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共12人,全國第一。 ★同期畢業生中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大獎得主,中國科大並列第一。 第三世界科學院 (TWAS) 是總部設在義大利里雅斯特的國際科學組織,旨在促進第三世界科學家間的交流與合作。國內高校63年後畢業生中的獲獎者共6人,中國科大2人。 ★ 同期畢業生中的「何梁何利獎」得主,中國科大第一。 「何梁何利獎」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民間獎勵基金。獎勵范圍涉及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及其它學科。中國科大有18位畢業生獲得此項獎勵,是中國高校同期畢業生中的獲獎最多的。 ★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中國科大5學子4度折桂,名列全國第一。 1、1996年,宋曉東(地球和空間科學系畢業生)的科研成果被美國Science雜志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科學發現之一,被美國Discovery雜志評為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2、1998年,潘建偉(近代物理系畢業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量子態隱形傳送以及糾纏態交換,被Science評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之一。該成果還入選歐洲物理學會、美國物理學會評出的年度世界物理學十大進展之一。 3、2000年,秦祿昌(少年班畢業生)研製出世界上直徑最小的碳納米管,成果發表在Nature雜志上,被選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成果。 4、2001年,黃昱(化學系畢業生)關於納米電路的科研成果被Science評為年度世界十大科學發現之一。同時參與此項工作的還有中國科大學子段鑲鋒,他是第二完成人。 ★ 同期畢業生中的973首席科學家人數,中國科大第二。 1963年以後各校擔任國家973首席科學家的畢業生中,中國科大12人。 ★ 同期畢業生中的IEEE Fellow ,中國科大第一。 IEEE Fellow是國際電氣電子工程領域最高榮譽。中國科大目前共有12人入選,名列全國高校第一。 ★ 美國青年科學家最高榮譽PECASE得主,中國科大第二。 「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獎」 (The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簡稱PECASE),1997年首次頒發,每年一次,是美國青年科學家的最高榮譽。中國科大畢業生有5人獲獎。 ★ 同期畢業生中的陳省身數學獎得主,中國科大並列第一。 陳省身數學獎是中國最傑出的青年數學家,每2年評選1次,每次2人。該獎自1985年設立以來已成功地評選了8屆, 63年後畢業的獲獎者中國科大4名。 ★全美「大學發明家競賽」大獎歷年大陸學子得獎數,中國科大第一。 中國科大的學子段鑲鋒、黃昱、金榮超連續三年贏得全美「大學發明家競賽」大獎,在歷年得獎的大陸學子中,人數名列榜首。 ★布朗大學教授舒其望,就任該校應用數學系系主任時年僅40歲,是改革開放以來擔任美國名校系主任的第一位大陸留學生。 ★潘建偉博士在新興的量子通信領域與合作者共同發表的論文,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劃時代巨作一起被Nature雜志列為23篇物理學百年經典論文。其成果屢次入選國際物理學年度十大進展。 ★2003年美國頂尖名校(前20名)錄取的中國學生中,中國科大共73名,占畢業生比例為全國第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Technology Review每年在全球范圍內評出100位35歲以下的傑出青年創新者。截至2004年9月,Technology Review共評出4屆400位「世界傑出青年創新者」,在入選的15位中國大陸學子中,中國科大畢業生5人,居中國大陸高校第一。 ★Parkard科學和工程獎設立於1988年,授予來自全美著名大學最有前途的年輕教授和極具創造才能的年輕研究者。至今共有332人獲獎,其中6人畢業於中國科大,居國內高校之首。 ★29歲的科大物理系博導段路明博士由於在量子計算機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歐洲媒體稱為「原子的上帝」。 ★五筆字型的發明者王永民以多學科之集成和創造,發明的25鍵4碼高效漢字輸入法和字詞兼容方法,在世界上首破電腦漢字輸入每分鍾100字大關。 ★863計劃航天領域首席科學家、科大信息學院院長龔惠興院士1992-1994年擔任「神舟」號載人飛船應用系統總設計師。 ★胡偉武教授成功設計了令國人振奮的「龍芯」,即中國第一款計算機通用中央處理器(CPU)。 ★首屆少年班畢業生張亞勤博士,31歲時當選為IEEE院士,從而成為這一國際權威學術機構百年歷史上獲此殊榮的最年輕的科學家。現在已是微軟全球副總裁。 ★獲得國外大學全額獎學金出國者的比例保持在20%-25%,出國比例全國第一,幾十年來一直遙遙領先; 保送和考取國內研究生則為50%左右,保送比例位居全國高校最前列,其中1/3保送中國科學院。
㈤ 王子傑的創業歷程
久游網創辦人王子傑現在,擁有(或者是要面對)足夠多的媒體曝光度。好處在於,現在即便是之前對《勁舞團》沒有絲毫興趣的人,(一些媒體人)也在努力搞明白這到底是什麼,他不再需要對外推銷他的新想法。與此對應的是,不知道輿論會向哪個方向發展? 王子傑,1963年出生,他的戶籍是浙江寧波,不過他出生於上海。
1981年,王子傑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學習。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復旦」兩字選自《尚書大傳-虞夏傳》中「日月光華,旦復旦兮」。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在上世紀50年代擔任過復旦大學數學系的系主任。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上海市計算技術研究所任實習研究員。當時計算技術研究所同美國ITDC公司合資成立了中美上海凱斯特軟體有限公司,注冊資金是50萬美元,計算技術研究所佔75%的股份,也是第一家中外合資軟體公司。他同時成為這家公司的員工。
1987年5月王子傑作為軟體研發工程師赴美國舊金山市ITDC公司從事電腦游戲軟體開發業務一年。那一年,正是電腦游戲《信長之野望》暢銷日本的時候,不知道有無對王子傑以啟迪。
上世紀80年代末期,上海興起了留學日本的熱潮,一方面中國人對日本的工業化進程充滿了好奇,另一方面,日本也用漢字,文化上的障礙似乎小一些。王子傑1990年2月赴日本同志社大學研究生院留學,方向是機器人及其自動控制系統。
同志社大學(Doshisha University) ,由日本著名思想家新島襄創立於1875年,是一所位於日本京都府的著名私立大學,校屬基督教,是西日本地區最頂尖的私立大學,關西四大名校「關關同立」之首,日本文部科學省國際化據點整備事業的13所重點大學之一,在日本國內享有極高的聲譽。
王子傑在獲得工學修士,即碩士學位之後,1993年4月進入日本KONAMI公司技術研究所主持研究開發行走控制型業務用游戲機,後升任研究所副主事。具體工作地點在神戶。
KONAMI科樂美於1969年在大阪成立,總部設在東京。在台灣也有稱作「科拿米」。 KONAMI的游戲產品涉及街機、家用游戲機、掌機等多個領域。1992年KONAMI成為日本最大的第三方游戲廠商。1999年KONAMI在倫敦上市,2002年度收入逾2500億日元。
1996年8月起王子傑有了一個新的挑戰,出任KONAMI集團的街機事業本部街機事業部主任,主管海外市場業務。這裡面有一個轉變,從開發人員轉變成商務人員。這一期間,科樂美在業務上有很大的壓力,在街機游戲向家用平台轉移的過程中,技術儲備不足,相應1995年每股虧損4美元。
王子傑隨後將《心跳回憶》等作品引入到中國市場。《心跳回憶》的游戲內容是,沒有什麼特點的轉校男生「大賀陸」與美少女天宮小百合、妹妹型的游泳少女彌生水奈等女孩不確定的交往經過。1998年3月起王子傑擔任KONAMI公司家用軟體事業本部亞洲市場總監,同時成為KONAMI集團經營責任者(Executive Officer)團隊成員。
2000年4月起王子傑負責在中國建立科樂美軟體(上海)有限公司,這是KONAMI集團繼美國後在海外設立的第2家游戲開發子公司,並在之後任代理總經理,具體地點在浦東新區金茂大廈15樓。 在王子傑的介紹中提及,他於1999年創立了上海依星軟體有限公司,主營游戲軟體發行,涉及單機游戲和2款網路游戲,成為日、韓單機游戲在國內最大的代理發行商。另一種說法是,當時國內名列前茅的娛樂軟體發行企業之一。
這一階段,國內游戲市場明顯轉向網路游戲。王子傑於2003年初創辦了上海潤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久游網。
此時,國內網路游戲的主流是MMORPG,即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所謂「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雖然這類游戲被證明有很強的粘性,但是「打怪+升級」確實不是每個游戲迷都喜歡。
作為游戲業的內行,王子傑當然知道存在其他機會,也就是大型休閑類游戲。雖然也可以歸於MMORPG,但是內容有了很大的差異。
2003年,中科英華(600110. SH)通過下屬公司上海科潤投資集團以2400萬元投資久游網。中科英華的控股股東是杉杉集團,這件事情無疑是鄭永剛做出的決策。2007年在接受《英才》采訪時他說,「我們上市公司投資是很有眼光的……我的話語權是絕對的,不是相對的,我是控股股東,我有這個影響。」
2400萬元對一家網路游戲公司來說,當然不算什麼,錢很快花完了。接下來,美國凱雷集團、招商局富鑫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有韓國信息產業部背景的「中韓無線創業投資基金」注入了1,400萬美元。融資後公司重組,成立了久之游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為久游網新的事業主體。
之後,Dragon Groove首期投資500萬美元。Dragon Groove是日本Aison Groove在中國成立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約2億美元的資金。Aison Groove的負責人孫泰藏是軟銀集團總裁孫正義的弟弟。
運營韓國游戲實現迅速成長,已經是一條成熟路徑,在獲得了大量資金之後,結果幾乎可以預期。不過此後久游網的發展還是讓所有人吃了一驚。
2005年久游網同時引入了O2Media 游戲公司的《勁樂團》和T3 Entertainment公司《勁舞團》。《勁樂團》英文名稱 O2JAM是O2(氧氣)+ JAM(即興演奏),被認為是全球第一款以MP3音樂為游戲平台的休閑音樂網路游戲。2005年2月24日開始運營,迅速獲得追捧,6月同時在線人數就突破30萬。
至於《勁舞團》則更顯得後勁十足。 《勁舞團》基於那麼一個場景:有這樣一群卡通形象,他們生活在「勁舞城」里。他們為了舞蹈而生,彼此之間成為朋友……他們利用鎮上的時尚服飾隨意搭配出獨具個性的形象,快樂地享受每一天。
銷售道具顯然是這款網路游戲商業模型的關鍵,2008年6月久游網副總裁吳軍接受媒體采訪時,在被問及,游戲中的一件道具花費達兩三百元,比真實世界中的衣服還貴時表示,此檔價位是針對游戲中極少數高端消費者,游戲玩家每月人均消費在50元左右。
網路游戲推廣存在一些限制,2004年4月12日,國家廣電總局發文,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電腦網路游戲節目。不過久游網另闢溪徑,與東方衛視合作《舞林大會》,這檔節目迅速竄紅,根據其宣傳稿的說法是,「開創網路游戲行業整合營銷的新模式」。
《勁舞團》運營後用戶直線增長,2005年5月,同時在線用戶是8萬人,一年之後的2007年3月突破了80萬,被稱為中國在線人數最高的休閑游戲。
這一時期,久游網被普遍關注,2006年1月久游網入選《財富》中文版「最酷公司」。8月入選2006年度Red Herring「亞洲最佳成長企業100強」。王子傑本人還獲得「2006年度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這一獎項主要表彰對上海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外籍人士。 2007年6月15日久游網確定IPO融資,計劃7月12日登錄日本大阪交易所,首次發售10.67萬股股票,招股發行價每股20萬日元(約合1632美元),預計將融資213.4億日元(約合1.74億美元)。
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7月3日T3 Entertainment公司突然致函中國媒體,稱「久游網背叛了我們」,並稱將起訴久游網。T3 CEO Kiyoung Kim表示:在過去的幾個星期中,我們屢次表達出誠意,希望與久游網達成其歸還所拖欠的大量應付款的協議。很遺憾……
久游網在《勁舞團》獲得成功之後,為解決「後顧之憂」,自主開發了《超級舞者》、《超級樂者》,在其官方網站上介紹:《超級舞者》等已經簽約出口到北美、歐洲、東南亞、印度等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
變化還是發生了,2007年5月21日第九城市宣布,獲得了《勁舞團2》在中國內地的獨家運營授權。《勁舞團2》加入了面向社區的功能。
雖然久游在《超級舞者》、《超級樂者》的推廣上作了努力,但是仍然不能替代《勁舞團》在營收中的地位。2007年7月大度咨詢在其網路游戲企業報告中指出:《超級舞者》和《超級樂者》的在線人數目前維持在10萬左右,與《勁舞團》80萬在線人數不是一個數量級。
7月30日事態進一步發展,T3和發行商Yedang單方面宣布將與久游網解除合作。Yedang即韓國藝堂娛樂產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並於2001年在韓國KOSDAQ上市。業務涵蓋了唱片製作及經銷﹑網路游戲開發與投資代理﹑網上音樂與音樂入口網站等。
第九城市則隨後宣布,已經同Yedang及T3達成協議,獲得了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運營網路游戲《勁舞團》的獨家授權。
久游網立即宣布擁有《勁舞團》中文商標注冊權,強調是目前在中國大陸唯一合法的使用者。同時稱將對T3和Yedang在中國台灣地區擅自使用該商標而提出訴訟。九城回應稱,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擁有「勁舞團」中文商標注冊權。第九城市目前也在申請過程當中。
8月21日中科英華公告稱,公司參股16.97%股權的久游網已於8月16日向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提交撤銷上市的申請文件,並已獲大阪證交所批准。
然而此後事態峰迴路轉,9月12日久游網公告稱,已經與T3公司和解,並獲得《勁舞團》代理運營權,合作日期至2010年8月止。據說原因是九城沒有在指定時間支付第一筆契約金,因而失去《勁舞團》代理運營權。
錢則是另一個重要的方面。9月13日久游網副總裁吳軍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透露:久游支付了更高的保底金4500萬美元,高於九城答應支付的3820萬美元。久游將在兩年內支付這筆費用。「我們讓了,他們也讓了。我們在價格方面作出讓步,他們則必須承諾不以任何理由,出現不利於我們上市的事情。」
久游與Yedang在和解協議中規定,雙方將共同擁有《勁舞團》商標所有權。為了防止再次出現糾紛,在協議中還規定了雙方將派遣顧問,一起將運營方面碰到的「不透明化問題變得透明化」。
游戲界業內人士王樂指出:久游網與韓國T3、Yedang和解是以IDG和軟銀代表的兩大利益集團的博弈的結果;此次糾紛阻礙了久游網與G10集團各自的上市計劃,G10集團是IDG在韓國整合資源成立的公司,最終和解在意料之中。
度過了戲劇性的2007年,王子傑在公司春節晚會上對經營成果作了回顧:注冊人數突破2.8億,運營收入和凈利潤比2006年度增長了100%以上,員工已達到1,200人。業內估計運營收入近9億元。 文化產品不只有商業屬性,同時有社會屬性,基於用戶規模,社會對網路游戲的關注是必然的。
又是ChinaJoy前夕,ChinaJoy即「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產品及技術應用博覽會」,國內游戲界最重要的展會,2007年是上市受阻,2008年王子傑和他的久游網再次因為「低俗門」而倍受關注。
這個事件的起因是這樣:
2008年7月14日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路局舉行的「加強網路游戲監管通氣會」上,通報了若干典型問題:目前,《勁舞團》等部分網路游戲產品在運營過程中,出現有害信息屏蔽不完全、游戲設計導向低俗化、游戲推廣活動對玩家存在不良誘導等問題,違反了法規政策,違背了社會道德,這些現象已經危害了游戲玩家特別是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兩天後,王子傑在第六屆ChinaJoy展會期間表示:勁舞團是個開放的平台,大家在網游裡面談什麼,我們都是開放的,所以可能會出現文化部說的情況。這次點名批評我們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讓我們改進。
「說勁舞團通過一夜情營銷,這完全是謠言,這是誹謗,不排除競爭對手的惡意競爭所為。」
實際上今年以來,圍繞久游網及《勁舞團》的相關爭議不斷出現,久游網有自己的軟肋,因為它的大型休閑網路游戲有明確的目標顧客群,就是青少年。
史玉柱與《征途》及《巨人》游戲,雖然因為史玉柱外向的特徵而陷入媒體重重包圍之中,但是其過火的推廣卻沒有受到類似的質疑,原因在於,史玉柱強調,網路游戲的成人特徵,諸如分級之類的概念也中和了巨人網路的超額利潤造成的社會影響。
有媒體總結出了《勁舞團》的「七宗罪」:標榜非主流文化、游戲里污言穢語泛濫、鼓勵未成年談戀愛、「一夜情」溫床、促發玩家的攀比風、攪亂青少年婚戀價值觀、網吧噪音的「發源地」。
久游網副總裁吳軍隨後在接受《上海商報》采訪時一一作了回應:表示要尊重90後的年輕群體的想法,久游網對污言穢語的惡意玩家採取先警告後封號措施,極少部分個案被過度放大,勁舞玩家消費處於行業中下游。
他進一步指出:部分青少年玩家在游戲中的互動交流,可能會對其價值觀塑造產生一定影響。但相比從學校、家庭、朋友處受到種種內外因的潛移默化,大多數玩家從娛樂渠道受到的影響還不到一成。
2008年6月18日《廣州日報》刊載張強撰寫的題為《網游日進斗金靠的是「很黃很暴力」》一文,文中寫到:「《勁舞團》游戲的程序:認識-長聊-結婚-見面-上床-分手-拜拜」,「喇叭的主要功能已經變為公然招募『一夜情』對象的『很黃很暴力』的公告欄」。
久游網隨後作出激烈回應,表示文章「歪曲事實、惡意誹謗」,並且強調,《勁舞團》早在2006年10月就被重慶動漫遊戲博覽會以及《課堂內外雜志》評選為「十佳綠色網游獎」。要求《廣州日報》在頭版以及國內各大新聞媒體上公開承認文章失實。 我們似乎在談一家網路游戲公司,應當說網路游戲是久游網的一項業務,並不能完全涵蓋王子傑的願景,實際上,從一開始,久游網從事的就不僅僅是網路游戲,其自己的定義是國內第一家互動娛樂門戶網站。
如果打開久游網就會發現,網路游戲之外,還提供博客、視頻、音樂、郵箱、相冊、影視、甚至於交友等服務。
有關「社區+網游」這一概念,久游網早已經在實踐中。它的好處是明顯的:首先,通過社區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戶。如果用戶彼此之間基於網路建立了聯系,那麼離開就存在成本,這樣特定某一款游戲可能有生命周期,但是久游網有機會提供新的游戲。實際上,生活在同一個社區中,需要有共同的話題,因此也會接受同樣的網路游戲。
在第六屆Chinajoy「中國數碼互動娛樂產業高峰論壇」上,王子傑提出虛擬社區將成為互動娛樂產業下一階段發展的核心趨勢。他進一步指出: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開發出能夠實現網路游戲用戶間的社會關系、經濟關系和服務關系的統一兼容和共享的社區化機制,才能真正地擁有用戶。
這一闡述比較嚴謹,沒有更形象表達實質。 2003年7月,美國舊金山林登實驗室(Linden Research)公司發行網路游戲《第二人生》(Second Life)。意在你可以創造出自己的「第二人生」,在虛擬社會中扮演一個特定的角色,可以在游戲中經商、工作,甚至於去夜總會。
隨著注冊用戶的增長,以及規則的完善,人們發現,虛擬社會和現實世界的界線變得模糊。既然游戲中的林登幣也可以兌換成美元,那麼在「第二人生」中的收入就變得現實。
2008年2月,久游網宣布正式全面戰略轉型為「互動娛樂社區2.0運營商」。
久游網對外宣布其自主研發的3D互聯網虛擬社區「久游GT」首期研發已接近尾聲。GTOWN,或者叫久游吉堂。王子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解釋:Second Life是一個各維度同一的世界,但久游GT是在一個統一空間中通過互通互聯功能包含了一個個內在的網路游戲,這些內在游戲又各自構成一個個獨立空間。
即「用戶在先,社區工具在後」,對應「第二人生」的「社區工具在先,用戶加入在後」,當然久游吉堂有更大的用戶基礎,用戶屬於逐漸適應另一個虛擬化的人生。
其他網路游戲運營商切入有其困難,業內人士指出:MMORPG游戲更強調情節和故事背景,並且用戶注重遊戲最終結果,因此各游戲之間難以互聯互通。
久游網在ChinaJoy上正式發布《久游GT》。王子傑向媒體介紹說,目前已有400多個研發人員正圍繞久游吉堂應用開發休閑類網游產品,有5-6款將在近期推出。
當然,現在王子傑有足夠的資金來實現他的願望。3月20日久游網宣布,已成功獲得國際著名投資機構新加坡淡馬錫等投資入股1億美元,所有投資相關手續業已全部完成。吳軍隨後透露,此次投資主要來自淡馬錫和另一家投資商,雙方占股比例大致在百分之十幾到二十之間。 2009年7月14日,久游公布了六大游戲:《GT勁舞團2》、《俠盜金剛》、《神兵傳奇》、《藍海戰記》、《勇士OL》、《勁爆籃球》一時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當時王子傑深信憑借自己公司培養的研發人才,一定能夠再次將久游推向新的里程碑。常言道:盡人事聽天命,可久遊人事未盡之前,卻迎來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舞步。
首先2009年《GT勁舞團2》、《勁爆籃球》的出台,相繼因研發不足,均是半成品的游戲推出市場,遭到了冷遇;2010年年初,半成品的《勇士OL》又再次成為負面報道的焦點,一時讓久游網名聲大噪;2010年4月《神兵傳奇》開始第一次測試,由於市場抄得火熱,大家都開始關注這款游戲,久游的公司品牌一度達到了最高(網路排行榜上,「神兵傳奇」連續1個月排行前三,「久游網」連續1個月排行前三),在這樣的優勢下2010年9月《神兵傳奇》進行了開放測試,然而並沒有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成為熱門游戲,其原因在於:
1、游戲依舊是個半成品,BUG太多,玩家認為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很多玩家甚至於不懂如何玩游戲。
2、游戲商城不合理,還未正式步入商業階段,游戲商城內就開放了太多道具,甚至於連坐騎都有使用次數。
3、游戲平衡性太差,各類強化道具充斥在游戲內,讓游戲成為了「人民幣戰士闖天下」的局面。
4、玩家無法進入游戲,各種無法進入游戲,據久游內部人士透露,連續一周玩家反應的問題中,有60%是無法登陸游戲。
2010年11月28日,這家網路游戲公司被它最大的股東拋棄—占股16.97%的中科英華(杉杉集團控股)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拋售了其所有股份。
㈥ 深圳華為公司融資經理待遇如何
答:馬化騰 張志東 曾李青 許晨曄 陳一丹馬化騰: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馬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出任現職前,馬先生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馬先生於1993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
劉熾平:總裁
劉熾平, 2005年加盟騰訊公司,出任本公司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公司戰略、投資、並購和投資者關系。2006年2月榮任騰訊公司總裁,協助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先生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2007年3月,被任命為執行董事。劉先生曾擔任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執行董事及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在此之前,劉先生在麥肯錫公司從事管理咨詢工作。他在首次公開招股發售、兼並與收購以及管理咨詢等方面有超過10年的經驗。劉熾平先生擁有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以及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張志東: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張志東,執行董事兼本公司首席技術官,全面負責本集團專有技術的開發工作,包括基本即時通信平台和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的開發。張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出任現職前,張先生在深圳黎明網路有限公司任職,主要負責軟體和網路應用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張先生於1993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於1996年取得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應用及系統架構碩士學位。張先生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八年經驗。
許晨曄: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
許晨曄,本公司首席信息官。許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全面負責網站財產和社區、客戶關系及公共關系的策略規劃和發展工作。出任現職前,許先生曾在深圳數據通信局任職,累積豐富軟體系統設計、網路管理和市場推廣及銷售管理經驗。
陳一丹: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政官
陳一丹,本公司首席行政官。陳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全面負責本集團行政、法律和人力資源事宜。陳先生亦負責本集團的管理機制、知識產權及政府關系。出任現職前,陳先生曾在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數年。
曾振國: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曾振國,自2001年起出任本公司首席財務官, 全面負責財務、會計及投資者關系。加入本集團之前,曾先生曾在BASF及赫斯特等跨國企業擔任財務及資金管理要職,早前亦曾在美國的國際商業銀行擔任管理要務,參與商業銀行、企業融資、信貸政策、信貸風險評級和策略性規劃工作。曾先生在中國及美國擔任上述財務職位的經驗超過11年。
熊明華:聯席首席技術官
熊明華,2005年加入騰訊公司,擔任聯席首席技術官,負責提升公司研發戰略規劃和流程管理能力,負責管理公司平台研發系統部門包括基礎即時通信平台和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等部門。出任現職前,熊先生在微軟公司任職九年,主要負責網路瀏覽器,視窗系統和MSN的項目管理工作,並創建了MSN中國開發中心和負責制定了MSN在中國的產品開發策略和步驟。在此之前,熊先生在IBM互聯網部門擔任高級程序員。熊先生於1987年取得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工程學士學位,並於1990年在北京的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獲得信息搜索碩士學位。熊先生在軟體開發及項目管理方面擁有逾十五年經驗。
網大為:國際業務高級執行副總裁
網大為,自2001年起出任本公司國際業務部高級執行副總裁,與國際合作夥伴推動騰訊科技的國際業務,並負責騰訊科技在中國大陸境外的服務。在此之前,網大為先生曾任MIH中國業務發展副總裁,負責中國的互聯網策略和合並與收購工作。任職中國MIH之前,網大為先生曾擔任中國電信和資訊科技業的管理顧問
劉勝義:網路營銷服務與企業品牌執行副總裁
劉勝義,2006年加盟騰訊,負責拓展公司的網路廣告業務,並負責優化公司及重點產品的品牌。劉勝義先生在品牌管理與廣告業經驗豐富,在知名國際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超過15年,並在近12年間一直擔任中國業務的領導職位。2007年初,劉勝義先生被中國廣告協會評選為「2006年度中國廣告業年度人物」。 加盟騰訊之前,他曾擔任陽獅(Publicis)中國的執行合夥人,天聯(BBDO)中國的首席執行官,以及在上海擔任電通揚雅(Dentsu Young Rubicam)和麥肯集團(McCann-Erickson)在京港兩地的高管職位。劉先生在廣告行業著述甚豐,經常在行業會議上發表演說,並曾於2003年擔任上海4A委員會主席。劉勝義先生擁有美國新澤西州立拉傑斯大學的EMBA學位。
任宇昕:互動娛樂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任宇昕,2000年加入騰訊。曾經擔任過增值開發部總經理,互動娛樂事業部總經理,自2005年9月起擔任互動娛樂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全面負責互動娛樂業務系統的游戲開發、運營、市場、渠道銷售等工作。 加盟騰訊前,任先生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任先生於1998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
吳宵光:互聯網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吳宵光,1998年加盟騰訊,親自主持了騰訊核心產品即時通信軟體QQ客戶端的研發和產品規劃工作,並先後擔任QQ 研發團隊項目經理、即時通信產品部總經理,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2005年11月起擔任互聯網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互聯網各項增值業務。在伴隨騰訊發展的8年期間,吳先生積累了豐富的互聯網產品研發、產品規劃、產品運營和營銷方面的經驗。吳宵光先生199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得天氣動力學學士學位。
劉成敏:無線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劉成敏,2003年3月加入騰訊,曾任電信事業部總經理、移動通信部總經理。自2005年10月起擔任無線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無線業務的開發和運營以及公司區域市場的管理工作。加入騰訊之前,劉先生就職於華為公司,在華為國內營銷部工作。劉先生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機械學碩士學位。
李海翔:運營支持系統執行副總裁
李海翔,1999年6月1日加入騰訊,自2005年12月起擔任運營支持系統執行副總裁,負責規劃、建設和管理相關運營支持平台,包括技術架構、信息安全、帳務結算、商業智能、渠道接入、基礎IT、應用運維以及客戶服務等平台, 以提升公司的運營管理水平。加入騰訊之前,李先生曾服務於一家系統集成公司,負責金融和網路應用軟體的研發。李先生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得計算機軟體學士學位。
曾李青:聯合創始人 終身榮譽顧問
曾李青,騰訊公司五位創始人之一,自1999年起受雇於本集團,曾於1999年-2007年期間擔任本公司首席運營官,全面負責本集團業務范圍及產品種類,同時管理全國各市場推廣工作。在加入本集團前,曾先生曾在深圳市數據通信局工作,熟悉中國互聯網及電信行業。曾先生於2007年6月起擔任公司終身
㈦ 溫州有哪些具有悠久歷史文化或有神話色彩的美食
溫州
溫州(WENZHOU)
溫州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級市。是浙南經濟,文化中心。
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甌是一種陶制器皿的名稱。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並製作陶器.西漢惠帝三年(前192)為東海王(俗稱東甌王騶搖)都地。流經溫州的河流叫甌江。
溫州古城建於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溫嶠嶺南,"雖隆冬而恆燠",四季溫和濕潤,故名溫州。《溫州府志》載,當年建城時,太守郭璞登上西山,瞭望周圍諸山,錯立如斗、便對當地百姓說:城饒山外,當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於是他仿照北斗星體位置,圍繞諸山築城,故稱斗城。傳說在築城時,有隻白鹿銜花疾奔而來把花吐在城牆上,然後化作一團樣雲冉冉飛入天際,白鹿跑過的地方,一片鳥語花香。人們為取吉利,稱為白鹿城或鹿城。
=======歷史沿革 =======
遠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夏、周、商三代為甌地。秦屬閩中郡。西漢初為東海王鄒搖封地。漢順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縣東甌鄉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建立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始置溫州。此後歷1300多年,州名沿用至今。溫州為地級市,改革開放後聲名遠播全世界。現轄三區二市六縣,人口770萬。
=======自然地理 =======
溫州位於中國黃金海岸線中段,浙江省的東南部,東瀕東海,南接閩北,西與麗水地區相連,北與台州市毗鄰,是浙南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1984年被國務院列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轄鹿城、甌海、龍灣3區和樂清、瑞安2市(縣級)及洞頭、永嘉、平陽、蒼南、文成、泰順6個縣,陸地總面積1178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108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11000平方公里。 總人口720萬,市區人口80萬。
=======風景名勝 =======
溫州山川秀美,風光綺麗。
溫州山水甲東南,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擁有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的雁盪山,號稱「天下第一江」的楠溪江,以及湖美瀑絕的飛雲湖----百丈漈3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名列「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的南麂列島,有「動植物王國」之稱的烏岩嶺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7個省級風景區,8個市級風景區。旅遊景區面積佔全市土地面積的1/4。
溫州的山脈有洞宮山、括蒼山、雁盪山等山脈,群山峰巒疊嶂,青翠欲滴。山體主要由流紋岩和凝灰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由於長期受流水侵蝕,或地震影響,山體崩塌形成了無數奇峰、異洞、怪石、陡壁、峽谷、飛瀑。奇特的造型,優美的神韻,深遂的意境,令人不能不慨嘆天工造物之美。 溫州河流眾多,主要有甌江、飛雲江、鰲江三大水系,這些溪流由西向東注入東海。其中甌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發源於慶元縣的鳳陽山,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萬平方公里,其上游轉折迂迴於崇山峻嶺形成許多急流險灘,下游北岸為永嘉、樂清,南岸是溫州市區。江面寬闊,由於江流海潮相互激盪,彼此消長,泥沙沉積,形成了西洲島、江心嶼、七都塗、靈昆島四個江中沙洲,苑如玉帶上的翡翠,給美麗的溫州城增添了許多資色。
=======物產資源 =======
溫州氣候宜人,物產豐饒。
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足量,雨水充沛。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7.6℃,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27℃,全年平均氣溫18℃,無霜期約280天,年降水量1100~2200毫米。溫和濕潤的氣候,十分適宜農作物生長。沿海平原是溫州主要產糧區,一年三熟,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柑桔、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60餘種,西部山區有大量的林產品資源。溫州海域廣闊,海岸線長達355公里,有洞頭、北麂、南麂、樂清灣等漁場,海水魚有帶魚、黃魚、鰻魚、鯧魚、鱸魚等370多種,還有近百萬畝的淺海灘塗,養殖著蟶、蚶、蠣、蝦、蟹等海洋生物。
溫州地質原屬華夏古陸的一部份。金屬礦有鋅、銅、鋁等30餘種。非金屬礦有花崗岩、陶土、葉臘石、明礬石等。明礬石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80%,蒼南礬山鎮有"世界礬都"之稱。正在勘探開發之中的東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東海油田的開發,必將使溫州經濟騰飛增添新優勢。
=======歷史文化 =======
溫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溫州古代稱甌越。還在五六千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先民在這里勞動生息。戰國時屬越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閩中郡。漢惠帝三年封越王勾踐後裔騶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俗稱東甌王。漢順帝永和三年置永寧縣,東晉明帝太寧元年設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改置州,因氣候溫暖,"雖隆冬而恆燠",故名溫州。
溫州歷代人材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佑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傑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爛: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
溫州人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譜寫了現進代的創業篇章,溫州人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的四百精神,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1978年到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農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翻了五至六番,年均增幅達20-40%;大多數溫州人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古老的溫州城,面貌日新月異,昔日黑壓壓一片的破舊民房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所代替,城區建成面積從1978年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76平方公里,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城市形象矗在東海之濱
=======溫州名人 =======
王羲之 (303-361), 著名書法家
謝靈運(385-433), 詩人
王十朋 (1112-1171), 政治家和作家
葉適(1150-1223), 儒家永嘉學派代表人物
劉基(1311-1375), 明朝著名軍事家和政治家
張璁 (1475-1539), 明朝朝廷首輔
孫詒讓 (1848-1908), 學者和教育家,歷史上甲骨文研究的第一人
鄭振鐸 (1898-1958), 作家和教育家
蘇步青 (1902-2003), 數學家和教育家, 復旦大學校長
諸宸 (1976-), 國際象棋女子世界冠軍
朱啟南(1984-)2004年雅典奧運冠軍
=======溫州各地郵編區號 =======
溫州市 0577 325000
鹿城區 0577 325000 龍灣區 0577 325000
甌海區 0577 325000 洞頭縣 0577 325700
永嘉縣 0577 325100 平陽縣 0577 325400
蒼南縣 0577 325800 文成縣 0577 325300
泰順縣 0577 325500 瑞安市 0577 325200
樂清市 0577 325600
=======溫州名片 =======
中國雙擁模範城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鎖都 中國鞋都 中國制筆之都 中國皮都
中國教玩具之都 中國合成革之都 中國五金潔具之都
中國汽摩配之都 中國塑編之都 中國紐扣之都
中國禮品城中國楊梅之鄉 中國特產之鄉 中國茶葉之鄉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烏牛早之鄉 中國拉鏈之鄉 中國席草之鄉 中國泵閥之鄉
中國羊棲菜之鄉 中國甌柑之鄉 中國馬蹄筍之鄉 中國四季柚之鄉 中國蘑菇之鄉 中國紫菜之鄉
中國牡蠣之鄉 中國泥蚶之鄉 中國文蛤之鄉 中國花蚶之鄉
中國印刷城 中國電器城 中國禮品城 中國男裝名城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 中國膠鞋名城
中國商務禮品生產基地 中國鯊魚加工基地 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中國塑料薄膜生產基地
中國剃須刀生產基地 中國鞋都女鞋基地 中國不銹鋼無縫管生產基地 中國眼鏡生產基地
中國精密模具生產基地 中國鑽頭產業基地 中國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 中國金屬外殼打火機生產基地
中國休閑鞋生產基地 中國人參鹿茸冬蟲夏草集散中心
有專家將溫州人獲得成功的模式,總結為「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說到底,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模式。「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爭論圍繞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發展市場經濟還是堅持計劃經濟。在「溫州模式」興起之初,提倡「市場經濟」還是「違禁」的,居主流地位的觀念是,必須堅持計劃經濟,而且計劃經濟必須「為主」,市場(還談不上「市場經濟」)只能「為輔」。「溫州模式」之所以最終被認同,是因為經過不斷的實踐,反復的思考。人們從「溫州模式」的實踐中看到,與僵化的計劃經濟相反,市場經濟充滿了活力,效率很高。市場經濟植根於溫州,溫州經濟的發展便加快了,就業的途徑拓寬了,市場供給豐富了,人民迅速地富起來了,政府財政的日子也好過了。
第二,「溫州模式」說到底,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爭論圍繞的另一關鍵問題就是,如何看待發展民營經濟。當時居主流的觀念是,即使在農村發展非農產業也必須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只能讓民營經濟起「補充作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經過包括「溫州模式」實踐在內的不斷的實踐,反復的思考,人們終於認識到,要發展市場經濟就必須發展民營經濟,沒有民營經濟就沒有市場經濟,民營經濟或者說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具有很強的利益激勵和約束機制。溫州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符合人們要求致富和追求過好生活的願望。「溫州模式」的實踐證明,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結果,在利益的激勵下,蘊藏在群眾中的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便可煥發出來,轉化成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無須政府的安排和鞭策,也不依賴政府,人們自己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求致富之路、發展之路,按照市場的變化去配置資源,在市場的壓力下去提高效率,並自己承擔風險。
第三,在關於「溫州模式」與「蘇南模式」的爭論中,人們對「溫州模式」貶斥最多的問題之一是市場的無序。確實,在溫州出現過大量違反市場規則的現象,溫州的商品一度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代名詞。柳市生產的偽劣低壓電器給用戶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損失,遭到中央有關部門的通報,並受到國務院聯合檢查組的檢查。這種市場的無序狀況理應受到譴責和處罰。但也要指出,在計劃經濟秩序依舊占統治地位,市場經濟秩序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溫州率先突破計劃經濟的「秩序」發展市場經濟,一度出現市場無序是必然的,人們對溫州一些企業違反市場規則的種種無序現象嚴加譴責,也是正確的。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當時許多人是帶著長期生活在計劃經濟秩序中形成的觀念來看溫州的,他們把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如競爭、投機、長途販運)也看作是無序,而加以否定。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溫州人自己也漸漸認識到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的重要,逐漸糾正了自己的行為,轉而注重產品質量,重視市場信譽。同時人們也逐漸習慣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從而改變了對「溫州模式」的看法,認同了「溫州模式」。此後「溫州模式」迅速在各地移植和推廣,各地民營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甚至連長時間堅持以發展集體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地區(主要是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帶)也逐漸放棄原有模式向「溫州模式」轉變。當然,各地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先有後,有快有慢,差別很大,有些地方民營經濟發展得很不錯,有些地方則還未發展起來。實際上,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並不容易,而且各地條件也相差很大。從各地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的情況來看,我認為,有幾點需要指出來。
第一,「溫州模式」的最可貴之點在於,溫州人有很強的致富慾望和創業精神。這與溫州的地理環境、歷史和傳統有很大的關系。溫州地處沿海,早在1876年,根據《中英煙台條約》的附約,就開辟為對外通商口岸。這使溫州有著久遠的經商傳統、開放傳統和手工業製造技能,而且有廣泛的海外關系,因此商業文化或者說市場經濟文化較為發達。溫州人不安於現狀,不墨守成規,不甘於貧困。為了追求財富,追求更富裕的生活,他們不辭艱辛,善於學習,敢於冒險,勇於進取,無論到那裡都能紮根,生存,發展。而在不少地方,特別是內地的一些地方,歷史上就未經歷過市場經濟的洗禮,或很少與市場接觸,農業文化根深蒂固,計劃經濟的秩序又成為不可逾越的成規,以致人們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與溫州人相差甚大,甚至截然相反,只要我們親身到一些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看看,就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差距有多大。在這些地方要移植「溫州模式」,發展民營經濟絕非易事。溫州人能夠不遠千里到異地他鄉開發廊,辦服裝店,甚至擺修鞋攤,設法尋找賺錢的機會,而當地人卻對眼前的機會視而不見,或者雖然看到了,卻不屑於干,不願意干,或者不會干卻又不去學。當然,有了溫州的經驗,以及在全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這一切都在改變之中,不過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因此,各地在學習溫州經驗,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首先要學習和培育市場經濟文化,學習溫州人的創業精神。
第二,一些地方在移植「溫州模式」以發展民營經濟時,往往注意給民營經濟以各種優惠,這在民營經濟剛起步時可能有必要,但從溫州的經驗看,要發展民營經濟,最重要的是要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適宜的寬松的環境,讓人們自己去闖,去創業,去承擔風險。要知道,在「溫州模式」興起之初,溫州幹部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很大,也做過一些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事,例如,曾把最早創業的「八大王」投入了監獄。但不久,在溫州市場經濟的特定環境的影響下,派到溫州去「滅火」的幹部,經過實地考察,反而給民營經濟助燃。那時,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溫州市政府不可能給民營經濟以優惠,但政府的支持和保護卻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環境,民營經濟之火才越燒越旺。而在有些地方,民營經濟也曾點燃過星星之火,但卻沒能燃燒起來。現在,各地都在提倡發展民營經濟,可是許多地方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並不好,當地政府並不懂得在市場經濟下自己應該做什麼和怎樣做。或者是政府管得太多,不放手;或者是步步設卡,處處干預;或者是把民營經濟當作「唐僧肉」,各個部門都去「吃」一口。
第三,在溫州,在民營經濟的發展中確實出過不少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嚴重的。究其原因有民營經濟自身行為不規范的問題,也有外部環境不規范的問題。對此應從歷史的角度、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並採用正確的辦法去解決。試想,如果當年在處理柳市製造和銷售偽劣低壓電器問題時,一棍子將其打死,也就不會有今天中國電器之都的柳市;同樣,如果當時不嚴加整頓,不實施「質量立市,名牌興市」的方針,也不會有今天中國電器之都的柳市。可見,各地在學習「溫州模式」、發展民營經濟的過程中,如何對待民營經濟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值得注意。有的地方一看到民營經濟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把民營經濟看作漆黑一團,借整頓之名,將其封殺,更多的地方則是從本地的狹隘利益、短期的利益出發,對嚴重破壞市場規則的民營企業(如製造假冒偽劣商品者),肆意包庇,甚至縱容,這樣,民營經濟同樣會走上絕路,因為在混亂的市場環境中不可能造就優秀的民營企業。然而遺憾的是,許多地方政府尚未認識這個道理,他們應該從「溫州模式」的經驗教訓中獲得教益。這里還要指出的是,雖然「溫州模式」現在已得到普遍認同,但它以往有過現今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足。因此「溫州模式」也需要進一步發展,這是各地在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時更應注意的。
第一,「溫州模式」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模式,溫州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完善的市場環境。在溫州經濟的發展中,我們看到,固然溫州經濟的發展推進了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但是溫州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市場發展不足和不完善的約束。以金融來說,在市場經濟中,沒有良好的金融服務,企業是很難發展的。溫州的經濟由於在長時間里缺乏正規金融的支持,為了滿足民營企業融資的需要,不得不依靠各種非正規的融資渠道融資,成本很高,風險很大,也確實發生過一些嚴重問題。但在國家銀行不能滿足民營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下,簡單地取締這些非正規的金融組織和活動並不能解決問題,迫切需要的是發展正規的民間金融機構(如民營銀行)來替代,否則非正規的金融一時取締了,但它還會冒出來。市場發展不足和不完善,不是溫州所能解決的,需要有關部門來解決,但溫州也有過一些有益的嘗試,如成立和發展民間投資的城市信用合作社,可惜未得到應有的支持。
第二,「溫州模式」把千千萬萬的農民捲入到創業的洪流中,這使溫州許多早期創業的老闆素質不高,文化教育水平低。在「溫州模式」興起之初,他們還能駕馭企業,適應市場的變化,而在全國市場經濟發展起來對外開放程度愈益提高後,他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經營管理能力,才能適應這種形勢,否則就會被市場所排斥。雖然經過市場的錘煉和自身的刻苦學習,在溫州已經產生了一批很有作為的企業家,然而有全國影響的一流企業家還很少。這個問題可能是關繫到溫州經濟在未來能否繼續走在前列的一個關鍵問題。有些溫州企業的創業者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先天不足,因而不惜花大本錢培養子女,以至聘用高素質的人才。這是很好的。
第三,「溫州模式」下的企業絕大多數是家族企業,對它們不能全盤否定。家族企業有其優越的地方,例如,企業的領導成員間容易溝通,決策快,管理成本低,容易保守商業秘密等。家族企業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如果家族的主要成員的素質和能力不能隨著企業的發展而提高,就會成為企業發展的障礙;如果形成了家長式的領導就容易發生決策失誤;家族企業是靠親緣關系來維系的「人和」企業,一旦家族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超過了親緣的維系力,企業就會分裂甚至倒閉。受文化素養的影響,溫州的老闆大多「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他們把企業封閉起來,不願外人進入,不願與其他企業合並,更不願被其他企業收購和兼並,一般不願接受股份公司的企業形式。這是溫州企業難以長大的一個原因,也是溫州至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原因之一,而這家上市公司還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的。當然,在溫州,實行公司制的企業已經多了起來。總之,對家族企業要全面看待。溫州的企業制度仍然需要創新,學習現代企業制度。即使保留家族企業,也可以考慮,在有些企業的最上層保留家族控股,而將其屬下的企業改制為公司制的企業。這樣既可以保留家族企業,同時又可突破家族企業的束縛。
第四,一般而言,溫州的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較低,開發能力弱。這也有其歷史原因。但溫州人的模仿能力極強,可把別的企業的產品仿造得足以亂真。在「溫州模式」興起之初,這難以完全避免。在商品短缺的情況下,溫州的商品盡管質量不高,仍還可以「橫行」於市場。目前,市場情況變了,許多商品供過於求,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競爭更加激烈了,更不容許侵害他人的知識產權,一味模仿不僅吃不開,還會阻礙技術創新。對此,溫州有些企業已經注意到了,正在改進,他們的品牌意識也在增強。然而受企業規模小、融資渠道窄、技術力量弱的限制,溫州企業如何提高技術水平,開發新技術仍是需要解決的問題。溫州在傳統的加工製造業方面相當強,而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則相當弱。為在未來的市場上繼續保持競爭的優勢,溫州面臨著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傳統加工製造業和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課題。
第五,資本市場不發達,是溫州經濟的另一弱點。而且溫州的企業多靠自身利潤的積累來發展,很少利用資本市場來擴展。目前只有少數的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改變這種狀況,溫州企業在與其他企業的競爭中便會處於劣勢地位。
第六,在經歷了柳市的低壓電器被通報和檢查,溫州的皮鞋被焚燒等事件後,溫州企業吃到了不講信譽的苦頭,吸取了教訓,端正了行為,溫州的商品逐漸獲得了市場的信任。不過,也還有一些企業至今仍在干著毀壞溫州信譽的事,如不少假證件出自溫州。因此整頓市場秩序仍是艱巨的任務。
上面指出的為進一步發展「溫州模式」所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對於正在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的一些地方來說,也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因為,「溫州模式」產生的大環境(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等)其實也是其他地區發展民營經濟的大環境,雖然其他地區在發展民營經濟時,大環境已有不同,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被確定為改革的目標,非公有制經濟已經被認定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州模式」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等等。這些地方在發展民營經濟中遇到的來自意識形態和計劃經濟體制影響的阻力也比溫州當初發展民營經濟時小得多,而且可有溫州的經驗供借鑒。但是,由於歷史的、傳統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原因,原有經濟基礎弱以及商品普遍供過於求的市場狀況等,又使不少地方發展民營經濟的條件在有些方面還不及「溫州模式」興起之初。「溫州模式」當前存在的問題,他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此外還須指出的是,民營經濟在各地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很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而且在發展民營經濟中創造了新的經驗,也都值得借鑒和推廣。
發展民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重大任務,要使民營經濟更為健康迅速地發展,需要進一步研究「溫州模式」的經驗,研究「溫州模式」在進一步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要研究各地在學習和移植「溫州模式」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新創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