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漢有幾家信託公司
平安信託是過年注冊資金最大的,有集團背景,實力是比較雄厚了,而且專市場操作的很好的,如許繼屬集團、上海家化、興業銀行等等,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800億,是全國資產管理質量最好的信託公司之一。
國外金融業一般是混業經營,基本上都是以信託銀行的形式出現,單獨的信託公司比較少;主要業務是受託業務,而很少具體參與投資管理,一般聘請專業的投資管理公司進行各專業類的投資管理,信託銀行另一個主要業務是託管業務;
信託公司的概念,這是中國特色的名稱,其業務經營也無須行政批准,只要委託人意向明確,所投資目的國沒有外匯管制,就可以進行相應投資。
因此沒有什麼所謂的全球排名的說法。
『貳』 如何看待普華永道對上海家化的內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這個事情還是要放在大背景下來看。2013年5月份的股東大會,上海家化更換了會計專師事務屬所,由普華永道擔任公司的審計工作。當時,葛文耀在回應股東提問時表示,這是大股東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的要求。同月,上海家化集團召開臨時董事會議,決議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由家化集團董事、平安信託副總經理張禮慶出任家化集團董事長。
假如是美國上市公司,由美國P in charge,這三條也會被認定為MW。樓上也有人說認為不重大,我覺得這是A股特殊環境下的認識,A股比這大的事多了。市場反應也是這樣,新聞到處都是"普華否定內控報告 家化股價反向大漲",說明市場普遍認為上海家化沒什麼大事。但從內部控制的角度,從保護投資者利益出發,這三個控制缺陷最終被認定為MW,還是很合理的
經歷2013年的內部動盪,再加上這份報告,2014年估計是內部整頓年了,大家都懂的。
『叄』 葛文耀與平安信託之間的根本矛盾在哪裡
這個問題問的是很有意思得。
首先葛老先生創辦了上海家化。他的目的肯定是企業的一個發展。而作為資本市場的平安信託,資本市場本身就是趨利的。肯定是以股東的利益為主,關於企業的發展方向不是他著重考慮的范圍。所以兩別人的價值觀就不一樣,最終導致葛老先生一氣之下直接在董事會上面辭職。
『肆』 > 平安財富中心
中國平安集團是全國唯一一家擁綜合金融業務的投資公司。集團業務包括版;銀行業務:權平安銀行,深發展銀行,個人業務,平安信用卡(德陽平安銀行)投資業務:平安證券,大華基金,上海家化,平安信託,海外投資,平安期貨,資產管理,平安不動產。。。等保險業務:車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團體險,個人年金,企業年金。。。等在平安財富中心以上業務就是您的大舞台您都可以做。
『伍』 有沒有知道有關 經營者和所有者爭奪公司所有權的案例 譬如上海家化與平安信託那種 越
相似的有大商股份的控股權爭奪,茂業系和原股東及管理層的戰役,詳情網路
『陸』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購案
家化股權來改制繼續在吸引人們的眼球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公開信息顯示,家化集團的股東上海市國資委自9月7日以公開掛牌方式,出讓其持有的家化集團100%股權,掛牌公告期為自公告之日起的20個工作日。據此推算,10月10日將是掛牌的截止日期,誰參與競購將被揭開面紗。
上海家化股權競購進入最後階段
隨著上海家化股權競購雙方平安、海航相繼遞交標書,上海家化股權競購進入最後階段。繼海航爆出50億注資計劃之後,平安70億注資計劃也浮出水面。競購文件已移交專家組評定打分,誰將勝出周一可見分曉。
平安擊敗海航收購上海家化
2011年11月7日,上海家化母公司家化集團100%股權最終被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通過競標獲得,後者為平安信託旗下平安創新資本全資子公司。
『柒』 葛文耀被罷免後家化股價為什麼下跌
近日廣受輿論關注的公司董事長葛文耀一開場就像現場的股東們獻上深深的一個鞠躬。
葛文耀表示因自己的意氣用事,沒有處理好與大股東的關系,致使上海家化的股價出現下跌,他對此表示歉意。
並表示今後將不顧個人利益得失,與公司管理層一起將上海家化這一品牌建設好。
葛文耀稱自己自認是個知道輕重和進退的人,不會利用大家的信任。「家化有那麼多民族品牌,我要對品牌負責,其他自己的一切都是無所謂的。」
他表示盡力去處理好與大股東的關系,平息現在的事態,這符合雙方的利益。
當天的股東大會將不會涉及到與大股東平安信託的關系。
『捌』 [金台觀察]上海家化風波帶著中國公司治理怎樣啟示
對於一家公司,企業家更重要、員工更重要,還是股東更重要? 對於一家公司,就業更重要、工資更重要,還是利潤更重要? 對於一家公司的戰略,要基於市值、還是基於利潤,還是基於基業長青? 管理者,必須為了股東財富的最大化而工作嗎? 不同的答案會帶來不同的選擇。 平安信託與家化管理層的紛爭在本質上就是對於這些答案的不同理解。 平安信託已經解除了葛文耀在家化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現在上海家化小金庫的風波,給葛文耀的位置,帶來了更多變數。 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設計中,過多地迎合了投資資本。比如說,家化集團和平安信託都是獨立法人,但法律允許平安信託犧牲家化集團,以適應其自身的發展戰略:葛文耀稱,平安信託入主後,一直在變賣資產,致使家化集團名存實亡。 對於平安信託而言,他的利益在於入股了家化之後,如何以更好的價格賣給下家。對於上海家化的管理層而言,他的利益可能在於這家公司的規模和可持續發展,並且,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可能要求他們對股東套現予以配合。 家化人事斗爭已經發生了兩周,現在的焦點是上海家化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的穩定,因為有太多的投資人是這家公司的股東,機構投資人和中小投資者希望這家公司能夠穩健前行。大股東與家化管理層的矛盾表明,這給上海家化的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 股東主義理論里,一切圍繞股東旋轉,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就是沿著這個理論出發的。對於股東本位的制度設計,支持者看來是不證自明的。更有種說法是,股東財富就是社會財富,這是資本分配最優化的過程中必須的路徑。 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認為,中國公司治理需要進行改革。大股東侵害公司利益的事件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治理的焦點並非股東無法捍衛其自身利益,而是公司無法捍衛其自身利益。上海家化算不上是一個典型案例,但當下有太多類似的事情發生。比如,當大股東股權解禁可流通的時候,公司往往以市值管理的名義,為減持配合。在很多時候,這極有可能犧牲了公司的利益。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引入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多地予以平衡。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與股東之間,並非簡單的管家與東家的關系。上市公司是一個獨立法人,有自己的生存權和利益,他與股東的關系並非在所有的時候一致,那麼管理層在其中應扮演何種角色? 我們知道,中國第一代創業家慢慢淡出之後,中國職業經理人階層面臨崛起,這些關系如何協調,對於中國的未來尤其重要。無論是較早的國美控制權爭奪、雷士照明管理層與投資者的沖突,還是現在上海家化的內斗風波,這些案例都表明,中國的公司治理已經到了檢討這些核心問題的時候了。
『玖』 心理學知識分析上海家化與平安信託的矛盾原因及解決
相關報道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在分析矛盾的時候,從雙方所處的不同角度出專發,他們為了什麼,為屬什麼這么做,全資收購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整合的沖突。如果對資料能夠有一個詳細的把握的話,應該就有頭緒了。
僅提供一些個人參考,謝謝,如回答不好,請見諒。
『拾』 求上海家化股票分析報告
長線投資上海家化的兩大基礎:
1.日化行業高速增長 2.葛文耀及其團隊
這裡面第一條佔比60%,第二條佔比40%,日化行業過去十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已經放緩到10%左右,葛文耀確實強,但是也是在這個行業的黃金增長期發展起來的.
現在這兩個基礎都已經不存在了,行業增速的放緩是趨勢性的,國際品牌的放緩並不能說明家化會獨善其身,畢竟歐萊雅,雅思蘭黛這些國際品牌的品牌力明顯強於佰草集等家化品牌,一旦這些國際品牌渠道和價位下沉,對家化的壓力是真實存在的.葛文耀的離開影響並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短期只是心理影響,長期的影響難以預估,我並不看好外企來的管理者,外企的人普遍缺乏野蠻生長的氣質.
讓我們來預測家化未來的業績表現:
1.可能性20% 明年營收增長15%,利潤增長30%左右,客觀的說,想實現這樣的業績不是不可能,但是有相當難度,關鍵還是要看佰草集,相宜本草市場攻的很猛,間接影響到了佰草集,現在是上有國際品牌,下有本土競爭對手,競爭相當激烈.
2.可能性50% 明年營收增長10%左右,利潤增長20-25%,這種可能性比較大,說穿了,吃老本吃明白了就可以做到.
3.可能性30% 明年營收增長5%左右,利潤增長15%左右,如果經濟持續萎靡,家化管理層玩不出什麼新花樣,這樣的情況也有不小的可能性.
其實沒有必要去刻意強調葛文耀離開的影響,因為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的,或許葛文耀很霸道,或許有很多缺點,但是他能給股東帶來回報,對投資者來說,這已經足夠了.有沒有喬布斯的蘋果確實不一樣.
嚴格意義上來說,上海家化和雲南白葯不是一個級別的企業,因為雲南白葯(醫葯部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競爭對手,發展速度主要取決於行業的發展,現在醫葯也可能面臨增速放緩的問題.家化身處競爭激烈的日化行業,管理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安全邊際是很重要的,上海家化後續走勢的不確定性讓我選擇了清倉.
從技術面來看,放量跌破年線之後,現在是縮量反抽年線,如果不能放量站上年線,後續仍有可能繼續下跌.
我重申我的觀點:平安信託在葛文耀問題上的處理方式生硬而讓人失望,中小股東的利益再次被無情強奸.
最後祝堅守上海家化的股民朋友好運,good luck,化妝品行業仍然算是相對不錯的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