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三方理財前景

三方理財前景

發布時間:2021-04-16 19:49:30

Ⅰ 第三方理財在中國大陸有前景嗎

當然有前景,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未來一定會發展的很好。

Ⅱ 中國第三方投融資理財服務平台是啥意思,前景如何

第三方理財是指那些獨立的中介理財機構,它們不同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回構,卻能答夠獨立地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地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各種金融工具。
第三方金融理財平台大概就是通過互聯網平台來為客戶提供金融理財方面的服務。

Ⅲ 第三方理財公司發展前景怎麼樣

投資理財無非就是讓自己的收益增加,現在比較多的方式,可以存在銀行啊不過專這個收益屬是比較低的,還有可以選擇理財平台,比如說理財通這樣的,還是有比較多人在使用的,很有安全保障的,他提供了很多的產品的,收益與風險並駕齊驅,不過一般都能保障本金,只是收益高低而已啦,而且可以通過手機就能夠進行的,很方便

Ⅳ 目前國內第三方理財公司的發展狀況怎麼樣理財規劃師有沒有好的發展前景啊

2010年國家承認民間借復貸的合法制性,規定同期不超過銀行4倍的受法律保護。然後這樣的正規公司開始出現到現在已有4000多家了,我們冠群公司現在全國有30多家,是同行業的領軍企業,我在公司內部,我了解行情。最重要的是行業的利潤很大,現在正是競爭的空白時期,基本上都忙也建立自己的領區,還沒有兵刃相見,我認為今後兩年會出項井噴勢的發展,到時候企業利潤會縮減,競爭激烈,最後達到平衡,形成幾個大型企業掌握定價權的局面。朋友,向理財要盡快,現在行業還沒有被大部分人認可,投資回報利潤在12%左右。就像改革開放一樣,早期的都發家了,朋友把握時機,可以回復我,想辦法聯繫到我!

Ⅳ 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前景怎樣

不知道你是說什麼?像我這樣理解的,我是簽的三方,三方指銀行機構,第一方是證券公司,第二是,我,第三方是銀行。通過銀行控制資金,我進行買股票或者基金,從而達到理財的效果。

Ⅵ 請問第三方理財公司和房地產公司那個更有前途

房地產公司基本是有保證的。可是也是有風險的。第三方理財公司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見效快,受益好,而且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但是沒有一定基礎和經濟實力的公司是不可能做的好的。所謂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在國內大陸尚不成形。沒有確切有力的保障。建議樓主謹慎。

Ⅶ 國內第三方理財公司的發展前景如何呢如何進入這行呢

目前就已經發展的不錯了,如果想進入這個行業發展可以先了解了解「匯小貸網」的模式,目前這個品牌做的也很不錯。

Ⅷ (急)第三方理財銷售好做嗎,有前途嗎不要亂說啊

一看個人能力,你是不是性格外向能吃苦。二看公司規模,公司是不是信譽度高,產品競爭力如何。

Ⅸ 做第三方理財,有前景嗎

風險與回報各佔一半!
第三方理財是指那些獨立的中介理財機構,它們不代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卻能夠獨立地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地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各種金融工具。
基本簡介
第三方理財是指那些獨立的中介理財機構,它們不代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卻能夠獨立地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
提供服務

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基金公司、銀行或者保險公司,而是站在非常公正的立場上嚴格地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理財的需求,通過科學的方式在個人理財方案里配備各種金融工具。通常,第三方獨立理財機構會先對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包括的資產狀況,投資偏好和財富目標,然後,根據具體情況為客戶定製財富管理策略,提供理財產品,實現客戶的財富目標。第三方獨立理財顧問的老闆就是客戶,作為「雇員」,他們完全從客戶的自身利益出發。在2010年第八屆理財博覽會上,火爆的場面、輕松的氛圍,主講人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傳遞快樂理財的概念,滿足人們對於理財知識的渴求,與金融機構打著理財的幌子推銷自己的產品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
存在風險
理財興起
目前,新股發行提速,基金銷售火爆,炒金炒匯忙得熱火朝天,理財市場十分熱鬧。然而,在這些理財產品面前,消費者卻產生了許多疑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現實問題出現了:哪裡有專業第三方理財
第三方理財的理財顧問能站在客戶的角度指點迷津?基於這種現狀,一種「只賣規劃不賣產品」的新興理財業務——第三方理財正悄然興起。
據了解,此種業務發源於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香港十年前才起步,近兩年才開始出現於北京、上海及沿海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
據有關部門在上海、北京、廣州三城市開展的理財需求調查顯示,74%的被調查者對個人理財服務感興趣,更有41%的被調查者表示需要個人理財服務。有業內人士還估計,2007年全國的個人理財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專業理財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法律風險
首先,第三方理財在界定和規范上屬於法律真空。據記者了解,如今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多以「理財顧問公司」,「投資咨詢公司」抑或「財富管理中心」的名義運作,具體又分為兩種模式:其一是只提供理財咨詢,其二是既可提供咨詢也可代客理財。由於我國沒有對應的法律部門或者法規對第三方理財機構進行監管,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霍文文教授就認為,很多沒有合法法律地位的私募基金就會打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名義進行代客理財。由於金融市場近些年來發展蓬勃,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有將私募納入到《證券投資基金法》調控范疇之內的需求,但由於配套的監管手段、對策和風險控制機制尚不完備,法律規范之路還比較漫長。這也是第三方理財機構與銀行、信託和券商等推出的理財產品的主要區別。
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在經濟哲學上的定義是:基於雙方信息不對稱,從事經濟活動的一方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上海財經大學教師何韌說:「正因為欠缺法律約束,受託方也就是第三方理財機構很有可能利用專業技術和信息的優勢侵害投資者的利益。」如果是只提供理財規劃建議的機構,很有可能因為利益上的牽連而跨越其所宣揚的「中立」。而對於幫助客戶進行資產管理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就更有可能行因信用或投資能力不佳而讓投資者受到損失。更應注意的是,很多理財機構其實就是地下私募,門檻一般還都不低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由於不像公募基金存在定期信息披露機制,投資人的利益也難以獲得穩妥的保障。
投資能力風險
由於現存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其中的服務人員都從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轉入,但是要真正給客戶提供全球著眼、長期規劃、細枝末節並且專業精準的投資理財服務還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一個團隊集體智慧的體現,投資能力的高低不在於外表的華麗,而是要追求實際的投資回報。
對於風險問題,這是很多投資者都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對於投資能力分析,新投資者又該如何去面對,如何去分析?

閱讀全文

與三方理財前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me期貨 瀏覽:756
公積金貸款1年 瀏覽:373
打新股票倉位 瀏覽:568
天涯推薦股票 瀏覽:999
股指期貨最少多少資金 瀏覽:740
華楓投資 瀏覽:974
炒股炒外匯 瀏覽:922
港澳一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43
癌症銀行貸款 瀏覽:150
短期理財渠道 瀏覽:813
段永基投資 瀏覽:251
中國外匯管制限額 瀏覽:288
股指期貨後買基金 瀏覽:254
2880表價格 瀏覽:232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