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天津信託張維

天津信託張維

發布時間:2021-04-18 23:10:35

㈠ 張維孝同名的在中國有多少人

★全國共有383個張維孝
【分布】
黑龍江:26人
吉林:13人
遼寧:34人
內蒙:5人

河北:7人
河南:1人
山東:50人
山西:8人

陝西:30人
甘肅:33人
寧夏:6人
青海:12人

雲南:12人
貴州:11人
四川:43人

廣東:0人
廣西:2人
海南:0人

湖北:5人
湖南:15人
福建:3人
江西:0人

江蘇:6人
浙江:10人
安徽:10人

新疆:1人
西藏:0人

北京:8人
天津:3人
上海:1人
重慶:26人
★★以上信息來自《身份通同名同姓調查統計》
(不包括港澳台地區)

【同名同姓】——根據《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庫》資料製作。
◆數據真實。
◆具有權威性、客觀性、唯一性、通用性四大特點。
◆您可以用來做起名參考,還能看到用此名的人性別、地域分布、生肖、星座等信息。

㈡ 急求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專業研究生導師信息!!!這個專業研究生畢業以後好找工作嗎謝謝!

王蔭喬 王愛儉 張維 張元萍 孟生旺 高正平 孫森 安和祥

王淑敏 劉忠燕 唐以今 姚莉 任碧雲 李素梅

王蔭喬(點擊查看個人照片),男,1931年生人,河北省灤縣人,1953年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市級勞動模範、市級優秀教師。曾任中國投資學會第一、二屆理事;現任中國人才研究會金融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撰寫科研論文多篇,教材、工具書多部,其中主編的教改優秀教材《工商信貸教學案例》、與人合作的《工商信貸》曾被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推薦為全國高校金融專業使用教材。《金融業務手冊》、《論中短期設備貸款管理》、《簡明金融辭典》以及《關於發展天津金融市場的思考》等論著、工具書獲市社科優秀成果和市優秀調研成果二、三等獎。應邀參與《中華金融辭庫》總編和《商業銀行》卷的主編工作。該書經中宣部批准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署,九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同時還承擔了《面向21世紀的金融學科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的課題,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王愛儉(點擊查看個人照片),女,出生於1954年11月,祖籍山東煙台,教授、博士。現擔任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系主任、碩士、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建國會天津市委員會副主委,天津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社科、國家自然科學同行評議專家,21世紀高等學校金融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天津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高校職稱評審委員會經濟學科組成員,中國金融學教材編寫委員會委員,天津財經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金融學科帶頭人,天津市環渤海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天津市城市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生導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國際金融理論、實務的教學研究工作,在國際貨幣與匯率、金融創新和虛擬經濟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近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10餘部,承擔國家及省市級項目10餘項,十餘次獲獎。承擔主要項目:「金融創新與中國虛擬經濟發展研究」(01BJL009)中國社科基金項目 ;「虛擬經濟合理規模與風險預警研究」(7037306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國際金融態勢與匯率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項目;「通貨膨脹與經濟發展道路選擇」天津市「九五」社科重點項目;「歐元運行趨勢及其匯率風險研究」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專著代表作:《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1996年);《金融創新工具交易》(天津大學出版社,1997年);《匯率導論》(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年);《歐元發展趨勢與中國》(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體制改革與經濟杠桿》(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信用理論與信用風險防範》(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金融創新與虛擬經濟》(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20世紀國際金融理論研究:進展與 評述》(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年)《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年)。主要獎項:論文《論市場經濟》1994年獲天津社科優秀論文二等獎;專著《匯率導論》1998年獲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專著三等獎;專著《金融創新工具交易》1998年獲金融優秀成果二等獎;論文《我國居民儲蓄增長效應分析》1998年獲中國金融學會第四屆優秀論文三等獎;專著《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1999年獲天津社科第七屆優秀著作二等獎;論文《歐元發展趨勢與中國》2001年獲天津市金融學會1998-1999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論文《發展中國家的匯率制度選擇》2001年獲華北金融雜志社1999-2000年度優秀論文一等獎;論文《天津中行完成2002年消費信貸任務對策建議總報告》2002年獲全國優秀論文評比三等獎;論文《「十五」期間力爭建成我國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獲天津市第七屆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專著《歐元發展趨勢與中國》2002年獲天津社科第八屆優秀著作三等獎;論文《「十五」期間力爭建成我國北方金融中心》2002年獲民建天津市委員會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論文《金融創新與中國虛擬經濟發展研究》2004年獲天津市第九屆社科成果二等獎;專著《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研究》2006年獲天津市第十屆社科成果二等獎。

張維(點擊查看個人照片),男,1958年出生。1982年春、1985年春和1988年秋在天津大學分別獲工業電氣自動化工學學士學位、系統工程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1990、1993年分別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和教授, 1996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1994—1995年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哈斯商學院任高級訪問學者、助理研究員,1998—2000美國任斯利爾理工大學拉里管理學院訪問教授。歷任天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管理學院MBA 中心主任、副院長,天津財經大學副校長等職。1997年獲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稱號,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天津財經大學金融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科研方向是金融工程、創業管理,在全國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國最早從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學者之一。迄今已主持完成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金融風險分析、防範與控制」在內的7項國家項目和多項省部級項目。在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獲得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992)、天津青年科技獎(1992)和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主要講授「管理學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創業管理」等博士、碩士研究生課程。 主要社會學術兼職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八、九屆評審組成員,國家教育部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金融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管理學會副會長等,並擔任《管理科學學報》編委和編輯部主任、《南開管理評論》、《管理評論》和《中外管理》雜志的編委。

張元萍(點擊查看個人照片),女 1955年生於天津市,1981年考入天津財經大學,1985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2年和2000年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中心研修。現任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天津無形資產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職。主要研究領域金融投資與融資、金融衍生工具、國際投資等。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投資理論與實務、金融衍生工具、投資學等課程。曾在各種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50篇、主編、參編各種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風險投資運行機制與模式》、《國際技術貿易理論與實務》等,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其中《北方技術交易市場運行機制研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科技成果轉化的計量分析》獲天津市優秀調研成果三等獎。1999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張元萍(點擊查看個人照片)

高正平(點擊查看個人照片),男,1954年月11月出生,河北豐潤人,博士,教授。現擔任天津財經大學副院長及中金會(中國金融人才委員會)常務理事、2l世紀高等學校金融學系列教材編委會委員、天津市風險投資促進會專家組成員、天津市經濟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金融學教學和科研工作,1997年以來,完成專著3部,撰寫論文20餘篇,參加多項省部級課題項目。科技成果結合中國經濟改革實際的居多。其中代表作主要有《證券公司風險規避與管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政府在風險投資中作用的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完善我國投融資體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財經,1997)、《「銀邊債券」關於城市公債的理性思考和現實選擇》(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1)、《資本證券化與我國實現途徑選擇》(人大復印資料「金融與保險」,2001)、《濱海銀行組建方案可行性研究》(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2002)等。現在從事的研究有:主編《中小企業融資新論》(中國金融出版社,預計2004年年初出版)、橫向課題《天津市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天津市國際信託投資公司,預計2003年年底完成)。

劉忠燕(點擊查看個人照片), 女 1953年1月生,金融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從事金融學教學與研究21年,現主講金融學專業基礎理論課「貨幣銀行學」;專業課「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院核心課「金融學」。曾講授「金融市場學」、「證券理論與實務」。近五年在《國際金融研究》、《金融論壇》、《中國財政》、《天津社會科學》、《金融理論與實踐》、《現代財經》等重要核心刊物、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5篇。主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學》、《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教程》、《現代股票經濟通論》、《儲蓄與投資》四部。參編六部。其中兩篇論文被人大復印刊物全文轉載、兩部專著和一篇論文獲「天津金融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持「天津社科十五規劃項目」一項。完成天津社聯「資本市場發展」調研項目一項。

孟生旺(點擊查看個人照片),男 1966年3月出生,漢族,中共黨員,經濟學博士,金融學系教授,現任天津財經大學教務處處長。1999年訪問了英國寶成保險集團,2002年以高級訪問學者的身份在英國倫敦城市大學保險與精算系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訪問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保險與精算。曾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和譯著5部。先後主持和參與完成了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獲各種科研獎勵4項,多次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並到會宣讀了論文,2000年獲"天津市優秀青年人才獎"。目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保險經營風險評估與保險監管系統研究"和中國人民大學安寶統計與精算研究中心項目「Actuarial Model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Chinese Automobile Insurance」。代表作有:《實用非壽險精算學》(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利息理論與應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Accounting for indivial over-dispersion in a bonus-malus automobile insurance system," (The ASTIN Bulletin, Volume 29, No. 2, 1999, pp.327-337)。

孫森(點擊查看個人照片), 男,1949年生人,祖籍廣東省中山市,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曾於一九六九年到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插隊;一九七四年進入天津財經大學財金系學習,一九七七年大學畢業;一九八五年考入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攻讀碩士研究生,一九八八年畢業,獲碩士學位。一九九六年晉升為教授。現任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黨總支書記,兼任中國金融會計學會理事、天津農村金融學會理事,曾任天津城市金融學會副會長。講授貨幣銀行學、貨幣經濟學、金融學、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銀行電子化、銀行會計、銀行外匯會計等課程,目前主要講授貨幣銀行學、貨幣經濟學、金融學、銀行電子化、銀行外匯會計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運行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貨幣市場、銀行電子化。主持完成天津「九五」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兩項(發展消費信貸若干問題的建議;規范我國票據市場發展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項目一項;獨著、主編、合著、參編各類著作8部;在《國際金融研究》等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四篇論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轉載》。曾獲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次,獲天津市金融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一項。

唐以今(點擊查看個人照片) 教授 1982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繫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2年起在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任教。 1986—1999 年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系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4—1995年獲瑞士巴塞爾州立獎學金,在巴塞爾大學經濟系作訪問學者1年。 1998—1999年獲歐盟—中國高等教育合作獎學金,在比利時魯汶大學轉型經濟研究所作高級訪問學者6個月。 主講課程:國際金融、國際金融市場、國際經濟學。 主持國家教育部課題2項 主持天津市教委課題1項 出版專著1部,學術論文多篇。

王淑敏(點擊查看個人照片) 女 教授 生於1944年 河北省武邑縣人 漢族 中共黨員 1969年畢業於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至今已從事高校教學科研工作30餘年,現任金融系貨幣銀行學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王淑敏教授多年來致力於中國金融理論與實務研究,並廣泛涉獵中外金融信託與租賃領域,是中國較早從事信託租賃研究的專家之一。主要講授的課程有:貨幣銀行學、金融學、金融信託與租賃、證券理論與實務、西方貨幣信用理論研究。 王淑敏教授在科研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撰寫出版著作主要有: 主編《金融信託與租賃》(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專著《金融深化創新論》(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 主編《投資經營與管理》(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主編《農行經營管理若干問題探討》(天津社科出版社出版) 承擔的科研項目有: 天津市社科重點科研課題「金融深化創新研究」和天津市教委科研課題「金融市場融資渠道拓展研究」。兩項科研成果均受到專家組的高度評價和社會有關部門的好評。 公開發表論文幾十篇。 獲獎成果多項。

姚莉(點擊查看個人照片),1960年生,漢族,1978年考入天津財經大學,1982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5年進入南開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1988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96年在南開大學攻讀博士,2000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天津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所教課程有:國際金融(全校掛牌)、國際金融(雙語)、國際結算、金融理論專題講座。

安合祥(點擊查看個人照片) 男,1943年生人,河北省晉州人,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學計劃專業畢業,教授,金融系投資教研室主任,中國宏觀經濟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邀研究員。
任碧雲(點擊查看個人照片)女,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共產黨黨員,1962年6月出生於山西榆社。1979年9月考入山西大學經濟系就讀,1983年8月畢業並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以後留校任教,期間,先後在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系、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進修,1988年—1989年曾在廈門大學財金系研究生班學習。1997年12月調入天津財經學院金融系工作,同時攻讀金融學碩士研究生課程,於1999年6月參加由國務院學位辦組織的英語、經濟學綜合科目考試,順利通過,並於1999年9月獲經濟學碩士學位。之後,又於2002年9月考入中央財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金融宏觀調控。任教20年來,主要講授課程有:貨幣銀行學、金融學、財政學、證券投資學、金融營銷學及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等。所講授課程均受到專家、同行的認可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此外,她還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1994年被聘為中國工商銀行山西省分行客座教授;2000年被聘為中國工商銀行長春金融研修學院客座教授;2001年被聘為中國農業銀行天津金融研修學院客座教授;1999年以來,多次為中國工商銀行總行資金部、零售金融部、院校部、工會及雲南省分行、遼寧省分行、天津市分行等作過學術報告;還為中國交通銀行天津市分行、天津市商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天津分行等作過學術講座。

李素梅(點擊查看個人照片)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 博士 教授 碩士生導師
天津財經大學金融與保險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
從事金融學教學,科研工作10餘年,美加高級訪問學者,
獲得金融服務行業FSI(Financial Services Instry)資格認證。
主要研究領域: 產業投資基金研究 中美投資基金比較研究
金融投資管理 公司金融
聯系方式:E-mail:[email protected]
主要代表作
一.專著
[1] 《金融市場與證券投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7
[2] 《中國產業投資基金綜合績效及發展戰略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8
二.教材
[1] 《金融學》參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6
[2] 《證券投資教程》參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1
[3] 《貨幣銀行學》參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4
[4] 《歐元發展趨勢與中國》參編,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0.1
三.主要學術論文
[1] "The analysis of net cash inflow of money market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發表於《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Volume 7,Number 3,March 2008
[2] "美國養老保險基金與共同基金關聯效應分析及啟示"
《現代財經》 2008.3
[3]"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rategies of Chinese and U.S. Holders of Mutual Fund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主題為 "3rd Asia E-Business International Forum"的國際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2007.2
[4]"The analysis of Mutual Funds in US and their revelation"
提交在希臘舉行的主題為"Department of Shipping, Trade and Transport" 的國際研討會徵文入選, 2007.7
[5]"美國基金業發展的相關分析及對亞洲的啟示"
提交國際研討會,《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9
[6]"美國股票基金投資組合轉換率分析及借鑒"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5.6
[7]"美國共同基金行業結構歷史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銀行家》,2005.5
[8]"天津市發展民間投資的可行性分析"
《現代財經》,2005.3
[9]"國債的貨幣效應初探"
《現代財經》,2003.11
[10]"中國信用缺失的內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5
[11]"我國貨幣政策與就業政策有效聯結之途徑"
《現代財經》,2001.3
[12]"論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浙江金融》,2000.9
[13]"借鑒國際經驗,發展中小企業"
《宏觀經濟管理》,2000.9
[14]"通貨緊縮原因的內生性及外生性探析"
《金融市場》,2000.4
[15]"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與貨幣政策效應的幾點思考"
《內蒙古金融研究》,2000.4
[16]"關於我國就業問題的宏觀經濟學思考",
"留美經濟學會"組織的"國際研討會"參會論文並做主題發言,
部分觀點載《經濟學動態》 1998.7
四.完成科研項目
[1] "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操作系統設計及編制"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橫向委託科研項目
項目負責人之一,已完成並通過鑒定, 2007.11
[2]"資本流動與民間投資發展",天津市"十五"投資項目
項目負責人,已完成並通過鑒定,2005.10
[3]"天津市增加民間投資的有效戰略研究",天津市"十五"社科規劃項目
項目負責人, 已完成並通過鑒定,2004.11
[4] "股票價格波動與宏觀經濟因素相關性分析研究"
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
項目負責人, 已完成並通過鑒定,該項目被"海通證券有限公司"採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3.11
[5] "宏觀經濟運行與金融宏觀調控研究"
天津市"九五"社科規劃基金項目
項目負責人, 已完成並通過市級鑒定,2000.6

張元萍和孫森帶金融工程的.天財在天津算是不錯了.文科僅次於南開.金融行業大部分被天財壟斷~就業不成問題.但現在金融風暴……不好說了~

㈢ 張維的代表論文

1.Zhang YJ (Zhang, Yongjie), Zhang W (Zhang, Wei),Can irrational investors survive? A social-computing perspective,IEEE INTELLIGENT SYSTEMS(SCI,JCR 1區),2007年9月,Vol.22,No.5,58-64
2.WEI ZHANG,YONGJIE ZHANG, XIONG XIONG, XI JIN,BSV INVESTORS VERSUS RATIONAL INVESTORS: AN AGENT-BASED COMPUTATION FINANCE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2006年3月,Vol.5,No.3,455-466
3.張維,李根,熊熊,韋立堅,王雪瑩,資產價格泡沫研究綜述:基於行為金融和計算實驗方法的視角,金融研究,2009年8月,No.8,182-193
4.張維,趙帥特,熊熊,張永傑,計算實驗金融、技術規則與時間序列可預測性,管理科學,2008年6月,Vol.21,No.3,74-84
5.張維,喻穎,張永傑,熊熊,趙帥特,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創新:新世紀的觀察,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年8月,Vol.28,No.8,159-170
6.張維,邱勇,多銀行貸款池的組合違約風險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8年8月,Vol.11,No.4,134-141
7.張維, 高雅琴,張小濤, 新會計准則下銀行資產分類會計選擇的理論建模,會計研究,2008年 2月,No.1,12-17(95)
8.張維,張永傑, 異質信念、賣空限制與風險資產價格,管理科學學報,2006年8月,Vol.9,No.4,58-64
9.劉文財,張維,面向資本市場復雜性建模:基於Agent計算實驗金融學,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2003年2月,Vol.23,No.1 3-7
10.劉文財、張維,基於Agent的金融市場模型研究進展綜述,系統工程學報,2003年4月,Vol.18,No.2,135-141

㈣ 張維的人物生平

1913年5月22日,張維出生於北京市一個稅務職員家庭。父親張圖是舊京師譯學館的學員,清末民國初年供職河南安陽縣稅務局,並兼任家庭教師。
1915年,張維出生後2年,其父便溘然長逝,僅靠父親的積蓄及兄長的工資維持生活,家境清寒。
1918年,他5歲入北京小學,11歲考入北京四中,15歲轉考至天津北洋大學預科。
1929年,16歲考入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當時學校名為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以羅忠忱、顧宜孫、黃壽恆為代表的唐山交大一代名師正值盛年,又有朱物華、劉仙洲、華鳳翔、張正平、張伯聲等著名教授在校執教,使得西南交通大學成為當時最為著名的工科學府之一。張維醉心於數學與物理學,而數學尤為突出。大學期間學業卓爾不群。
1933年,20歲弱冠之際,便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結構工程),獲工學士學位。他的同班同學(唐山交大 1933 屆)五十餘人中有美國工程院院士林同驊,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嚴愷、劉恢先等人。
大學畢業後,張維被分配到當時仍在向西延伸的、貫通東西的鐵路大動脈隴海鐵路實習,輾轉於潼關至西安的潼西段工地,在華陰、壩橋協理鐵路施工。
工作未及經年,便應母校之召,於1934年4月回到母校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任結構力學與結構工程助教。在這期間,他開始與力學結下不解之緣。1933至1934年,美國公布了新版的鐵路橋梁規范,張維查閱了大量力學著作和文獻,撰寫了對該規范內容力學理論根據的探討論文。該篇論文以其獨特的見地在中英庚子賠款留學的報考與錄取過程中,受到主審教授的高度評價。
1937年,張維以優異的考試成績作為第5屆中英庚子賠款公費生,留學英國。他懷著「科學救國」的信念,於9月中旬抵達倫敦,在當時頗有聲望的帝國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A.J.S.皮怕德(Pippard)教授指導下學習,一年後即獲帝國理工學校文憑(DIC)。這一年的寒假,為了求索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深入的工程知識,他跨過英吉利海峽到德國進行考察。他對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校F.特爾克(Tolke)教授的殼體理論研究很感興趣,並見到殼體理論將會在固體力學和結構工程研究中大放異彩,決定赴德國學習。經過一番周折,終於獲准於1938年7月到柏林高等工業學院(今柏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系工程力學教研室,在特爾克教授指導下進行殼體理論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只好繼續留在德國。
1942年2月,任柏林高等工業學校工程力學教研室助教,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完成了隧道應力分析與彈性波石油勘探等項研究。
1944年10月,他以優秀的成績通過論文答辯,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張維在論文中利用特爾克導出的方程,採用漸近方法與貝塞爾函數,在國際上最先解決了圓環殼受任意旋轉對稱載荷作用下的應力狀態求解問題。由於當時中國小豐滿水電站大型水輪機是由瑞士埃舍爾-維斯機械廠(Escher-Wyss Maschinen-buu Fabrik)設計和生產的,張維為了掌握祖國工程建設需要的先進技術,通過各種渠道同該廠聯系,終於在1945年9月獲准移居瑞士,在當時很有名的埃舍爾-維斯機械廠研究部任研究工程師,從事旋轉機械中的叉管、圓盤葉片的研究工作,同時等待回國的時機。
1946年5月,在得知可以回國的消息之後,張維商得廠方同意,毅然中止了合同,不等銀行解凍,帶著身邊僅有的一點錢,在中國駐巴黎使館的幫助下,全家三人從馬賽港坐船,途經西貢、香港,歷經艱辛,回到祖國的上海。他回國後,先後受聘於同濟大學、北洋大學,
1947年,受聘於清華大學,與已在清華執教的錢偉長分擔全校的力學課程教學。他先後講授過材料力學、高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塑性力學以及板殼理論等課程。
1951年起,由於高校院系調整和發展的需要,張維開始擔任行政、教學與科研管理工作。
1952年,他擔任三校(清華、北大、燕京)建設委員會工程處負責人,
1954年任清華大學建設委員會主任,為三校和清華的基本建設作出了貢獻。1952年到1956年,他擔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
1955年,張維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56年,按照國家和學校的規劃,清華籌建了一批新專業。
1958年,他籌建了工程力學數學系,並任第一任系主任。1957年以後,張維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先後分工主管教學與科研,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
1962年到1984年期間,他擔任教育部工科力學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力學學科組織長。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張維受迫害達數年之久。1976年春他主動提出離開領導崗位到校工廠參加勞動。
1977年張維重新回到了清華大學副校長的工作崗位。
1983年,他受國家教委的任命,出任深圳大學首任校長。他不顧古稀之年,一年八次往返於深圳、北京之間。為了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到深圳大學任職、任教,他不辭勞苦,不避寒暑,多次登門求賢,使許多專家為之感動。他率先對學生實行勤工助學制度,對教職工聘任、系科設置、教學計劃等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和其他校領導一起,為建成深圳大學作出了貢獻。
1956年,張維參加制定了我國十二年科學遠景規劃,並任土水建組組長。
1962年,他又參加制定了十年科學發展規劃,擔任科學發展規劃的力學組副組長,與郭永懷、劉恢先等專家一起倡議,並第一次把抗爆抗震問題列入國家規劃。
1978年,他又參加了八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的制定工作,任理論和應用力學組常務副組長,為我國工程力學學科的發展作出努力和貢獻。
1980年到1987年,他連任兩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和力學學科組組長。1987-1990年又擔任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
1994年,中國工程院建立,他又被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㈤ 張維的科研方向

主要科研方向涉及金融風險管理、資產定價、計算實驗金融和中小企業融資等。在天津大學創辦了國內高校中最早的金融工程研究方向之一,首批招收了金融工程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是我國最早從事金融工程教育和研究的學者之一;主持完成了第一個關於金融工程和金融數學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的課題「金融風險分析、防範與控制研究」;翻譯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實物期權理論著作並在國內最早得到國家基金資助開展實物期權及期權博弈研究;得到國家基金資助在國內第一個從事計算實驗金融研究,並在IEEE-Trans. on IS和《管理科學學報》等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計算實驗金融學成果。獲得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992)、天津青年科技獎(1992)和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2006)。主要講授「管理學科研究前沿」、「金融定量分析」、「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創業管理」等博士、碩士研究生課程。

㈥ 張維的獲獎情況

實物期權方法的信息經濟學解釋,天津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2年12月2.天津市科技風險投資機制研究,天津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12月3.工商管理學科十一五發展戰略與優先資助領域遴選研究,天津市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2006年12月4.計算實驗金融研究,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7月
5.獲得過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992年)
6.天津青年科技獎(1992年)
7.1997年獲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稱號。

㈦ 張維的發表論文

認知偏差、異質期望與資產定價,管理科學學報,2010年1月 Trader Species With Different Decision Strategies And Price Dynam-ics In Financial Markets: An Agent-Based Modeling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2010年3月 基於計算實驗方法的行為金融理論研究綜述,管理評論,2010年3月 公司並購中的「羊群行為」:基於中國數據的實證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年3月 合格投資人制度比較及政策建議,上海金融,2010年5 一個次貸危機生成的概念模型及其對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啟示,管理評論,2009年2月 日內高頻金融數據的異常檢測,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年5月 資產價格泡沫研究綜述:基於行為金融和計算實驗方法的視角,金融研究,2009年8月 理性、有限理性、噪音與資產價格,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9年12月 中小企業融資體系構建的分析和評估,生產力研究,2008年1月 銀行治理、信貸配給與中小企業融資,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年1月 天津創業投資模式、問題與對策的思考,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年1月 新會計准則下銀行資產分類會計選擇的理論建模,會計研究,2008年 2月 社會資本在團體貸款還款激勵中的作用研究 ,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3月 污水處理廠機器學習綜合評價,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3月 台灣股票指數期貨的日內價格發現機制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8年4月 委託代理、商業銀行信貸行為與中小企業貸款分析,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4月 各種融資方式對中小企業適用性評價,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4月 論公允價值會計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影響——國際經驗的借鑒,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4月 信息噪音、結構化模型與銀行客戶風險限額管理,中國管理科學,2008年4月 計算實驗金融、技術規則與時間序列可預測性,管理科學,2008年6月 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創新:新世紀的觀察,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8年8月 多銀行貸款池的組合違約風險研究,管理科學學報,2008年8月 財政資金進入創投產業的模式比較,現代管理科學,2008年8月 突發性雨雪冰凍災害對我國經濟影響與應急管理研究項目中的科學問題及預期成果,中國科學基金,2008年8月 股指期貨跨境聯合監管模式分析,投資研究,2008年9月 基於多元正態逆高斯分布的組合違約風險研究,中國金融學 ,2008年9月 基於ACF的行為金融研究局限及未來研究方向,現代財經,2008年10月

㈧ 張維到天津有火車嗎

有很多車次都停開了。你可以上12306查詢一下。

閱讀全文

與天津信託張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
北方水業股票 瀏覽:57
702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65
13年再融資 瀏覽:765
榮豐地產股票 瀏覽:224
同股份股票 瀏覽: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麼 瀏覽:564
銀行理財經理工資高嗎 瀏覽:769
房企融資多個渠道收緊 瀏覽:398
四通股份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瀏覽:649
科創板投資者可以有幾種交易方式 瀏覽:780
基金風險准備金的計提會計處理 瀏覽:321
天津納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692
景順長城財富號基金好嗎 瀏覽:586
馬來西亞mfc理財平台 瀏覽:596
a輪融資占股 瀏覽:349
理財經濟 瀏覽:486
兒童理財書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