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每個月固存2000,選擇網貸理財好呢還是余額寶活期理財好
樓下說的什麼鬼···
余額寶活期,年化只有2.64%,也就是說你每月存2000,一年24000,到一年後的利息633.6
網貸就算平均一年定期10%年化,2000一年就是200,一年後24000的本金就有2400的利息···
這筆帳你自己算算吧···其實每個月存2千這個習慣很好,我一個月只能存1500···不過幾年下來,算上利息,也不少了。
⑵ 怎麼看待活期理財產品
你好,活期理財產品好不好,最看重的以下幾點:
1.收益和到賬時間
2. 是否能看到具體債權
3.是否涉及資金池
總的來說,網貸平台的活期理財產品還是跟平台資質掛鉤,關鍵因素在於投資人能否篩選出好的平台,好的標。
⑶ 網貸一般有哪些活期理財產品
網貸基本都不算什麼活期的;
不過相對於銀行的活期利率更高;
相對於固定存款也是利率更高,但是周期可以自選,
像OK貸現在基本都是1-3個月的項目,
利息比銀行的也要高好多倍
l
⑷ P2P網貸平台活期理財產品哪個收益最高
活期理財產品跟投贏家比較可靠
⑸ 銀行理財和網貸P2P理財到底哪一個好一點呢
理財模式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互聯網投資理財方式,將線上和線下巧妙結合起來,通過第三方平台將錢放心大膽得借給別人。
P2P理財會比銀行理財好,可以通過P2P理財與銀行理財的比較來看:
(1)收益率PK:P2P高、銀行理財低。
銀行以手續費、託管費、管理費等名錄,瓜分了理財投資者大量收益。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5%,。P2P投資收益明碼實價,普遍在9%~18%之間,是銀行理財產品的4倍有餘。
(2)抵押擔保PK:P2P有、銀行理財無。
銀行理財實際是投資者借給銀行的一種信用貸款,除了銀行信用之外,沒有任何風險抵補措施和手段,出現理財損失,投資者往往無可奈何,只能忍氣吞聲。P2P普遍都有借款人足值資產或高質量債權作抵(質)押,並履行抵押登記手續,同時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履行逾期代償義務,可以說為理財資金安全加上了雙保險。
(3)真實項目掛鉤PK:P2P清楚、銀行理財糊塗。
現實當中,銀行理財經理大部分不清楚他們賣的是什麼,不知道資金用途、收益與何掛鉤、產品風險等等,理財經理賣得稀里糊塗,客戶賣得也稀里糊塗。P2P理財需要資金需求方提供真實的借款用途和項目信息,投資者可自主甄別和選擇借款項目,做到了心中有數、明明白白。
(4)流動收益PK:P2P按月(季)付息、銀行理財到期付息。
銀行理財普遍都是產品到期後一起結算本息,購買期間不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現金流收益,容易導致投資者流動性不足或緊張。P2P理財採取按月(季)付息,到期還本的方式,既降低了理財風險,也能滿足日常的流動性需求。
⑹ 網貸平台新推月月升類理財產品怎麼樣
一、擠兌風險
我們可以舉個極端例子,加入投資人都只投一個月期限的債權,但月月升等類產品,它持有一個月以後往往可以隨時退出。但這類退出往往跟普通債權轉讓模式又還有區別。
普通模式如果投資人發起債權轉讓,只要沒有投資人接收轉讓債權,投資人的債權就無法提前贖回。
而月月升類產品,往往平台有保底的最短退出時間,也就意味著,只要投資人申請提前贖回月月升產品,平台都會負責幫投資人提前去贖回。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有一天,平台突然爆發重大負面危機,但平台又承諾月月升類產品只要投資人提前贖回債權,就負責接收,那麼如果大量投資人要提前退出,去接收投資人提前贖回的債權的錢從哪裡來呢?
如果連續到期不能按時退出,往往意味平台信用違約。一旦平台喪失信用,後果很嚴重。
這類模式的確是方便了投資人,可以隨時退出,但把擠兌的風險轉讓給了平台,如果不是這種模式,也沒有拆期限的平台,即使遇到再大的負面輿情,也不會遇到太大的擠兌危機。
二、拆期限的瑕疵
因為這類產品會有對應的可持有最長時間,到期必須退出,很容易讓人關聯聯想到,實際的借款人就是最長的期限,比如一年期,或者三年期。
但投資人往往投一個月以後,就可以隨時退出,雖然可以解釋是投資人把債權又重新轉讓給平台了,但它的本質類似拆借款期限,有一定的瑕疵。
三、更容易留住投資人資金
一般來說很多投資者還是喜歡偏向於短期產品,而且短期產品到期後,這部分投資者也會選擇左顧右盼,看是否有更合適的機會,如果有,往往就提現走人,傳統的短期產品,留住投資人資金的吸引力要小。
月月升產品剛好相反,投資人即使投短期的債權,到1個月、3個月可以贖回時,只要平台沒有大的問題,他們往往不會選擇退出,而是選擇繼續持有觀望,一個是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的吸引力,另一個是流動性強的優勢。
所以這類產品,即使用短期的債權,往往也容易吸引投資人留住長期的資金。
四、產品名義利率往往是單利
我們平時投資平台的產品,更多是按月付息的方式,每月收到的利息復投還能產生新的利息。
舉個簡單例子,名義利率為年華12%的產品,如果是每月付息,利息復投後,我實際的投資年華收益率能達到12.6%,時間越長,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相差越高。
月月升產品往往是你退出時一次性付本息,它的實際利率就是名義利率,沒有差別。
這也就是為什麼投一年期年化12%月月升產品,到手收益比投一年期普通按月付息年化12%產品收益低的原因,前者計息是單利的模式,後者是復利的模式。
但流動性方面往往月月升類產品更好些,普通標必須要有投資人來買債權,你才能提前贖回,而前者往往少了這個要求。
現在有這類產品的平台還不少,產品的優缺點主要如上所述,做為風險控制方來說,只要掌握到該產品的風險特點,就可以控制。
比如這類產品的比例不能太高,應該根據平台自有資金的充裕度來適當控制,越充裕的越可以適當放高些,反之則少放,中小平台盡量慎用,因為中小平台本身抗擠兌風險的能力就較差,但這類產品的流動性風險比活期產品又還能低些,極端流動性風險就是活期債權。
投資人也可以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如果以前只投過短期產品,沒投過長期產品的可以拿網貸平台月月升類產品來練手,因為它即能享受到長期債權的收益,也能享受到流動性的優勢。
⑺ p2p網貸平台系統活期理財為什麼飽受爭議
不是飽受爭議,而是國家政策不允許非銀行企業做活期理財產品,余額寶除外,主要余額寶的客戶群體太過龐大
⑻ 網貸活期理財是合規的,符合監管政策嗎
現在監管平台沒有對此作出要求,一方面要有資質,另一方便要保證標等涉及到的信息的真實性,平台需要盡審查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