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購買信託產品如何征稅
以公司的名義購買信託產品,信託公司沒有代繳稅收的義務,但是作為公司必須按照公司稅收的流程主動報稅,不然被審計檢查到,後果會比較嚴重。
B. 信託計劃份額收入如何計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內他居民企業容取得的投資收益屬於免稅收入。因此,甲企業通過信託公司購買信託產品的投資收益不屬於免稅收入范圍,需要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甲企業參與設立信託計劃,向子公司提供融資的行為屬於債權性投資,其取得的信託計劃分紅收入應按利息收入進行相應的稅務處理,其轉讓信託計劃份額按轉讓財產進行相應的稅務處理。
C. 個人投資理財產品中哪些免稅
1、國債。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
2、基金。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時不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3、人民幣理財。國家還沒有出台代扣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個人所得稅政策,這類產品暫時也可以免稅。
4、信託產品。國家對信託收益暫無代扣繳規定。
5、保險理財。參加保險所獲得的各類賠償是免稅的。封閉式運作各類保險等利息所得免徵所得稅。
6、教育儲蓄。免徵利息稅。
D. 信託收益涉稅嗎
尊敬的納稅人:
您好!您在我們網站上提交的納稅咨詢問題收悉,現針對您所提供的信息簡要回復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規定:第一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本條例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為營業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營業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四、勞務報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八、財產租賃所得;九、財產轉讓所得;十、偶然所得;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個人從信託投資公司取得了信託收益不屬於法律法規規定的征稅范圍,因此不徵收營業稅及個人所得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因此,若為企業從信託投資公司取得了信託收益,不需繳納營業稅但需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上述回復僅供參考。有關具體辦理程序方面的事宜請直接向您的主管或所在地稅務機關咨詢。
E. 中國大陸境內的外籍人士購買國內信託公司的信託產品所得的收益收稅嗎
信託產品好像是不免稅的,實體投資收益是免稅的,具體應該咨詢稅務機關
F. 大小非轉讓給信託是否可以免稅
第一,手中的受限股轉讓以信託持股的方式,也不會變為流通股,限售股變為流通股,需要一個期限,如果是控股股東或控股股東關聯人,需要上市後3年才能解禁成為流通股股東,如果非控股股東而沒作出鎖定承諾的話,則需要1年的限售期後才可以流通。
2,按照新的大宗交易規則,那是按照接盤方,建立長期持股而作出的修改。
3,補充通知是詳細說明手上所得稅的繳納和計算方式。我手上就有詳細文件。
4,轉讓給信託不能避稅,因為扣稅的裡麵包含國稅和地稅,國稅方面,個人是不能享受稅收優惠的,通過某種途徑可以做到地稅的稅收優惠,也有成功的案例,如有需要。
網路HI,,,,聯系,。
G. 個人購買信託如何繳稅
目前個人購買來信託是不交源稅的,目前我國對信託產品本身收益暫無征稅規定,而是按照現行的一般性稅收政策對信託活動進行稅務監管,並未考慮信託本身法律關系的特殊性及其表達方式、實踐方式。具體表現為信託資產轉移時按照「產權轉移」徵收營業稅、印花稅、契稅等,是否徵收個人所得稅則沒有具體的規定。
一般而言,信託產品的用途是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個人獲取的收益應歸屬於「利息、股利、紅利所得」,應按《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按20%稅率全額計征個人所得稅。但是現在所採取的投資人的個人報稅制度中,信託公司是不會代收代繳投資者的稅款的。此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息紅利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補充通知》第二條規定,對證券投資基金從上市公司分配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扣繳義務人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時,減按50%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另外,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免納個人所得稅。
H. 信託遺產避稅
個人信託是指委託人(指自然人)基於財產規劃的目的,將其財產權移轉予受託人(信託機構),使受託人依信託契約的本旨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的行為。不少高資產凈值的客戶已經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規劃自己的財產。
雖然國內很早就出現「試水」遺囑信託的說法,但是尚未聽說任何實例。專業研究人員介紹說,國內相關法律不健全及信託公司綜合資產管理能力較弱,使得我國遺囑信託「先天不足」。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多高額壽險保單頻頻出現,更多的富人更願意通過購買高額人壽保險,將受益人指定為其兒女,該筆財富既可合理避稅又能避免遺產紛爭。
信託本來就有財產轉移和傳承的功能,但是在國內「監管部門擔心信託可能成為黑錢洗白的渠道,因此只允許信託資金在同一個賬戶中出入,使得父母購買的信託產品收益無法進入兒女的資金賬戶,給產品設計造成困難。」
遺產里除了錢,還包含了不動產等很多資產形式,如果要做遺產信託,要求信託公司必須具有綜合的資產管理能力,可是大部分信託公司只具有投融資的能力。而國內的整體信用體系和法律體系也不是很健全,導致該業務「一直處於萌芽階段」。
我國徵收遺產稅的話題已經爭論了數年之久,雖然目前還未正式徵收,但也只是時間問題。專業理財人士介紹,雖然在我國遺囑信託「欲投無門」,但按照我國現行法律,保險金所得也可以達到「免稅」的效果。子女作為保險金受益人,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而現在許多父母買房子直接掛在子女名下,也是將來規避遺產稅的方式之一。
I. 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收入是否免稅免營業稅還是所得稅
一、企業購來買銀行理財產品自涉及的營業稅問題分兩種情況處理:
1、企業購入銀行理財產品並持有到期取得收益的行為,屬於購入金融商品行為,不徵收營業稅。
2、企業購入銀行理財產品未持有到期即進行轉讓,則以理財產品的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按「金融保險業-金融商品轉讓」稅目計繳營業稅。
二、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即企業將自有資金提供給銀行或信託公司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由其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將利息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其實質就是企業將資金貸給銀行或信託公司等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使用並收取利息的行為,應按「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
三、如果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在二級市場進行轉讓,應以賣出價減去買入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按「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通過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屬於金融商品買賣中的其他金融商品買賣。除個人取得的收入暫免徵收營業稅,公司取得的收入應按上述規定差額徵收營業稅。
J. 為什麼國債、信託產品、開放式基金、保險理財等金融產品的收益可以免所得稅
教育儲蓄存款
在所有的儲蓄存款中,只有教育儲蓄存款的利息免徵個人所得稅,目前利息所得稅為20%。因此,投資教育儲蓄能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增加20%的投資收益。此外,教育儲蓄作為零存整取儲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綜合免稅和利率優惠兩項實惠,教育儲蓄存款的收益至少是同期限零存整取存款的1.76倍。
目前,國家規定教育儲蓄的對象為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因此有適齡學生的家庭都可以投資教育儲蓄。在就讀小學,高中(中專),大學本科(大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時,每個階段可分別享受一次最高2萬元的免稅優惠。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念到博士,可享受總計8萬元的免稅優惠。教育儲蓄到期銷戶時,要能提供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才能享受利率和免利息稅的優惠,否則按零存整取儲種計算利息。
國債和特種金融債
債券由於其收益穩定,風險小,成為保守理財者熱衷投資的理財產品。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在債券中,只有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相對來說,大眾投資的絕大部分是國債。
國債風險幾乎為零,利率略高於同期的銀行存款,從長期來看,個人投資國債還是較為合理的。由於免稅,即使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略高於國債,但扣除稅款後的實際收益反而低於國債。
國債有兩種:憑證式國債,記帳式國債,相同期限的憑證式國債,比記帳式國債的收益率要高,但是流動性較差。
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產品
目前,許多家銀行推出各種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幣理財產品,對於人民幣理財產品和外匯理財產品,暫時免徵收益所得稅。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產品屬於專家理財,是由具有多年金融產品交易經驗的投資專家進行理財操作。和其他理財產品相比,人民幣理財和外幣理財的最大優勢在於銀行掌握了一些只有銀行才可以進入的投資領域,確保可以獲得較高收益,且可以迴避很多市場風險,但流動性不佳。
開放式基金
隨著近一兩年來股市火暴,開放式基金高達100%以上的投資收益,幾乎讓所有想賺錢的人都成了"基民"。投資開放式基金不僅有獲得高收益的機會,還有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實惠。
開放式基金由專家理財,收益率比較高,並且流動性好,變現性強,適合長期投資,但從目前的市場來看,投資開放式基金要想獲得和2006年一樣高的收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目前股市震盪的情況下,投資偏股型,配置型的開放式基金還有可能會虧錢。
信託產品
信託是信託公司發行的一種金融產品,它是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收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的財產管理行為。目前國家對信託收益暫不收取個人所得稅,因此,它是一種不錯的理財產品。
信託基金投資范圍廣泛,如投資於企業,股票,債券,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從投資收益來講,信託的到期收益率要明顯高於同期相同的債券和儲蓄。從理論上講,信託投資的風險介於銀行存款和股票投資之間;但因信託計劃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投資者購買信託產品的風險實際上要大於買股票的風險,且流動性較差。
保險產品
按照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任何保險金都是免稅的,即領取保險給付和理賠金是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為此,在購買充足的保障之後,可將不需急用,且沒有更好投資渠道的資金購買投資型或分紅型保險,讓保險公司的專業理財團隊為你打理財產,獲得穩定收益。
對於有大額資產留給後代的理財者,選擇保險理財再合適不過了。目前,我國還沒有開征遺產稅,但隨著經濟發展和法律完善,徵收遺產稅應該是必然之事。按照國際慣例,遺產稅一般在40%以上。子女繼承遺產之前,必須先籌一筆遺產稅款。如果父母沒有事先進行遺產規劃,身故時又沒有留下足夠的現金和存款,龐大的遺產稅往往會成為子女沉重的負擔。面對如此高比例的稅收,合理規避遺產稅就成為富裕人家的一個理財重要任務。
因此,保險是最佳的規避稅收的理財方式之一,它可以確保完整地將資產轉移給下一代。但是同樣的,大家在購買保險的同時,要注意不要過多投入,因為保險從家庭收入支出以及理財的角度上來說,最好不要超出家庭收入的15%,這樣的資金配比才是最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