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發布時間:2021-05-08 04:34:45

『壹』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採用的駁論方法是什麼

一、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採用了反駁論點的方法,對司馬光的五點指責一一給予反駁。
二、詳解:
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第二個舉出根據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於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
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
三、作品簡介:
《答司馬諫議書》,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司馬諫議:即「司馬光」,當時任右諫議大夫,曾寫信指責作者的變法舉措。在本文中作者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並批評了封建士大夫階層的不恤國事、苟且偷安、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文章言辭犀利,針鋒相對,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舉重避輕而簡明扼要,既表明決絕的態度又不失贈答之禮,本文是我國古代的駁論名篇。

『貳』 《答司馬諫議書》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見什麼意思

見:作助詞,表示被動,相當於「被」。

整句意思是:現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

出自北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原文選段: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譯文:

現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製造了事端,爭奪了百姓的財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

我卻認為從皇帝那裡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行,這不能算是侵奪官權。

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消除種種弊病,這不能算是製造事端。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抨擊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這不能算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勸。

(2)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馬光給王安石寫了三封長信責難王安石推行新法。王安石則寫了《答司馬諫議書》回復,後來兩人完全絕裂,司馬光跟皇帝辭職,隱居洛陽專心撰寫《資治通鑒》。

主旨賞析:

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

這篇簡訊筆力精銳,文字富有說服力,語氣委婉而嚴正,既不傷害私人的友誼,也不向反對的意見妥協。作者的修辭和邏輯推理是根據對具體的人、具體的場合,運用了反駁、引導、對比、證明、啟發、類推等方法,由近及遠、由遠及近、層層逼進進行的,它是駁念性政論文的典範之作。

『叄』 解釋古文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解釋下. 其中的兩個為的意思謝謝啊

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
前一個「為」是「為、替」的意思;後一個「為」是「是」的意思.

『肆』 《答司馬諫議書》譯文

[原文]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譯文]

安石啟:昨日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意以為跟您友好相處的日子很久了,但討論國事往往意見不同,這是由於所採取的政治主張和方法不同的緣故。我雖然想硬在你耳邊羅嗦(強作辯解),恐怕結果一定不會得到您的諒解。後來又想到您看待我一向很好,對於書信往來是不應簡慢無禮的,因而我在詳細地說出我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諒解我。

我們讀書人所要爭論的,特別是在「名稱」(概念、理論)與「實際」是否符合上。「名稱」與「實際」的關系明確了,天下的真理也就有正確的認識了。現在您所用來教誨我的,是以為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的人都怨恨和誹謗我。我卻認為接受皇上的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交給主管官署卻執行,不算是「侵官」。發揚(恢復)前代賢君的治國原則,以便興利除弊,這不算是「生事」。替國家整理財政,這不算「拒諫」。排除不正確的言論,批駁巧言諂媚的壞人,這不算「拒諫」。至於怨恨毀謗的很多,那是本來早就該料到會這樣的。

『伍』 「上下肅然,稱為政理」,「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兩句中「理」的解釋。

肅然:這里是敬畏恭順不敢為非做歹的意思。稱:稱頌,贊揚。為:是。政理:政治清明。政理,不是一個詞,是主謂短語充當「為」的賓語。
理是清明的意思
為天下理財:理是管理的意思。

『陸』 為天下理財 不為征利什麼意思

為國家管理錢財,不能說設法生財

『柒』 《答司馬諫議書》中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中的兩個為是什麼意思

天下理財:替
不為整理:是

『捌』 為天下理財與不為爭議的為是相同含義嗎

為天下理財與不為爭議的為、兩者的含義是相同的。都是給予的意思

『玖』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所採用的主要反駁角度是( )

是反駁論據。

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第二個舉出根據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於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

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

(9)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擴展閱讀:

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其反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第二個舉出根據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

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於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

氣勢磅礴,寓剛於柔。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於理,理足則氣勢。擅於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則勢如破竹,無可阻擋。

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怡,鏗鏘有力,雖則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湧出,強調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

比如說詳細的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您或許能原諒我,結尾又說您批評未能幫皇上大有作為,那我知罪了,但讓我什麼也不要做,墨守常規就行,那我是不敢領教的。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

『拾』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翻譯成現代文

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
前一個「為」是「為、替」的意思;後一個「為」是「是」的意思。

閱讀全文

與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
誠邁科技主力資金流向 瀏覽: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瀏覽:883
貨幣型基金的價格 瀏覽:730
漢鼎宇佑有無投資葯業種植 瀏覽:328
外匯干貨外匯衍生品 瀏覽:680
雲南貴金屬交易所騙人 瀏覽:966
李超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 瀏覽:97
匯添富科創板基金A類C類 瀏覽:350
股票尾盤買入 瀏覽:2
登錄椰子理財 瀏覽:655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