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人一定要理財

人一定要理財

發布時間:2021-05-08 17:56:51

❶ 人一生中為什麼要理財理財分哪幾步

人理財的道理就想用好每一分錢,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再多賺點錢。理財的第一步是要有自己主觀意識,也就是說自己主觀意識上想要去理財,想要去賺錢,其次就是要衡量自己現在的實際情況(家庭、孩子、先有可以用的資金有多少等等),衡量下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之後再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資金,做其相應的投資理財。

❷ 為什麼需要理財

理不理財,差距真的非常大,而且時間越長越能看得出來。

我有兩個好朋友,我們叫他們小A和小B吧。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留在上海,而他們分別考上了家裡的公務員。雖然是不同的單位,但是工資都差不多,3000左右。現在快兩年過去,他們的生活卻截然不同。

小A,月光一枚

基本每月工資發下來,先是去大吃頓,然後就是買買買,還信用卡,再交交房租水電費什麼的所剩無幾,每個月工資剛好夠花,所以沒存下什麼錢,但是這樣有條不紊的溫飽生活狀態也一直沒被打破過,只是房子一直是租來的,單身生活養活自己剛剛好!

小B,25000+存錢小王子

小B在上學時就是一個理財愛好者,畢業後雖月薪3000多,但克制的他每月除去房租水電費等日常花銷外,還能節省下差不多1000元,所以他就用每月的存款都是500元買寶寶型的貨幣基金理財,500元買基金定投。

他說按現在的節奏,將年化收益控制在8%-10%就很滿意啦,這樣畢業5年差不多可以攢下7萬塊錢。

另外,他還說打算今年考下注冊會計師證,工資外賺些兼職收入,爭取過兩年可以靠自己攢下首付錢。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也能想到啦,小B會有自己的小窩,雖然有還貸壓力但是自己的資產,小A卻還要交房租給別人。小A開始羨慕小B,也明白了這赤裸的現實,意識到理財的必要性。

可是,知道理財不代表會理財!我把分享給好朋友小A的「理財6大定律、3大公式」,也分享給廣大財友吧!

◆ 理財6大定律 ◆

1.每月強制儲蓄

每月在發工資時,拿出15%—25%的收入進行強制儲蓄。

2.每天都記賬

做好個人的收支管理,記下每天的開銷,有助於對個人收入和開支情況做到了如指掌,並減少不必要的支出。

3.節儉,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

平時的衣服鞋子包包生活用戶都要愛護,學會保養努力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也會幫助省下很多錢。

4.身邊只留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雖然給我們帶來了便捷,但是持有多張信用卡,就不見得是件好事,花錢的機會和慾望也就更大了,負債也會增多。要學會控制盲目購物,沖動消費。

5.充分准備緊急的備用金

很多人都忽視了這一點,日常用於救急的現金很少。這里就需要建立一個財政危機的預防措施,以便出現意外或財政赤字時不會措手不及。

6.學會科學投資

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理財這件事。並不是所有的投資都像炒股、期貨這樣聽起來高深莫測,只要留心觀察 ,生活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理財方式。

◆ 理財3大公式 ◆

1.家庭理財完美方案 = 4 :3 :2 :1

這里指家庭或者個人收入分配要合理,比較流行的做法都是總收入的40%用於供房或者其他理財方面的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存款的應急資金;10%用於購買商業保險。這樣完美的分配,可以幫助家庭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效果。

2.還貸額度 = 月收入*35%

很多人自嘲自己是房奴、車奴、卡奴但有節制的還貸才是擺脫「 奴 」的關鍵,要想使自己日常的生活水平跟每個月的投資不受到太大的債務關系,那麼每個月就必須還貸款本息額度,一般不可以超過收入35%,20%左右是最合理的。

3.養老費用 = 目前年花費 *20%

理財作為人生規劃當中的一部分,老去是每個人逃脫不了的宿命,養老也就成為人生後半程必須會面臨的問題。

而這也是年輕人比較忽視的一塊,所以很多個人投資理財入門知識中多次強調要把以後的養老費用用進行合理的規劃,一般是等到收入和基本消費情況穩定以後開始准備,每年的支出*20%作為存款,用於退休後的日常生活開銷的費用。

◆ 理財方式列舉 ◆

根據理財偏好,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

(1)投機型

典型代表:期貨、博彩

特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回報率幾乎為0)

這種方式其實不能算是理財,賭的性質大一些。建議不要碰。

(2)成長型

典型代表:股票、股票類基金、外匯

特點:高風險,高回報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過山車,就是這種跌宕起伏,有不少人因為炒股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PS: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不傷本的穿梭好過過山車的動盪,股票不要輕易碰

(3)收入型

典型代表:保險理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耗時長,回報慢

安全性較高,門檻一般。但短期不會有什麼收益,須持幾年甚至10年以上,要有足夠的自信。

(4)穩健型

典型代表:信託、固定收益類理財

特點:收益可觀、安全穩健

以穩健著稱的無界財富來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比較適合小白和偏好穩健的朋友。而且現在有新手專屬500元購物卡活動:網頁鏈接

(5)保障型

典型代表:人壽保險、銀行存款

特點:安全性高,收益偏低

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傳統,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按銀行活期收益2%左右算,有跑不贏通脹的風險,「錢越來越不值錢」。

總之呢,所謂靠譜的理財,其實可以說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各種宣傳的排行榜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信息,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理財方式的絕對信息。

❸ 為什麼都說我們需要理財,對年輕人很重要嗎

我認為理財的目的就是更早(更快)、更好(花更少的成本)、更可靠(增加確定性)地達成財富目標。舉例來說,我現在有10萬可支配儲蓄,今年底可以新增結余的儲蓄是5萬,明年底可以再結餘5萬。我的財務目標是,買一輛20萬的汽車(為了簡化,不考慮其他稅費)。進一步說,汽車這樣的使用品,能夠給我心裡帶來滿足的順序是:一定要買到、能夠盡早買到、能夠盡量便宜買到。
這里可以有好幾種理財的方法:1. 把10萬元存起來,把隨後每年的5萬元也存起來。這樣,在十分接近明年底時,我就可以買到20萬的車了。
2. 把10萬元做理財產品,隨後的資金也是,假設理財產品收益足夠高,我可以很快就買到車,比如無界財富,銀行存管,1年下來也有1萬多元的穩定收益,那這樣下來,我可以買到車的希望就更近了。
3. 把資金投入股市,運氣好的話今年就能翻番買車,同樣,也可能輸得血本無歸,買車的事情成為泡影。
總結來說,投資只是理財的一小部分,理財的目的就是更早更好更確定的達成財務目的。許多人的習慣想法是先掙錢再說,再來制定目標。掙錢是沒錯,但是可能錯過了一些事半功倍的機會。因此要學習理財,就要從先制定明確的財務目標,再發散思考可能達成目標的方法做起,不再唯投資論。而投入理財這件事對我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可以從一個不同的視角來看待身邊的人和事。比如為了安全感,無論是為自己著想,還是為日漸年老的父母。當媽媽在電話里告訴你,最近檢查自己的血壓有些高時,你還能在心安理得的月光嗎?當然我指的是普通家庭。很多人都說財務自由,也是我理財的最終目標,但自由這樣的終極價值,給不了我很大的動力,安全、保障的迫切性,才能讓我每天不斷的行動。

❹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首先,我們來說下「什麼是理財」,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是指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及債務的減少為目的。理財分為公司理財、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家庭理財、個人投資(理財)等。

(1)、公司理財。公司理財主要是根據資金的運動規律,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和分配,進行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提高資金運用效果,實現資本保值增值的管理工作。公司理財的一般步驟:

a、科學的投資決策。確定最佳投資方向和流量,以期獲得最佳的投資效益——籌資決策的基礎。

b、科學的籌資決策。合理選擇籌資方式、規模和結構,對比分析預期籌資效益與籌資成本,以期最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又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c、科學的收益分配決策,正確確定企業利潤留存與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


曾經有位偉人說過,「時間就是財富」,合理使用時間,其實也是一種理財。 魯迅說:「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奧斯特洛夫斯基借保爾的說:「當我們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則說:「凡是較為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網路知道的我說「理好時間財,實現人生夢!」。所以說,人人共有的時間,如果你珍惜它,它就是財富,你忽略它,它便一錢不值,你就一事無成。一個人之所以會成功,就因為他在24小時當中跟我們做了不一樣的事情(會理「時間」財)。如果我們想要成功,就必須把時間管理做得更好,必須提升做事的效率。時間管理是一門縝密嚴謹的科學,它的目的是讓我們實現快樂而現實的成功人生。理好「時間財」不是讓我們去應付時間,而是讓我們去親近時間,熱愛時間。時間是人生存在的資本。對於搶占陣地的戰士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對於精明能乾的商家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對於辛勤勞作的農民來說,時間就是財富;對於運籌帷幄的軍師來說,時間就是勝利。


對於正在看問題的您來說,「理好時間財」就是做一個「搶占陣地的戰士、精明能乾的商家、辛勤勞作的農民、運籌帷幄的軍師」!

❺ 為什麼現在的人需要理財

一、為什麼要理財?

首先明確一點,理財的目的不是財產迅速增值,而是保值的基礎上穩定升值。這里,保值是第一位,升值是錦上添花。

如果你在資金量很少,企圖通過錢生錢的方式一勞永逸財富自由,那麼你一定會陷入概率學意義上贏面低於50%的賭博,黃金、石油、現貨期貨、美元這種高杠桿游戲確實能以小博大,但是All

in之後的傾家盪產比比皆是,控制好風險率用極少的資金博一把是可以的,然而很遺憾極少的資金意味著贏了也不等同於一夜暴富。所以很多大佬都說控制風險是理財極為重要的藝術,而在我看來,這就是保值的內涵。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理財界最有名的一本入門書籍,是Robert
T.Kiyosaki寫的《富爸爸窮爸爸》。這也是我在大學畢業以後看的第一本理財類書籍,當年青澀的我如獲至寶,覺得看完此書財富金山定在眼前,現在想想真是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簡稱智障。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里強調的最重要理念就是:

1.讓金錢為人工作,而不是人為金錢工作

2.購買資產而不是負債。

第一點很容易理解,就是通過理財的方式讓金錢二十四小時不停生錢,其實存銀行獲得利息也是其中一種方式,只不過錢的獲利效率低了點(笑),起碼得跑過通貨膨脹吧。

第二點可能稍難理解,舉個例子吧,在Robert看來,購買理財產品、房產、股票、提升技能的培訓等是投資行為,而購買華麗的衣服、最新款的iPhone、新汽車均是購買負債。
所以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是什麼呢?資產就是可以給你帶來現金流入的產品,而負債則是導致資金流出的產品。

具體分析一下,購買理財產品、房產、股票,在穩妥的投資下是可以獲得現金流入的,提升技能的培訓是對人主體的投資,而遵循技多不壓身的傳統規律,變得優秀是可以帶來現金流入的。

另一方面,華麗的衣服、新款iPhone、新汽車不僅存在到手就折舊的風險,而且對這些產品的維護、使用均會產生現金流出。不過,看待事物也要一分為二,經濟學講究「效益」,引申出了諸如「邊際效益」、「效益最大化」等許多概念。而值得一提的是,「效益」這個詞本身的內涵是豐富而模糊的。如果購買一台新的iPhone可以為你帶來極大的持久的愉悅和工作方便,購買一台汽車可以為你省去大量的通勤時間,你那麼這個行為本身的邊際效益是很大的,那就果斷買。如果購買的物品與節約時間相關性很大的話,我私以為也是屬於資產,畢竟時間就是金錢,對於這句話的認可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加深的。

二、理財原則

1.保值(穩妥=總體低風險)

2.確保一定現金流,或者流動性很好的理財產品

3.分散投資

這三個原則非常好理解,在此原則上,我試著給出一個比較折中的理財方案。有小夥伴一定會提到廣為流傳的標准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如下圖:

圖3 流動性說明

做幾點說明:

1.風險高低和流動性好壞是根據個人偏好定義的;

2.資產以10萬元為例,投資比例應每3-6個月做一次調整,以動態適應個人狀況;

3.此表為推薦資產配置,每個人需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再次警告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四、關於保險

每當我對身邊的人提起保險,他們總是一臉懷疑地看著我,眼神里都是「你是不是轉行做保險了」……這個現象是有歷史原因的,大陸長期以來的保險營銷策略導致了公司和投保人之間的互相不信任,一方面人們不願意被「忽悠」參保,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對於主動投保人也提防「騙保」行為。

在財富積累階段,最難以承受的就是意外和疾病帶來的大量資金消耗,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重大意外和疾病可以瞬間摧毀一個普通家庭的積蓄,甚至背上負債。還記得投資的第一原則嗎,保值。保險就是在我們遭受重大意外等小概率事件時幫助我們度過難關,保證資產價值不過分縮水以小博大的最好投資。大多數人情願每年為幾十萬的車買保險,卻總是幻想意外與自己無關。

操作起來很簡單,選擇大陸的知名公司,無非平安、太平洋、人壽等,每年買一份意外險和一份重大疾病險,小提示:保險越年輕買越實惠。近年來也流行去香港買保險,香港保險性價比高,當然前提是必須親自去香港簽合約。

五、關於股票

就我自己經驗而言,投資基金是很好的選擇,如果投資某幾只股票,務必放長線釣大魚,眼光放長遠一點,時間一定會給你豐厚的回報。 投資需趁早,更重要的是保持學習的狀態,你的努力定會迎來回報。

六、關於互聯網金融

2016年底開始,我定投的產品就是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了,因為也是選了比較穩健的理財平台,專服務體驗也很好,可以滿足我10%的年化收益率,又不用花時間去管理。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對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反應是P2P,但其實還有P2B。P2B是個人對企業投資,我們可以了解企業的所有信息,知道錢借給誰,借款方如何做抵押,相對比較放心。
但P2B同時也是最難做的,因為需要平台有足夠的產品源及風控能力。

我就說說怎麼判斷自己投的平台穩:

1.基本指標:銀行存管、信息披露、風控系統、三級等保……硬核過關

2.歷史記錄:從沒有逾期記錄,甚至節假日有時候還提前還款

3.企業風格:不是高大上,但是小而美;標的有就上,沒有就不上,不做假標

4.平台活動:不用高息返現來吸引投資,這家平台最近做的活動就是注冊投資送500京東購物卡的,比起其他平台來說,其實蠻普通的,但是有總比沒有好。100紅包+500京東卡

5.客服水平:一家尊重客戶的公司,任何時候提問,客服都會第一時間相應,如果有什麼不滿,可以直接在客戶群吐槽,連CEO有時都會出來和客戶溝通,有什麼說什麼,沒有什麼可美化的

6.信息渠道:有個專門的論壇無界部落,是投資者可以任意發言的,可以看到其他人在這里理財的感受。還有公司員工每周都會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反正我看著挺踏實

其實我投資的麻袋、桔子、小金,都還可以,但是整體來看還是這家最安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你們就按照我這個標准挑就對了

❻ 現在人們需要理財嗎

三三原則 1/3進行消費 1/3進行儲蓄 1/3投資基金或股市 理財 即對於財產(包含有形財產和無形財產=知識產權)的經營。多用於個人對於個人財產或家庭財產的經營,是指個人或機構根據個人或機構當前的實際經濟狀況,設定想要達成的經濟目標,在限定的時限內採用一類或多類金融投資工具,通過一種或多種途徑達成其經濟目標的計劃、規劃或解決方案。 在具體實施該規劃方案的過程,也稱理財。 理財方法: 第一步,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包括存量資產和未來收入的預期,知道有多少財可以理,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步,設定理財目標。需要從具體的時間、金額和對目標的描述等來定性和定量地理清理財目標。 第三步,弄清風險偏好是何種類型。不要做不考慮任何客觀情況的風險偏好的假設,比如說很多客戶把錢全部都放在股市裡,沒有考慮到父母、子女,沒有考慮到家庭責任,這個時候他的風險偏好偏離了他能夠承受的范圍。 第四步,進行戰略性的資產分配。在所有的資產里做資產分配,然後是投資品種、投資時機的選擇。 理財和整理房間有異曲同工之處:我們的人均空間越是少,房間就越需要整理和安排,否則會零亂不堪;同樣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觀念運用到個人的微觀經濟層面,當我們可支配的錢財越少時,就越需要我們把有限的錢財運用好! 而這種運用和打理金錢的方法就是一種合理的的理財方式!並不因為有錢,甚至錢多就不用理財,同樣錢財有限,也就更需要理財。 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通常需要穩固的地基和牆體結構保證安全,軟硬裝潢提供享受和休閑,成熟的物業管理構成日常維護。現有的三大理財方式也各有特點:保險可以保障安全,證券公司的投資能有可觀獲利,而儲蓄則提供了貨幣流通的便利。 當然,這三種不同的金融機構可以分別滿足理財當中的三個層面的需求。而它們之間的具體比例是和當事人的性格,年齡,教育背景,工作經歷,婚姻狀況,家庭現狀以及收支情況,特別是財務計劃密切相關。 社會新人理財有何不同 剛剛踏入職場的社會新人因為自身的特點,在理財方面和工作數年、小有積蓄的白領就應該區別對待。 第一、投入產出差最大:從經濟層面分析,對於社會新人來說,經過前面16年的學習歷程,累計的相應的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已經達到了最大,而教育回報還是為零,是投入產出相差最大的時期。 第二、沒有完全獨立應對能力:經濟收入雖然在逐步提高,但是總體而言還是較低,難以獨立克服一些經濟上較大的沖擊。雖暫時獨立自主,但經濟上或多或少還需要依賴父母。 第三、不穩定性:初入職場,初次迎接社會的要求和挑戰,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職場不適應症,社會新人的跳槽率逐年增加也反映出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經濟收入並不十分穩定。 多保險和儲蓄,少投資證券 綜合以上特點,社會新人的理財方案中,投資,保險和儲蓄就應該有不同比例,以確保效益最大化。 首先說到證券投資部分,雖然投資行為都有較高的利潤想像空間,但高利潤也必然高風險。因為這個時期的經濟收入非常緊張,所以當以穩定為主,不適合承擔過高風險的,故而建議暫時不考慮投資部分,個別情況除外。 接下來看保險,這個需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一旦自己出現嚴重意外情況,以至於長期或者永久喪失了勞動能力甚至是生命,對於父母家人的打擊十分沉 重,所以建議購買較高壽險保障,以確保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能夠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相應的保險額度以30~40萬為宜。另一方面,暫時性的喪失健康和勞 動能力的事故發生的概率相比更大,此時不僅需要轉移高昂的醫療救治費風險,而且還要考慮最大程度地彌補「臨時性失業」帶來的收入損失;這部分的保險額度一 般需要10~20萬,具體數額需要根據身體健康情況,以及工作危險程度等等和理財顧問一起交流確定。這兩部分的投入以工資性收入的10%到15%為宜; 社會新人學好理財第一課 前途錢途雙豐收 首先,理財一定要盡早開始。 許多人覺得現在由於剛剛步入社會,用錢的地方很多,存錢理財有難度,還不如等將來工作比較穩定時再開始。其實,這種想法是比較偏頗的。早理財早受益, 現在早一年有可能頂得上後面幾年。舉個例子來說,甲乙兩人都是每月存1500元,只是甲比乙早做一年,那麼在20年後,如果以5%的投資回報算,甲可以拿 到大概616550元,而乙因為晚做一年,只可以拿到569020元。他們回報的差額是多少呢?47530元!這已經遠遠高於兩人相差一年的投資額 18000元,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復利的魔力,每次投資的收益都可以作為下次投資的本金,如果年限越長,收益率越高,那麼復利的效果就越明顯,兩者的差 異會更大。拖延時間是累積財富的最大阻礙。因此早作行動是最佳之計,再說年輕時的儲蓄能力其實並不會低於年長時,畢竟沒有太多的負擔,主要是看自己如何規 劃了。 多多積累 其次,就是要盡可能多存錢。 現在許多年輕人花錢如流水,根本沒有計劃,完全隨心所欲,成為「月光族」。要知道,理財就是人們犧牲現在花錢的快樂來好好規劃自己的未來財務,以使自 己將來的生活更好。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美好的願望,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願望的實現完全取決於諸多的個人實際情況。每個目標都有輕重緩急,有些是可有可無, 而有些是必需的,就看每個人如何在其中作出抉擇。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理財一定會面臨取捨。如果實在不知如何取捨,那就天天記明細賬,幾個月下來,你肯定能 發現哪些花費是必需的,哪些是可以暫時舍棄的。 大家都知道,在投資回報率相同的情況下,投入越多收益越大。多存錢的好處自然不言而喻。年輕人將來用錢的地方會很多,早作打算,也不至於到時捉襟見肘。 安排保障 最後,做好保障。 在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心目中,認為保險離自己還很遠,沒有引起重視。一談到保險,他們覺得沒有什麼用。從理財的角度看,保險雖然不會產生很高的投 資回報,但它卻能夠提供必要和必需的保障,同時它也能給人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它可以讓人們在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時,不致遭受巨大變化,不會太多影響自 己的生活。 為防患於未然,年輕人一定要切實做好保障,比方說事先買好醫療險、意外險等等,以防備萬一發生特別情況,影響自己的理財規劃。缺少保險的理財規劃是不健全的。 理財,貫穿於每個人的一生。賺錢能力有差別,理財能力更有高低之分。希望每個年輕人都能做好自己的理財規劃,在事業的前途和理財的「錢途」上取得雙豐收。 沉默的艦隊

閱讀全文

與人一定要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