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聯想的發展史
聯想集團從成立起初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就始終處於一生二、二歸一的生存、發展態勢之中,所以筆者簡稱為柳氏基因「一二一」。要知道「一二一」基因的由來必須先了解聯想的發展歷程。
聯想的前身是由中國科學院士院計算支柱研究所投資二十萬元成立的,成立日期大際為1984年10月或11月的某一天,公司名稱為:「中國科學院士院計算支柱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之初也就是倒騰些電子表、旱冰鞋、運動褲衩、電冰箱等,活生生就是個倒爺。1985年後倪光南帶著他的「聯想式漢字系統」加盟公司,代理IBM微機及至代理AST微機,決定走AST之路,從此才真正開始了聯想電腦之路,從代理走到自主生產;
1988年柳傳志與香港導遠公司電腦系統有限公司和中國技術轉讓有限公司各投資30萬港元香港成立香港聯想公司,1989年公司正式把聯想兩個字給了自己,把原公司更名為「聯想集團公司」,因而就有了北京聯想和香港聯想之分。此時聯想已經擁有香港北京兩個研究中心,三個生產基地,北京東北旺、深圳八卦嶺、香港柴灣;
1990年5月。聯想將200台「聯想286」送到全國展覽會上,一炮打響,一個星期後進軍北京計算機交易會,一舉拿到1200餘萬元的訂單;
1994年2月14日聯想在香港掛牌上市;
1997年2月3日,聯想集團公司全體董事在北京聯想總部大樓505室召開會議,擬定決議如下:
--把北京聯想和香港聯想合並為中國聯想。
--具體做法是,把北京聯想業務的主要部分通過資產評估,以該部分資產購買香港聯想股票。
--整合後的北京聯想將成為香港聯想的絕對大股東,所佔股份由原來的42%上升為60%以上。
董事會將合並後的公司大權賦予柳傳志,他成為中國聯想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
2001年夏天開始,聯想集團因楊元慶和郭為而一分為二,分為「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聯想集團控投公司作為「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的母公司依然存在,其中擁有「聯想電腦」57%的股杈,神州數碼51的股權。柳傳志和李勤分別擔任聯想控股的總裁和副總裁,以及「聯想電腦」和「神州數碼」的董事長。聯想控股就是由1984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士院計算支柱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演變而來的,中間還曾更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
2004年12月8日,聯想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6億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購IBM在全球的個人計算機業務,此外還將IBM個人計算機的5億美元的債務轉到自己名下。聯想在一夜間成為世界第三大個人計算機廠商,擁有至少130億美元的年銷售收入和7.6%的全球個人計算機市場佔有率。
以上就是聯想發展簡史。
❷ 聯想發展歷史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
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2財年營業額達到202億港幣,目前擁有員工125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 (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內,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3%(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7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聯想集團已連續12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聯想集團一貫秉承「讓用戶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終致力於為中國用戶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產品,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面向未來,作為IT技術與服務的提供者,聯想將以全面客戶導向為原則,滿足家庭、個人、中小企業、大行業大企業四類客戶的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信息產品和服務。配合公司發展,聯想同時在戰略上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前端產品實現從單一到豐富的轉變;後台產品從產品模式向方案模式轉變;服務方面,由增值服務擴展到服務業務。此外,聯想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一站式服務,並更加註重服務與技術、服務與業務的結合,切實提高競爭力。
在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聯想集團不斷加大對研發技術的投入和研發體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聯想研究院為龍頭的二級研發體系。高性能伺服器事業部和研究院伺服器研究室密切配合,推出高性能機群系統iCluster1800系列產品。2002年8月27日,由聯想自主研發的每秒運算速度實測峰值達1.027萬億次的聯想深騰1800計算機,通過了包括6位院士在內的專家鑒定組的鑒定。2002年11月,權威機構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再次公布,聯想深騰1800萬億次伺服器排名全球第43位,成為首家正式進入排行榜前 100的中國企業。聯想萬億次計算機的研製成功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12月,首屆Legend World(聯想技術創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聯想正式對外推出「關聯應用戰略」,並以此作為公司的技術願景和布局,為新世紀聯想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基礎。2003年7月31日聯想科技巡展2003(Lenovo Tech Show)在「東方明珠」上海成功啟航。巡展歷經全國三十餘個重點城市,將Lenovo的科技之風、創新之風傳遍神州,在全國大地掀起一次關注科技、互通共享的科技風潮。
2002財年(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內,聯想集團共申請國家專利572件,其中發明專利佔到50%以上,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全國企業技術創新和擁有知識產權最多的企業,並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2002年9月,聯想憑借先進的質量經營意識和卓越的質量管理水平,榮獲「全國質量管理獎」,是六家獲獎單位中唯一的IT企業。立志於科技創新和服務轉型的聯想在質量管理領域同樣走在了全國企業的前列。
2003年4月,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啟用集團新標識「lenovo聯想」,以「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標識「Legend」(legend,英文含義為傳奇),其中「Le」取自原標識「Legend」,代表著秉承其一貫傳統,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詞「新」,代表著聯想的核心是創新精神。2004年,聯想公司正式從「Legend」更名為「Lenovo」,並在全球范圍內注冊。在國內,聯想將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標識;在海外則單獨使用英文標識。
目前聯想在國內除北京平台外,在香港、上海、深圳、惠陽、沈陽、武漢、西安、成都設有區域平台,在哈爾濱、濟南、南京、杭州、廣州、鄭州、重慶、昆明、烏魯木齊、長春、蘭州、南昌和南寧設有辦事處。在國外設有歐洲區、美洲區,包括美國、英國、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墨西哥七家子公司。最近在韓國首爾也開辦了子公司。
聯想在北京、上海和廣東惠陽各建有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生產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機板、移動存儲設備、外設等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台(電腦);同時在廈門設有大規模的手機生產基地。
在2002年9月《財富》雜志公布的中國上市企業百強中,聯想集團位列第六; 2002年底,作為「中國最有價值品牌」之一,「聯想」品牌榮登前五,品牌價值達到198.32億元人民幣;2003年1月,在《亞洲貨幣》第十一屆 「Best-Managed Companies」(最佳管理公司)的評選中,聯想獲得「最佳管理公司」、「最佳投資者關系」、「最佳財務管理」等全部評選的第一名。
2008年聯想入選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編制的《中國購買者滿意度第一品牌》。
面向新世紀,聯想將自身的使命概括為四為,即,為客戶:聯想將提供信息技術、工具和服務,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簡便、高效、豐富多彩;為員工:創造發展空間,提升員工價值,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為股東:回報股東長遠利益;為社會:服務社會文明進步。
未來的聯想將是「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2008年度全球財富500強,聯想排名499,銷售16,788(百萬美元)。
聯想它是中國的企業,但是它的總部並不在中國,而在美國。
隨著聯想在個人電腦市場上的取得的巨大進步,聯想也准備往手機市場進軍。2009年聯想手機在國產手機銷售量穩居前三甲,2010年世界盃期間強力推出的聯想樂PHONE賣的超火,曾一度賣斷貨。隨著聯想在各個市場取得的巨大成功。一時間,聯想在國內外名聲大震。
❸ lenovo發展史如題 謝謝了
聯想電腦發展史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聯想的總部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2002財年營業額達到202億港幣,目前擁有員工120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 (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內,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3%(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7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聯想集團已連續12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聯想集團一貫秉承「讓用戶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終致力於為中國用戶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產品,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面向未來,作為IT技術與服務的提供者,聯想將以全面客戶導向為原則,滿足家庭、個人、中小企業、大行業大企業四類客戶的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信息產品和服務。 配合公司發展,聯想同時在戰略上實現了三個轉變,即前端產品實現從單一到豐富的轉變;後台產品從產品模式向方案模式轉變;服務方面,由增值服務擴展到服務業務。此外,聯想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一站式服務,並更加註重服務與技術、服務與業務的結合,切實提高競爭力。 在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聯想集團不斷加大對研發技術的投入和研發體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聯想研究院為龍頭的二級研發體系。高性能伺服器事業部和研究院伺服器研究室密切配合,推出高性能機群系統iCluster1800系列產品。2002年8月27日,由聯想自主研發的每秒運算速度實測峰值達1.027萬億次的聯想深騰1800計算機,通過了包括6位院士在內的專家鑒定組的鑒定。2002年11月,權威機構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再次公布,聯想深騰1800萬億次伺服器排名全球第43位,成為首家正式進入排行榜前 100的中國企業。聯想萬億次計算機的研製成功對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產業化具有重要意義。2002年12月,首屆Legend World(聯想技術創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聯想正式對外推出「關聯應用戰略」,並以此作為公司的技術願景和布局,為新世紀聯想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基礎。2003年7月31日聯想科技巡展2003(Lenovo Tech Show)在「東方明珠」上海成功啟航。巡展歷經全國三十餘個重點城市,將Lenovo的科技之風、創新之風傳遍神州,在全國大地掀起一次關注科技、互通共享的科技風潮。 2002財年(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內,聯想集團共申請國家專利572件,其中發明專利佔到50%以上,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全國企業技術創新和擁有知識產權最多的企業,並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2002年9月,聯想憑借先進的質量經營意識和卓越的質量管理水平,榮獲「全國質量管理獎」,是六家獲獎單位中唯一的IT企業。立志於科技創新和服務轉型的聯想在質量管理領域同樣走在了全國企業的前列。 2003年4月,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啟用集團新標識「lenovo聯想」,以「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標識「Legend」(legend,英文含義為傳奇),其中「Le」取自原標識「Legend」,代表著秉承其一貫傳統,新增加的「novo」取自拉丁詞「新」,代表著聯想的核心是創新精神。2004年,聯想公司正式從「Legend」更名為「Lenovo」,並在全球范圍內注冊。在國內,聯想將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標識;在海外則單獨使用英文標識。 目前聯想在國內除北京平台外,在香港、上海、深圳、惠陽、沈陽、武漢、西安、成都設有區域平台,在哈爾濱、濟南、南京、杭州、廣州、鄭州、重慶、昆明、烏魯木齊、長春、蘭州、南昌和南寧設有辦事處。在國外設有歐洲區、美洲區,包括美國、英國、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七間子公司。 聯想在北京、上海和廣東惠陽各建有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生產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機板等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台(電腦);同時在廈門設有大規模的手機生產基地 在2002年9月《財富》雜志公布的中國上市企業百強中,聯想集團位列第六; 2002年底,作為「中國最有價值品牌」之一,「聯想」品牌榮登前五,品牌價值達到198.32億元人民幣;2003年1月,在《亞洲貨幣》第十一屆 「Best-Managed Companies」(最佳管理公司)的評選中,聯想獲得「最佳管理公司」、「最佳投資者關系」、「最佳財務管理」等全部評選的第一名。 面向新世紀,聯想將自身的使命概括為四為,即,為客戶:聯想將提供信息技術、工具和服務,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簡便、高效、豐富多彩;為員工:創造發展空間,提升員工價值,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為股東:回報股東長遠利益;為社會:服務社會文明進步。 未來的聯想將是「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 2008年度全球財富500強,聯想排名499,銷售16,788(百萬美元)。
❹ 求聯想集團的發展歷史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案例庫里,中國企業只有兩家,其一就是聯想。在這個名為《中國科技的奇跡——聯想在中國》的案例中,哈佛經濟學家認為,在全球所有的發展中國家裡,還沒有哪個國家擁有一家全球知名的信息技術企業,除了中國,除了聯想。
17年以來,從一間傳達室到現代化的辦公大廈,從11名技術人員到上萬名員工,從初始資金20萬元到年營業額超過280億元,從坐在外國產品代理的末排座位到成為亞太第一,從
名不見經傳到成為國內電腦行業的「龍頭老大」,聯想集團創造了中國企業發展的一個奇跡。
無論是董事局主席柳傳志,還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都把聯想的成功歸結於兩個字:「創新」。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正是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的創新造就了「聯想奇跡」。
「沒有機制創新,一切創新都是散金碎銀」
柳傳志常常興致勃勃地講起他的「房子理論」:企業管理就像一座房子——運作層面的管理是「屋頂」,流程層面的管理是「圍牆」,而基礎層面的管理則是「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實了,整個房子才有可能建好。「把土夯實了再撒另一把土。」
那什麼才是企業的「地基」呢?柳傳志認為就是機制與理念。他說:「為什麼一些企業有了一次好主意之後,下一次就沒有了?因為他們沒有好的機制和不斷發展的理念,而這才是不斷產生好主意的源泉啊。」柳傳志認為,所有的創新都是以機制創新為基礎的,沒有這條線,一切創新都是散金碎銀。
楊元慶也認為,轉化機制是發展核心技術的基礎,只有好的機制和管理,才能保證源源不斷地產生新技術,源源不斷地轉化為新產品,進而不斷發展成為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
早在1984年,聯想就向上級單位——中國科學院爭取到了決策權、人事權和財務權,進而分「幾步走」完成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對接,通過轉變根本機制實現了這個國有大企業的「軟著陸」。1994年,作為國有民營體制的聯想,創造性地成立了員工持股會,將35%的分紅權分到每個員工身上,並在200 0年將其轉化為股權,使員工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這是聯想得以再次騰飛的動力。在聯想歷史上,這次股權變動被稱為「值得樹碑立傳的35%」。
企業經營機制轉變後,聯想開始完善其獨有一套管理理念,柳傳志把它叫作「我的管理三要素」。首先是建班子,用一個有威信、有激情的領導班子,去激勵一層又一層的員工;其次是定戰略,讓每一個人都清楚企業的遠景、目標和發展路線;第三是帶隊伍,使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做到後繼有人。這三個要素,使聯想免受了很多損失,並推動聯想不斷走向成功。
「技術創新是最耀眼的一顆珍珠」
柳傳志是一個愛打比方的人,他把各種創新比作一顆顆珍珠,而管理理念就如同一根金線,把它們串成一條精美的項鏈。
第一顆珍珠就是在1996年以前疏通物流系統,展開「價格戰」從而降低庫存。眾所周知,電腦就像鮮水果,是不能多放的。積壓時間越長、數量越多,就越沒有競爭優勢。聯想在國內第一個推出了萬元以下的電腦,一舉打破過去由外國公司主導市場的局面,很快成為國內電腦銷量第一。
但聯想同時意識到:這樣做下去很容易變成家電價格戰那樣,因此必須提高產品毛利。這就誕生了第二顆珍珠——「貿工技」的發展道路。要提高毛利,就必須從技術入手;想搞技術,卻沒有資金,又不了解市場,怎麼辦?只有先搞「貿」,也就是規模經銷,通過「貿」掌握市場開發、物流運作、資金管理、銷售網路建設與售後服務等一系列企業管理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形成規模製造,也就是「工」。「貿」與「工」的充分結合打通了將技術變成金錢的各個環節,推動了技術創新。就這樣,「弱小」的聯想在當時競爭極為激烈的IT市場中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達到百億元的規模,組成千人的研發團隊。
接著,聯想將「企業推」變成「市場拉」,隨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定價,形成連供應商都得跟在後面不斷調整的「彈性生產供應模式」。楊元慶說到這項「安全庫存結合按訂單生產」的創舉時,總是神采飛揚:「這個靈感來自於計算機CPU、內存與高速緩存之間的關系。用戶訂單就是CPU,要求速度相當快;而按訂單生產就像內存,速度較慢;所以把用戶經常大規模采購的品種先大量生產出來放到安全庫存中,就像一個高速緩存區,將80%以上的訂單命中在這里,既能馬上滿足產品數量又能滿足用戶要求的個性。」
如果說彈性模式是第三顆珍珠,那麼第四顆就是組織結構的創新了。最初,各部門之間只強調各自的權力和職責,甚至企劃部不用和市場部商量就能定價。1994年起,聯想將十幾個部門整合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微機事業部,也就是聯想電腦公司的前身。當時29歲的楊元慶,當上了這個部門的總經理,果斷地把直銷轉為分銷方式,力挽狂瀾,抵住了外國電腦公司的「大兵壓境」。
在這串「項鏈」里,技術創新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珍珠。從只著眼於打字、計算、玩游戲,到倡導「應用電腦」、「功能電腦」,甚至「一鍵上網」、「家庭數碼港」,聯想開始向技術驅動型企業轉型。此後,又有一系列的創新出台,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盤。」
聯想是一個「沒有天花板的舞台」
站在高高的檯子上,背對著台下張開雙臂、排成一排的同事們,品牌推廣部的王桂馨鼓足勇氣筆直地向後倒了下去……從這一剎那起,她學會了信任別人。這就是聯想每個新員工都曾經歷的「入門培訓」。
「除了『信任』,還要學會『分享』。在聯想每個人學到點東西,都想馬上告訴別人,想當老師。」培訓中心的吳曉蓉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員工唐長軍自己搞了一個「FAST學習加油站」,他每天早上都會把一些小故事、小知識用電子郵件發給所有的朋友,這些朋友又會轉發給自己的朋友。久而久之,很多部門的同事雖然沒見過唐長軍,但都和他分享過獲得新知的快樂。打開他的電子郵箱,一連串的《FAST學習加油站第XX站》映入眼簾,標題也是各式各樣,《用另一隻眼來學習》、《成功是什麼》、《有效的學習模式》、《每天進步一點點》、《把木梳賣給和尚》……
唐長軍認為,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把知識表達給別人的同時也能加深自己的記憶和理解;而堅持每天都做,也是對自己毅力的一種考驗。更重要的是,這種形式使他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人們都知道『錢財乃身外之物』,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也是身外之物』,捂著、藏著都沒有用,只有理解了、會用了,才是自己的。所以分享知識,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聯想深知,高科技企業之爭其實是人才之爭,只有把握住優秀的人才,才能在競爭中擁有握緊的拳頭。以「會用人」著稱的柳傳志認為,企業就像一個「木桶」,其「容水量」取決於木板中最短的那塊。如何用人、留人,決定著企業能否持續創新、持續發展。
❺ 聯想的歷史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2001年營業額達到206億元,目前擁有員工112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第二季(即4至6月),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7%(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6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並連續9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1994年香港聯想上市的時候,整個公司一共是7.6億股左右,每股上市時的股價是1.33元,整個公司的市值大概是10億元。1997年,北京聯想的業務與香港聯想整合後,總股票數是16多億股,市值是39億元。由於我們這兩年不斷發展,業務做得越來越好,我們就將原來佔70%多的股份賣出一些給基金及國外投資人,這時候聯想集團控股公司這家國有企業所佔的股份,約為57%,海外公眾股就佔到了43%。而我們上市公司的總股數是74億股,股價也大大升高了,整個市值高達500億元。由於我們的業務發展良好,業績也越來越好,股價也隨之增加,股數也增多了。1994年上市的時候,公司的市值是10億元,到2002年時大約是500億元左右,這意味著我們的市值增加了50倍。(就在記者成稿時,聯想集團宣布以6.5億美元現金和6億美元股權置換收購了IBM PC的整個業務,從而使聯想的股權架構發生了新的變化:聯想集團控股公司所佔股份從57%降至45%,IBM所佔股份為18.5%。)
隨著企業的發展,創業骨幹受到越來越大的風險壓力,中國科學院的領導,也就是我們的大股東,對聯想的產權機制及時進行了改造。1993年,聯想成立了員工持股會。董事會做出決定,將每年利潤的35%獎勵給員工持股會。中國科學院作為大股東雖然在當時無權代表國有資產對企業的股權實行改造,但它有給員工獎勵、分紅的權利。而員工持股會就把這些獎勵積存了起來,直到2001年在國家的批准下,用它買回了聯想公司35%的股權。總之,聯想控股公司由一家國有獨資企業變成了一家真正的股份制企業,聯想的創業者和骨幹員工真正成為了企業的主人。
有管理界人士在評價聯想的成功時指出,如何擴大營銷能力、建立ERP系統、發展產品技術,這些都極為重要,但回看聯想20年高速發展歷程,能幾次越過風險,走出低谷,邁向新高峰,其更根本的原因是產權機制的改革。
❻ 在哪裡能找到歷年上市公司股票融資額
在行情軟體里選定你要查看的公司,查看其資料(一般都是按F10),裡面有融資融卷這一項可以看到
樓主也可以直接登錄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搜索到該股票,裡面也有融資融卷這一項
下載一個大智慧吧
❼ 1994年聯想如何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只要通過審查,什麽公司都可以在香港上市。
❽ 香港證券市場比國內成熟、透明。為什麼國內有條件的企業選擇香港上市的不多聯想海爾為什麼不選香港上市
你應該沒做功課吧,聯想在1994年就在香港上市了。
國內有條件的公司都選擇在香港和紐約上市,因為兩地都是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吸引世界各地的資金,能快速融資。同時香港沒有外匯管制,貨幣自由兌換,法制健全,監管透明都使得大陸有實力的企業赴港上市。
1988年柳傳志與香港導遠電腦系統有限公司和中國技術轉讓有限公司各投資30萬港元成立香港聯想公司,此時聯想已經擁有香港北京兩個研究中心,三個生產基地,北京東北旺、深圳八卦嶺、香港柴灣;
1994年2月14日聯想在香港掛牌上市
海爾集團旗下擁有青島海爾、海爾中建(HK)兩家上市公司。海爾中建在香港上市。
海爾中建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顯示,海爾注資海爾中建已完成,海爾中建即將更名為「海爾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注資完成意味著海爾集團海外借殼上市,成功登陸香港股市。
❾ 聯想集團哪年在哪上市
聯想集團1994年在香港上市 (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
聯想:
聯想集版團是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權投資20萬元人民幣,由11名科技人員創辦,是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富有創新性的國際化的科技公司。從1996年開始,聯想電腦銷量一直位居中國國內市場首位;200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 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事業部;2013年,聯想電腦銷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2014年10月,聯想集團宣布該公司已經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
作為全球電腦市場的領導企業,聯想從事開發、製造並銷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術產品及優質專業的服務,幫助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取得成功。聯想公司主要生產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板、手機 、一體機電腦等商品。
自2014年4月1日起, 聯想集團成立了四個新的、相對獨立的業務集團,分別是PC業務集團、移動業務集團、企業級業務集團、雲服務業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