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的十大家族!(例如羅斯柴爾德家族。肯尼迪家族)
倆問題不相干啊 第一個你舉例的兩個家族現在都衰落了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二戰前顯赫一時 肯尼迪家族現在可能連美國財團前二十都進不去
第二個:資格賽
② 投資人追著投資的商業計劃書長什麼樣子
韓鶴之:商業計劃書是你商業計劃的一個書面呈現,在講這個部分之前,我想糾正兩種誤區:
一是幻想憑著一套商業計劃書搞定所有人,面對幾種類型的投資者他們的訴求是什麼,要對症下葯。這里首先講面對投資人和代理商的商業計劃。
二是幻想憑著一套《商業計劃書》ppt搞定投資者,融資幾百萬。實際上融資或招商的對象對你商業計劃的了解主要根據你的講述,《商業計劃書》僅僅代表你是有準備的。你如果直接把商業計劃書發給投資者,其實他們是看不太懂得,經常遇到的回復就是你這個項目太虛了,不靠譜。因為投資者和企業家的思維根本是兩個頻道的。所以今天就從投資者的思維剖析一下【商業計劃】該怎麼表述。
總之,商業計劃書用8個字概括:就是只需誘惑,無需解釋。商業計劃書要恰到好處。既不要一覽無余什麼都展示出來,也不要太含蓄,有很多商業計劃書包裹的像羽絨服,而且在羽絨服外面還裹了一件軍大衣,無法在最短的時間Get到投資人。所以做商業計劃書,一定要做成比基尼的樣子,做成《花花公子》的封面。
③ 有什麼知名的義大利騙子
在我國,馬可·波羅這個人還是很有名的,曾多次出現在我國教科書上。他是一個義大利的旅行家,東亞很多國家都留有他的足跡。在那個時代,他也來到過中國,並且在中國呆了有十七年多。
在這之後,他將自己在中國的見聞整合成了一本書,叫做《馬可·波羅游記》。後來,這本書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時至今日,這本書已經被譯多種語言,在很多個國家售賣,是一本十分暢銷的書。雖然有這本書,但是數百年來,有很多人都對這本書的真實性表示懷疑。
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是當時的一個貴族,以前他的爸爸跟伯父都去過中國,並且,得到了當時皇帝的信任,所以,皇帝又讓他們作為元朝與羅馬之間的使者回去見教皇。見過教皇後,他們一行人在回中國的路上就帶上了在當時只有十七歲的的馬可·波羅。
他們這群人一開始從威尼斯出發,經過艱險的古絲綢之路,翻山越嶺終於到達了我國的境內,在路上他們一共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
到達中國後,他們就覲見了當時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皇帝對當時只有21歲的馬可·波羅非常的喜歡。並且,馬可·波羅也是十分的聰明好學,他把自己在中國時看見的,聽見的都寫進了自己的游記之中。
之後,隨著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書中的許多說法都被證實是真的,所以,這本游記也就被很多人贊賞。但是,書中還有一些誇大其詞的說法讓人們產生了「他究竟去沒去過中國」的懷疑。
在這其中,最大的疑點就是「襄陽獻炮說」和「揚州總督說」。
他在游記中寫道:當時蒙古軍隊攻打襄陽的時候,遭受到了強烈的抵抗,導致久攻不下。在這個緊要關頭,馬可·波羅就獻出一計,讓他們用投石機來攻打襄陽。軍隊採納了他的建議後,果真將城市一舉攻下。
但是,在我國的史料中記載中,提供這個計策的並不是他本人,而是一個崇拜回教的波斯人,所以,這個投石器又被叫「回回炮」。
並且,據古代史料記載,襄陽城被攻破的時間是一二七三年,而馬可·波羅是在一二七五年才到達元朝的國土,所以,怎麼可能是他獻的計策呢?照這么來看,這本游記的可信度還有多高呢?
這本游記中還寫到說,他曾經接受皇帝的任命去擔任揚州總督,並且,在揚州呆了三年。其實,這件事也是不可信的。揚州這個城市在當時是帝國的中心,地位十分重要,並且,這個城市中的人大多數都是漢人。
此時,身為一個不懂漢語的年輕外邦人,皇帝就算再喜歡他,也不可能會讓他擔此如此大任。更何況,在揚州的縣志以及元代的史料中也找不到他擔任揚州總督的記錄。
還有一些其他的疑點,比如說,他講自己在中國呆了有十七年,卻將風景壯麗的北方描繪成白茫茫的一片,連皇帝的家譜都不了解。另外,當時的西方人對於中國的茶葉是很喜愛的,但是,在這本游記里,對於茶葉文化卻是隻字不提。
還有一點就是,他對於中國很多地方的稱呼都是用的波斯叫法。通過以上這些疑點,所以,就有很多人認為他其實根本沒有來到過中國,他的這本游記都是通過來過中國的波斯和土耳其商人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幻想而寫出來的。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他來過中國,他們的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本游記中對於中國一些城市建築的描繪是相當准確的,如果,不是親眼見到是不可能有如此准確的描述的。
第二:這本書中記載了刺殺奸人阿合馬的事件,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這個事件,那麼,他是不可能把這件事講述地這么詳細,還跟我國的史料記載相符合的。
第三:就是雖然在元代的史料中沒有直接記載他到訪的直接證明,但是,在明朝的《永樂大典·站赤》里曾經提到了馬可·波羅這個人。
以上兩種觀點都有人贊同,並且,他們都有自己支持的證據,爭論之間就出現了一個折中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他在當時的確來過中國,可是,他沒去過南方只來過北方,他描寫的南方城市都是來源於自己的想像。並且,他的地位也沒有那麼高,只不過是一個給皇帝提供歐洲見聞的小人物罷了。
若是這第三種說法成立,馬可·波羅歷經千辛萬苦不遠萬里來到了我國,還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匯總編寫成游記,第一次系統地向西方介紹了東方,為東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以及融合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之後,義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伽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在讀了《馬可·波羅游記》以後,他們紛紛東來,尋訪中國。自此,也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從而,大大促進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當然,這些交流不一定都是善意的,這也導致了後來的中國損失慘重。因此,可以說,馬可·波羅和他的《馬可·波羅游記》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參考資料:
『《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馬可·波羅游記》』
④ 什麼是項目融資關注的焦點
一個創業項目是不是融資越多越好呢?在進行項目融資時有哪些問題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呢?如果你的項目正在急需資金時,請在選擇籌資方式時關注以下幾點。
焦點之一:創業者到底需要多少創業資金
創業者需要多少資金呢?是不是像我們經常想的那樣多多益善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剛剛起步的創業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而艱難的任務就是決定企業創辦需要多少資金,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如果創業者低估企業資金需要,籌集的資金太少公司就會直接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行。對一個新創企業,過度融資似乎不太可能發生,但當投資者對項目非常看好時,時常也會出現過度融資的現象。其實,過度融資也會有很多弊端,首先,它傳達了錯誤信息,比如,這會使得員工認為公司運行的比實際狀況要好,他們因此迫切要求提高工資和福利,現金被用於不必要的額外補貼和辦公室升級;一旦客戶認為公司手頭有足夠的現金,他們會用更長的時間來付款;其次,公司的上下員工體會不到創業的艱辛,缺乏節約和奮斗精神;再次,過度融資會減少投資回報率,給下一輪融資帶來很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進行項目籌資時,要尋求一個平衡點,既有利於目前公司的運行,又有利於公司未來業務的開展。
焦點之二:錢與錢是不一樣的
錢與錢是不一樣的嗎?這一點從表面看來有點荒唐,但實際上不同「錢」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成本是有很大區別的。譬如,民間借貸與銀行貸款就很不一樣,從民間融資速度較快,但成本高,一般要比銀行貸款利率高出2~3倍;而銀行融資要經過評估等各項繁雜的手續,需要較長時間,但利率相對會偏低些。如果一個項目前景很好,需要在短期內開發,這就需要在這二者之間進行權衡了。另外,不同方式籌到的錢對企業經營風險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如企業如果不能按時歸還銀行的貸款就很可能因為不能償還到期債務而破產,但是通過股權融資獲得的資金就不會給企業帶來這方面的危險;不過,股權融資會分散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
焦點之三:金錢背後的關系
如果你是剛剛步入社會開始創業的,那麼很多事情是你始料不及的。其實,社會是一本厚厚的書,很多東西是哈佛學不到的。當你未能從朋友里借到錢,你有時候會想不開;然後當你聽到某某人是怎樣融到資的,你會更想不開。這時候,你突然感悟了,在金錢的背後是關系。所以,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要注意處理關系。
與權力之間關系很微妙,其實與私人關系有時同樣很復雜,譬如,從親戚朋友那籌集資金會有很復雜的關系。第一,當你第一次向你親密的朋友借錢時,你會可能聽到說「不」的聲音,讓你困惑不已。第二,即使你能借到錢,但在你沒預料的時候,他們或許需要用錢。由於你從親戚或朋友那裡籌集到的資金常常沒有合同限制,所以他們需要時就隨時被抽回。第三,創業有可能會危害到朋友之間的友情以及家庭內的親情,經常會因失敗造成經濟損失而不和;成功有時也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爭吵不休。當朋友和親屬借給你錢或入股時,關系就發生轉變。除了「你最近過的怎麼樣」的問候之外,他們會問你「企業情況如何?」當你從朋友和親友那裡借錢以後,很少會增強與他們之間的那種親情關系。所以,如果你從朋友或親屬那裡借錢,你要簽署貸款的期限和條件,並且為借款支付公平合理的利息。
焦點之四:創業者的信心比資金更重要
中國有句格言,「有錢好辦事,無錢寸步難行,籌措足夠的資金是創業者必須面對的一道關卡,可是創業者如何獲得企業創業的第一桶金呢?要知道越沒錢並且越需要錢的人就越難借到錢,所以想融資創業,創業者需要保持樂觀進取的態度,克服內心的自卑感,持續而廣泛地拓展人際關系建立自己的信譽。「信譽比金錢更重要,」這是送給創業者的第一句話。創業是很艱難的,如果沒有充分的信心,就很容易發生天折。送給創業者的第二句話是「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了,有時候做事就順理成章,很多事情也不謀而合。第三句話是「帶著笑容去面對挫折」,對創業者來說,遇到困難,面臨挫折是家常便飯的事,創業者必須有足夠的能力去承受困難和拒絕,不要因為自己遭受拒絕,就對未來失去信心,依然要挺起胸,時刻面帶微笑。霍華德·舒爾茨在領導星巴克公司的不斷成長中,深有體會地指出:他的成功來源於他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絕時,還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態度。他在回憶起當時他為星巴克融資的情形時說,他曾向242個人做宣傳,並且被其中的217位拒絕。他解釋說:「試想一下當你的想法被人家認為不值得投資時會多麼令人灰心。」但是,最後一個微笑的總是最甜蜜的,積極樂觀的心態讓他從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成功。
焦點之五:四面出擊,多管齊下
創業者在尋找融資渠道時,要多種渠道同時考慮,不要只單一的考慮一種渠道。美國著名的蘋果電腦公司所創造的多渠道吸引資金的奇跡就是創業者吸納資金的一個生動實例。
美國電腦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與沃茲奈克曾經是中學同學,1976年他們設計出了一款新型的個人計算機取名蘋果一號,樣品展出後大受歡迎,但他們決定小批量生產時卻沒有資金,就賣掉了舊汽車和個人計算機湊了1400美元,但是這點很少的錢並不足以應付批量生產的需要,就在此時,已退休的的百萬富翁英特爾公司原銷售經理馬庫拉以企業家特有的眼光敏銳地意識到了未來計算機的巨大潛力,他不僅掏出9.1萬美元入股注資,還幫助爭取到美洲銀行25萬美元的信用貸款,這樣三人合夥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其後馬庫拉介紹了另一個創業投資家,又籌集了360萬美元的創業資金,一個月後馬庫拉又推薦了全美半導體製造商協會主任科斯特加盟並擔任公司的總經理,接著喬布斯找到了矽谷最著名的公關和廣告公司的老闆,為英特爾設計晶元廣告的麥克凱納加盟,麥克凱納的加盟為蘋果公司作出了兩大巨大的貢獻,其一是創造了蘋果的標識,其二是在《花花公子》這樣的流行雜志上刊登了色彩廣告,使這個品牌從此在市場上佔有了一席之地,喬茲奈克設計製造了蘋果電腦,馬庫拉有商業的敏感性,斯科特有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麥克凱納有著傳教士式的執著精神,這個最佳組合成功了。
這個案例說明創業企業的資金不會一步到位,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創業者開動腦筋,廣開思路就能找到許多有效的籌資方法,走出資金的「瓶頸」,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