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理財平台套路

理財平台套路

發布時間:2021-05-11 07:47:42

⑴ 你都有哪些理財的套路

理財不是存錢,但是理財有存錢的功能,有儲蓄的功能。先用強制儲蓄的方法,先積累一定的資金,慢慢的你的資金量大了,你就可以選擇很多種理財方式,比一些高收益的理財方式。

⑵ 漢興投資理財平台大騙子,玩套路提現不給錢,大家不要再上當

以上情況,請不要著急,您先找出,相關轉賬證據,然後找專業法援,維權解決就可以的,我也是有過,這樣的經歷,不過都通過,法援維權全部追回了。

⑶ 投資理財陷阱什麼套路

投資理財套路有很多,一不留神就可能上當被騙,為了規避風險我在投資前都專會先做好調查,屬有沒有風險准備金,有沒有存管銀行,資金去向是怎樣,投資團隊是否優秀,百姓口碑如何等都是需要考察的東西(最後Q了介貸wang),廢話不多說,投資理財主要有以下幾個陷阱:

陷阱一:

一味追求高收益

理財指的是對財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務保值、增值為目的;如果想通過理財迅速發財,那是很容易忽視風險,成為被套的對象的。

陷阱二:

實際收益不等於預期年化收益

很多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但是會標最高預期收益率進行宣傳,誤導用戶進行購買。比如最高可能是9%,直接對外宣傳可以獲得9%的收益,而實際用戶卻無法獲得。所以,大家在關注理財產品的同時,要了解這款產品的屬性,如果看著高息就往裡跳,時間成本可能就會很高,還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陷阱三:

不注意分散風險

風險一詞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分散投資,可以用一句俗語概括,「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所有資金集中在一個產品中,極易變成家庭理財悲劇,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另一方面是,風險和收益要平衡。用一句圈內老話來概括一下,「高收益一定高風險,高風險不一定高收益」。

⑷ 我理財被套路了

打110報警,

⑸ 理財APP詐騙頻發,哪些「套路」可以識破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0日電(張芷菡)近兩年來,理財數量出現爆發式增長,並在市場中迅速鋪開。如今,大多數人在購買理財產品往往選擇足不出戶,使用手機理財APP直接下單。在4月20日中新經緯舉辦的「財經V熱評」活動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中新經緯研究院簽約專家黃震對此表示,以前的金融機構和用戶之間缺乏粘性,APP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讓用戶隨時隨地的了解金融機構的新產品、新情況等,激勵效益非常明顯,提高了客戶的忠誠度。但他同時認為,當前,理財APP也存在一些風險。

活動現場中新經緯張芷菡攝

「理財APP數量眾多,是否納入監管及是否擁有相應牌照是應首先了解的。」黃震詳細談到,用戶可以選擇理財APP范圍很廣,其中,傳統金融機構利用開發理財APP維系客戶,這部分機構持有正規牌照並有提供金融服務經驗,相比之下更值得信賴;而新型准金融機構、類金融機構,比如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APP提供金融服務主要是為開拓客戶;此外,部分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平台、電商平台等都在開發理財APP,對於此類平台,要注意其是否有代銷理財產品的資格。

使用理財APP購買理財產品雖然便利,也並非絕對安全。近期,理財APP之一錢寶網就以高額收益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大量吸收資金,最終無法償還投資者本金達300億而被調查。對理財類APP的加強監管顯得更加迫切。黃震認為,如今APP涉及各類金融交易業務,對其監管也呈現跨業、綜合、協調的趨勢,要從對工具類的監管過渡到業務監管上,APP中的業務是否得到相關批準是未來要關注的。

對投資者而言,在魚龍混雜的理財APP進行甄別,保障投資的安全性,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詐騙也有「套路」可以識破。

他表示,投資者一要警惕高收益且保本保息的承諾。高出市場普遍收益率水平的「理財產品」往往是高風險的;二要警惕高調宣傳。所謂明星代言的理財產品未必就一定值得相信;三是不要貪圖小便宜。以送紅包、送禮物等方式吸引投資者購買產品也可能是「套路」之一。「金融產品要以它對風險的控制能力及合理的收益吸引客戶。在無法辨別金融產品真實性時,可以藉助專業平台,分辨騙局。」

《財經V熱評》由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系列財經沙龍活動。每期活動結合當周熱門財經話題,邀請中新經緯研究院知名專家,與主持人一起對話題內容進行分析點評,並與現場觀眾和網友互動交流。活動於每周五上午10:00在北京外研書店二層舉行,並由中新經緯客戶端等直播平台同步進行網路直播。(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⑹ 央視曝光理財騙局引發網友熱議,你見過哪些理財套路

我見過的理財套路有境外詐騙網站,騙子會在國內各大網路平台投放極具誘惑力的廣告。P2P平台頻現虛假投資標。在互聯網金融借貸平台,還流行著一種借款詐騙。

⑺ 常見的理財詐騙手段有哪些

常見的理財詐騙手段有:
1、實行會員准入制。虛假理財網站常用「注冊即送現版金」等獎勵方式誘惑投資者權。一般注冊會員時需要輸入身份證號等信息進行實名注冊,還要提供用於項目結算的網銀賬號等,才能成為他們的准入會員。
2、項目繁多,無實質實業投資說明。投資理財騙局多提供周期不同、種類繁多的多種投資項目,一般投入金額越多,分紅周期越長,不法分子宣稱的份額金額越高。
3、天天分紅,高額返利。此類投資詐騙最大的特點就是放長線釣大魚,以投資公司為載體,以定期分紅為誘餌,等網民投入小量資金後,前期定時給網民「分紅」(返利),待網民不斷追加資金或介紹親友大量投資後,騙子就會關閉網站、銷聲匿跡。
4、傳銷拉人頭式獎勵機制。多數騙局具有明顯的傳銷性質,利用受害人的人際關系網,吸納更多人上當受騙。如前段時間瘋傳網路的MMM金融互助社區,本質上就是金融傳銷,金融詐騙。

⑻ 網路理財平台有哪些套路

假理財方式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多數的投資者在理財過程中通常都會幻想最理想化的理財方式:收益高、低風險、流動性強!這三大指標全部滿足的理財產品基本不可能,就拿高收益、高流動性的股票基金來說,與其並存的事高風險。而高收益、低風險的P2P產品,就不能對流動性抱太大希望,比如。愛錢進,投理想等;如果想要高流動性、低風險,那麼收益高就很難保證,比如余額寶、貨幣基金等。
假起投門檻 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都利用虛擬廣告語當噱頭,以1分或1元起購,起點非常低,來吸引大家網路。如果真的只投1分或1元,那每天的收益直接可以忽略不計,因此過分在意起投門檻沒有任何意義。
假P2P平台隨著銀監會對P2P平台的整改,許多P2P平台開始邁向合規之路,比如接入銀行存管、資產端調整、信息披露等等。但是也有少部分平台仍然打著P2P的名號,搞非法集資等違法斂財行為,投理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選擇安全可靠的P2P平台。

閱讀全文

與理財平台套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外匯如何開戶 瀏覽:332
台幣50元和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696
連接價值投資未來 瀏覽:973
同一個基金公司左手倒右手 瀏覽:375
城投etf買入價格 瀏覽:305
10000元工資怎麼理財 瀏覽:29
90年代中國外匯管制 瀏覽:405
理財公司旅遊騙局揭秘 瀏覽:152
外匯延期付款申請 瀏覽:901
外匯副圖有什麼用 瀏覽:28
理財進階 瀏覽:466
山西焦化對外投資 瀏覽:829
基金519995今日凈 瀏覽:8
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成長 瀏覽:989
軟銀賽富基金規模 瀏覽:655
准畢業生貸款app 瀏覽:318
恆豐銀行貴金屬賬號銷戶 瀏覽:929
火焰山股票 瀏覽:819
貸款遲遲不放款怎麼辦 瀏覽:373
工商銀行貴金屬賬戶是怎樣的 瀏覽: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