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外融資是從國外借錢么
國外融資是指通過招商,或者入股的方式來投資一種更具有價值的產品或品牌
㈡ 賈躍亭名下已幾無資產是真的嗎
賈躍亭美國造車全調查 名下已幾無資產
歷時兩個多月,鈦媒體團隊走訪和調查了賈躍亭FF汽車所涉及的美國多個州政府、法院、交易商、相關供應商、潛在投資人、公司管理層、普通員工等等……並對FF91汽車進行了實地考察和360度實測,完成了這份沉甸甸也是史上最全的賈躍亭美國造車與資產調查報告。
2017年11月,FF發布公開聲明邀請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帶領團隊前往調研,且向媒體開放所有采訪請求,趙何娟亦公開回復將接受邀請前往調研;2017年12月,趙何娟攜團隊抵達洛杉磯欲前往采訪被婉拒,FF答覆采訪推延到2018年1月,當時賈躍亭與FF官方均給出明確答覆稱:2018年1月中旬一定盡可能的開放采訪,並且由賈躍亭親自接受采訪;2018年1月中旬,鈦媒體趙何娟團隊再次抵達美國,FF官方再次給出答覆稱,非常遺憾,賈躍亭與公司在現階段都暫時不方便開放采訪和調研,將在合適時機第一時間開放。
隨著賈躍亭的一去不返,有債不還,對上市公司有借款義務不履等,曾經的白衣騎士孫宏斌也與賈躍亭徹底決裂。近日,樂視網突然「裸復」,要求賈躍亭及其關聯公司歸還關聯收入近100億(樂視網75億,樂視影業還有超過17億),並宣布終止改名,這也意味著孫宏斌原來要與樂視在品牌上徹底切割的行動終止了;同時,公告中有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公司將採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內的一切手段,責成賈躍亭先生及其關聯方停止向第三方處置其所控制的樂視汽車(北京)有限公司、Faraday Future(鈦媒體註:即法拉第未來公司,本文中也稱FF汽車公司)、Lucid(汽車)等相關股權和資產,並優先用於切實解決其對上市公司構成的實際債務,盡最大可能保障上市公司股東權益。
這里提到的汽車資產和股權資產到底還能否抵債,可能也需要畫個問號了,一是能不能,二是夠不夠。
歷時兩個多月,鈦媒體團隊走訪和調查了賈躍亭FF汽車所涉及的美國多個州政府、法院、交易商、相關供應商、潛在投資人、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等等……並對FF91汽車進行了實地考察和360度實測,完成了這份沉甸甸也是史上最全的賈躍亭美國造車與資產調查報告。
雖然外界零星做了很多報道,但是圍繞賈躍亭和其美國造車計劃仍然迷霧重重,鈦媒體團隊圍繞賈躍亭在美造車三年以來,最核心又最不清晰的三大部分展開了調查:資產迷局、股權迷局和FF車到底怎麼樣;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從2014年開始,即賈躍亭第一次因國內政治風波赴美的時間,賈躍亭開始了在美的系列投資,包括房產、土地、股權投資以及造車等。雖然與其一直宣稱的,向FF 投資超過100億,在總額上有些難以匹對,但如今這些資產也都已經幾乎或被轉讓或被多次抵押,從明面上來看,賈躍亭個人名下,已幾乎無法找到有效資產。以下,我們盡量客觀真實全面地披露我們所有的調查結果。
資產迷局:賈躍亭投去美國的巨款去哪了?
根據賈躍亭在2016年11月公開信里首次披露以及後續屢次提及,他為美國造車已投入100多億。這也是他被公眾質疑的重要因素,以現在的造車進展和投入,幾乎看過相關工廠和汽車的人,都會不約而同提問:這真的花了一百多個億嗎?那麼錢去哪了?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能回答兩個基本問題:過去三年賈躍亭看似眼花繚亂的投資,在美國到底做了哪些真實投資,花了多少錢;以及這些投資現在還值多少錢,即截至目前,賈躍亭在美國還有多少資產。
我們無法像官方外匯管理局一樣清楚知道外匯流出時間和方式,但從公開報道和線人線索、實地調查,依然可以通過法律文件、關聯人及各交易環節的查證,得到一幅賈躍亭海外現存資產流轉的畫像。
㈢ 怎麼做股權融資最有效
阿里巴巴、京東、騰訊、谷歌、微軟、蘋果……
所有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都是藉助股權融資,才快速發展成為巨頭的!
華揚資本在這方面都超過10年的經驗,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㈣ 在美國,一名 Uber 司機能賺多少
Uber司機年入9.7萬美元,只剩傳說
Uber這家公司,共享經濟模式下的蛋,如今已經以「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鼻祖」而被追捧。該公司近日宣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9.7066萬美元,成了Uber描繪給計程車司機的美國夢和Uber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金字招牌」。可這一數字背後有何玄機?司機們面臨的真實境況是什麼?
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
Slate雜志記者艾莉森•格里斯沃爾德(Alison Griswold)對此做出了深度報道,猛料盡在文中。
短短四年內,Uber編織了一張龐大的業務網,目前已覆蓋全球45個國家100多個城市,聘請司機數萬名,為數百萬客戶服務。今年6月,Uber獲得12億美元融資,公司整體估值增至170億美元,成為史上最高估值的科技業初創公司之一。
數據確實博人眼球,Uber這家公司也一向承諾「以數據為本」,因為這正好滿足該公司的需要。作為一家在「搭順風車」上做文章的公司,Uber提供的租車或者打車服務與其他同行並無區別,但這家新生代科技公司抓住了一個成為非常有盈利前景的要害:怎樣提高打車的效率。藉助其獨有的演算法,Uber讓司機與客戶領略了浮動定價的魅力。支持這類定價的理念是:需求越多,搭車的成本就應該越高。通過推行這一定價策略,Uber讓供應與需求更匹配,系統地杜絕了汽車服務的低效問題。而那些有數據支撐的演算法也為Uber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9萬美元的傳說已經黯然無光,在Uber的所有重要數據之中,9.7066萬美元這個數字格外引人注目。
今年5月末,Uber在企業博客中稱9.7066萬美元是紐約市打車服務UberX旗下司機年收入的中等水平。該公司博客寫道:
「遍布美國各地與UberX合作的司機向大家展示了當司機是一項不錯的生意。而相反的是,通常美國計程車司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富有的計程車公司老闆卻從那些除了開車別無其他謀生選擇的司機身上大肆榨錢。」
當Uber在紐約及全球范圍聘用專屬自身平台的司機時,最吸引應聘者眼球的恐怕就是隨隨便便能夠年入逾9萬美元的「金字招牌」。
不過隨著Uber收取傭金增加、打車費用下降,這塊「金字招牌」的光環已經消退,司機們開始對這家公司及其前景感到失望。從倫敦到舊金山再到紐約,多個大城市都爆發了司機示威,他們團結起來公開反對Uber——為什麼?Uber曾是他們眼中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如今卻無異於「陰謀家」與「詐騙犯」。
在Uber掀起草根司機致富運動的發源地紐約,9.7066萬美元已經開始失去它誘人的成色。
今年夏季,Uber推出「比紐約市計程車更便宜」的宣傳口號,決定將租車收費下調20%。該公司聲稱即使收費降低,但隨著用車需求增加,接送客戶的時間會減少,進而每小時出車次數相應增多,司機不會受到影響,收入將不減反增。Uber在企業博客中斷言:「他們(司機)會比以前賺得還多!」
然而迄今為止,紐約市的司機都不同意這種說法。一位名叫加雷的司機向記者提到了降價20%的影響:「Uber方面說,不會害司機蒙受損失,但實際上司機蒙受損失了。因為從真實經營的角度計算,那些數據都是不可能的。」 在司機們看來,在打車降價的狀況下能夠增加的行駛里程到一定程度就到頂了。
加雷還稱,司機既是與Uber簽約的獨立承包商,又是紐約市計程車與轎車委員會特別授權的持牌司機。紐約是Uber最大的市場之一,Uber在該市提供三檔服務:收費最低的UberX、收費中檔的UberBlack和收費最高的UberSUV。不同檔次的車不但收費有高低之分,Uber收取司機的傭金也各不相同,UberX抽成20%,UberBlack和UberSUV分別為25%和28%。根據這一收費標准,紐約市會向Uber的簽約司機收取8.875%的銷售稅,這些司機要向Black Car Fund基金繳納2.5%的保費。
加雷向Slate透露,截至10月13日,他一周工作40小時,車費收入1163.3美元,扣掉以上費用和納稅後純收入850美元。此外,加雷預計,每周加油、洗車、交車保、停車和車輛保養合計至少要花350美元。再扣除個人所得稅,加雷一周實際收入約為480美元,約合每小時開車賺12美元。
時薪12美元不算特別低,可這與Uber面向司機大肆鼓吹的相差太遠。加雷自稱一周工作40小時,但Uber的通知註明他那周「在線工作時長」只有32.8小時。Uber與加雷所說的時長區別奧妙在於,它們指的是兩種時間:一種是在手機應用上花的時間,一種是客戶實際乘車的時間。司機通常指前者,也就是用應用找車所花的時間,而Uber將整個時間段分割開來,他們感興趣的是乘客乘車的時間。
「中介」模式之困
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在所謂的共享經濟下,像Uber這樣充當服務買家與服務提供者的「中介」的公司而言,誰真正擁有決定權?
這個問題尚無明確解答,業內三大公司構建自身平台採用了兩種不同的策略:一種就是Uber的方式:以降低車費取悅客戶。另一家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用車服務公司Lyft與Uber的做法類似;第三家大公司Gett選擇通過提高支付司機的薪資取悅司機。
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員工及研究高級副主管沃利•霍普(Wally Hopp)說:「這就是那種模式的有趣之處。現在還不清楚哪些人群,是客戶還是員工對他們最重要。
僅僅就贏得客戶的方法來說,霍普認為,Uber和Lyft這類公司已經偏離了他們擁護自由市場的原則,人為壓低了價格。
「我覺得他們有些做法定價過低,你只能用一時,也許這么做得消耗公司自己的資金,也許是犧牲公司在司機心目中的良好商譽,」霍普說,「Uber並未讓自己的演算法發揮作用,並未讓浮動的價格達到市場能自動消化的水平。所以,他們其實是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壓低叫價,讓價格始終低於司機期望的水平。」
考慮到Uber迅猛發展和進化的速度,以及僱用人手的增長速度,未來這家公司還會面對員工抗議示威。Uber美洲區外聯部負責人雷恩•卡塞爾曼(Lane Kasselman)對這種爭論不以為意。他向格里斯沃爾德表示:「我們的看法不同,司機是我們的客戶,而且是擁有軟體使用權的客戶。他們在不斷自我壯大,在推廣,在獲得做小買賣的工具。」
他還說:「我們每月通過自己的平台創造5萬個就業崗位。司機為那些正在出現的機遇而興奮。」 對於本周發生的抗議活動,格里斯沃爾德回應稱,「我們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的分部都沒有任何抗議的司機。事實上,洛杉磯和舊金山也只有一小撮人抗議。」可這種說辭與Uber司機網在Facebook上公布的消息有明顯出入。
記者(格里斯沃爾德)已經為報導Uber耗時數月,還從未遇見Uber有哪位年收入高達9.0766萬美元的司機。
一些司機告訴他,扣除銷售稅和傭金後,他們每周收入約有1000美元,年收入接近5萬美元,但還沒有計入汽油和其他費用。Uber推薦格里斯沃爾德采訪的一位司機亞當•科森蒂諾(Adam Cosentino)也沒有那麼高的年收入。他擁有MBA學位,每周為Uber工作30-40小時,而且利用所學盡量利用最繁忙的用車時間工作,每周收入在800-1000美元。盡管如此他仍感到滿意。其實,扣去一周加油和洗車的費用230美元,以及傭金等其他費用,科森蒂諾一周大概真正賺到約4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提醒他:「這可沒多少錢。」
科森蒂諾想了想,然後承認:「對,是沒多少收入。可那是因為我沒有把所有時間都用來開車。如果每周干六天,工作時間合計60小時,大多數人應該一周可以賺取2000美元。」格里斯沃爾德問他知不知道有誰這樣工作。他回答:「我自己是沒碰到誰這樣。我只能告訴你我個人的經驗。假如我一周開60小時,我可以保證賺到2000美元。」
科森蒂諾對Uber宣傳數據的深信不疑對Uber來說是好事。可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靠開車獲得9.0766萬美元的年收入有多難?畢竟這只是Uber所說的紐約市司機中等收入水平。那意味著,幾千位Uber旗下的司機都能大致達到這一水平,莫非只有采訪所有為Uber服務的紐約司機才能得到最有說服力的結論?
這位記者帶著好奇再次咨詢卡塞爾曼,盼望找到如Uber所說實現高收入夢想的司機。而最後他得到的事實是這樣的:Uber方面也還在苦苦找尋這樣一位所謂的「模範司機」呢!(本文首發鈦媒體)
㈤ 賈躍亭美國造車全調查是怎麼回事
歷時兩個多月,鈦媒體團隊走訪和調查了賈躍亭FF汽車所涉及的美國多個州政府、法院、交易商、相關供應商、潛在投資人、公司管理層、普通員工等等……並對FF91汽車進行了實地考察和360度實測,完成了這份沉甸甸也是史上最全的賈躍亭美國造車與資產調查報告。
當時,賈躍亭FF汽車第一時間對鈦媒體披露的上述破產重整融資計劃進行了否認,但是不久後,FF汽車高層內訌爆發,原FF首席財務官(CFO)於2017年11月離職,FF承認了上述破產重整融資方案的存在,但將此定義為原CFO 未經賈躍亭允許的個人行為。
在鈦媒體的美國調查中,我們也發現,多個土地資產抵押貸款和賈躍亭的個別股權投資轉讓,均發生在2017年7月前後。之後,FF雖然不斷傳出融資消息,但並無任何真實的融資紀錄。
㈥ 那個網站專門做區塊鏈媒體資訊的內容
你的這個問題我剛好知道,請看下面的答案: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本專質上是一個去屬中心化的資料庫,同時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是一串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路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
現在行業里這方面的資訊網站有:
1、挖鏈網:挖鏈網是專業的區塊鏈媒體資訊門戶網站,挖鏈網匯聚全球區塊鏈交易機構大數據、以技術為核心,打造出挖鏈指數、挖鏈閃訊、挖鏈學院等多個核心板塊,挖掘區塊鏈價值,為區塊鏈創業者、區塊鏈投資人提供一站式區塊鏈服務體系!
2、金色財經:業內知名的老站了 。
3、彩雲比特:也是行業里的雲老了。
具體的你自己可以去詳細了解一下。
㈦ 我想投資創業怎麼找項目
1.自主尋找:自己尋找肯定是要找自己看好的項目。如何尋找,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除了做投資領域的項目盡調,還可以關注科技媒體。比如經常報道初創企業的獵雲網、36kr、億歐網。或者關注虎嗅、鈦媒體這類平台上的熱點有沒有相關企業。在這些平台上,你會發現一些優秀的項目。
2.平台尋找:現在出現了不少創業服務類的平台。把創業者和投資人整合在一起,產生聯系創造價值。可以去創業邦、天使匯、微鏈、聚份子、創投圈等平台進行尋找。還可以根據你所喜歡的投資領域,進行篩選項目。現在鈦媒體、虎嗅、36kr、投資界等科技媒體也推出了旗下的互聯網創業融資服務平台,鏈接創業者與投資人。
3.朋友推薦:如果你身邊有一些連續創業者或者科技媒體記者,你可以試著讓他們進行推薦,畢竟他們身邊的創業資源是很豐富的。以我為例,平時因為愛發表文章的緣故,每天都會有許多創業者加我進行交流。有些投資人在創業邦、虎嗅、億歐網等平台看過我文章,就希望我推薦一些項目。更何況,那些科技媒體記者,他們每天都會接觸大量優秀的項目。如果你身邊有這類小夥伴,不妨讓他給你推薦推薦不錯的項目。
(7)鈦媒體融資擴展閱讀
投資創業是投資於以高科技和知識為基礎,生產於經營技術密集型的創新產品或服務的投資;創業投資是專門購買在新思想和新技術方面獨具特色的中小企業的股份,並促進這些中小企業的形成和創立的投資;創業投資是一種向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建企業或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資本的投資行為。
㈧ 賈躍亭旗下FF發布聲明歡迎鈦媒體創始人現場調研是真的嗎
10月31日,FaradayFuture發布聲明稱鈦媒體根據披露融資文件所編造之「金蟬脫殼計劃」子虛烏有,FF在聲明中表示,誠摯歡迎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女士親臨美國,現場調研FF的經營情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希望趙女士及鈦媒體眼見為實,用事實說話。」
同時,我司誠摯歡迎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女士親臨美國,現場調研FF的經營情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希望趙女士及鈦媒體眼見為實,用事實說話。
鈦媒體相關報道失實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上述內容。
三、為更好地接受媒體監督與調研,FF以開放的態度,正式啟動「FF開放季」計劃,歡迎所有關心FF的媒體、投資人、供應商、FF 91預訂用戶以及員工家屬等參觀FF,以更真實了解一家擁有完整智能互聯網電動車正向開發能力、並且擁有世界一流團隊、產品及核心技術能力的新晉造車領軍企業的全貌。
㈨ 投融資網站,這些投融資網站哪個是靠譜的
1.創投圈,36氪,天使匯線,新芽,創業邦,創業黑馬上融資平台,發布自己的項目,對接投資內人
2.實在沒容有信息可以去小飯桌,以太資本,華興找FA幫忙
3.去36氪,鉛筆道,虎嗅,雷鋒網,鈦媒體,做項目曝光,吸引一些投資人
㈩ 公司要進行二輪融資的曝光,大家有沒有什麼靠譜的媒體訪談平台介紹
創業邦、投資界、36kr、獵雲網、鈦媒體等相關的創業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