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理財講座目的

理財講座目的

發布時間:2021-06-03 21:37:25

① 大學生可以玩股票嗎想學理財

一兩千很難理財…理財講座當然是要讓你們理財的呀…

其實理財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資產增值,一個是控制開支,資產增值方面各種投資都可以,但都有風險而且你也沒有時間去打理,所以先學著控制開支,等到錢多了之後再開始進行投資,這段時間里可以學習一些理論知識

② 廣州有沒有關於理財投資的講座啊想學習理財了!

金朝陽財富教育財商推廣日 每周三、周六全天
財商推廣日的目的:讓更多的朋友能知道財商的威力!
財商推廣第一彈:現金流游戲活動
來源《富爸爸窮爸爸》書籍,作者設計這套游戲是想通過模仿我們的現實生活,來告訴玩家如何識別和把握投資理財的機會,通過不斷的游戲和訓練以及學習游戲中所蘊含的富人的投資思維,來提高玩家的財務智商,最終實現財務自由。
通過游戲您可以體驗到:
1.重新認識收入與支出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
2.重新確立資產與負債的定義
3.輕鬆了解理財技巧,並運用在生活上
4.體驗分析個人理財行為模式
5.學習生活化的財商語言
6.修正出最佳理財模式
7.了解如何規避投資風險
8.避免財務責任風險損失

金錢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但它對生活中所有重要的東西都會產生影響!
所以讓愉快開心的游戲過程領悟財商的威力吧!!!
財商推廣第二彈:《財富的覺醒》財商提升沙龍內容
結合游戲對生活中投資理財的模擬,領悟金錢的運動規律以及理財的模式!想深入了解現實生活中的金融實操理財人士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財富的覺醒》財商提升沙龍內容:
1、投資人與消費者的差異:(觀念)
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現象,揭開成功地進行投資理財的訣竅。
2、經濟發展對我們的影響:
中國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讓我們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如何把握住這個趨勢,讓自己走在前列。
3、財富增長的利器與其三大要素:
深度解剖復利的含義和威力,同時揭示出財富增長的3個核心要素及其關鍵點。
4、資產增值的定律:
分解資產增值五大定律,闡述基本規律,提示風險

報 名 熱 線:龍老師020-38878001 13430365529
活 動 時 間:每周三、周六全天
上午10:00—12:00 現金流活動
下午 14:00—17:00 沙龍課程
備註:需通過電話預約後,才通知具體地址(場地不固定,主要在天河區商圈地段) 財商教育推廣日不收取費用,名額有限,有興趣的朋友盡早聯系!
歡迎各界人士加入財商教育的學習!

③ 如何制定合理的家庭理財規劃

您好!專業基金導購平台——金基網認為,看您的情況應該算得上是中產階級了。在理財一項里缺少保險,要適當增加保險的配置。然後要根據自己家庭月支出情況,存足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以應急。定投的基金中可適當增加債券型基金的比例,可考慮華夏債券或者博時穩定價值。另外,上投阿爾法和上投中國可以考慮換成金鷹中小盤或者富國天惠。僅供參考!
最後祝您投資順利!!!

④ 怎麼教孩子理財 5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重要

所以教孩子理財,更需要的不是多麼高深的理論知識,而是有足夠的耐心,知行合一,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一點點理解理財的含義,一點點開發他的財商。
雖然力哥自己暫時還沒辦法實踐我的兒童財商教育理論,但我對我將來孩子的教育是很有信心的,我覺得我應該是個好老師,而且我曾經做過幾次線下的兒童財商教育講座,力哥說理財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單又好玩啦,現場效果都不錯,所以我覺得我還是有資格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的。
今年8月底開學前有個新聞,說廣州36所中小學開學後將試點金融理財課。媒體最關注的是這套課程的高中版內容涵蓋了股票投資,包括怎麼在證券公司開戶,怎麼進行股票期貨交易,甚至可以利用軟體模擬炒股。
你要知道,那會兒正好是股市從5000點稀里嘩啦一路跌破3000點的時候,爸媽自己都在股市裡虧得家都找不到了,還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學炒股,這不是開玩笑嗎?這不是引誘未成年人犯罪嗎?所以當時社會反響並不太好,很多人覺得這么做太拔苗助長了,連我們成年人在股市的暴漲暴跌面前都很難自持,經常犯錯,那些三觀都還沒完成形成的小屁孩,他們又如何能戰勝得了自己內心的貪婪和恐懼呢?你這不是要提前讓孩子毀三觀嗎?
我覺得吧,都上高中了,學點股票投資知識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問題的關鍵是誰來教高中生炒股。
因為我們正規的學校教育系統,從小學到大學,從來就沒有系統教過孩子如何正確理財,哪怕是那些大學里專門學經濟學專業的,其實也還是不太懂理財。現在市場上專業的理財師,都是工作以後再通過專業培訓才慢慢掌握系統理財知識的,包括力哥也是這樣。所以今天中小學里的老師,有幾個人真正懂理財呢?
到時候孩子長大了,炒股虧得一塌糊塗,爸媽質問:「你的股票投資知識是誰教的呢?」孩子吧嗒吧嗒眨著小眼睛,說:「我的股票知識是體育老師教的」……這么一來,你不是誤人子弟嗎?你還別說,這些理財課程真的就是什麼數學老師、物理老師或者政治老師來教的,他們自己都不怎麼懂理財,你給他們一本教材,一本教綱,就讓他們去上理財課了,那結果,呵呵,你懂的。
其實廣州並不是國內第一個試點中小學理財教育的城市。上海好幾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試點了,而且也編寫了一整套教材,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高考考理財科嗎?不考吧。既然高考不考,那老師就沒有認真教孩子理財知識的動力。
就像高三的時候,許多副科最後都讓位給了語數英主課一樣,像體育課之類的地位好慘的,動不動就被侵佔。理財課也是一樣的,本來就是試點,所以試著試著,最後就不見了……因此力哥敢在這里打賭,廣州的理財課程試點最後一定會無疾而終,除非高考加試一門理財科目。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悲哀,這就是天朝孩子的無奈。
5到7歲的學齡前階段
所以教孩子學理財,靠學校教育,我覺得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希望都不大。到頭來,還得靠我們家長自己教。但我們家長一樣是理財小白,那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雖然兒童財商教育在國內一直方興未艾,但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人家早就有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了。從國外的成熟經驗來看,兒童財商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必須要跟著孩子認知能力的成長,循序漸進,一點點讓他加深對理財的理解。
我個人覺得,4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完整連貫的記憶,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學習更多的是一種生物本能,所以孩子太小的時候是沒必要特地考慮什麼理財教育。
5到7歲的學齡前兒童,已經有了完整的語言能力和辨別能力,所以就可以開始對他進行財商教育。
首先,你要有意識地教他認識錢。知道這是錢,這個硬幣代表1元,那個紅色上面畫著一個老人頭的紙片代表100元。這張小紙片和你吃好飯擦嘴巴的紙巾可不一樣哦,不能擦擦嘴就扔掉哦,上面都是細菌呢!然後你還要告訴他,這錢能幹什麼用?能買好吃的,好玩的。但是這錢可不是從天而降的哦,是爸爸媽媽通過辛苦勞動獲得的哦。你想要獲得錢,以後也一樣要靠自己的勞動獲得哦。
出門逛商店的時候,你也要教他來認識價格標簽,讓他去數錢,去付賬,去找零,知道錢是怎麼運作的。因為這時候孩子還沒有上學,雖然有些接受過早教的孩子學過拼音,學過算數,但這時候你還是更應該培養他們正確對待金錢,正確理財的意識,而不是具體的理財技巧。
我覺得這段時間,應該重點培養孩子這么幾個理財意識。
第一,要讓孩子意識到錢不是萬能的,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很寶貴的東西是用錢買不到的。比如你的生命,比如藍藍的天空,比如你每天要呼吸的新鮮空氣,比如時間,比如和平,比如人的自由,比如爸爸媽媽對你的愛。
很多人之所以反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是他自己本身對金錢有偏見,覺得教孩子理財就是讓孩子從小跌進錢眼裡,這樣長大了不是更會變成一個見錢眼開的勢利鬼嗎?
錯!
正是因為我們的父母沒有在孩子懵懵懂懂,爸媽說什麼他就聽什麼就記住什麼的時候,把最重要的理財觀念告訴他,導致後來孩子在社會上慢慢自己摸爬滾打學習的時候,才會越來越容易掉入錢眼裡。誰叫你們父母從小不教我呢?那我只能從社會上去學了。而我們今天的社會能教給孩子的可不就是赤裸裸的拜金主義嗎?
為什麼古代的私塾就是整天讓孩子死記硬背那些聖人說的話,原因很簡單,因為以孩子當時的認知能力,他沒有辦法完全理解孔子孟子說的那些話。但這段時間卻是他一生中記憶力最好,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學的階段,所以一定要在這個黃金時段內讓他們一輩子都忘不掉這些聖人說的話。
教孩子理財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錢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而且你的重點不應該放在讓孩子知道錢是身外之物中最重要的東西,反而要更多的培養孩子錢不是那麼重要的意識,讓他們知道就算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要知足,也一樣可以過得很幸福,不要去和別人攀比。這樣的觀念一定要在他上學以前深深扎在他的腦子里。因為一旦進入學校這個社會,他就很容易被同學之間在物質上的攀比之風所影響。
第二,要讓孩子養成權衡取捨的能力和習慣。
經濟學的核心就是權衡取捨,因為這個世界上的財富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慾望和需求卻是無限的,那如何才能讓有限的財富最大限度滿足全社會的需要呢?這就是經濟學要研究的問題。如何讓我手裡有限的財富最大限度滿足我自己的需求呢?這就是理財要解決的問題。
孩子都喜歡玩具,但現在孩子的玩具那個貴啊!孩子見一個愛一個,玩厭了就始亂終棄,再吵著買新玩具……這和現在許多富家子弟一天到晚換女朋友玩是一樣的,這就是人的天性。所以父母一定要遏制孩子的這種天性。你別總和孩子說這個玩具太貴,這個我們買不起。你反復這樣說,孩子就會形成強烈的怨恨情緒,覺得為什麼我的需求你們總是不能滿足?為什麼做出犧牲的總是我?都怪我爸媽沒錢!如果有錢,我想買什麼玩具就買什麼玩具!然後小孩就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你看這樣就會把孩子帶到一個錯誤的思維方向上去。
而正確的做法是給孩子做選擇題。我們說好了,你每個月有100元的零花錢可以買玩具,但你前兩天剛買了這個鋼鐵俠,這個月的零花錢已經用完了,所以我們只能等到下個月再買了。或者說,這個玩具要200元,但這個月的零花錢只有100元,所以你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買另一個更便宜的玩具,要不就是等到下個月零花錢到了的時候再把兩個月的錢合在一起買這個玩具。
你這樣說小孩就知道自己能掌握的財務資源是有限的,買了這個就買不了那個,他就不得不去做選擇。如果想買貴的就要等待攢錢,就要學會克制慾望,延後消費。
在我們一生的道路上,可以說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著權衡取捨,不管是時間的分配,婚姻的選擇,職業的選擇,旅遊目的地的選擇,還是生活中各種投資和消費上的選擇。孩子越早了解到這一點,越早開始學習計算得失,找到在財務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獲得自身滿足感的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那他就會越早成熟起來。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交換意識和合作意識。
人類是群居動物,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能夠創造更大的財富。在買玩具的錢已經用完的時候,孩子還想要別的玩具怎麼辦呢?你可以讓他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讓他知道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你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緊緊抓在自己手裡,而要學會該放手時就放手,這樣你才能騰出手來,去抓對你來說更重要的東西。
同時你也要鼓勵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一起玩耍,一起完成一些任務,知道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一起合作才能獲得更大的力量。這種資源互換、優化資源配置的意識對他一生都有幫助。
最後,要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
當然,要讓孩子有奉獻精神,光說是沒用的,首先得你父母自己有奉獻精神。你得熱心公益慈善,願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裡植入慷慨和慈善的種子,讓他知道幫助別人,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快樂。尤其可以以孩子的名義來捐助一些慈善項目,讓孩子感到無比的光榮。
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財商教育,核心是讓他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念,並記住一些最重要的理財觀念。
8-12歲的小學階段
到了8-12歲的小學階段,因為已經會寫字了,會算數了,就要從單純的理念教育上升到實際的理財運用上。
首先,一定要讓他形成記賬的好習慣。
當然,要讓他記賬,前提是他得有自己獨立支配零花錢的權利。在上學前,他只有知情權和選擇權,最終的實際支配權還是在父母身上的。而上學以後,你給他支配的零花錢,也要提前預估一下,算一下他一個月要花的交通費,買零食的錢,買玩具的錢,買文具的錢,買課外讀物的錢等等,大概總共要多少,你在這個基礎上再多增加20%,就是孩子每個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了。
零花錢一般一個月一給最合適。一下子給太多錢,孩子亂花收不住也不行;給的太少,就很難培養孩子自己控制消費節奏的能力。
當然,一開始孩子獲得了一筆錢的支配權,很容易胡亂花錢,結果才過了幾天就把一個月的零花錢都花完了。你再問他這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其實也說不出個究竟,因為孩子能買的無非就是一些零食玩具,都是小額支出,花著花著錢就不見了。所以你就要督促他每天記賬。
記賬既能幫他練習寫字,又能幫他練習算數,還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他就會自己意識到,哎呀,今天我錢花太多了,接下去幾天我得少花點錢,不然到月底就沒錢了……哎呀,今天不應該買這個的,應該留著錢明天買那個才對……這樣他就會慢慢學會提前做好預算,規劃自己下個月的消費,多少錢用來買書,多少錢用來買零食,多少錢用來買玩具。這種統籌規劃的能力也是理財的基本功。
記住,不要怕孩子在理財的道路上犯錯,孩子一定是在不斷的犯錯中成長的,你得把一部分金錢的支配權轉讓給他,讓他自己負責,讓他體會到正確的消費決策帶來的快樂和錯誤的消費決策帶來的悔恨,這樣他才能在理財能力上有所成長。畢竟在10歲的時候在幾十塊錢的問題上犯錯,總比他20多歲的時候在幾千幾萬塊錢的問題上犯錯要好得多。
第二,就是要讓孩子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為什麼上文中我建議你多給孩子20%的零花錢預算,就是讓他學會克制慾望,堅持儲蓄。當然這是需要父母引導的,尤其是引導他為了買一樣比較貴的東西來做一個儲蓄計劃。比如買一台新電腦,或者買一個新手機,或者買一輛新的自行車等等。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給孩子買一個儲蓄罐,讓他把每月結餘下來的零花錢存起來。存到足夠買新手機的錢的時候,就把儲蓄罐里的錢都拿出來。注意,一定要買一個透明的儲蓄罐,讓孩子每天能看到這錢在增加。一方面,這會讓他感覺到距離實現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了,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試探,讓他每天看到這些錢,就有沖動想把錢拿出來去買別的,放棄這個儲蓄計劃。不管他是中途放棄還是最終堅持下來了,這都是非常寶貴的理財經驗。
更聰明的一種辦法是引導孩子反向儲蓄。比如孩子想買一輛500元的自行車,而他每個月的零花錢是300元,那就讓他每個月拿到300元零花錢的時候,先把100元存到儲蓄罐里,剩下200元才能拿去花,這樣只要5個月,他就能攢夠買車的錢了。
如果他嫌攢錢速度太慢,每個月就拿出150元先存到儲蓄罐里,這樣2個半月就可以買車了。這個道理和我們成年人每個月工資到手之後先扣掉一筆錢去基金定投一樣,不是先管這個月花費,用到最後如果還有多餘的再存起來,而是先把要存的錢拿出來,多下來的才能拿去花。這才是正確的理財思維。
第三,還要在生活中培養孩子聰明消費,貨比三家的能力。
比如同樣是要買零食,大超市裡的價格就比便利店裡的價格便宜,不同的超市又經常會做出不同的促銷活動,你要學會在超市搞促銷的時候去買零食。再比如你想要玩具或者書,可以先去實體店打樣,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真的要買,然後再到網上去看看是不是價格更便宜。再比如說出去吃飯或者旅遊的時候,你可以教孩子下載折扣券或者買團購券,或者去搶一些促銷秒殺的特惠商品等等。
總之,正確的消費觀念,不是一味的讓孩子拚命節儉省錢,當然適當的節儉意識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用相對最少的錢獲得相對最多最好的商品和服務,這才叫聰明消費。而要讓孩子學會聰明消費,首先父母自己得學會聰明消費,這樣孩子才會有樣學樣。
第四,孩子年紀一點點大了,需要用錢的地方也一點點多了,如果孩子覺得你給的零花錢太少不夠用,那又該怎麼辦呢?辦法一是我上一集說過的,教他延遲消費,等下個月發零花錢了再買。
辦法二是教他提前透支消費。老爸可以借錢給你去買,但你要支付利息。比如你一個月零花錢是300元,但因為我提前把你下個月的零花錢預支給你了,就要扣掉30元利息,只能給你270元。如果你要這270元,下個月零花錢就沒了。如果你不要,那下個月還是照常給你300元。這個時候孩子就會去算了,到底要不要為了提前一個月買到這個寶貝,而損失30元零花錢呢?
現在許多家長都對還在讀大學或者已經工作的孩子,三天兩頭信用卡透支還不出錢這件事恨得咬牙切齒,就是因為這些孩子沒有從小接受正確的提前消費教育!我們不鼓勵孩子提前消費,但父母應該給孩子提前消費的選擇權,讓他知道延後消費帶來的好處,以及提前消費帶來的壞處。小時候他就體會到了提前消費的缺點,長大了才會在遇到信用卡這種沒錢也可以瀟灑一刷的魔鬼工具的時候,能夠克制自己的消費沖動。
第三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賺錢意識。但孩子還小,不可能到外面去打工掙錢,只能在家裡做做家務賺錢。關於孩子做家務要不要給報酬,教育界一直都有爭議。有人說這樣做挺好的,讓孩子知道通過自身勞動是能獲得物質回報的,但也有人說這么做不好,因為從經濟學上說,家務勞動並不產生財富,不算在GDP里,而且如果孩子做家務媽媽應該給工錢,那媽媽做家務孩子是不是也要給工錢呢?
我覺得吧,這個問題沒必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上綱上線,洗洗襪子,掃掃地,刷刷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但平時又嫌臟嫌累不願乾的家務活,然後從爸媽那裡賺到10塊20塊錢,他花起這錢就會特別心疼,畢竟這不是爸媽天經地義雷打不動給你的零花錢,而是你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養成這種靠勞動賺錢的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別總夢想著天上會掉餡餅,別總以為爸媽賺錢很容易。
另外在小學階段,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玩一些能夠提高財商的游戲。比如大富翁游戲,還有更復雜一點的現金流游戲。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理財知識,肯定要比單純的灌輸知識要好得多。
13-18歲的中學階段
而到了13-18歲的中學階段,對孩子的財商教育就要更進一步了。沒錯,你得開始教他投資的學問了。
首先,你要帶他認識銀行,銀行是我們學習投資理財的大門。你要教孩子如何在銀行開戶,如何在ATM機上取錢和存錢,如何轉賬匯款,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的利率是怎麼算的,如何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到孩子上高中了,支出更多的時候,你可以給孩子辦一張附屬信用卡,給孩子更大的透支消費的許可權,當然如果孩子亂透支,你也要及時進行批評,並凍結他的賬戶。
然後你還要教他基金方面的知識。包括為什麼貨幣基金的收益比銀行儲蓄的利率高?為什麼債券基金是家庭金融資產的中流砥柱?為什麼基金定投比單純的銀行儲蓄能獲得更高的長期回報?包括每年過年拿到的壓歲錢,你也應該鼓勵孩子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讓這筆錢增值。雖然你也應該要教他股票投資方面的基礎知識,但你更應該鼓勵他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來間接投資股市,以相對更小的風險來獲得股市投資回報,而不應該讓他整天想著看各種各樣的炒股書籍,試圖通過預測股市漲跌來賺錢。
當然,還有保險、黃金、房子、包括P2P在內的其他各種投資門類的知識,你也要一點一點告訴他,最終一定要讓他形成強烈的風險意識和資產配置的觀念。
另外孩子上高中了以後,在寒暑假期間,你也可以鼓勵孩子到外面去打工賺錢。這時候,孩子身體已經基本發育好了,你再讓他通過做家務賺錢就不合適了。不過高中生出去打工在中國可能只是一種看上去很美的想法。因為我們的高中生,寒暑假不要被迫去學校或者家教老師那裡補課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你發現了沒有,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講究的是先道後技,循序漸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往往也最聽爸媽的話,這時候就應該把最重要最根本的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告訴孩子,這叫做道,而不是急著讓他們整天盤算如何炒股賺錢,這個屬於技。就像我們學數學的時候,肯定要先學加減乘除,然後再學開方運算。到了上小學以後,就要既灌輸正確的道,也要教他有用的技,而到了上中學以後,則要越來越多的教他可以用於實戰的理財知識和技巧。
那些理財的技,晚一點學沒關系,但影響一生的道,一定要趁孩子三觀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趕快深深印在他的心底。因為年齡越大,孩子就會越來越多的受到學校以及媒體尤其是網路上信息的影響,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就會越來越弱,等孩子上大學了,你再開始教他這些理財的大道理,往往就聽不進去了。因為到那時,可能很多新知識反而是你的孩子懂得比你多,很多地方他可以當你的老師,你還怎麼教他呢?
最後的忠告
而在長達十多年的理財教育過程中,有兩點是當爸媽的一定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形成統一戰線。讓孩子從小樹立起規則意識,言出必行,錯了就該受罰,這個月錢用完了接下去就啥都不能買。不能老爸唱紅臉,老媽唱白臉,或者老爸剛剛教育好孩子這個玩具要下個月才能買,回頭孩子跑外公那裡一撒嬌,外公心一軟就給孩子買了。孩子可精明了,他最懂得察言觀色,見風使舵。他會本能地朝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去發展。如果家裡的大人不能夠齊心協力,在孩子面前鐵板一塊的話,那對孩子的理財教育是很難成功的。
第二,俗話說的好,言傳不如身教。孩子是我們最親的家人,天天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你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你叫他對人有禮貌,你自己就不懂禮貌,孩子怎麼會懂禮貌呢?你叫讓他要勤儉節約,你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孩子怎麼可能會節儉呢?你天天和孩子說爸媽養你多不容易,以後長大了你一定要孝順爸媽,可你自己平時周末都很少抽空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爸媽,孩子長大了能對你有多孝順呢?不管是教孩子理財還是其他任何東西,都是這個道理。
最後我再說兩句子女教育規劃的問題。
子女教育規劃是理財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力哥說的七顆龍珠中的一顆。但許多家長在提到子女教育規劃時,腦子里想到的就是錢,就是籌集孩子以後上大學或者留學的經費。
力哥一直認為,如果你現在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有點捉捉襟見肘,你就沒必要優先考慮子女未來上大學的教育經費。最重要且緊急的,是你父母的養老基金,尤其是看病的錢,因為他們可能不久於人世,等他們撒手人寰了,你想孝敬他們都沒機會了。另一個重要且緊急的,是你的買房基金。都說成家立業,要成家,你總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窩吧。再接下去,你要考慮重要但不緊急的你自己未來的養老基金。最後,才是考慮同樣重要但不緊急的子女教育基金。
在經濟條件不寬裕的情況下,子女教育基金應該是最後考慮的。而如果你的家庭條件很好,其實也沒有必要特地准備子女教育基金,比如你有兩、三套房子,到孩子上大學的時候,如果家裡錢不夠用,賣掉一套房子就行了。
真正需要提前做好子女教育基金規劃的,是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家庭。這種家庭就有必要考慮專門設立一個子女教育基金賬戶,通過基金定投或者購買教育保險的方式來長期投資,專款專用,避免將來由於家庭財務出現危機,導致孩子因為沒錢的關系而無法完成學業,那你做父母的肯定會感到非常愧疚。
但錢的問題只是一方面,子女教育規劃更重要的說的是人的問題。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獲得一張金燦燦的文聘,而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把你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知識、有素養、有道德、有理想的人才。教孩子理財的道理實際上也是在教孩子長大了應該怎麼做人的道理。
有些荔枝私下和我說他的理財目標的時候,我覺得很好笑,因為他一個很重要的理財目標是幫自己的兒子准備好將來結婚和買房的錢。我說你兒子現在才5歲,他將來娶媳婦買房關你屁事啊?到時候你買得起房自己買,買不起房老爸如果還有餘力的,幫你籌點首付,老爸自身難保的,不好意思,你就租房結婚吧,這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的嗎?
如果孩子結婚買房也是你的責任,那是不是你兒子將來的養老金都要你提前幫他准備好呢?那你兒子將來長大了能幹什麼?他還需要干什麼?他還有任何認真學習,努力拚搏的動力嗎?你覺得你這樣殫精竭慮為孩子的未來著想,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你覺得花這么多錢讓孩子去補課,讓孩子從小學這個學那個,給他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最後還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讓他去國外一個三流大學混一張文憑出來,你這到底是愛他還是害他啊?你覺得你花這么多錢在孩子身上,最後是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有出息的人才,還是培養成一個沒出息的啃老族呢?
今天的中國社會太浮躁,人人都想賺快錢,今天中國的教育同樣很浮躁,老師只要孩子死記硬背,考試考高分,完全不會去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和質疑精神。到最後走上社會的時候,許多年輕人一心就想開後門走捷徑,一點苦也吃不起,而且肚子里只有書本知識,沒有生存技能,卻又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你說這樣的年輕人能有多大的事業成就?
我們個人是沒有辦法和這個社會和這個體制對抗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用我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來教育孩子,尤其是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在第一季介紹金錢君的時候,我就說過,有些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你用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對子女的教育,就是不能完全靠錢解決的,而需要你花足夠的耐心和精力,去培養他。無論是培養他的理財意識,還是把他培養成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⑤ 卓鋒智博理財講座屬相與運勢目的是什麼

讓生活更美好

⑥ 年收入15萬的年輕人該如何理財

先來看一個小故事:難道我只值100萬?
張努力和李小資同年出生在中國南方一個小鎮,兩人從小就是同班同學。張努力學習一直很優秀,能力也很強。在全國某百強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年薪10萬元的工作,且每年保持10%的增速,但是他完全不會理財;李小資不好好學習,高中沒上完就輟學了,沒有找到工作,但是平時喜歡研究投資,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方法。在張努力畢業的時候,從父母那裡獲得了100萬資金後開始了投資理財,第一年賺到了10萬元,以後也可以保持年收益率10%。 當張努力了解到李小資的情況後,頓時很郁悶:難道我苦學這么多年,最後自己的產出價值就和100萬資金一樣?難道我只值100萬?
生命是無價的,但是一個人的勞動才能是有價格的。對於多數人來說,自己可以用於投資獲利的資本主要是兩種:人力資本和資金資本。
人力資本投資:社會生產經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四種。這就相應形成了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土地市場等交易市場。薪酬,就是勞動力市場給一個人力資本的定價,是對人力資本的價值評估。而對於勞動力本身來說,薪酬就是自己的人力資本投資收益水平。人力資本定價的高低,一方面看其勞動技能高低,另一方面看其掌握的勞動技能的供需關系。要想獲得人力資本的高定價,就得提升勞動力的技能水平。人們開始接受長期的校園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讀書學習到大學時間長達19年(一個人的工作才30多年),畢業後還參加各類輔導班、看書學習,都是為了提升自己在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為自身人力資本的增值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目的(不是唯一目的 )就是為了未來在勞動力市場「找份好工作」(賣個好價錢)。
資金資本投資:我們投入人力資本所獲得的薪資報酬,不會完全消費完,而是會有一定的結余。同時也可能因為父母贈與而獲得一定量的資金。結余的資金以一定形式投資出去,就屬於資金資本的投資了。資金資本的投資和人力資本的投資相比,更「唯利是圖」——人力資本在尋求合適的價格時,還會考慮薪酬以外的因素:比如老闆是不是對自己足夠關心和尊重,同事之間關系是否融洽,而資金資本幾乎是完全趨利避害的:只願意到收益率高、風險低的地方去。資金資本的投資要想獲得高回報,最大的敵人是風險。要想收益高、風險低,需要掌握投資的知識、方法和技巧,才有可能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取盡量高的收益率。
那麼,一個年輕人要想實現財務自由、獲得更高品種的生活,到底該主要依靠自身能力、技能的提升,從而使人力資本獲得高回報呢,還是提升自己的投資理財技能獲得投資的高回報呢?
在現實中,多數人(以學生、年輕人為主)會選擇將精力用於發展自己的人力資本增值能力,而較少用於學習理財技能。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人力資本增值的范圍寬泛,易上手。看本書、聽場講座、參加一場培訓都是自我提高,從小就在學習和成長,擁有十幾年經驗。而投資理財卻很抽象,且顯得陌生,幾乎無任何經驗,不易上手。
2、許多人認為投資理財收益有限,且是有錢人才可以玩的,自己才幾萬塊不值得關注,還不如將精力專注於自我的提升,這樣以後人力資本才可以獲得高回報。
但是,在我看來大家對於個人發展和提升理財技能的關系認識及處理方式均存在不合理性。
首先,個人成長和學習理財技能並非是兩者只能選其一,而是可以有主有次並行不悖。對於年輕人尤其是學生來說,自我成長肯定是要擺在第一位的,但是這不妨礙分配部分時間用於培養理財技能;
第二,理財不該等有了很多錢才開始,而是應該未雨綢繆,在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和實踐,甚至可以提早到大學時就做部分的嘗試。為什麼學理財要趁早呢? 這是因為學習理財,其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一個較為長期的實踐和經驗總結的過程。由於剛開始的時候投入的資金也少,即使虧錢虧損也有限,且這個階段學習動力、能力都強,願意各種嘗試和總結經驗;而如果等有錢了,那個時候一個人的抗挫折能力要差很多,如果開頭不順,往往容易陷入悲觀,從此不再願意嘗試一些風險類型的投資,只去做極其保守的理財方式。而且,當一個人已經積累較多資產時,往往也正處在事業的忙碌期,往往沒有多少時間學習理財技能,那時候就可能簡化管理自己的理財,比如就選擇存款國債等不費腦子的理財方式,從而錯過高收益的投資機會。
第三,學習理財的目的並非就是要成為理財高手,而是具備理財的基本判斷能力。成為理財高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適合作為多數人的目標追求。但是,我們認為學習一些基礎的理財知識和方法還是有必要的,將理財收益率從3%的存款水平提升到10%左右,並不需要太大難度。更重要的是,和人力資本投資不同,理財實際上是可以「借力發力」的,即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人力資本投資,往往需要自己親身參與工作,難以讓別人代為完成。但是投資卻不一樣,金融行業中的資產管理機構,就是專門為給老百姓提供理財服務而存在的。比如基金公司,發行很多基金產品,老百姓只需每年支付2%左右的管理費,就可以藉助專業的基金經理的專業能力間接投資股票市場、債券市場,這比自己直接參與股票市場省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你還可以咨詢專業的投資顧問,讓投資顧問幫助自己從紛繁復雜的金融市場中篩選出合適的金融產品。但是即使是想依靠他人專業投資的方法,也需要自身具備一定的基礎的知識和技能,否則怎麼知道哪些是好的基金產品呢?你要找一個專業的投資顧問幫你選,可是你連基本的理財基礎知識都不知道,你又怎麼知道哪個投資顧問專業而靠譜呢?所以,基礎的理財知識和方法是必要的,同時學習的難度也不大。投入有限受益卻很大,當然值得去做。
說完理財的必要性,再說說自我成長問題。雖然許多人反復說個人成長才如何重要,但是我還是要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現實:除了知識可以相對容易的不斷增加外,許多人實際上很難在非知識層面有較大突破,年齡越大這一點越明顯。一個人的學習力,實際上主要取決於這個人思維的開放性、包容性,以及是否謙虛好學。在大學的時候,一個人的可塑性還很強,思想的開放性也較強還可以學很多東西,大家還能不斷感受到自我的進步,但是畢業後,大家會逐漸感受到現實的「無力感」。在工作大概三年左右的時候,許多人會感受到自己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好像都看到了自己大致能達到什麼高度。 可以說,這不是幻覺,而是真實的存在。多數的命運,無可避不的是要成為分母,成為那平凡的一份子。這本就是社會的現實:多數財富資源在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多數人掌握著少數的財富資源。鼓吹夢想,大家都愛聽,但是實際上只有極少數人才會真正的和夢想靠近,多數人最終會發現現實的殘酷,需要為了財務的拮據而奔波,為了一套房子、構建一個小家庭而不斷努力,從工作和理財兩個角度努力。
所以,多數人在大學畢業的那一刻,他的能力增速已經開始慢慢減速,開始逐漸靠近天花板。面對這種局面,其實不需要沮喪。我們能做的,是把能做到的做好。何況,幸福從來和財富多少沒有絕對的關系,幸福更多是一種心態和獲取方法的掌握。 歸結起來,我們還是應該去做能做的事情,不要不知道自己到底可以做什麼卻像無頭蒼蠅一樣任意的被周圍的一些噪音所影響。
說完人力資本投資、資金資本的投資關系,我們總結性進入正題:收入10-15萬元,該怎麼理財?
1、每月結余建議採取基金定投的方式。當前市場背景下,建議優先考慮定投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但是如果特別在意風險,建議配置混合型、債券型甚至部分貨幣型基金;
2、在2015年市場整體相對樂觀的情況下,目前手頭資金建議配置偏股型資產,一些過往業績優異且穩定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保守投資者建議債券型和部分混合型基金;
3、P2P可以適當配置一部分,綜合全方位考慮網貸平台;
4、打新基金可以作為保守型倉位的配置方向;
5、配置部分貨幣基金,用於滿足流動性需求。
來自 新融街財經網站看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⑦ 理財是在理什麼

理財就是以錢生錢,以錢生錢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如何學習專業的知識並運用到實踐中就是一門學問,把這門學問弄明白了你也就能嘗到以錢生錢的樂趣

⑧ 理財是什麼,怎麼做

朋友你好,理財就是使自己的資金得不斷增長的過程。有興趣可以試試大宗商品現貨投資。回
現貨和股票答都是賺取差價獲利,但也有不同的。股票:T+1交易模式,只能買漲。買入1手=100股需要資金量大。
現貨:T+0交易模式,雙向交易,買漲買跌。有1:5的資金杠桿(可以從分利用資金。收益見效快。白天有4個小時,晚上有2個小時交易時間)
現貨投資是當天買進、賣出,收益見效快,股票今天買入,第2天才可以賣出。現貨行情比較穩定受外界金融影響小,連續性比較強。收益大於股票的。
現貨投資對技術要求比較高,有興趣了解可以給我留言。

閱讀全文

與理財講座目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e貸款額度 瀏覽:469
股票量價齊跌說明什麼 瀏覽:368
方正重組理財 瀏覽:392
過戶多久拿到監管資金 瀏覽:977
近期的理財詐騙公司 瀏覽:721
260108基金今天凈 瀏覽:647
貸款提車上路需要多久 瀏覽:383
證券咨詢公司的投資顧問 瀏覽:382
杭州南海成長股權基金 瀏覽:373
合肥鑫匯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71
基金控庄的股有什麼特點 瀏覽:958
醫院股權融資 瀏覽:245
信託產品圖片 瀏覽:201
中原高速03月07日資金揭秘 瀏覽:515
怎麼買萬達股票 瀏覽:306
湖南源匯信託 瀏覽:891
汽車融資網站 瀏覽:747
外匯價1美元人民幣 瀏覽:649
方正科技股票價格 瀏覽:802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