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爾街金融危機原因
2008年9月15日,世界聚焦美國華爾街。當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公司被美國銀行收購。受此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5日巨幅下挫,創下9·1 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有人說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風暴"比喻這場危機。而處於這次金融風暴中心的人們,也經歷了刻骨銘心的日子。
自去年夏天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隨著問題惡化,各方的反思也越來越多。在回溯危機根源時,許多分析人士把矛頭對准了美國住房市場和金融業的瘋狂投機炒作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住房和金融的雙重投機釀成了目前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局面,並造就世界金融穩定難以承受之重。
2006年以前,美國住房市場在長達5年的時間里保持繁榮,隨著房價不斷攀升,市場投機現象越來越嚴重,加上一些銀行在貸款審查程序上「放水」,大量收入較低、信用紀錄較差的人群也加入了貸款購房者的大潮,成為所謂「次貸購房者」。這部分購房者存在極大還貸違約風險,為危機日後全面爆發埋下了隱患。
與此同時,不少金融機構搭上了住房市場繁榮的「便車」,在金融創新的名義下開發了越來越多與住房抵押貸款相關的資產支持證券和金融衍生品,其種類、規模和復雜性均令人瞠目結舌。
Ⅱ 華爾街的一些大型投行的巨額利潤來源於哪裡
利潤=收入-成本。投行的成本主要都是人力成本,其它的成本很低。而人力成本在一些計算中就不看作成本了——畢竟是被當作薪水拿走了。
收入高是因為:市場信息豐富,可以以此買賣證券。人脈廣泛,幫人圈錢。
Ⅲ 華爾街金融
先給你解釋一下什麼是次貸危機!一看就明了
過去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從房子到汽車,從信用卡到電話賬單,貸款無處不在。
當地人很少一次現金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可是我們也知道,在美國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他們怎麼買房子呢?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准,他們就被定義為次級貸款者。
大約從10年前開始,那個時候貸款公司漫天的廣告就出現在電視上、報紙上、街頭,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滿誘人的傳單:
『你想過中產階級的生活嗎?買房吧!』
『積蓄不夠嗎?貸款吧!』
『沒有收入嗎?找阿囧貸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們提供零首付!』
『擔心利息太高?頭兩年我們提供3%的優惠利率!』
『每個月還是付不起?沒關系,頭24個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貸款的本金可以兩年後再付!想想看,兩年後你肯定已經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為經理了,到時候還怕付不起!』
『擔心兩年後還是還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現在的房子比兩年前漲了多少,到時候你轉手賣給別人啊,不僅白住兩年,還可能賺一筆呢!再說了,又不用你出錢,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難道我敢貸,你還不敢借?』
在這樣的誘惑下,無數美國市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貸款買房。(你替他們擔心兩年後的債務?向來相當樂觀的美國市民會告訴你,演電影的都能當上州長,兩年後說不定我還能競選總統呢。)
阿囧貸款公司短短幾個月就取得了驚人的業績,可是錢都貸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呢?公司的董事長--阿囧先生,那也是熟讀美國經濟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產市場也是有風險的,所以這筆收益看來不能獨吞,要找個合夥人分擔風險才行。
於是阿囧找到美國財經界的領頭大哥--投資銀行。這些傢伙可都是名字響當當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們每天做什麼呢?就是吃飽了閑著也是閑著,於是找來諾貝爾經濟學家,找來哈佛教授,找來財務工程人員,用上最新的經濟數據模型,一番金融煉丹(copula 差不多是此時煉出)之後,弄出幾份分析報告,從而評價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買進,某某國家的股市已經有泡沫了,這一群在風險評估市場呼風喚雨的大哥,你說他們看到這裡面有沒有風險?
開玩笑,風險是用腳都看得到!可是有利潤啊,那還猶豫什麼,接手吧!於是經濟學家、財務工程人員,大學教授以數據模型、隨機模擬評估之後,重新包裝一下,就弄出了新產品--CDO(註: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債務抵押債券),說穿了就是債券,通過發行和銷售這個CDO債券,讓債券的持有人來分擔房屋貸款的風險。
光這樣賣,風險太高還是沒人買啊,假設原來的債券風險等級是 6,屬於中等偏高。於是投資銀行把它分成高級和普通CDO兩個部分(trench),發生債務危機時,高級CDO享有優先賠付的權利。這樣兩部分的風險等級分別變成了 4 和 8,總風險不變,但是前者就屬於中低風險債券了,憑投資銀行三寸不爛"金"舌,在高級飯店不斷辦研討會,送精美製作的powerpoints 和 excel spreadsheets,當然賣了個滿堂彩!可是剩下的風險等級 8 的高風險債券怎麼辦呢?避險基金又是什麼人,於是投資銀行找到了避險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買空賣多、呼風喚雨的角色,過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這點風險簡直小意思!
於是憑借著關系,在世界范圍內找利率最低的銀行借來錢,然後大舉買入這部分普通CDO債券,2006年以前,日本央行貸款利率僅為1.5%;普通 CDO 利率可能達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險基金就賺得滿滿滿了。
這樣一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2001年末,美國的房地產一路飆升,短短幾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這樣一來就如同阿囧貸款公司開頭的廣告一樣,根本不會出現還不起房屋貸款的事情,就算沒錢還,把房子一賣還可以賺一筆錢。
結果是從貸款買房的人,到阿囧貸款公司,到各大投資銀行,到各個一般銀行,到避險基金人人都賺錢,但是投資銀行卻不太高興了!當初是覺得普通 CDO 風險太高,才丟給避險基金的,沒想到這幫傢伙比自己賺的還多,凈值拚命地漲,早知道自己留著玩了,於是投資銀行也開始買入避險基金,打算分一杯羹了。這就好像阿宅家裡有放久了的飯菜,正巧看見隔壁鄰居那隻討厭的小花狗,本來打算毒它一頓,沒想到小花狗吃了不但沒事,反而還越長越壯了,阿宅這下可傻眼了,難道發霉了的飯菜營養更好?於是自己也開始吃了!
這下又把避險基金樂壞了,他們是什麼人,手裡有1塊錢,就能想辦法借10塊錢來玩的土匪啊,現在拿著搶手的CDO當然要大幹一票!於是他們又把手裡的 CDO 債券抵押給銀行,換得 10 倍的貸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後繼續追著投資銀行買普通 CDO 。
科科,當初可是簽了協議,這些普通 CDO 可都是歸我們的!!
投資銀行實在心理不爽啊,除了繼續悶聲買避險基金和賣普通 CDO 給避險基金之
外,他們又想出了一個新產品,就叫CDS(註: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違約交換)好了,華爾街就是這些天才產品的溫床:一般投資人不是都覺得原來的 CDO 風險高嗎,那我弄個保險好了,每年從CDO裡面拿出一部分錢作為保險費,白白送給保險公司,但是將來出了風險,大家一起承擔。
以AIG為代表的保險公司想,不錯啊,眼下 CDO 這么賺錢,1分錢都不用出就分利潤,這不是每年白送錢給我們嗎!避險基金想,也還可以啦,已經賺了幾年了,以後風險越來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潤出去,就有保險公司承擔一半風險!於是再次皆大歡喜,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著紅了!
但是故事到這還沒結束:
因為"聰明"的華爾街人又想出了基於 CDS 的創新產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資大眾一起承擔,我們假設 CDS 已經為我們帶來了 50 億元的收益,現在我新發行一個基金,這個基金是專門投資買入 CDS 的,顯然這個建立在之前一系列產品之上的基金的風險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已經賺的 50 億元投入作為保證金,如果這個基金發生虧損,那麼先用這50億元墊付,只有這50億元虧完了,你投資的本金才會開始虧損,而在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贖回的,首次募集規模 500 億元。天哪,還有比這個還爽的基金嗎?
1元面額買入的基金,虧到 10% 都不會虧自己的錢,賺了卻每分錢都是自己的!
Rating Agencies 看到這個天才的規畫,簡直是毫不猶豫:給出 AAA 評級!
結果這個基金可賣瘋了,各種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財產品,甚至其他國家的銀行也紛紛買入。雖然首次募集規模是原定的 500 億元,可是後續發行了多少億,簡直已經無法估算了,但是保證金 50 億元卻沒有變。
如果現有規模 5000 億元,那保證金就只能保證在基金凈值不虧到本金的 1% 時才不會虧錢,也就是說虧本的機率越來越高。
當時間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風光了整整 5年的美國房地產終於從頂峰重重摔了下來,這條食物鏈也終於開始斷裂。因為房價下跌,優惠貸款利率的時限到了之後,先是普通民眾無法償還貸款,然後阿囧貸款公司倒閉,避險基金大幅虧損,繼而連累AIG保險公司和貸款的銀行,花旗、摩根相繼發布巨額虧損報告,同時投資避險基金的各大投資銀行也紛紛虧損,然後股市大跌,民眾普遍虧錢,無法償還房貸的民眾繼續增多,最終,美國Subprime Crisis 爆發接近成為 Prime Crisis。
Credit Crunch 開啟的地獄大門,還不知道如何關上……
看完了上面的再說說中國,中國主要的外匯儲備是美元已經有1.9萬億,這次的金融危機美國增加了不少現金流,多印出來不少錢,所以短期內有通脹,美元貶值就在情理之中了,當然受損失的還是中國,誰叫你儲備美元了??
看完國外再看國內,國內的樓市泡沫也很大,人民都在單款買房子。國家是放寬金融政策,說白了就是降息刺激錢的流通,反正放銀行里也沒利息,就是樓主說的(1.銀行利息收入減少),再者國家也說了增加資金流,說白了也是多印錢。短期的增加貨幣量,錢印多了就不值錢了就是樓主說的(2.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降息可以有點作用,這就好比在爛瘡上擦粉,短期看似蓋住了,其實爛瘡爛得更深,至於挑戰和機遇沒有看到,發改委又說糧價要和國際「接軌」了,好比石油,國際原油價格到150美圓了發改委就「接軌」了,現在跌到60美圓以就看不到接軌了。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了發改委就「接軌」了,為什麼只看所謂的匯率不考慮國內貨幣實際購買力和工資水平? 所以,物價上漲,人們購買力不行,工廠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就只好倒閉,現在有千萬農民工失業潮就不奇怪了!
生活水平與朝鮮接軌,老百姓的福利待遇和醫療保障與非洲接軌,物價房價油價與歐美接軌。這就是中國國際地位提升的挑戰和機遇,樓主你明白了么
Ⅳ 請問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都不允許做存款業務嗎那麼他們向人家貸款的錢從哪裡來
現代意義上的投資銀行起源於歐美,主要是由18、19世紀眾多銷售政府債券
和貼現企業票據的金融機構演變而來的。投資銀行早期發展主要得益於貿易活動 的日趨活躍、證券業的興起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潮、股份公司制度的發展 等四個方面的因素。
收購兼並、基金管理、風險投資……投資銀行無處不在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現代投資銀行已經突破了證券發行與承銷、證券經紀、
私募發行等傳統業務框架,逐步涉足企業並購、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公司理財 以及基金管理等創新業務。
在兼並與收購方面,在新型的杠桿收購活動中,投資銀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們尋找收購兼並對象,幫助獵手公司或獵戶公司實施各種收購和反收購政策 ,通過承銷「垃圾債券」 幫助收購公司籌集資金。可以說,80年代以來沒有哪 次收購兼並活動沒有投資銀行的參加。
基金管理是投資銀行的另一個長項。作為發起人,投資發起和建立基金。也 可以作為基金管理者管理基金。投資銀行還可以作為基金的承銷人,幫助基金發 行人向投資者發售收益憑證。
風險投資方面,投資銀行涉足風險投資領域有三種形式:採用私募的方式為 這些公司籌集資本;直接投資於某些潛力巨大的公司,成為其股東;建立「風險 基金」或「創業基金」,向這些公司提供資金來源。
Ⅳ 華爾街是怎樣賺錢的
1、華爾街是一個資金流動和交易發行的地方,華爾街聚集了國際上很多知名的投資銀行(國內稱為證券公司),他們做的多是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等交易。因為那裡聚集了金融界的頂端人才以及大量的資金,所以無論是大資金流對股市的影響還是金融大佬對行情的准確預測都可以讓其賺錢。全球金價的波動受美帝的影響巨大,因黃金在國際上以美元定價,所以美元的升值貶值以及美國發動的各種戰爭都會對金價產生影響,而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常常可以通過敏銳的嗅覺和預測以此獲利。在華爾街上市的公司很明顯地擁有第一手的信息優勢,關注度上的優勢以及融資上的優勢。
2、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里,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Ⅵ 上海華爾街財富公司實力怎麼樣有沒有朋友是華爾街的客戶呀
華爾街財富是由上海傲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辦,由晉商財團出資成立。擁有旗下金融服務專業網站:華爾街財富;擁有專業金融服務平台:華爾街證券投資決策系統。力求打造中國著名的財經資訊網站,成長為世界領先的財經服務提供商及中國領先的互聯網媒體。
傲慧信息以金融理財產品為核心,通過網站、行情分析軟體、簡訊、email等渠道,依託專業的理財產品研究分析專家團隊,以及強有優勢的理財產品技術創新開發團隊,為中國金融理財用戶提供專業、及時、豐富的財經資訊。提供個人、機構金融理財服務工具,無線智能移動金融理財服務工具等多方位專業理財產品。
晉商財團每次出資都是大手筆,沒問題!
Ⅶ 華爾街資金互助盤能做理財么
非常喜歡的一段話:圓規為什麼可以畫圓?因為腳在走,心不變。為什麼很多人不能圓夢?因為心不定,腳不動。沒規劃的人生叫拼圖,有規劃的人生叫藍圖;沒目標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標的人生叫航行。蜜蜂忙碌一天,人見人愛;蚊子整日奔波,人人喊打。多麼忙不重要,忙什麼才重要。
EGD網路黃金積分是英國先行者公司聯合位於美國、德國、泰國和中國的技術研發團隊的力量,採用當前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基於點對點互聯網開源協議而形成的網路加密數字資產。網路黃金積分並非貨幣,而是作為全球商業消費者從商家獲贈的一種消費資產,用來替代傳統商業社會中由商家各自發行的積分,實現了全球商業積分網路化,一體化和資產化。其特點是:去中心化、總量限定、專屬所有、永續存在。
Ⅷ 華爾街金融巨頭是哪些
他們是J.P.摩根、詹姆斯·希爾、喬治·貝克(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的總裁),屬於所謂摩根集團專;其餘四人,約翰·屬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詹姆斯·斯蒂爾曼(國家城市銀行總裁)、雅各布·希夫(庫恩雷波公司),屬於標准石油城市銀行集團。
約翰·穆迪,穆迪投資評估體系創始人,1911年華爾街的七位大腕是建立美聯儲的真正幕後推動者。他們之間及其與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秘密協調,最終建立了英格蘭銀行在美國的翻版。
Ⅸ 華爾街理財把牛當作的幸運物,是不是金牛座的人都很能聚財
金牛座從星座分析很保守,喜歡穩定,一旦有什麼變動就會覺得心裡不踏實,性格也比較慢熱,但卻是理財高手,對於投資理財都有著獨特的見解。
所以金牛座大部分天生具備投資能力,因為性格稟賦投資成功的概率較高。所以往往被誤認為財運較好,而真正的財運一定是完善的性格+良好的形態,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Ⅹ 華爾街理財靠譜么 聽人家說是高收益 是真的嗎 風險怎麼樣
謹慎為好!高收益伴隨高風險!但是,高風險不一定伴隨高收益!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斷!不要聽別人說,哪怕他是專家,市場,是贏家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