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保險融資的介紹
保險融資(insurance financing)是保險經營的重要環節。保險人通過一定方式向外融通其資金的活動。它體現保險人主動調節風險和資金二者關系的本質要求,受風險機制的直接制約。分為金融性融資和風險性融資兩大部分。
⑵ 什麼是保險融資,保險融資的四個要素是什麼
保險融資保險融資是指保險公司為使其結余的資本增值,風險分散,而向外融通其資金的活動。保險融資分為金融性融資和風險性融資兩大部分,金融性融資是狹義上的保險融資,即保險人將其結余資金按一定渠道投放井預期迴流增值的資金融通活動。這種融資活動,可增強保險經營能力,擴大承保償付能力,提高保險公司的市場競爭力。金融性融資按其融資方式,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前者是保險人直接滲入金融市場,後者是將資金存入金融機構,由其代為投資。風險性融資是保險人通過風險的分散,實現資金融通.以協調資金和風險關系的活動,主要指保險人之間的相互分保.旨在保持經營穩定.而不是以經濟效益為目的。[1]保險融資的四個要素[2]保險是風險融資的一種方式,保險作為風險融資方式成立的前提條件是簽訂保險合同,保險合同是承保人和投保人簽訂的風險管理協議。一般來說,保險融資主要包括以下四個要素:1.合同協議。保險合同是保險關系雙方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在法律上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根據協議,投保人交納一定數額的保險費,就可以轉移風險,就可以獲得補償損失的經濟保障;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則必須按照合同的規定,履行保險義務;承諾承擔損失帶來的財務負擔,提供風險事故損失的補償資金。2.支付保險費(或者承諾支付保險費)。保險合同簽訂後,投保人負有按照合同約定繳付保險費的義務,投保人向保險人支付的保險費是投保人購買保險所支付的價格。3.支付保險賠償費的條件。合同約定支付保險賠款的條件是保險公司對所承保的保險標的履行保險責任的依據。根據保險合同內容的不同,保險條款可以分為基本條款和附加條款。基本條款是關於保險合同當事人和關系人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以及按照其他法律一定要記載的事項;附加條款是指保險人按照投保人的要求增加承保風險的條款。增加了附加條款即意味著擴大了標准合同的承保范圍。根據合同約定,保險人對於發生合同約定的風險事故以及因其發生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時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4.保險人為賠償損失所擁有的資源。從被保險人的角度看,合同約定的風險事故發生後,被保險人可以從保險人處獲得相應地經濟補償。被保險人獲得必要的經濟補償、彌補損失造成的財務負擔的過程,也是風險管理單位保險融資的過程。但是,從保險人的角度看,保險人補償損失的資金主要來源於保險費,保險人是否具有償付能力,決定於它所收取的保費總額是否能夠補償保險人所承擔的全部賠償責任。保險融資進行的原則[2]企業在選擇保險融資的過程中,投保人通過選擇購買保險單把損失的風險轉移給保險人,由保險人承擔損失的財務損失。投保人轉移風險是有成本的,企業在決定是否選擇購買保險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1.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是企業是否選擇保險公司轉移風險的重要條件。確定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需要確定企業自擔風險的最大成本。如果企業自擔風險的管理成本過高,就可以選擇保險公司來轉移風險。如果企業自擔風險的管理成本比較低,就可以選擇風險自留的管理方式。2.保險產品費用和附加費用。保險產品的價格及其附加費用是企業轉移風險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如果保險產品的價格過高,企業評估保險融資不合算的話,就不會選擇保險融資的方式;保險費率水平過高,企業就會採用其他風險管理方式替代保險轉移風險的方式。如果保險費率水平過低,企業就會用保險融資方式替代其他風險管理方式,這會加大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確定適度的保險產品費率和附加費率,不僅關繫到企業的風險融資方式,而且還關繫到保險公司的穩定、持續發展。3.轉移風險所受到的限制和法律約束。保險合同一方當事人不能履行義務時,另一方可以向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申請調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保險合同只有具有合法性,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企業轉移風險要受到國家有關法律和政策的限制,國家法律、法規不允許企業進行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不可能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的。4.企業對風險控制的程度。企業對風險的控製程度不僅是決定企業是否轉移風險的依據,也是保險公司決定是否承保企業風險的依據。
⑶ 如何通過保險公司融資
找保險公司融資一般是通過股市來進行。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的上市,股市也成為了保險公司未來進行長期融資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⑷ 如何創新融資手段
企業融資方式創新研究
(一)傳統直接融資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比,具有市場透明度高、風險分散等特點,有利於金融穩定。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中直接融資在融資體系中佔有主導性地位,而我國長期以來企業直接債務融資發展緩慢。近年來,我國金融管理體制逐步轉變,特別是加入WTO以後,金融體制改革的動力從內生式變革壓力逐漸變化為金融行業國際化的壓力,金融管理體制不斷調整,金融創新速度逐步加快。人民銀行、證監會主導的金融資本市場得到快速發展壯大,以「三會一行」為主體的金融監管機構在貨幣政策導向、監管政策協調、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愈加步調一致,金融機構的經營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越來越貼近企業融資需求。
(二)傳統間接融資
1.銀行貸款
銀行貸款是指銀行根據國家政策以一定的利率將資金貸放給資金需要者,並約定期限歸還的一種經濟行為。銀行貸款的優點體現在:(1)操作簡便;(2)償還期限靈活;(3)與直接融資產品相比,進入門檻較低,無需達到直接融資產品所規定的信用評級、企業規模、經營業績。銀行貸款的缺點體現在:(1)融資成本高;(2)融資規模小。銀行貸款是單一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的融資支持。(3)資金使用限制較為嚴格。貸款發放要採用受託支付方式,使企業在銀行貸款申請、使用方面面臨更大的障礙或更多的風險。
2.票據融資
票據融資又稱融資性票據,是指票據持有人通過非貿易的方式取得商業匯票,並以該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套取資金,實現融資目的。票據貼現融資方式的優勢之一是銀行不按照企業的資產規模來放款,而是依據市場情況(銷售合同)來貸款,企業收到票據至票據到期兌現之日,往往是少則幾十天,多則300天,資金在這段時間處於閑置狀態。票據融資所依賴的是商業活動產生的資金往來,因此這種融資方式在具有頻繁經營結算的企業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3.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一種特殊的債務融資方式,即項目建設中如需要資金購買某設備,可以向某金融機構申請融資租賃。由該金融機構購入此設備,租借給項目建設單位,建設單位分期付給金融機構租借該設備的租金。融資租賃在購買飛機和輪船等資產抵押性融資中用得很普遍,在籌建大型電力項目中也較多採用融資租賃。
4.項目公司融資
項目公司融資是指擬建項目的主辦人或投資人先以股權(含合資)方式建立有限責任的項目公司,然後由該項目公司直接投資於擬建項目並取得項目資產權和經營權,由項目公司向貸款人協議借款並負責償債的項目融資方式。項目公司融資在本質上不是一種外部融資產品,而是一種基於投融資安排、企業管理架構搭建、內部風險隔離、內外部融資結合的投融資模式。其主要運作方式是在構架單獨的法人治理結構,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的基礎上,再以外部間接融資為主籌措剩餘資金來建設運營項目。項目公司融資具有結構簡單、財務關系清晰的特點,它是目前項目融資實踐中被最廣泛採用的項目融資結構。
(三)創新融資(境內)
1.保險資金融資
保險資金泛指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准備金。合理引導保險資金的流向,確保保險資金充分、合理、安全的進入金融市場,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融資源泉。按照有關規定,保險資金運用限於下列形式:銀行存款;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以及投資不動產等。
保險資金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的優點體現在:(1)資金規模大。截至2012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7.4萬億元,成為金融機構中舉足輕重的投資者。(2)資金期限長。保險資金主要來源於投保人的保費投入,特別是壽險業務的保費收入。(3)利率較低。保險資金債權投資計劃的利率一般會明顯低於銀行貸款同期利率,當然由於募集對象限定為保險公司,並且在流動性上存在一些欠缺,融資利率一般可能高於同期債券利率。(4)沒有融資總額上限。債權投資計劃不受證券法約束,按照2012年新政策,理論上沒有融資總額的上限。對於具體項目而言,債權計劃的融資額不得超出該項目總預算額的40%。
2.金融衍生品業務
金融衍生品是從基礎的金融工具衍生發展出來的新的金融產品,其價值由基礎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而決定。金融衍生品是和現貨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包括期貨、期權、掉期和互換等。對於企業而言,與期貨等遠期商品合約燙平商品市場價格波動一樣,金融衍生品具有熨平融資成本波動的作用,是鎖定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的有效工具。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一定不能抱有投機盈利心理,企業應從平衡融資成本,避免利率變動風險角度出發,將其作為融資業務的輔助手段,合理配置使用。
3.供應鏈融資
供應鏈融資與供應鏈管理緊密相關。如果說供應鏈管理是對核心企業角度而言的、針對其供應鏈網路而進行的一種管理模式,那麼供應鏈融資則是由核心企業與銀行開展合作,對供應鏈各個節點提供金融服務的一種業務模式。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於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配套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配套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起長期戰略協同關系,從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融資的主要運營思路是,先理順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核心企業根據穩定、可監管的應收、應付賬款信息及現金流,將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流與企業的物流、信息流進行信息整合;然後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向企業提供融資、結算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業務服務。
4.產業投資基金融資
產業投資基金又稱為風險投資基金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般是指募集資金向具有高增長潛力的未上市企業進行股權或准股權投資,並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以期所投資企業發育成熟後通過股權轉讓實現資本增值。產業投資基金的特點是投資對象主要為非上市企業,投資期通常為3年-7年,投資目的是基於被投資企業潛在價值,推動其發展,選擇合適時機退出以實現資本增值收益。作為風投行業,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受到的限制較少,資金籌集也存在較少限制。因此企業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然後通過產業投資基金募集資金投入企業使用,能夠較好的解決傳統融資資金期限短、資金限制多、缺乏穩定性等問題。
(四)創新融資(境外)
1.境外直接上市融資
直接上市是指國內企業直接向海外的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包括發行B股在國內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海外直接發行股票並上市;H股;紅籌股;利用存托憑證發行股票並上市等。國內企業海外直接上市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核才能向海外證券交易所申請掛牌上市。由於國有企業海外設立殼公司存在較多的法律障礙,而且紅籌方式並不能為國有企業海外上市明顯減少審批環節,國有企業海外上市大都採取直接上市的方式。
海外直接上市要求企業具備一定的自身實力,主要適用於經濟實力強且具有海外拓展空間的大中型企業。
2.間接上市融資
由於直接上市程序繁復,成本高、時間長,為了避開國內復雜的審批程序,企業可以選擇間接方式在海外上市融資:即國內企業境外注冊公司,境外公司以收購、股權置換等方式取得國內資產的控制權,然後將境外公司拿到境外交易所上市。境內企業在境外收購殼公司,然後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這種收購方式在實踐中大致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收購海外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如海爾在香港收購中建數碼);另外一種是收購OTCBB(場外櫃台交易市場)、Pink Sheets(粉板市場)等市場內的掛牌公司。
海外間接上市主要適用於海外直接上市手續復雜、受審批約束度較高以及直接上市成本較高的大中型企業與難以滿足海外直接上市條件的中小型企業。
3.貿易融資
貿易融資是指銀行對進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與進出口貿易結算相關的短期融資或信用便利。是企業在貿易過程中運用各種貿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現金流量的融資方式。國內貿易以前多採取不規范的滯留應付款,在國內商業票據逐步發展之後,利用商業票據融資的方式加速發展。在國際貿易中,規范的金融工具為企業融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貿易融資的主要方式有國際保理融資、福費廷、打包放款、出口押匯、進口押匯、提貨擔保、出口商業發票貼現等。
4.境外人民幣債券融資
離岸人民幣債券是指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由於融資成本較低,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成為國內大型企業的拓展融資渠道的焦點。
5.內保外貸
內保外貸業務是指企業在向境內銀行出具無條件、不可撤銷反擔保的前提下,境內銀行為該企業的境外子公司向境外銀行開立保函或備用信用證,由境外銀行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融資的業務。內保外貸業務產生的背景是由於我國實行外匯管制,境內外資金流動較為不便,這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境外子公司資質較差,品牌知名度不高,導致融資困難;二是境內外資金成本差異較大,國內融資利率較高,國外融資利率相對較低。前者導致境外企業經營存在困難,不利於國內企業「走出去」;後者導致一旦外部資金迴流境內,則可解決境內企業的融資難題或者獲得超額利潤。因此,企業開展內保外貸有利於解決境內外企業的融資難題,並且可以降低融資成本。
⑸ 保險是怎樣在市場上融資的對社會有什麼好出
首先、保險公司作為金融四大行業之一(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投資業),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客戶保費,由於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和銀行業的居民儲蓄有很多相同的流動屬性,所以可以說保險通常情況下應該處於投資地位,而不是融資地位!(例如:我國目前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鐵,其中就有部分資金來自於保險公司。)
其次、作為一家商業公司也一定會需要融資(為解決企業短期、中期、長期的資金需求),目前,由於我國保險行業相對於國有銀行業還處於弱勢地位,所以通過銀行進行日常拆借就是其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再有,隨著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的上市,股市也成為了保險公司未來進行長期融資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最後,要說對社會的好處,很難簡單的說好與不好,保險公司大量融資其目的也是為了投資(保險公司目前混業經營的趨勢非常明顯,需要大量資金收購、兼並銀行業、證券業、投資業的公司),投資就有可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益,這樣可以使得保險客戶同時享受到保險、儲蓄、投資、理財的一站式服務,但是,利弊總是相互的,目前我國對於保險公司投資的法律監管並不是非常成熟,以但保險公司出現虧損,由此導致的後果也是非常絕大的,要知道保險公司的錢都是救命錢,要比居民儲蓄更重要!
至於目前我國的保險公司大多沒有對於當量資金控制的能力,所以本人並不是十分看好保險行業市場大量融資的前景!
⑹ 怎樣有效發揮保險資金融資職能
保險資金的長期性是其區別於其他機構資金的主要功能,對於財險資金和健康險資金而言,只要業務不為所,並且現金流為正,這些流動的短期負債就可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可投資基金。對於負債期限長達10年,甚至幾十年的壽險資金而言,投資期限可以相當長。因此,保險資金在社會長期資本供給方面可發揮重要作用。在發達國家,保險業是直接融資和長期資金供給的最主要的來源之一,美國融資市場之所以發達,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於保險業的支持。美國壽險資金從1930年起就是公司債務的最大機構投資者,同時也是政府抵押債券的重要購買者。保險機構持有的債券不僅數量大,而且期限長,2011年美國壽險業持有的債券資產高達2.8萬億美元,政府債平行是2.8年。近年來,中國保險業資產規模也在不斷的增加,保險資金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與城市市場相比,中國保險業在金融體系當中的佔比仍然相當低。從保險業資產規模與銀行業資產規模的比值看,中國只有0.05,遠低於美國的0.5。從保險業資產規模與M2的比值看,中國只有0.08,遠低於美國的0.67。由於中國保險資金規模有限,保險業在長期資本供給方面的作用也發揮得很有限,長期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是銀行業資金體系過大,直接融資過低。我認為這個問題遲遲不能得到解決的主要原因是優先股制度的缺失,改善中國金融機構,擴大實體經濟長期資本來源需要保險業的發達狀態和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的充分發揮。保險業發展壯大需要立足自身的改變創新,通過產品銷售和服務創新,提升保險保障功能與財富管理功能。在保障功能方面,要滿足人民對物,對生命與健康,對社會責任等三個層次的風險保障需求。在財務管理功能方面,保險業需要提升財富管理能力,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加大保險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慧擇提示:不同於別的行業,對於保險行業來說,保險資金融資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是尤其的重要的,只有實現保險資金的有效融資,才會促進我國保險行業的持續發展。
⑺ 什麼是進一步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從投資管理看,一方面保險機構應遵循「集中管理、統一配置、專業運作」的要求,實行保險資金的集約化、專業化管理;另一方面監管部門應緊跟市場發展變化,在落實償付能力監管的同時強化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意識。
概而言之,「兩新一重」孕育出的巨額投資需求將為大規模的保險資金提供投資契機,「兩新一重」項目所具有的絕對收益特徵,又正與保險資金運用的目標相符。且保險資金運用的風險治理是整個資金運用的核心,因此在控制資金運用風險的基礎上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方為保險資金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應有之義。
⑻ 從金融危機看保險業發展與創新
隨著次貸危機從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向-A貸款蔓延、從私營證券化向公營證券化蔓延,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更多的問題金融機構被暴露出來。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AIG的股價暴跌61%至4.76美元,令AIG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今年以來,該股累計下跌93%,為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一個。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AIG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凈虧損。2007年第四季度凈虧損52.9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78億美元,二季度虧損53.6億美元。截至二季度AIG的CDS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250億美元。16日晚,美國政府同意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以換取79.9%股權的控股方式接管AIG。貸款窗口的有效期為24個月,利率為3月期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再加850個基點。AIG 被美國政府接管,避免了當下倒閉的命運,但850 億美元的高息貸款其實是一個清盤方案,普通股東很可能最後血本無歸,AIG 仍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來盡快還清這筆貸款。
重新審視保險公司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釐清這場金融風暴的脈絡和走向,而且有助於深入評估保險行業呈現的新特徵和新型風險。
保險公司在次貸風險傳導鏈條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的20多年中,金融資產的迅速膨脹,銀行作為信貸發放者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國際大型銀行逐步由傳統的買入持有(buy-and-hold)盈利模式向發起分配(originate-to-distribute)盈利模式轉變,即銀行通過證券化、信用衍生工具將其發放的信貸進行再次分配到資本市場上,更多的成為交易型主體。銀行商業模式轉變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降低了銀行對信貸風險的脆弱性,風險被廣泛地分布在銀行體系之外。在originate-to-distribute模式中,信用增強成為最重要的一環。
從全球范圍來看,信用增強已經滲透到包括債券發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業務領域的多個方面。其中,保險公司是參與信用風險轉移的最主要非銀行金融公司之一,並且通過CDS等產品成為次貸風險的最終承擔者之一。2008年初以來,包括債券保險和金融擔保公司在內的保險公司在整個危機的演進過程中開始在事實上成為重要的一環。從年初引發MBIA、AGC等債券保險公司到近期陷入財務危機的AIG都引發了市場的嚴重動盪。
AIG的失誤在於其CDS凈敞口大、流動性要求高
次貸危機暴露出很多大型的保險公司與次級信貸產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是保險公司是次級債券的投資者,這部分遭受的損失往往有限,並且是可控的。二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擔保。三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信用違約互換產品(CDS)。信用違約互換是把信用風險從其他風險中剝離出來,形成能在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合約產品。信用違約互換的買方定期支付固定金額或前期費用給保戶提供方,作為交換,一旦標的資產(通常是債券)發生違約,信用違約互換的賣方將向買方進行支付或有償付款。CDS的風險主要取決於其標的資產和交易對手,而這次導致金融機構大幅虧損的CDS,其標的資產相當一部分恰恰是高風險的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權證),主要是次級抵押證券。
AIG危機爆發後,很多人指責AIG參與CDS交易。但現實的情況是,CDS是管理交易對手風險,特別是債券風險的重要工具。很多保險公司也都選擇CDS作為對沖債券風險的工具。如今年二季度末,AXA披露其持有的CDS凈名義敞口是175億美元,Swiss Re用於對沖債券風險的CDS名義也達97億美元。問題的關鍵在於,AIG沒有完全對沖其CDS敞口。AIG 持有1000億左右的房地產、次貸證券,通過旗下的AIGFP(AIG金融產品公司)進行信用違約互換進行風險管理。AIG資產負債表上的信用違約互換資產余額是116 億美元,而負債是242 億美元,其間還有126 億的缺口。
盡管從風險的最終歸屬來看,CDS基本上與債券擔保相同,但CDS特別是高級CDS,對提供者的流動性要求更為苛刻。AIGFP為其交易對手提供的所謂的高級CDS,還需要為CDO和套利組合中的多數信用衍生工具提供抵押資產。抵押資產的數額取決於信用衍生產品的重置價值或是債券的市值。同時,抵押資產的數額還與AIG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有關。因此,一旦CDS的價格變動,或者標的資產CDOs的價格變動,以及AIG自身的信用等級有變動,AIG必須提供更多的流動性資產作為抵押。最壞的情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次貸危機的爆發,幾乎使上述所有條件全部被觸發: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有相當數量的CDO的信用評級被降,AIG 在信用違約互換業務上出現大幅虧損,3 大評級機構都調低對其的評級,導致AIG 向交易對手增加幾百億美元的抵押品。截至2008年7月31日,AIGFP因CDO評級的惡化,為其高級信用衍生品提供了總計約165億美元的抵押資產。
除了CDS外,AIGFP還提供了許多具有隱性擔保的產品,也都具有信用衍生品的特徵。如AIG的2a-7 puts產品。該類產品允許CDO在不違約但難以售出的情況下,計入AIG的資產負債表。在今年二季度,AIG共為名義價值為188億美元的CDO產品提供了 2a-7puts。這極大地增加了公司持有的CDO產品敞口。
AIG的失誤還在於其多條業務線染指次級債券產品
AIG作為一個大型金融集團,業務涉及保險、銀行、租賃等多個領域。從其他業務的收入來看,AIG本身的盈利性較好,如壽險和退休金業務,海外業務和飛機租賃業務等,但AIG的多個業務線條、多家子公司都涉足到次級信貸和次級債券中,因此對次貸整體較高的風險敞口拖累了其財務狀況。
一是債券擔保業務。可以看到,AIG提供擔保的債券中接近30%的信用評級在AA以下。這導致AIG在擔保業務中的凈利潤從2007年1季度的-7800萬迅速增長到2008年年中的-51800萬。
二是抵押貸款保險。這項業務是由AIG旗下的UGC提供的,為具有不同順序求償權的貸款進行保險。
三是高級信用衍生品,主要是指AIGFP提供的CDS產品。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級信用衍生品凈敞口為4410億美元,共涉及208筆交易。其中以CDO為標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計578億美元,這當中65%,也即約364億美元的CDO已經被降級,還有339億美元的CDO處於降級的邊緣,因此導致的盯市損失累計達248億左右。
四是AGF(American General Finance)提供的房地產貸款。
五是AIG Investment在保險投資組合中持有的次貸資產。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的2618億保險投資組合中有24%是RMBS, 1%的CDO以及5%的CMBS。前兩者都與次級貸款有很大的關聯。比如,AIG投資的RMBS中,有接近200億的是次級貸款的RMBS。
多業務線通過不同方式涉足次貸,不僅使AIG面臨高額的風險敞口,也給整個集團風險的計量和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AIG龐雜的組織架構也是導致其難以全面管理風險、反映滯後的重要原因。
AIG危機揭示保險風險新特徵
一是金融風險呈現出向保險市場傳遞的新途徑。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下降,不僅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凈資產和償付能力,還可能使保險公司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這次AIG就是在償付能力充足的情況下,因流動性不足而陷入危機。
二是保險業對金融市場的深度介入,使其周期性特徵明顯增強。傳統上認為保險業對經濟周期並不敏感,特別是壽險業。但從近二十年國際保險市場的經驗來看,受保險深度參與金融市場的影響,保險業的周期特徵日益明顯。例如, 1997-2001年日本保險公司的倒閉風潮,以及2000-2002年全球股市下跌削弱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都表明保險業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敏感性顯著增強。
三是在宏觀經濟下行,金融市場波動的條件下,平滑經濟周期波動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從負債角度,要加強負責管理,重視承保利潤和產品定價。從資產角度,則要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和周期風險.
⑼ 保險是怎麼融資的
首先、保險公司作為金融四大行業之一(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投資業),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客戶保費,由於保險業的保費收入和銀行業的居民儲蓄有很多相同的流動屬性,所以可以說保險通常情況下應該處於投資地位,而不是融資地位!(例如:我國目前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鐵,其中就有部分資金來自於保險公司。) 其次、作為一家商業公司也一定會需要融資(為解決企業短期、中期、長期的資金需求),目前,由於我國保險行業相對於國有銀行業還處於弱勢地位,所以通過銀行進行日常拆借就是其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再有,隨著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的上市,股市也成為了保險公司未來進行長期融資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最後,要說對社會的好處,很難簡單的說好與不好,保險公司大量融資其目的也是為了投資(保險公司目前混業經營的趨勢非常明顯,需要大量資金收購、兼並銀行業、證券業、投資業的公司),投資就有可能獲得比較好的收益,這樣可以使得保險客戶同時享受到保險、儲蓄、投資、理財的一站式服務,但是,利弊總是相互的,目前我國對於保險公司投資的法律監管並不是非常成熟,以但保險公司出現虧損,由此導致的後果也是非常絕大的,要知道保險公司的錢都是救命錢,要比居民儲蓄更重要! 至於目前我國的保險公司大多沒有對於當量資金控制的能力,所以本人並不是十分看好保險行業市場大量融資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