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為什麼拚命叫你買各種理財產品
一般來說,在銀行存錢,業務員幾乎沒有提成,但是如果是保險業務和理財產品,那麼相對來說,提成更高,那麼業務員賺到的也多,那麼當然是願意推銷理財和保險業務產品了。
1、存款一定要小心
到銀行去存款別把存款存成理財產品或者保險產品了。現在去大型銀行營業廳存款,一般都不敢明目張膽的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了,而且很多銀行也意識到了推銷理財和保險產品對於銀行信譽的損害。
但是也不排除有些銀行營業廳裡面,還有一些人員打著銀行的旗號去推銷保險和理財產品,對於這些人員一定要提高警惕。
如果你在存款的時候也確實心動了,想買這家銀行理財產品,而且銷售人員也說是他們自己發行的,不要偏聽銷售人員的話術,還可以到辨險識財上面查看一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價報告,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2、銀行這樣做的原因
唯一的原因就是利益。
現在對於銀行來說,存貸款業務能夠賺到的錢並不算多,而且存款對於銀行業務員來說,可能基本上是沒有多少提成的。
但是如果是能夠推銷出去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提成會高不少,比如有些保險產品的傭金提成是很高的,可能會達到10%左右,也就是說,賣出去1萬元,能夠提成1000元。當然了,分紅型保險可能沒有這么高的傭金,但是可能傭金也會達到1%左右,也就是1萬元能夠提成100元。如果一天能夠拉到10萬保險,就是1000元的收入,如果能夠拉到100萬保險呢,那就是1天1萬的提成收入了。
⑵ 現在很多人選擇把多餘的錢買理財,為何那些理財產品這么受歡迎
明明有很多的理財產品,人們為什麼還會選擇去存定期存款呢?實際上理由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太復雜。銀行的理財產品實在是太多了,基本上每月都會發行1萬多隻。4800多家銀行中,幾乎每家都會發行各種各樣的理財產品。不同期限、不同投資方式、不同的收益率,讓人眼花繚亂。
不同的理財產品日期也很復雜,有的可以隨時收回,有的會長達幾年不能提取,萬一急用錢也沒辦法。銀行存款可是可以隨時取現的。
對於絕大多數理財小白來說,不了解也不明白這里邊究竟有多少潛規則?大家眼裡只會盯著預期收益率,壓根兒都沒有心情去選擇。於是,還是有很多人會繼續盯著最簡單最熟悉的銀行存款產品了。
⑶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
現在有很多人寧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願意把錢存在銀行當中?我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但從現實來看,從2018年之後,很多人都更傾向於存款,而不是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我們先來看一下最近兩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增速以及存款余額增速。
1、銀行理財產品增速情況。
截止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總共有4.8萬只理財產品,余額22.04萬億;而截止2020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只有22.1萬億元,相當於最近三年時間,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基本上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沒有明顯的增長。
在存款利率跟理財產品收益率差不多,甚至比理財產品收益率還要高的情況下,銀行存款卻能夠保本保息,50萬之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只要大家通過正規的銀行渠道去存款,就不會出現意外情況。
正因為目前銀行存款兼顧安全性、收益性,而且大額存單流動性也相對比較好,所以存款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
⑷ 為何個人夠買理財產品需要風險評估
購買理財產品需要風險評估的原因是要調整客戶風險評估的等級不得大於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
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估如下圖:
⑸ 購買理財產品的好處有哪些
理財,概念就不多扯了...說白了就是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想要成為」有錢人回「理財是必修課答之一。同時理財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怎麼把控這個風險就比較關鍵了。
理財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資金大小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短期國債、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固收公募基金、固收私募基金、各類長期債券、偏股類公募、股權類私募、股票或其他資產投資,金融或商品期貨等等。
如果要做好理財,還是需要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在風險能夠控制的基礎上選擇更高收益的產品。
⑹ 為什麼要買理財型保險
今天又有一個朋友找到我,咨詢關於理財型保險的問題。她說自己買了一款理財型的保險,是以前自己什麼都不懂,然後聽朋友推薦購買的。現在馬上准備生第二的個寶寶,覺得壓力大了,而且總感覺這份理財保險不劃算,想把這份保險給退掉。於是她開始在網上查找相關的內容,碰巧看到我的公眾號。然後就來咨詢我,看看這份保單到底怎麼樣?
對於這樣的情況,其實真的是很糾結的。因為兩種選擇都很為難,如果選擇退保,那麼肯定是有本金的損失的。交了1萬多塊錢,(她選擇的是十年交費,一年交費幾千塊錢)如果退保,只能退回來幾千塊錢,要虧損好幾千。但是,如果是繼續交費下去,還會佔用好幾萬的資金。關鍵是她們這幾年,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資金壓力也很大。(而且據她自己說,她還沒有配置保障型的產品。)
很明顯,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說,這位朋友是不適合購買理財型的保險。目前她們家經濟壓力比較大,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比較高。這樣的理財型保險,收益不高,還佔用了大量的資金。
從配置保險的角度來說,這位朋友配置保險的順序出錯了。買保險要先買保障,配置好了保障型的保險,再有多於的錢,才考慮理財型的保險。而不是盲目的,先買理財型的保險。
至於我到底給了這位朋友什麼建議,我就不再這里說了。因為,具體的選擇需要結合她的更多情況來確定。下面我們就來說說,這樣的理財型保險到底怎樣么樣?(因為據這位朋友給我說,她身邊還有很多人都買了這樣的產品。)
直接說說我的觀點吧:首先,我排斥這樣的理財型的保險產品。因為每一種產品,都有自己的客戶群體。像這樣的理財型保險產品,適合那些已經擁有足夠的保障型保險,且家庭比較富裕,想要做財富傳承和財富保值的朋友。
但是,其他的朋友,我都不建議購買這類的理財型的保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類理財型保險的收益太低了!到這里,相信有保險從業的朋友,要准備攻擊我了:你看看,不懂保險了吧!保險怎麼能看收益率呢?你算得出來風險嗎?能算出風險還買什麼保險呢?拜託!理財型保險基本上是沒有保障的,而且既然我們不是想要去做財富傳承和保值,我們是理財,那就要考慮產品的收益性。所以,我們買理財型保險,為什麼不算收益呢?
下面,我們以某產品為例:男,30歲,買1.5萬的保額,三年交費,每年是103488元,一共交費310464元。然後,第五年和第六年,每年領取51744元。然後到65歲前,每年領取3000元。後面還有領取,我們先不考慮後面的領取,我們先來算算這前30多年的收益率。
第五年和第六年,領回了我們所交的一年的保費,那麼相當於我們還交了206976元,每年有3000的利息,相當於1.5%不到的年化收益率。(當然,我的這個演算法其實是不精確的,只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才這樣給大家分析計算的。)
所以這樣的產品,不但收益低,還佔用了我們大量的資金,我是不建議大多數朋友購買的!買保險,還是應該側重保障,要理財我們可以做其他的投資,比如基金,網貸,股票都是可以的。
⑺ 銀行利率那麼低,我為什麼還要買銀行理財產品
投資理財最重要的就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以及流動性要求的產品,選擇「靠譜」的平台,例如銀行以及其他有大品牌信用背書的平台。所以大家選擇銀行理財,主要可能原因:一、銀行理財產品的特徵(穩健、相對安全)滿足這部分的「需求」;二、不知道其他更「便捷」的產品或渠道。
例如中小銀行的智能存款產品,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即50萬以內100%賠付的保障,「利率」能在4%-5%左右,而且流動性也比較高,特別是一些按檔計息的產品。
如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的活期銀行存款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按檔計息銀行存款產品「富多利」,最高滿期支取利率為4.7%,非常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更多信息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⑻ 中國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大量購買理財產品
很多上市公司有大量沉澱資金,隨便翻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公告,比如年德力股份發布公告,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1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多喜愛公告,增加閑置自有資金5000萬元購買銀行理財產品。2016年11月份,有90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購買理財產品公告,其中60多家的投入資金中包含閑置募集資金。
為什麼上市公司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公司的理由通常是這樣的:為了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公司收益。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因為大多上市公司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是以保障資金安全為最優先考慮的因素,大多會選擇低風險理財產品,期限最短為7天,最長為1年,年化收益率大概在3%-4%左右。這樣一算,一個億買一年理財利息是:1億元*3%=300萬元,這可是凈利潤,基本沒有人力物力成本。非常劃算。
但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對上市公司的說法偏聽偏信,需要審視公司的經營情況。通過眾多案例的總結,可以看出,其實上市公司熱衷於銀行理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理財產品收益高,獲利快;二是主業增長空間有限,經營性盈利艱難,企業發展的動能不足。這其中透露出的風險如下:
首先,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資金流向了「理財市場」,這違背了我們投資者的初衷。投資者買股票,是希望企業通過經營,獲得長期的獲利能力,提升公司估值,使股價上漲獲利。但有的公司在主業不振的情況下,不做業務創新改進,而是去買了理財產品,用錢生錢,實際是存在一定的資金浪費。
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無非是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買股票的人」。趨利避害!
另外,某種程度上說,那些上市公司里的「理財專業戶」,是一種「懶惰」的投資行為,反映出公司高管缺乏進取精神。
再補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一定要謹慎!
⑼ 現在很多的人都在購買理財產品,這是為什麼呢
我國是儲蓄大國,人們一直很重視理財。根據人們的印象,理財主要是通過貨幣的附加值進行的,誰給的利率對誰來說高。事實上,我們在選擇理財產品時,要考慮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個主要性質。
目前的理財方式主要包括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專業公司平台理財、民間貸款。
銀行理財
銀行存款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我國的銀行一直比較厚道,給我們的利率一直不低。
通過適當的理財方式,可以形成穩定的現金流,最終實現財務自由。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現在越來越喜歡理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