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億元銀行出資敲定,表明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發起設立正在提速。
2018年7月27日,至少已有7家上市銀行明確參與投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共計出資160億元,約占首期661億元注冊資本的24%。
據悉,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運作方式主要是與省級再擔保公司開展業務,支持轄區內的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其中,再擔保主要是分散風險,而股權投資則是進一步「輸血」,提高擔保機構的風險抵禦能力和業務拓展能力。
同時,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堅持准公共產品屬性,擔保費率相對市場擔保機構要低,也不會要求抵押和反擔保,而是以信用擔保為主。原則上也不分紅,以此帶動擔保機構和銀行共同降低融資成本。相較而言,便利程度、貸款可獲得性都比市場擔保機構要更好一些。
聯合資信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將不以盈利為目的,實行再擔保費率優惠,這一舉措將直接降低融資擔保公司的業務成本,緩解開展政策性擔保業務帶來的運營壓力。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表示,具體到操作層面,國家融資擔保基金與省級再擔保公司合作,可按比例分擔再擔保機構代償風險。此外,對符合條件的擔保業務,可要求擔保公司適當降低擔保費率。
據財政部初步測算,今後3年該基金累計可支持相關擔保貸款5000億元左右,約占現有全國融資擔保業務的四分之一。
❷ 深圳融資擔保牌照怎麼辦理需要哪些資料
本文根據騰博國際實際辦理經驗撰寫,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要在深圳申請版設立融資性權擔保機構,需要明確以下幾個要素:設立地點,實收資本多少,高管人員,經營的場所,以及業務的管理體系。由於融資性擔保公司是屬於地方性的,所以我們很好理解為什麼各地省市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發起設立的整體條件,審核要求有差異。一般來講,一線城市的發起設立的條件是比較高的,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各地最低的注冊資本要求。
(一)融資性擔保公司申請條件和資料:
1、注冊資本最低實收1億元人民幣。
2、出資股東需滿足:(企業法人)存續滿三年,近兩年連續盈利,經三年累計利潤達1000萬元以上,資產負債率低於70%,凈資產額不低於5000萬元人民幣。(自然人)有3年以上從事經濟工作的經歷,沒有犯罪記錄和其他不良信用記錄,個人擁有的資產總額不低於其出資額2倍,其中銀行存款等流動資產不低於其出資額,且具有合法來源。
3、股東出資比例限制:主發起人是一個企業法人時,持股比例不低於30%,由兩個企業法人主發起時,各持股比例不低於20%。另外,一般發起人的持股比例不低於1%,出資額需要不低於500萬人民幣。
❸ 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有什麼意義
3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推動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等融資難題。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由中央財政發起、聯合有意願的金融機構共同設立,首期募資不低於600億元。
就融資擔保行業而言,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的缺失,一直以來是一塊明顯的行業短板。雖然目前我國有不少地方性的政府擔保基金,但發展狀況實際上參差不齊,和地方性的政府擔保基金相比,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優勢首先是規范性高,而且資金量大。此外,還能發揮引導作用,帶動更多的資本參與其中,從而推動整個體系的建設和行業的發展。
❹ 首期「創園貸」批次包專項產品發布首期30億!
【導語】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政策性融資擔保閔行區,首期「創園貸」批次包專項產品近日發布,會上,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曹吉珍,閔行區區委書記倪耀明共同為「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服務基地」揭牌;市融資擔保中心與閔行區財政局簽署了《關於加快推進上海南部科創中心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戰略合作協議》,並與閔行區財政局、上海農商銀行、上海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閔行上銀村鎮銀行10家合作銀行簽署了擔保貸款總量為50億元的《「創園貸」—批次擔保業務合作協議》(首期30億元)。市財政局二級巡視員、市融資擔保中心主任盧華,閔行區委常委、副區長沈軍分別講話,上海農商銀行和上海稷以科技有限公司分別代表銀行和企業作了交流發言。
1、為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市人大的總體要求,持續擴大「園區貸」批次包合作模式的覆蓋面,進一步做大融資擔保規模、放大融資擔保倍數,不斷優化融資環境,著力緩解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確保順利實現一季度
「開門紅」,市財政局於1月14日與閔行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行「上海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管理中心—閔行區市區聯動服務中小微企業」啟動儀式,共同發布政策性融資擔保閔行區首期「創園貸」批次包專項產品。市財政局和閔行區委、區政府領導,市融資擔保中心、部分合作銀行有關領導以及閔行區有關部門、園區、街鎮、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
2、2020年,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特別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市區兩級財政部門堅持不懈深化改革創新,不折不扣落實擔保政策,千方百計擴大擔保規模,實現了增幅高達52%的逆勢增長,全年的融資擔保貸款總量規模達到333.7億元,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在新增業務中的佔比超過55%,信用類擔保業務在新增業務中的佔比達到92%,政策性擔保貸款的綜合融資成本僅為5.06%,處於全國最低水平,積極財政政策得到切實有效落實,較好地發揮了政策性擔保基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撬動功能和「放大器」作用。
3、年內,將重點推進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續擴大「園區貸」批次包合作模式的覆蓋面,抓緊研究出台「園區批次貸指導意見」,盡快把閔行、松江、長寧等區的改革試點模式向全市其他各區推廣,力爭在上半年實現全覆蓋;
二是結合落實「雙循環」國家戰略、強化「四大功能」,大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融資擔保機制改革,建立互惠互利的長三角區域性產業鏈供應鏈融資擔保合作機制,不斷加大對重點產業關鍵領域的傾斜支持力度,助力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加速向上海集聚;
三是大力推進融資擔保業務和產品創新,進一步深化國家、市、區「三級聯動」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
四是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園區、「四大品牌」、外貿出口、文化創意等重點領域,加快建立起分領域設置、分區域推進、全天候開放的「白名單」企業項目庫;
五是按照數字化、一體化、智能化的要求,加快向「互聯網+擔保」發展模式轉變,逐步實現互聯網獲客、無紙化審批、大數據風控。
下一步,市財政局將進一步提高站位,找準定位,突出「早、精、實、先」,更加積極主動地擔當作為,抓早抓緊抓落實,奮力形成「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和濃厚氛圍,努力實現今年工作的良好開局。
❺ 請問設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個人認為偏利空,有了融資擔保基金,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債權進行融資。股權融資的需求則會大大降低,而股權融資需求的降低,將導致國家不再需要一個牛市來緩解融資難的問題。
❻ 目前國家對融資擔保公司的政策
目前國家對融資擔保公司的政策如下:
一、積極創新信用擔保機構的設立形式,擴大擔保機構的資金來源
一是自上而下創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國家級信用擔保機構重點對科技含量高、風險大、對國民經濟有較大影響的高科技中小企業提供支持,而地方性擔保機構則對本轄區內的中小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二是不斷創新擔保機構的設立形式,如政府獨資、政府控股和會員制等。
二、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外部監管體系
1、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財政、銀行等部門組成擔保監督委員會,對擔保機構進行監督。擔保機構要規范運作,防範風險,應採取公司制的形式,對目前一時尚難採用公司制的擔保機構,應逐步規范,在條件成熟時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各級政府出資的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應一律納入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並實行市場化運作。各級政府不得指令具體擔保行為,不能幹預具體項目的決策,不得操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具體業務。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要與財政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密切配合,各司其職,依照法律、法規對擔保機構進行有效的指導、監督和管理。
2、建立信用擔保行業協會,形成行業行為規范,加強行業自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監督管理、政策扶持,還需要擔保業協作和自律。協會要依據中小企業擔保的體系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制定行業准則和業務規范,監督擔保機構依法運作。通過培訓、信息融通、信用評估、研討交流等指導擔保機構開展業務。通過行業自律,逐步規范業務操作、行業協作、交流信息,樹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行業的社會公信力。
三、健全再擔保制度,完善風險分散機制
1、逐步建立全國和省級的再擔保機構,對擔保機構開展一般再擔保和強制再擔保業務,有效地分散擔保風險。同時,再擔保機構還可以進行再擔保,即再擔保機構將已承保風險通過再擔保的方式向全國性再擔保公司再次轉保出去,這樣通過多層次轉保,使擔保機構最後承擔的風險被最大限度地轉移。
2、建立政府補償機制,保證擔保機構有穩定的補充資金。中小企業擔保基金規模不能太小,不能過於分散,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抵禦風險(梅強、譚中明,2002)。政府部門應樹立這樣一種觀念,只要貸款擔保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擔保機構規范操作,不存在人情擔保,那麼政府擔保補償金支出越大,企業獲得的銀行有效貸款就越大,對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越有利。
3、建立貸款銀行、受保企業與擔保機構的共擔風險機制。防止銀行放鬆對借款人的審查,要通過合理的擔保比例來增強銀行的貸款責任。因此,除了確定適當的擔保比例,在貸款銀行與信用擔保機構之間合理分擔風險外,信用擔保機構還應定期審查貸款銀行的擔保貸款業績。同時,還要強化中小企業的風險責任,如強制要求中小企業主要管理者以個人財產提供反擔保品,以此來約束主要管理者的經營行為。
4、開展聯合擔保,分散擔保風險。兩家或兩家以上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對某些擔保額度偏大或異地項目開展聯合擔保,可以分散部分風險,並有利於對項目的監管,增進了機構間交流,實現了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