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湖北匯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怎麼樣
湖北匯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是2010-05-31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通城縣雋水鎮白沙社區銀山金城1號樓7層。
湖北匯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1222553947149D,企業法人何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湖北匯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貸款擔保,票據承兌擔保,貿易融資擔保,項目融資擔保,信用證擔保,其他融資性擔保業務(有效期至2019年12月28日);訴訟保全擔保、履約擔保業務、與擔保業務有關的融資咨詢、財務顧問等中介服務、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湖北匯能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② 想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修建引水渠水利資金的報告,不知怎麼寫。請朋友們幫幫忙
咸寧市位於湖北省南部,下轄咸安區、赤壁市、嘉魚縣、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等一區一市四縣。全市總面積9861平方公里,總人口271.26萬人。我市共有各類水庫505座,其中大型4座(含陸水水庫),中型18座,小(一)型75座,小(二)型408座,總庫容20.24億立方米,防洪庫容4.24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2.2億立方米。這些水庫運行至今已有30~40年,絕大多數是群眾工程。咸寧市21座大中型水庫,基本上每座水庫都灌溉一片灌區。其中陸水灌區和南川灌區是獨立灌區,其它都由水庫自行管理。
咸安區現有南川水庫一座大型水庫,四門樓一座中型水庫,並且聯合灌溉南川灌區。南川水庫承雨面積80平方公里,總庫容1.19億立方米;四門樓水庫承雨面積30平方公里,總庫容3720萬立方米;南川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4.3萬畝,今年實灌 萬畝。南川水庫為全國第二批病險水庫,國家投資2000萬元有於整險加固;四門樓水庫2001年鑒定為三類壩,正在安排除險加固計劃。南川灌區為一中型灌區,近幾年國家投入不大,灌區工程設施老化,不配套,灌溉面積和灌溉效益銳減。南川水庫固定資產原值為5158萬 元,南川灌區固定資產原值為618.8萬元。
赤壁市有三座中型水庫(雙石、黃沙、松柏湖),工程類別為4級,總庫容9304萬立方米,總承雨面積82.28平方公里,灌溉面積14.8萬畝,保護耕地6萬畝,人口4.2萬人;其固定資產原值為142萬元。一個大型灌區(陸水),由陸水水庫提供水源。陸水灌區修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南乾渠和北乾渠組成,隸屬赤壁市水利局管理。設計灌溉面積40.58萬畝,實際灌溉面積28萬畝。乾渠全長132公里,有渡槽、倒虹吸、泄洪閘、分水閘、涵洞、公路橋等乾渠建築物563處,支渠建築物293處。固定資產原值為71.8萬元。
嘉魚縣現有大中型水庫各一座,工程類別分別為3級(三湖連江水庫)和4級(滲子湖水庫);三湖連江水庫和灌區固定資產原值為10599.96萬元,滲子湖水庫和灌區固定資產原值為932.53萬元。三湖連江水庫承雨面積30.64km2,庫面面積14.4km2,總庫容1.058億m3,正常蓄水位28.5m,興利庫容0.457億m3,防洪保護耕地5.3萬畝。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一號副壩、二號副壩、進洪閘、節制閘以及東、南、西灌溉閘等建築物組成,主要存在主壩防洪能力不足50年一遇,各壩體下游側魚塘離壩腳過近,壩坡上游干砌石風化破損,壩頂公路損壞,二號副壩散浸嚴重,各灌溉引水建築物老化,閘門銹蝕,啟閉機操作不靈,引水渠淤塞,特別是西灌溉閘的穿壩涵管脫節漏水嚴重。三湖連江水庫灌區由東、南、西三個乾渠直接從水庫取水,設計灌溉面積為31.5萬畝;灌區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先後修建了灌溉骨乾渠道:東乾渠50.77km,南乾渠1.9km,西乾渠2.98km,六貫分干9.98km,均由取水閘從水庫取水。灌區現有干、支渠道92條,總長265.63km,渠系建築物1086座,老損427座,占總處數的39.3%,大部分建築物運行30多年,工程老化,損壞普遍存在。
滲子湖水庫承雨面積4.3km2,最大壩高9.8m,總庫1071萬m3,保護下遊人口2.5 萬人,耕地0.6萬畝,設計灌溉面積3.2萬畝,實達2.2萬畝。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進洪閘、東灌閘組成,多年均來水量450萬m3,多年均可以長江引水300萬m3。水庫現有工程均滿足防洪設計要求,只是主壩上游干砌松動老化,下游禁腳魚池和無貼坡反濾層危及大壩安全,各建築物運行40年來老損嚴重,閘門銹蝕等。滲子湖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3.2 萬畝,修建了北乾渠6.5km,東乾渠2km,渠系建築物72座,老損27座。
通城縣有中型水庫六座,分別為雲溪、百丈潭、左港、東沖、閣壁、龍潭。水庫工程類別為4級,總庫容11999萬立方米,總承雨面積127.94平方公里,其中雲溪、百丈潭水庫鑒定為三類壩。六座水庫共有設計灌溉面積24.1萬畝乾渠長度162.6公里。六座水庫固定資產原值為3855.3萬元。
崇陽縣現有大型水庫一座,為青山水庫;四座中型水庫,為台山、石壁、香山、楊林橋。青山水庫類別為3級。水庫總庫容42900萬立方米,承雨面積441平方公里。水庫由樞紐、灌區、河道工程構成。樞紐工程由三座擋水建築物、兩座泄水建築物和三座輸水建築物組成;灌區工程由東、西乾渠組成,乾渠總長55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4.34萬畝,目前實灌6萬畝;河道工程全長13.1公里,設有三個梯級電站。水庫固定資產原值為7636萬元。水庫樞紐工程留有較大尾工,第二溢洪道不能正常運用,東輸水管老損漏水嚴重,灌區工程經過二十多年運行,乾渠水部分地段岩層破碎、岩溶發育,透水性強,損失水量大,通水距離縮短;山坡陡,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工程設施配套不全,老損嚴重。四座中型水庫類別為4級,總庫容7211萬立方米,總承雨面積68.5平方公里。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為11萬畝,設計乾渠長度為181公里。水庫灌區固定資產原值為7.1萬元。水庫灌區由於運行年代長,維修資金不足,工程已難以維持。
通山縣現有三座中型水庫,為石門、雨山、石門塘。三座中型水庫類別為4級,總庫容4395萬立方米,總承雨面積44.5平方公里。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為10.7萬畝,設計乾渠長度為80公里。水庫灌區固定資產原值為52萬元。其中雨山、石門塘水庫鑒定為三類壩,正在進行除險加固。
二、人員情況
全市水庫、灌區人員現有編制為1398人,職工總人數為2130人,其中在崗職工1681人,離退休人員170人。在崗人員中,工程技術人員122人,佔7.3%;機關人員342人,佔20.3%;工程管理維護627人,佔37.3%;多種經營289人,佔17.2%。
三、財務收支情況
全市水庫及灌區財政撥款近五年年均424萬元;年均行政事業性收費66萬元;年均水費209萬元;年均電費收入308萬元;多種經營收入80.5萬元;共計收入1150.4萬元。近五年年均支出中,其人員工資支出近五年年均1192.8萬元;年均機構費用支出383.3萬元;工程運行維修養護費453.4萬元;收支相抵為-996.4萬元。
四、綜合分析建議
1、分級管理
水管單位體制改革按分級管理原則,應按行政區劃及所屬轄區進行管理。跨行政區劃的應由上一級水行政部門主管,在本行政區劃內的由本級水行政部門主管。
2、水管單位人員編制費用測算
我市各類大中型水庫及灌區經過費用測算,大多入不敷出,不具備自收自支能力,且多以防洪、灌溉為主要功能。因此應將我市水庫灌區初步認定為准公益性水管單位,定性為事業單位。對不具備自收自支條件的水管單位,應該對其工程樞紐防洪部分予以全面整修加固,並對其固定資產折舊部分予以補貼;對水利工程老損、毀壞部分全面恢復,對今後所需維修養護經費,財政應予以足額撥付。
3、水費計收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開展情況
我市目前水費計收的情況基本是財政部門隨糧代收,其收費標准為省政府[1990]13號令。鄉鎮代收後上繳縣財政,縣財政部分返回給縣水利局用於水利站人員工資及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水費計收只收取了基本水費,而未收取方量水費。而鄉鎮收取的水費並未足額上繳,縣財政也沒有全部返回給水利部門。
全市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基本上還未開展。由於灌區工程年代久遠,工程設施老損嚴重,渠系不配套,淤積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低,致使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民用水無法計量,水費收取困難,農民成立用水合作組織積極性不高,工作開展困難。
4、實行工程管養分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各水管單位人員過多,人浮於事現象比較普遍,形成了拿工資的人多,做事的人少。另一方面,技術力量薄弱,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矛盾相當突出,形成了工程管理粗放,管理水平低、單位負擔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的局面。由於管理單位貧困,造成人才外流,工程技術人員減少,形成了惡性循環,對水管單位的管養分離益發顯得迫切。
在對水管單位科學定崗和核定管理人員編制基礎上,使水管單位的管理人員相對專業化,獨立化,對工程管理是有極大的好處。將水利工程維修養護業務和養護人員從水管單位剝離出來,組建專業化的維修養護企業,依託自身行業優勢,依靠各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努力創造條件,參與市場競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求壯大。
各級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利工程維修養護企業應嚴格規定資質認證,杜絕不具有相應資質條件的隊伍參與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各級財政部門應保證經核定的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經費足額到位,並和水行政部門一道予以監督使用。
5、人員分流安置具備的條件及出道
人員分流安置成功與否是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人員分流安置若能妥善處理,改革就能保證穩定進行。首先,應根據適者生存、競爭上崗和雙向選擇方式確定崗位人員,而對於分流人員應結合實際,採取買斷、再培訓、購買社會養老、醫療保險等方式穩妥的予以安置。只有充分解決了分流人員的後顧之憂,才能切實地使人員分流順利進行。
6、確保水庫劃界到位,開展多種經營,做到自收自支
目前,我市大部分水庫沒有按照《湖北省水庫管理辦法》中的水庫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確權劃界到位,水庫管理單位還沒有享受到應得到的權利。各級政府應支持水庫的劃界工作,使水管單位行到其應有的水面和土地所在權或使用權,以開展多種經營活動。
多種經營歷來是水管單位創收的一條重要門道。各水管單位可根據自身的行業優勢,依託已有的水土資源,大力發展水產養殖、農業畜產、旅遊和建築施工等項目,必要時也可跨行業經營。採取多種方式引資、融資,積極申請各種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真正做到自收自支,並略有盈餘。
五、存在問題及建議
我市現有水庫、灌區工程多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工程設施普遍老損嚴重,工程不配套,灌溉水量無計量設施,實際灌溉面積縮減,這些問題都嚴重製約了水管單位的改革與發展。在改革之初幾年,國家應加大對水庫及灌區除除加固和續建配套的投入,使水利工程能充分發揮所具有的各種效益,水管單位才能具備自我行走的能力。現在水費收取處在一個由政府行為向市場行為轉變的過渡時期,政府也還應該出台相應的水費徵收政策,確定合理的水價,賦予水管單位更多必要的行政手段,確保水管單位對水費的徵收。
③ 黑龍江匯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怎麼樣
黑龍江匯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是2013-09-16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和平街通城路農業大廈一層東側廳。
黑龍江匯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112078052839G,企業法人吳俊高,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黑龍江匯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融資性擔保;訴訟保全擔保;履約擔保;與擔保業務有關的融資咨詢、財務顧問等中介服務;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有效期至2018年1月30日)。
黑龍江匯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黑龍江匯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快速跑包括哪些項目
走訪尚義項目部,尚義的項目盤點成果喜人。2006年全縣引進項目91個,總投資38.7億元,年底累計完成投資11.5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項目5個,投資2000萬元以上列入全市重點項目13個,總投資27億元。這些項目涉及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等多個領域。 「十一五」開局之年,尚義縣委、縣政府牢牢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創新思維,確立了「依託資源優勢做強項目,扭住龍頭產業做大項目,同時統籌協調經濟建設項目和社會公益項目,實現縣域經濟更快更好發展」的戰略思路,以超常舉措推進項目建設,培育經濟增長點。全縣2006年底國華滿井風電總裝機容量達8.4萬千瓦,發電8444萬度,實現銷售收入3107萬元,上繳稅金287萬元。此外,還與11家企業簽定了13個風電場開發協議,總簽約規模495萬千瓦,約定總投資442億元。這縣還圍繞儲量40多個品種的礦藏資源,2006年發展礦業開發企業26家,新上浮石深加工生產線三條,所產浮石切塊打入內蒙、韓國等市場。同時尚義礦業開發有限公司、海晟鐵精粉有限公司、宣化鑫源鐵礦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038萬元,新安裝設備7套,年產鐵精粉3萬噸。走「節約型、高效型」蔬菜種植創新之路是新一屆縣委、政府的堅定追求,2006年建成膜下滴灌工程5000畝。引進韓國義韓盛隆食品有限公司獨家投資2000萬元建成脫水蔬菜加工廠,並扶持民營企業佳禾脫水蔬菜加工廠走基地化、出口型道路,建成全省蔬菜產業龍頭。主攻以奶牛、肉牛、暖棚養豬、小尾寒羊為主的效益型畜牧業,擴模以柴雞、牧雞為主的特色養殖,2006年畜牧業總產值達17300萬元。圍繞產業化經營,重點提升三綠、綠源、彥德等草業加工企業上檔,飼草飼料年加工能力達20萬噸。科學統籌項目建設,堅持基礎設施項目與生產性項目並舉,經濟建設項目與發展項目同步,將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通胳經脈、承載開放的核心之舉。投資5775萬元,新建住宅樓、商宅樓和集貿市場等一批重點市政工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環城、通城公路綠化1200畝,實施麒麟山觀賞景點綠化300畝,包裝張尚、白郭、東商三條「綠色長廊」。籌資35萬元實施鴛鴦河綜治改造工程、縣城主街道排水排污工程,立體運作打造山水型縣城。完成白郭公路及縣城與白郭公路連接線道路建設,開工建設過尚義境41公里集張鐵路控制工程、東商線「三改二」工程。全面竣工總投資2150萬元的城市電網改造工程,完成投資44萬元的電網建設「戶戶通」工程。 為創建良好的項目環境,這縣對重點融資項目和已簽約的引資項目,實行領導包扶、一企一策、跟蹤服務、一跟到底的全程服務措施,對重點建設項目及時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大大提高項目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 為使引進的項目既經濟節約又生態環保,這縣在年初的招商引資中就定位招商方向,對於一個落戶的新項目必須過7道篩選門檻:產業方向、科技含量、投入強度、產出效益、環境影響、就業機會、資源消耗。
⑤ 通城坪山高新孵化園建設有限公司怎麼樣
通城坪山高新孵化園建設有限公司是2018-05-17在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注冊成立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址位於通城縣坪山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園東輔道特1號。
通城坪山高新孵化園建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1222MA4944XM52,企業法人陳輝,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通城坪山高新孵化園建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通城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產業園一期)項目的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維護、管理。(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城坪山高新孵化園建設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通城坪山高新孵化園建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⑥ 湖北能源的核心題材
要點一:所屬板塊電力行業板塊,預盈預增板塊,頁岩氣板塊,湖北板塊,核能核電板塊,風能板塊。
要點二:經營范圍能源投資、開發與管理。作為湖北省能源安全保障、能源投融資、推進新能源和能源新技術發展平台,公司著力打造水電、火電、核電、新能源、天然氣、煤炭和金融等業務板塊,初步建成鄂西水電和鄂東火電兩大電力能源基地,並積極構建煤炭和天然氣供應保障網路。
要點三:湖北能源借殼上市2010年12月重組完成:置出原有資產與負債,並置入湖北能源(注冊資本48億元)100%的股份,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的差額由公司向湖北省國資委,長江電力與國電集團以5.77元/股發行17.82億股份購買。湖北能源是湖北省屬控股最大的電力能源企業,電力投資涉及水電,火電,風電,核電,湖北省每年的電力需求增速均超過11%。湖北省國資委,長江電力本次認購的股份鎖定期36個月,國電集團以其持續擁有權益時間不足12個月的湖北能源股份認購的股份鎖定期36個月,以其持續擁有權益時間超過12個月的湖北能源的股份認購的股份鎖定期12個月。
要點四:地區電力龍頭湖北能源是湖北區域內除中國三峽集團外最大的發電集團。其擁有的清江流域三級電站是華中電網最重要的調峰調頻基地。公司擁有水電,火電和風電等多種類型的發電機組,同時大股比參股核電項目,電源結構比較合理,可以規避單一機組市場風險的影響,公司的水電,風電以及未來投產的核電,均是國家節能調度優先調度的發電機組。截至2010年底公司已投產可控裝機容量為544.55萬千瓦,其中水電可控裝機容量為361.83萬千瓦,火電可控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風電可控裝機容量為2.72萬千瓦。
要點五:定增拓展風電2011年7月公司擬不低於4.81元/股定增不超過66,200萬股,募資總額不超過311,480 萬元用於發展風電,天然氣管輸等清潔能源業務和補充營運資金。風電方面,齊岳山風電場一期總投資5.61億元,擬使用募資3.27億元,工程總裝機容量49.3兆瓦,擬建58台單機容量為85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建設期18個月,預計項目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8697萬千瓦時,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稅後)8.01%,投資回收期(稅後)10.28年,齊岳山風電場二期總投資4.39億元,擬使用募資4.37億元,工程總裝機容量49.5兆瓦,擬建33台單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建設期15個月,預計項目建成後年均上網電量8828萬千瓦時,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稅後)8%,投資回收期(稅後)11.28年。
要點六:武漢東湖高新區燃機熱電聯產項目2012年12月,公司擬在武漢市武漢東湖高新區投資建設燃機熱電聯產項目,項目總投資約13.15億元人民幣,項目資本金為項目總投資額的20%;公司以自有現金投入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資本金控股建設該項目。項目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為8.39%,投資回收期為11.55年,經濟效益水平較好。該項目的實施有利於公司搶占省內熱電項目資源,提升省內能源供應市場份額,豐富能源業務種類,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
要點七:定增建設天然氣管輸項目本次定增擬使用募資14.7億元投向湖北省內四個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總投資15.27億元)。孝昌-潛江天然氣輸氣管道工程項目設計供氣規模2015年為2.8億立方米/年,2020年為4億立方米/年,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8.07%,投資回收期11.52年,荊州-公安-石首項目設計供氣規模為5億立方米/年(其中為湖南省代輸3億立方米/年),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8.07%,投資回收期10.90年,武漢-赤壁天項目按照2015年1.24億立方米/年,2020年1.69億立方米/年設計,並結合遠期潛在市場需求量2015年1.62億立方米/年,2020年2.32億立方米/年預留管道輸氣和儲氣的潛力,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8.02%,投資回收期10.88年,黃陂-麻城(紅安)項目設計供氣規模為2015年8.57億立方米/年,2020年14.75億立方米/年,並結合遠期市場需求量預留輸氣儲氣潛力,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8.07%,投資回收期11.67年。
要點八:簽訂項目神農架林區政府擬授權公司在神農架林區行政區域內進行天然氣特許經營,統一負責天然氣特許項目的規劃、籌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地域范圍為神農架林區中心城鎮,經營業務主要為工業、公用(含車用氣)、民用、服務業天然氣銷售、運營和設備維護;由於經營業務主要為工業、公用(含車用氣)、民用、服務業天然氣銷售、運營和設備維護,此次投資是公司在天然氣產業領域的進一步拓展,有利於發揮公司在湖北省的區域優勢,進一步拓展公司的天然氣業務產業價值鏈,做大公司的天然氣終端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要點九: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5月,公司與松滋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主要內容為松滋市政府支持公司於「十二五」期間在松滋臨港工業園開發裝機規模2×350MW、總投資30億元的熱電聯產項目,同意採取「一企一策」的辦法,給予公司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同時積極向公司推薦新能源創業項目,雙方同意開展新能源項目合作,在松滋市政府行政區域內開展光伏發電、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等分布式新能源示範項目建設,開展大工業用戶能源管理的示範項目合作。公司本次與松滋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為了落實與荊州市人民政府簽署的框架協議,進一步推動熱電聯產項目、新能源項目、核電項目等項目實施,以實現公司「十二五」規劃。
要點十:設立新疆楚星能源2012年6月,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北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五師電力公司簽訂投資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新疆楚星能源發展有限公司,開展熱電聯產、風電及煤炭項目建設。確定的建設項目包括兩項一期工程,分別是:熱電聯產(規劃容量為2×150MW+2×350MW+2×1,000MW),總投資額約182,070萬元人民幣;風電場(規劃容量為450MW),總投資額約41,583萬元人民幣。投資涉及的煤炭項目規模待定。
要點十一:控股子公司投資供熱管網項目2012年7月,公司擬由間接控股子公司湖北能源化工新城熱力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鄂州電廠至武漢化學工業區供熱管網項目。此次投資額約為25,770萬元人民幣。該項目主要是以鄂州電廠為熱源點,建設蒸汽管道,向武漢化工區輸送蒸汽,滿足化工區用戶用能需求。項目內部收益率約為10.19%,總投資收益率約為9.84%。項目近期工程擬於2012年11月底完成熱網施工,2012年12月底竣工投產。投資建設該項目可以解決火電廠蒸汽產品銷售主渠道及市場問題,延伸公司能源產業鏈,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
要點十二:天然氣工程投資建設框架協議2012年4月,公司與通城縣人民政府簽訂天然氣工程投資建設框架協議。通城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全縣行政區域面積 1171.5平方公里,轄11個鄉鎮,總人口49.06萬人。協議主要包括由公司的控股公司負責天然氣特許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開發通城縣行政區域內的天然氣下游市場,保障通城縣天然氣供應等。特許經營期限為 25-30年。本次與通城縣政府的合作,將促進公司天然氣板塊的發展,有利於天然氣業務「全省一張網」的構建,有助於增強公司天然氣業務的儲運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公司在湖北省的影響力。
要點十三: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7月,公司與黃岡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同意開展天然氣項目合作,公司將按照《湖北省天然氣利用中長期規劃》,「十二五」期間在黃岡市區域內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建設黃陂-麻城(紅安)、黃岡-鄂州-大冶天然氣輸氣管線項目,參股投資昆侖能源日產500萬方LNG加工廠項目以及湖北新捷LNG加氣站項目等。依託雙方組成的合作公司平台,近期投資10億元人民幣開發黃岡市城市燃氣等天然氣項目。雙方同意開展風電項目合作,黃岡市政府支持公司在其轄區英山、紅安、麻城、羅田等地開展風能測探等前期工作。雙方同意開展新能源、能源管理及其他能源項目合作,規劃在黃岡市區域內適時開展光伏發電、天然氣熱電冷等分布式新能源示範項目建設,開展大工業用戶能源管理的示範項目合作。此次雙方合作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有利於公司天然氣、風電等業務的發展。鑒於該協議所涉部分項目需一定的建設周期,且單個項目投產運營對公司影響不大,因此,該協議對公司近期的業績影響不大。
要點十四:投建新項目2012年5月,為進一步完善湖北省天然氣管網結構,強化公司在鄂北部地區的市場地位,公司間接控股子公司湖北省天然氣發展有限公司擬投資 1.76 億元建設孝昌-大悟(廣水)天然氣管道,其中資本金由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北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對其適時增資。本項目為湖北省規劃的省內天然氣支線,建設期 1 年,運營期 20 年。計劃 2012 年開工建設,2013 年開始供氣,2018 年達到設計規模。本項目投產後,將為目標市場提供一次性清潔能源,對改善當地能源結構提供了良好的能源保障,將確立省天然氣公司在當地供氣的主導地位。預計項目全投資內部收益率為 8.62%,資本金內部收益率為 10.85%。
要點十五:水電及火電開發全資子公司清江三級電站是目前我國中東部地區除三峽電站外最大的水力發電基地,也是全國第一個實現全流域開發的水力發電基地,通過最上游水布埡水電站優化下游各梯級水庫的調度,可以提高枯水年份的發電量,平抑業績波動。發電效果較同等裝機規模但沒有聯合調度能力的水電站高3%左右。火電開發:全資子公司鄂州發電目前擁有兩台3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即鄂州電廠1號,2號機組),總裝機容量60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為36億千瓦時,生產的電能全部銷售給湖北省電力公司。二期建成120萬千瓦(2×60萬千瓦),三期規劃200萬千瓦裝機容量,初步預計2011年底能夠實現投產,屆時鄂州電廠將建成共計380萬千瓦大火電基地。
要點十六:風電開發湖北能源控股子公司九宮山風電目前主要負責九宮山風電站一期的運營。九宮山風電站一期是內陸地區第一座風電場,處華北平原和鄱陽湖平原之間的季風通道上,具有較好的風能資源。該電站全部機組投產日期為07年10月,總裝機容量1.36萬千瓦,由16台85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組成,設計年發電量為0.28億千瓦時。全資子公司齊岳山風電負責齊岳山風電場的工程建設及生產運營管理。齊岳山風電場是湖北省最大的風電場,2010年12月一期工程16台風電機組(裝機容量合計為13.6MW)並網發電。
要點十七:盈利補償2010年度,2011年度和2012年度業績承諾分別為5.77億元,5.59億元和6.05億元。湖北省國資委,長江電力,國電集團承諾:臵入資產未實現2010,2011,2012年承諾數時,就實際數與承諾數的差額,湖北省國資委,長江電力,國電集團將按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前持有湖北能源的股權比例,在公司當年年度報告公告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以現金等合法方式向公司補足。2010年年報披露湖北省國資委,長江電力,國電集團兌現了關於標的資產的業績承諾。
要點十八:新能源創投子公司能源有限聯合北京長電,中誠信財務共同出資設立湖北新能源創投公司,並申請國家資金和湖北省政府配套資金參股。能源有限出資8000萬元,持股比例為47.06%,如申報國家資金和地方政府資金獲批,國家資金受託管理機構和地方政府資金受託管理機構將分別注資5000萬元,注資後能源有限持股29.63%,兩個受託管理機構分別持股18.52%。創投公司主要投資於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能,節能環保等優勢新能源產業中具有良好盈利模式,具備技術先進性,位於成長擴張期有資本需求的企業和項目。(股東大會通過)
要點十九:CDM湖北能源下屬洞坪水電,九宮山風電已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為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向國外企業出售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指標。洞坪水電,九宮山風電已經分別與德國RWEPowerAG公司,法國電力貿易公司簽訂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指標購買意向協議,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全部成功實施後,兩公司未來5年內每年將獲得收益約1100萬元。
要點二十:參股金融公司擬與國電集團等企業共同出資設立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江財險注冊地擬設於湖北武漢,公司擬出資不超過2億元,占總股本比例不超過20%。2011年4月,股東大會同意公司聯合2家間接控股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湖北能源財務公司。財務公司注冊資本為3億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2.4億元,占注冊資本的80%。
要點二十一:股東回報規劃2012年8月,公司制訂未來三年(2012-2014)股東回報規劃。未來三年內,公司可以採取現金、股票或者現金與股票相結合的方式分配股利。公司積極推行現金分配方式,當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為正值,實施現金分紅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並且公司無重大投資計劃或重大現金支出等事項發生(募集資金項目除外)時,可實施現金分紅。公司未來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於未來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三十。公司原則上按照年度進行利潤分配,董事會可以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提議公司進行中期利潤分配。當公司經營情況良好,資產規模和盈利增長速度能支撐股本規模的擴張,且董事會認為發放股票股利便於公司的發展和成長,有利於公司全體股東利益時,可以進行股票股利分配 。
⑦ 吉林九台農村商業銀行的詳細信息
★行名釋義
「九」層之台, 起於壘土;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發展歷程
2008年12月,吉林九台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0年4月,雙城惠民村鎮銀行成立,全國戰略布局開啟;
2011年,全資並購長白山聯社,同步組建長白山農商銀行;
2012年,全資並購遼源郊區聯社,同步組建遼源農商銀行;
2013年,聯合並購德惠聯社,同步組建德惠農商銀行。
★創新轉型
九台農商銀行成立以來,始終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探索創新路徑,使其機構發展從縣域走向全國、業務結構由單一邁向多元,實現了鳳凰涅槃式的嬗變。
創新金融產品。先後開發貸易達、融資寶、商無憂、銀企通、社區通、創融通、產融通等系列特色金融產品,助力「三農」與中小微企業共成長;「融資寶」和「商無憂」被銀監會評為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服務特色產品 。
創新增長方式。在吉林農信系統中率先成立資金運營中心、同業票據部,組建私人銀行部、國際業務部、投行部,並加快電子銀行、理財業務、保險代理和社區銀行建設,促進新興業務蓬勃發展。2014年,九台農商銀行躋身全國銀行間本外幣市場交易「雙100強」 ;
同時,充分依託創新性金融工具加快轉型步伐。在吉林省地方法人機構中率先發行次級債、二級資本債和大額可轉讓存單(CD),成功發行全國農商銀行第一批、東北地區農商銀行首單信貸資產支持證券。
★戰略布局
分支機構。設立49家支行和1個營業部。
村鎮銀行。已開業26家村鎮銀行。吉林省長春南關、高新、乾安、寧江、樺甸、豐滿、大安;黑龍江雙城、五常;山東平度、高密;安徽廬江、含山;湖北荊門、通城;河北廊坊安次、文安、安平。陝西合陽;天津濱海;廣東廣州蘿崗、雲安、清遠、五華、惠東、雷州。
農商銀行。長白山農商銀行,遼源農商銀行,德惠農商銀行。
★社會責任
九台農商銀行致力於有價值的發展,全力履行社會責任。
傾力慈善事業。在長春市慈善總會設立500萬元愛心基金,定期扶老助學。除此之外,累計向困難群眾、地震災區及洪澇災害捐款300餘萬元;支持文體事業。冠名吉林東北虛藍球隊,支持文化體育事業發展。 熱心公益事業。組建九台農商銀行愛心志願者團隊,定期深入社區、鎮村幫助弱勢群體。
★獲得榮譽
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九台農商銀行致力於實現彰顯品質和內涵式發展。獲得省級以上榮譽有 :
先後被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先進單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表現突出銀行」和「全國標桿農商銀行」
被中國銀行業協會評為「服務縣域經濟最佳貢獻獎」
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
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第二屆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
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慈善獎優秀捐贈企業」稱號
被吉林省文明委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被吉林省慈善總會授予「吉林慈善獎最具愛心慈善捐贈企業」
2014年,英國《The Banker》雜志以2013年數據為測評依據,發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中,九台農商銀行排名第759位。
⑧ 甲牛戰爭後,張謇創辦實業情況如何
興辦實業
張謇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民族危機促使帝後兩黨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擁戴光緒帝,好發主戰議論,其主要抨擊目標為畏日如虎的李鴻章,實際上都是藉以沖擊主和的後黨,企圖為虛有「親政」其名的皇帝爭取若干實權。名噪一時的新科狀元張謇,由於歷史淵源和政見相近,很快就成為「清流」的佼佼者,是「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然而正在主戰、主和兩派斗爭激烈之際,張謇因父喪循例回籍守制。[20]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奏派張謇舉辦通海團練,以防禦日本海軍隨時可能對長江下游的侵犯,由於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落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通海團練半途而廢。同年底,加入康有為組織的上海強學會。[14]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初,張之洞奏派張謇、陸潤庠、丁立瀛分別在通州、蘇州、鎮江設立商務局,張謇與陸潤庠分別在南通和蘇州創辦了大生紗廠與蘇綸紗廠。大生紗廠最初確定是商辦,張謇試圖通過官招商辦、官商合辦來集股籌款,但收效甚微,籌集資金十分有限,張謇向官府尋求援助。[20]
大祐墾植公司棉行舊址 (46張)
因為籌資困難,張謇一方面被迫一再降低目標,另一方面則四處碰壁。江寧布政使桂嵩慶曾許諾出資六七萬兩;盛宣懷和張謇分領官機的時候也曾答應張謇籌資,定有合約。但是當大生紗廠動工後,資金告急,桂嵩慶答應的錢屢催不應,盛宣懷也默不作聲,百般躲閃。張謇到上海招股沒有收獲,甚至沒有旅費回通州。只得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在四馬路賣字三天,賺取旅費。狀元經商,而狼狽至此,聽著誹謗之詞也不敢辯駁,蒙受侮辱也不能作色。此時的張謇已經不是當年痛斥袁世凱的名士,彈劾李鴻章的翰林。[21-22]
1896年11月,張謇通過曾任兩江總督兼南洋商務大臣的劉坤一,將光緒十九年(1893年)張之洞搞「洋務」時用官款向美國買來辦湖北織造局擱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經銹蝕的官機40800錠,作價50萬兩入股,作為官股,此時,以官督商辦及官商合辦形式壟斷洋務企業的盛宣懷也正要買機器,便把這批機器與張謇對分,各得20400錠,作價25萬兩官股,另集25萬兩商股。官股不計盈虧,只按年取官利,因而變成「紳領商辦」性質。[23-24]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紗廠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閘陶朱壩破土動工,次年大生紗廠建成投產。到1899年開車試生產時,運營資金僅有數萬兩,沒有資金購買棉花當原料。張謇情急之下以每月1.2分的高利向錢庄借貸。向股東告急,無人響應;而打算將廠房出租卻又遭到惡意殺價。最後作為張謇多年摯友和忠實助手的沈敬夫提議破釜沉舟,全面投產,用棉紗的收入來購買棉花,維持運轉。幸而隨後幾個月里,棉紗的行情看好,紗廠的資金不斷擴展,使工廠得以正常生產還略有結余。大生紗廠終於生存了下來。[25]
1901年起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支持下,在呂泗、海門交界處圍墾沿海荒灘,建成了紗廠的原棉基地--擁有10 多萬畝耕地的通海墾牧公司。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張謇又在唐閘創辦了廣生油廠,復新麵粉廠,資生冶廠等,逐漸形成唐閘鎮工業區,同時,為了便於器材,機器和貨物的運輸,在唐閘西面沿江興建了港口──天生港,又在天生港興建了發電廠,在城鎮之間,鎮鎮之間開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為當時南通的主要長江港口。張謇除在通海、鹽阜等地區圍墾大片土地、開辦鹽墾公司外,在東台縣境曾和他的哥哥張謇 (號退庵)共同辦過大賚(民國6年設於角斜)、大豐(民國7年設於西團)、通遂(民國8年設於沈灶)、中孚(又稱通濟,民國8年設於潘家 )等5所公司。這些公司投資多的超過百萬元,少的數十萬元,墾地數十萬畝。廢灶興墾,發展棉植,解決了辦紗廠所需要的原料。19世紀末近代經紡工業的出現,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換為主轉為生產為主,南通成為中國早期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基地之一。與江蘇連雲港沈雲霈、贛榆許鼎霖並稱蘇北三大實業家。[26]
發展民族工業需要科學技術,這又促使張謇去努力興辦學堂,並首先致力於師范教育。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張謇應兩江總督劉坤一電邀赴江寧討論興學之事,劉坤一贊成,而藩司吳、巡道徐、鹽道胡阻撓。張謇嘆息不已,乃與羅叔韞、湯壽潛等同人籌劃在通州自立師范,計1898年以張謇從任辦通州紗廠五年以來應得未支的公費連本帶息2萬元,另加勸集資助可成。同年7月9日通州師范擇定南通城東南千佛寺為校址開工建設,翌年正式開學,這是我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它的建設標志著中國師范教育專設機關的開端。[27]
張謇 (3張)
經過數年的慘淡經營,大生紗廠逐漸壯大,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該廠增加資本63萬兩,紗錠2萬余枚。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又在崇明久隆鎮(今屬啟東市)創辦大生二廠,資本100萬兩,紗錠2.6萬枚。到宣統三年(1911年)為止,大生一、二兩廠已經共獲凈利約370餘萬兩。[26]
光緒30年(1904年),張謇創辦了南通大達輪步(步即局),先開辟了外江航線,以後又組成了大達輪船公司,在蘇北內河開辟航線。開泰-東-鹽班,每日對開一次,循運鹽河由泰州至東台,再由東台循串場河至鹽城。後來在東台設有分公司,沿線集鎮均設有輪船站,代辦貨運、客運,發展了東台與各鄰縣的水上交通運輸。[28]
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銜。1909年被推為江蘇咨議局議長。1910年,發起國會請願活動。1911年任中央教育會長,江蘇議會臨時議會長,江蘇兩淮鹽總理。1912年起草退位詔書,在南京政府成立後,任實業總長,1912年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兼全國水利總長,1914年兼任全國水利局總裁。後因目睹列強入侵,國事日非,毅然棄官,走上實業教育救國之路,他曾是立憲派主要生力軍。
民國3年(1914年)張謇還以他任兩淮鹽政使的俸金,在台城南門口河南創辦了泰屬貧民工場一所,建房80餘間,佔地30畝,僱工進行毛巾、藤器、縫紉等項工藝的生產。民國8年張謇還將上海人招股籌建的東台榮泰電氣公司承購下來,改名為東明電氣公司,並增加股金,添置機件,於當年秋開始發電,解決了大街與一些用戶照明的困難。
東台東明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舊址
黃金時代
張謇還是晚清時期立憲運動的領袖,曾主持發動了三次國會請願運動。在民國任工商部長時,他指出過去的措施,在「無導民興業之心」,卒之糜費而乏效果。今後部辦企業,概行停罷,悉聽民辦。
他生前主張「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舉辦了不少工廠企業和教育文化事業。他的「實業救國」雖不能挽救舊中國危亡,但卻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張謇將大生紗廠早期的棉紗產品使用「魁星」商標,下設有「紅魁」、「藍魁」、「綠魁」、「金魁 」、「彩魁」等不同產品線。商標的主要部分就是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的形象。投產後的第二年,大生紗廠得純利5萬兩;第三年得純利10萬兩;到1908年累計純利達到190多萬兩。[
在大生紗廠經營好轉之後,集資招股的問題似乎再也不存在了。1901年張謇等人決定再招20萬兩新股,一年之內就成功集到20.75萬兩。1904年,張謇決定擴張,籌建大生分廠。原來不肯出資的桂嵩慶此時也「自願入股二萬」。當初寫信指控張謇的浙江候補道朱幼鴻,此時亦入股1萬兩。和大生一廠籌備時的艱難相比,大生二廠從籌備到開工僅29個月,很輕松地就收足了80萬兩股本。「大生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冊,並且取得了「百里之內二十年不準別家設立紡廠」的專利權,張謇的社會威望也與日俱增,成為各派爭相延攬的人物。
「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張謇的理念決定了他事業的規模,當時西方各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中國紡織市場留出了一個巨大空間。1913年以後,和其他地方的紡織企業一樣,大生一廠、二廠連年贏利,興旺一時,僅1919年兩廠贏利就高達380多萬兩,創下最高紀錄。總計從1914年到1921年的8年間,大生兩個廠的利潤有1000多萬兩。1920~1921年,上海報紙天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是當時市場上最搶手的股票之一。
此時,大生已擁有紗錠13.7萬多枚,張謇進入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政治共舞
張謇塑像
在辛亥革命之前,張謇一直是帝黨成員,主張君主立憲。但是辛亥革命之後,他迅速地轉向共和,剪掉辮子,日記換成陽歷,並且受孫中山邀請擔任實業總長。
作為前清狀元和帝黨成員,張謇在武昌起義剛剛打響的時候曾經找到當時的江蘇總督,希望把革命鎮壓下去。這時他並不主張革命,因為革命代價太大。而他代表的是企業家,尤其是棉紡織業的立場——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市場和社會的穩定。市場是他們的命根子,這時候,張謇對於國家的關心已經從效忠君王轉移到對市場穩定的維護上來了。但很快社會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革命成為一種時尚。張謇是個有著清醒頭腦的人,一旦看到趨勢無法逆轉,他務實的一面就出來了。
他務實的態度就是:順應共和,但並不完全接受革命,只是希望以和平方式盡早結束動盪,維護市場穩定。他務實的政治選擇就是:第一,和孫中山見面,應孫之邀擔任民國內閣實業總長;第二,選擇支持擁有軍權的實力派人物袁世凱。
他和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後的第一次會面,對於孫中山,張謇的評價是四個字:不知崖畔。「 崖」即「邊際」。這話的言下之意就是說,他覺得孫中山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和浪漫,他不知道建設比革命更加困難,以為一革命,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而實際的情況是,當時政令都不能出南京,軍餉都發不出來。」張謇是一個務實之人,他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坦率地認為孫中山很難收拾局面,政府雖然成立了,但是很難長久維持。「這種情況下,他更願意和實力派的現實人物袁世凱合作。
於是張謇離開了南京,北上加入了袁世凱的陣營。袁世凱將宣統帝逼下帝位時所頒發的《清帝遜位詔書》就是張謇草擬的。孫中山履行承諾,將臨時大總統之位讓給了袁世凱。國內政治似乎出現了昇平景象,工商業開始復甦。張謇以為他所追求的統一與秩序指日可待,就返回南通經營企業,力行地方自治。
1913年袁世凱成為正式總統,任命張謇為農商總長。但不久袁世凱便下令解散國會,復辟之心初露端倪。張謇曾經勸阻袁世凱,表示解散國會、穿戴袞冕祀天等行為將會誘發新的動亂。到1915年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的第一至四條號要求時(袁世凱並未完全同意「二十一條」),張謇憤然辭職,在袁世凱復辟稱帝之前徹底與袁世凱斬斷了聯系。
危機來臨
張謇銅像
此時的張謇作為一個社會階層沒有得到足夠的社會權利,也沒有好的融資環境和渠道,國家的經濟政策仍未走出小農時代的框架,商業活動處處受到牽制。
大生駐滬事務所的前身是大生滬賬房,幾乎成了整個大生系統的神經中樞、金融調劑中心。大生鼎盛之時,上海等地的銀行、錢庄爭相給大生上海事務所提供貸款。大生掌握的現金最多時有兩三千萬,能透支的款項在五六百萬之間。由於借貸便利,大生進入了快速擴張期。
到了1921年,大生對外負債已經400萬兩,危機開始出現。張謇本來想在來年舉辦地方自治第25年報告會,全面展示南通地方自治的成績,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將南通的許多水利工程摧毀。1922年,在北京、上海報紙舉辦的成功人物民意測驗中,投票選舉「最景仰之人物」,張謇得票數最高,他走到了一生的頂峰,這一年正好是他70大壽。也正是這一年,持續走紅的市場突然走黑,棉貴紗賤,向來贏利的大生一廠虧損39 萬多兩,二廠虧損31萬多兩。1922年成為大生由盛轉衰的轉折點。黃金時代戛然而止,且一去不返。
1922年的棉紡織業危機,導致他的事業全面崩盤。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沒有為他提供什麼有價值的幫助。巧合的是,日本在上世紀20年代初也發生過一次經濟恐慌,日本政府採取了大規模的緊急救濟措施,為各行業提供經濟貸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業、商業銀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擺脫了困境,在隨後的中日紗廠競爭中迅速拖垮了大生。 無奈之下,張謇尋求國外資金的支持,但等到1924年,日本的資金始終沒有盼來,張謇向美國資本家借款也不成,大生此時已債台高築,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張謇常常以企業家之力,辦社會化之事,嚴重拖累了大生。1926年8月24日,張謇在南通病逝。出殯之日,南通萬人空巷,近乎全城民眾都趕來為張謇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