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新造車融資額超268億元,仍依賴資本救火
[億歐導讀]?風口在變,不變的是價值創造,不變的是暗流涌動,資本趨利。
(來源/Unsplash)
風口在變,不變的是價值創造,不變的是暗流涌動、資本趨利。從2019全年投資行為來看,資本市場對於汽車賽道越來越謹慎,投資將更為精準,耐心關注長線的成熟投資人將沉澱下來,更高瞻遠矚、不拘泥於短期效益。
技術驅動產業變革,下一站,資本的機會將同樣站在推動汽車全產業鏈的升級的一端。汽車生態的細分布局中,用實力說話的硬科技領域資本仍將高潮迭起,裸泳者謂誰?潮水褪去後將一目瞭然。
編輯:郝秋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圖森未來聯手采埃孚,合力量產無人駕駛卡車系統
[億歐導讀]?此次合作,采埃孚將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將圖森未來的無人駕駛系統集成到量產化無人駕駛卡車中。
作者丨何奇
商用車無人駕駛似乎來得更快一些。
3月27日,圖森未來宣布與汽車供應商采埃孚(ZF)建立全面的合作夥伴關系,進一步推動無人駕駛卡車的技術研發和商業化落地。該合作夥伴關系將於2020年4月開始,涵蓋全球最大的市場,包括中國、北美和歐洲。
據悉,圖森未來和采埃孚將聯合開發的量產化無人駕駛卡車系統包括融合攝像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感知技術,無人駕駛控制技術,以及車規級中央處理平台「ZFProAI」。值得注意的是,雙方將一起推進無人駕駛系統的前裝配置工作。
早在2017年,采埃孚與英偉達達成合作,基於NvidiaDRIVEPX2AI平台,雙方共同開發了超級運算自動駕駛系統ZFProAI。2018年,奇瑞便宣布搭載ZFProAI系統推出L3自動駕駛汽車。
作為一家專注於無人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人工智慧企業,圖森未來L4級無人駕駛半掛卡車能夠實現「倉到倉」商業貨運,服務於干線物流場景和半封閉樞紐場景。2019年9月,圖森未來獲得1.2億美元的D2輪投資,並完成總額為2.15億美元的D輪融資。
據悉,在美國,圖森未來目前服務於18位客戶,並與UPS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和圖森市之間進行日常無人駕駛試運營,以配備安全員的無人駕駛卡車為其運輸貨物。不久前,圖森未來宣布與UPS的無人駕駛運輸服務合作已增加至每周20次,並新開通了一條連接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和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運輸線路。
在商用車無人駕駛領域,圖森未來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商業落地案例。這也是采埃孚選擇與其合作共同研發量產化無人駕駛卡車系統的重要原因。據悉,在此次合作中,采埃孚將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將圖森未來的無人駕駛系統集成到量產化無人駕駛卡車中。
圖森未來首席產品官ChuckPrice表示:「與采埃孚並肩工作,完善和集成我們的可量產技術,並優化我們的硬體能力,可以讓圖森未來進一步專注於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使無人駕駛卡車的批量生產真正成為可能。」
汽車自動化轉型已經是大勢所趨,采埃孚作為傳統汽車領域的Tier1自然不甘於落後於時代,以及擁抱變革。近年來,加速布局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戰略重心。
3月26日,采埃孚公布了2019年財報,並宣布完成了2019年夏季調整後的全年目標。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進一步加速自動駕駛領域布局,采埃孚收購了荷蘭一家自動駕駛電動客運系統的老牌供應商2getthere公司60%的股權。此外,與微軟達成合作協議。2019年,其研發投入達到了27億歐元。
采埃孚自動駕駛系統部門執行副總裁TorstenGollewski表示:「無人駕駛系統成功研發的關鍵,是確保該系統及所有組件的開發和生產,都是符合車規級要求的。通過采埃孚系統解決方案與圖森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結合,將建立起首個可商業化的無人駕駛卡車平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資本變臉 出行變天
2019年,共享汽車遭遇資本變臉。2020年誰將會被資本拋棄?誰又會受到資本追捧?
從消費端的共享出行,到供給端的汽車製造,再到技術端涉及基礎研究領域的自動駕駛,資本變臉的本質是不斷發掘價值點。在2019年10月底的雲徙科技融資發布會上,襄禾資本創始合夥人湯和松認為:「世界上沒有資本寒冬,只有機會寒冬,資本永遠是夠的,資本永遠是逐利的,核心就在於機會。機會來自於價值點,企業一旦創造出價值機會,一定會吸引無窮的錢進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智能駕駛投資熱度不減 三季度超30家企業獲投
車家號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智能駕駛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
據統計,截至到9月,我國有融資信息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超過了70家,融資金額高達數百億元。其中三季度關於車聯網、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獲得新投資的有16家,如果加上國外獲投企業數量,共計超30家。
選車君觀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創新,智能駕駛能給用戶提供更安全和更舒適的出行體驗,因此各大企業都在智能駕駛上加大投資和研發力度,以便迅速佔領市場,分一杯羹。從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傳統車企很難獨立支撐智能駕駛的全部技術,唯有通過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Waymo首輪22.5億美元融資背後的四大看點
[億歐導讀]?2020年3月3日,Waymo獲得首輪22.5億美金的融資,摺合約156億人民幣。這也是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10年來的首次融資。此次融資後,中國自動駕駛公司與Waymo的博弈將更加激烈。
2019年Waymo員工結構
TheInformation近日的一份報告顯示,Waymo的員工數量在2019年幾乎翻了一番,從950人增加到1500人。
而從Waymo官網當前的崗位需求來看,軟體工程的崗位需求遠遠超過其他崗位需求,這也說明Waymo在第五代自動駕駛系統上投入了更多的人力成本,Waymo依舊是一家完全以技術人才為主的「創業公司」。
2020年Waymo招聘需求
結語
目前看來,國內外自動駕駛已經開始下一輪熱潮,此時Waymo也與其他地區的自動駕駛企業拉開了全面競爭。
借業內一位人士的評價:「現在只有一個問題,中國自動駕駛公司還有無機會像當年的滴滴和Uber掰手腕,和Waymo大戰幾個回合?」
機遇很大,挑戰更大。在此之時,國內的自動駕駛企業應該不止於抱團取暖,而是應該變未共進退的合作夥伴,這才有可能在這場博弈中增添幾分勝算。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圖森未來開啟沖刺IPO計劃,自動駕駛的春天來了嗎
圖森未來開啟沖刺IPO計劃,自動駕駛的春天我認為來了。
1.自動駕駛是接下來的風口行業;
2.智能技術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成熟;
3.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了未來汽車行業新的突破口。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能夠改變未來,中國科技的不斷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圖森未來開啟沖刺IPO計劃,自動駕駛的春天我認為來了,因為自動駕駛是未來幾年汽車行業的新風口,這也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突破口,誰能夠率先佔領市場,誰就擁有更大的優勢。自動駕駛技術經過幾年的積累已經成熟,很多汽車廠商已經開始量產自動駕駛汽車,這會讓汽車進入一個新時代,這是我認為自動駕駛春天來了的原因。
三、圖森未來開啟沖刺IPO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企業上市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做大做強,圖森未來開啟沖刺IPO計劃目的很簡單,希望融資然後用這些資金加大自動駕駛的投入和研發,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快速佔領市場,這是他們計劃IPO的真正原因。
7. 與圖森牽手量產無人卡車,采埃孚在自動駕駛上儲備了哪些關鍵能力
1.采埃孚牽手圖森未來,落子商用車自動駕駛
最近,德國一級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ZF)與自動駕駛卡車解決方案開發商圖森未來宣布將聯合研發量產化的無人駕駛卡車系統。
兩家企業具體的合作內容包括:
融合攝像頭、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感知技術;
自動駕駛控制技術;
車規級中央處理平台——采埃孚ProAI;
采埃孚將為圖森提供工程技術支持,推進自動駕駛卡車系統的前裝配置工作。
雙方的合作將在今年的4月正式啟動,未來合作的產品和系統將供應全球市場。
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采埃孚+圖森將組成自動駕駛卡車領域的新型Tier1,這樣的一種合作模式值得行業內其他Tier1和創新公司借鑒。
在采埃孚和圖森未來達成合作之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好朋友叫英偉達。
一方面,英偉達2017年參與了圖森未來的B輪融資,作為戰略投資方取得後者3%的股份。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卡車方案也採用英偉達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每年英偉達的GTC大會上,圖森未來的原型車都沒有缺席。
另一方面,英偉達在2017年CES上與采埃孚建立了合作關系,采埃孚基於英偉達的Xavier打造了自動駕駛計算平台ProAI,這一產品被采埃孚寄予厚望,如今已經推進至第四代。
說起卡車的制動,圖森未來CEO陳默曾提到,「除了剎停難以外,卡車結構鬆散、高速行駛時零部件易抖動,對感測器的安裝和坐標定位有較高要求;同時,卡車重心高、車體長,導致轉彎容易翻車,車的載重也會影響車身平衡性。」
通過收購威伯科,采埃孚的工程師未來可系統化解決自動駕駛卡車制動難、抖動、側翻等相關問題。
當然,從更為長遠的目標來看,采埃孚是希望通過威伯科的技術積累,在商用車的自動駕駛商業化層面加快步伐。
4.可復制的「采埃孚+圖森未來」模式
通過收購、投資與合作,采埃孚已經在自動駕駛的「See」、「Think」和「Act」層面完成了比較全面的布局。
同時,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推進策略上,采埃孚也確立了乘用車L2+與商用車L4的大方向。
采埃孚CEO沃夫翰寧·施艾德明確說過:「對於乘用車來說,我們看到了L2+概念的最大潛力,它能實現自動駕駛功能並使所有駕駛員都能使用;就商用車而言,我們已經看到了客戶對L4及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的旺盛需求。」
在這樣一條前進道路上,選擇與圖森未來合作是采埃孚在商用車自動駕駛領域率先落下的一子,未來還會有更多動作有待展開。
從整個大行業來看,傳統Tier1+自動駕駛創新企業的組合也有可能成為比較主流的商業合作模式,這樣的組合將成為服務於自動駕駛車輛量產的新型Tier1。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圖森未來完成中國首次高速公路無人駕駛隊列測試
12月30日,圖森未來L4級無人駕駛卡車車隊在京禮高速(延崇北京段)完成中國首次高速公路全封閉環境下、基於C-V2X車路協同技術的隊列跟馳測試工作。在本次演示中,圖森未來攜手北汽福田、首發集團、華為、四維圖新等合作夥伴,實現了總長14公里(包括9.8公里連續特長隧道群路段)的無人駕駛卡車三車隊列跟馳。
解讀:據《新京報》報道,參與測試的多輛卡車採取了「編隊行駛」模式——即頭車採用頭車人工駕駛模式,後車無人駕駛模式,實現列隊巡航、列隊換道、隊列同步減速停車及列隊車路協同場景的演示。
業界普遍的說法是,卡車編隊行駛最大的好處是,降低了風阻系數,進而可將能耗水平降低10%。此外,在時速80公里的情況下天,車輛之間保持著10米的間距,不僅確保了安全性,還減少了對道路的佔用面積、緩解了擁堵。
本月,一項由圖森未來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CSanDiego)?聯合完成的研究成果恰好印證了這一說法。
當前,圖森未來的測試及商業化的重心都在美國。
從今年5月開始,圖森未來已經開始用無人駕駛貨車運送快遞,此前與美國郵政服務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開啟了商業化運營,在全美最為繁忙的I10?高速上,為美國郵政提供貨運服務。
12月19日,圖森未來宣布已和美國的供應鏈服務企業麥克萊恩(McLane)達成合作,為後者在亞利桑那州的合作餐廳提供食物運輸服務。
三個月前,圖森宣布獲得1.2億美元的D2輪融資,並完成總額為2.15億美元的D輪融資,領投方包括鼎暉資本、UPS、萬都等。這一融資金額,超過同一賽道上的所有美國初創公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3.72億元!創企Outrider融資發展自動駕駛卡車技術
原名為現名為Outrider,是一家為貨運行業提供軟體即服務解決方案,以實現自動駕駛卡車的公司,該公司宣布最近籌集了3.7萬億元資金。
蓋世汽車訊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有潛力可以改變整個行業,而且也確實做到了。瑞典斯德哥爾摩?Einride公司已經籌集了3200萬美元,研發運輸原木、集裝箱和其他貨物的貨運系統。與此同時,Alphabet旗下的Waymo也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部署了一項商用機器人計程車服務。
Outrider表示,由其軟體編排的基於計算機視覺的車輛(SAEL4自動駕駛)不僅超越了效率和安全標准,而且也超越了嚴格的環境標准。雖然對於該軟體的細節尚不清楚,不過Outrider表示表示其三向系統包括了一個管理引起以及前面提到的堆貨場卡車和場地基礎設施,可與許多大企業已經使用的供應鏈軟體一同工作。
目前,Outrider正在開拓一個在發貨量方面幾乎無人可及的市場。2013年,僅在美國,每天以貨運形式運輸的貨物價值約為500億美元。2019年,全球無人駕駛卡車市場的總市值預計達到了542.3億美元,總數達到6700輛,每年將為物流和航運業節省700億美元,同時將生產率提高30%。
除了節省成本之外,人力短缺也是推動無人駕駛卡車市場增長的部分原因。2018年,美國卡車運輸協會(AmericanTruckingAssociates)估計,美國需要5萬多名卡車司機來填補人力短缺,盡管美國交通部(U.S.TransportationDepartment)對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疾病卡車司機的篩查計劃被擱置。
因此,Outrider其他強大的競爭對手還包括圖森未來(TuSimple)、Xos(之前稱為ThorTrucks)、Pronto.ai以及Aurora(2019年2月籌集了5.3億美元資金,估值超過20億美元),以及由前蘋果、谷歌和優步先進技術團隊(UberAdvancedTechnologiesGroup)工程師創辦的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Ike和KodiakRobotics公司,後者是PazEshel和優步及Otto公司工程師DonBurnette共同創辦。此外,還有Embark公司,該公司將其無人駕駛系統整合至半掛卡車中,並與亞馬遜合作推出了一項貨運試點計劃,並與戴姆勒和沃爾沃等企業合作自動駕駛卡車解決方案。
不過Outrider研發的是整體解決方案,其團隊擁有超過75名員工,其中50名是來自英偉達、特斯拉、iRobot、LockheedMartin、通用CruiseAutomation、美國武裝部隊、卡內基梅隆大學、喬治亞理工大學、普渡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西北大學的工程師,可將其與其他公司區別開來。(文中圖片均來自venturebeat.com)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