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南京銀保理財中心

南京銀保理財中心

發布時間:2021-07-06 04:11:23

A. 中國人壽濟南銀保理財中心怎麼樣

濟南理財中心是中國人壽山東省分公司各支公司中最為成熟的理財隊伍,其理財經理在全省每年的業務全部排名第一位,從管理、客戶經營及個人能力提升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礎,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單純從儲備主管收入來講真不是很清楚,因為我不是這個單位的。不過一般儲備主管一般都要從底層、從業務做起,這樣的管理團隊方面才會有實戰經驗!

B. 太平人壽銀行保險部理財經理主要干什麼這個工作到底怎麼樣可以的話麻煩從事過這個工作的人回答。

銀行保險部基本上簡稱銀保部,是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銷售保險產品的一種模式,且保險公司都會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銷售,一般都是短期理財險。
理財經理剛開始都要在銀行駐點。就像你經常見到有人坐在銀行大堂一樣,向來銀行辦理業務的客戶推薦保險產品。
銀保理財經理和個險業務員有區別,銀保客戶經理是內勤編制,有底薪,雖然很少,而且有任務要求,但總體來講不用像個險業務一樣到處跑,基本都是呆在銀行大堂推銷保險。
至於這個工作怎麼樣,說實話,這種業務做得好,是非常賺錢的,做的越好越輕松,收入越多。
當然,大眾對保險從業人員還是很不認同的,主要是環境不成熟,但是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壓力也會比較大。但是,如果堅持的下來,肯定比普通上班族賺錢多。

C. 銀保理財中心的意義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中國人壽是我國最大的保險版公司,隸屬國務權院,擁有國內最大的壽險市場份額。旗下壽險股份公司先後在紐約、香港、上海三地上市。
中國人壽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2003年度全球最大ipo,公司可運用資金超過11000億元,是我國資本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公司已連續7年入選《財富》全球500強企業位居133位,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世界雙500強的保險企業。中國人壽太原分公司銀保理財中心組建於2009年4月,直屬於中國人壽太原市分公司。目前公司累積近數萬名優質vip銀行保險客戶,鑒於市場形勢的發展和客戶服務的需要,中國人壽太原市分公司積極響應總公司的經營戰略,特成立銀行保險理財中心,組建理財經理的隊伍,專門為銀行保險客戶提供相關壽險理財規劃、售後服務、保險咨詢理賠、紅利派發及滿期兌付等工作,是一支以銀保市場經營為核心,激發客戶的深層次理財需求為目的的專業化服務型理財隊伍。

D. 銀保穩贏嗎

銀保理財產品由銀行、郵政、基金組織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共同的銷售渠道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銀保產品是不同金融產品、服務的相互整合,互為補充,共同發展;銀行保險作為一種新型的保險概念,在金融合作中,體現出銀行與保險公司強強聯手、互聯互動的特色。 銀保產品實際上是消費者通過銀行櫃台能夠買到的保險。它最大的賣點是「保障+收益+分紅」,而最早通過銀行銷售的保險品種也是儲蓄分紅險。 目前銀保銷售人員讓消費者容易產生誤會的地方集中在三點。 誤導1:銀行在銷售自己的產品 在許多銀保產品投訴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已經購買了銀保產品的客戶,竟然不知買的是保險,以為是通過銀行提供的一種理財方式,糊里糊塗就購買了銀保產品。 為什麼消費者會對「誰的產品」混淆不清?有業內人士認為,很大程度上歸咎於銷售人員在推銷過程中的含糊其辭。而監管部門多次要求,銀保產品在銷售中一定要向消費者強調,該產品是保險公司設計和管理的,銀行只是代理銷售商。 在銷售時,銀保產品的代銷人員通常會講,該款銀保產品如何好,又可儲蓄,又有保障,但是對於保險產品與銀行存款的差別、客戶所需要承擔的風險甚少提及,讓客戶誤認為自己是存了定期儲蓄,並不知其實是在買保險。 根據監管部門的最新認定,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本質上是保險業務,是由銀行作為一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代理銷售保險公司產品的一種業務行為。 誤導2:銀行對銷售的產品負責 也有不少購買了銀保產品的客戶,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但是誤認為銀行會對銀保產品的表現負責。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曾經碰到過一些老年人,以前在某家銀行營業網點購買了銀保產品,但幾個月後再來這家銀行網點時,發現櫃面上不再銷售該款銀保產品,或者改為銷售另一家壽險公司的產品,頓時非常著急,以為銀行取消了此款產品的銷售,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詢問櫃面人員時,回答是「我們只是代銷,對銀保產品不負責任」,或者「我們換了家合作的保險公司」。得到這樣的回復,讓客戶更加不知所措。 其實,不是所有的銀保產品銀行都「不負責任」,只是目前普遍的狀況如此,銀行還僅僅是保險產品銷售的兼業代理商。從國際經驗看,銀保合作層次主要有股權合作、戰略合作和簡單的代理合作,而國內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2002年3月,工商銀行利用其控股的工行亞洲收購中保國際旗下的太平保險24.9%的股份,這類收購兼並為銀保股權合作方式開了個頭,但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現狀下,銀保間的高級合作仍然不常見。 但是,某些銷售人員利用了消費者對於銀行信譽的信任,沒有詳細准確地向客戶講清楚利弊得失,使得一些客戶匆忙中購買了銀保,但事後發現與其購買時的理解不一致。 誤導3:簡單比較產品收益率 ; 雖然保險重在保障,但消費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還是會自然地將其與同期銀行儲蓄利率作比較,尤其是擺在銀行里銷售的銀保產品,更容易相互比較。 例如,某壽險公司一款銀保產品是萬能險,擺放在銀行里的廣告牌最顯眼的字是「當月投資收益率3.5%」,以及每年2.5%的保底收益。乍一看,投資收益率實在是很誘人,而且買保險產品可以避稅,2.5%的保底收益使這款保險比一年期定存的年收益至少高出0.7%。然而,萬能險畢竟是保險,保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會作為保障、初期運營成本等扣除,只有一部分保費拿來投資,獲取收益,因此消費者是拿不到所有本金的2.5%利息的。這一點,經常是消費者的盲點。 目前擺在銀行櫃面上的大多是相對復雜的分紅保險和萬能保險,給消費者正確理解產品造成困難。 分紅險曾經號稱銀行儲蓄的替代性產品,出現過排隊購買的熱銷期,但是由於近期各保險公司分紅普遍較低,逐漸失去了對客戶的吸引力,被後來居上的萬能險所替代。有壽險人士認為,雖然銀保銷售的萬能險相對簡易,但投資型險種產品的投資收益與銀行定存利率仍然不能簡單比較。在購買銀保萬能險時,除了收益率外,消費者還應當弄清楚費用扣除、投資期限、保障功能及壽險公司售後服務等。 理財專家提示 ,原來銀保產品多為1年期、3年期,而現在已有5年期、10年 期的產品,這就要求把保險產品當做儲蓄來購買的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得想清楚,這筆錢是否可以堅持這么多年不用。因為如果沒有到期就取出的話,不僅相當於損失了利息,還會損失本金。這對於對儲蓄非常依賴的客戶而言,是很難接受的。 銀保產品的三處「不保險」 不保投資風險 很多人對於銀保產品抱有"錯覺":既然稱為保險,就不會有風險,把錢交給保險公司打理可以高枕無憂,起碼不必擔心虧錢,這也是很多人在權衡基金、投連險等理財產品後選擇投連險的理由,這種錯覺很容易讓人失掉對風險的警惕。 保險能提供風險保障是指對於可測量的風險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提供保障。投資風險是無法測量,也無法提供保險。實際上,保險公司自身也無法控制投資風險,上個世紀末,日本有7家保險公司因為投資失利而關閉。因此,以投連險的方式把前交給保險公司並不是沒有風險了,收益起起伏伏是正常的事情。 不保成本支出 銀保產品都有一定的購買費用成本,盡管10月1日實施的投連險和萬能險精算標准對各種費用進行了規范,但與基金等投資產品相比,費用仍然較高,比如投連險和萬能險一次繳清的初始費用,人民幣50000元及以下部分最高可以收取10%, 50000元以上部分最高可以收取5%,此外還有手續費、管理費等,這些前期費用要高於基金等理財產品1.5%左右的手續費,對此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備,不要以為投入的資金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實現增值。 還要考慮退保的成本,目前分紅險和萬能險收益跟不上銀行加息和股市行情,很多人選擇了退保購買新的銀保產品,今年上半年,上海保險市場分紅險的退保率高達30.26%,列退保榜榜首。如果退保現有保險,會退還現金價值、扣除手續費等,損失較大。 不保收益率 從分紅險開始,關於銀保誤導的消息不絕於耳,既然是以投資為主,最"有效"的賣點就是收益率。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的收益率都被誇大過。北京市保監局僅在上半年共接到61件銀保渠道銷售誤導投訴,占整個壽險渠道誤導銷售投訴的34.9%。另外,有銀保銷售人員介紹投連險和萬能險時說成是保險公司的基金,企圖遮蓋這些保險的費用問題。對此,北京市保監局已經發出警示稱,投連險不能等同於基金。其實,銀保產品的收益率還是有章可循的,可與銀行利率、股市投資收益率等參考,不可能太離譜。 還有,銀保產品的保障功能並不充足,即便銷售人員介紹有多少保額的保障,也要看清實際保額和保障范圍,並且落實到合同上面。否則很容易形成"保險真空",以為自己投保了保險,實際上保險卻發揮不了作用。 如何理智選擇銀保產品 隨著銀保產品收益率的不斷下滑,如何突出產品的保障功能越來越受到保險公司的重視。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銀保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市場上的銀保產品仍然以分紅險為主,但萬能險、健康險、養老險等品種正越來越多地擺上銀行櫃台。 銀行工作人員推銷保險時,常拿預期的分紅當賣點,稱有利息、分紅,比存款合算。盡管銀保產品伴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在銷售上出現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變化,但誤區依然存在。 太平人壽銀保部的劉鳳介紹,與保險代理人銷售的保險產品相比,銀行保險產品的優勢在於其設計一般比較簡單,消費者容易理解合同條款中規定的權利與義務。另外,銀保產品的費用要低一些。「不過,受到銀行銷售的限制,銀保產品的種類沒有通過代理人買選擇面那麼廣。而且在日後的服務上也肯定會受到限制,這就需要消費者自己權衡了。」 在購買銀保產品時,消費者萬萬不可將保險公司和代銷銀行劃等號。由於保險產品是通過銀行銷售的,很多對銀行信譽有著天然信賴心理的消費者不自覺地將銀行與保險公司掛上了鉤,再加上一些銷售人員不負責任的誤導,不少消費者誤認為保險產品的收益將有銀行作保證,便沒有仔細閱讀保險條款。這樣做帶來的危害就是,當消費者急需用錢時,只能按保單的現金價值退保,非但享受不到分紅收益,甚至有損失本金的危險。事實上,保險公司與銀行間只是合作關系,銀行只提供銷售渠道賺取手續費,並不承擔任何的擔保責任。 在談到如何選擇銀保產品時,劉鳳建議消費者「不要太看重分紅收益,更不要把它用做短期投資,保障才是銀保的本質。」另外,消費者應該盡量去銀行的個人理財中心購買銀保產品。一般來說理財中心的客戶經理大多經過一定的保險業務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具體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並對消費者的問題作出准確的回答。而消費者也需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明確產品的特點、投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交費方式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以免上當受騙。 銀保產品的本質是保險,消費者在選擇銀保產品時更應注重的是它的保障功能。由於銀保產品大多設計簡單易懂,再加上銀行網點眾多,因此極大的方便了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而保險公司也已經注意到了銀保產品回歸保障本質的趨勢,逐漸加大了銀保產品的保障功能,像工商銀行代銷的國壽家家福就包括了意外傷害保險責任和住院醫療生活津貼,每份保險僅365元。 祝你好運

E. 銀保分紅險產品佔比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銀保理財產品由銀行、郵政、基金組織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共同的銷售渠道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銀保產品是不同金融產品、服務的相互整合,互為補充,共同發展;銀行保險作為一種新型的保險概念,在金融合作中,體現出銀行與保險公司強強聯手、互聯互動的特色。銀保產品實際上是消費者通過銀行櫃台能夠買到的保險。它最大的賣點是「保障+收益+分紅」,而最早通過銀行銷售的保險品種也是儲蓄分紅險。目前銀保銷售人員讓消費者容易產生誤會的地方集中在三點。誤導1:銀行在銷售自己的產品在許多銀保產品投訴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已經購買了銀保產品的客戶,竟然不知買的是保險,以為是通過銀行提供的一種理財方式,糊里糊塗就購買了銀保產品。為什麼消費者會對「誰的產品」混淆不清?有業內人士認為,很大程度上歸咎於銷售人員在推銷過程中的含糊其辭。而監管部門多次要求,銀保產品在銷售中一定要向消費者強調,該產品是保險公司設計和管理的,銀行只是代理銷售商。在銷售時,銀保產品的代銷人員通常會講,該款銀保產品如何好,又可儲蓄,又有保障,但是對於保險產品與銀行存款的差別、客戶所需要承擔的風險甚少提及,讓客戶誤認為自己是存了定期儲蓄,並不知其實是在買保險。根據監管部門的最新認定,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本質上是保險業務,是由銀行作為一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代理銷售保險公司產品的一種業務行為。誤導2:銀行對銷售的產品負責也有不少購買了銀保產品的客戶,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但是誤認為銀行會對銀保產品的表現負責。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曾經碰到過一些老年人,以前在某家銀行營業網點購買了銀保產品,但幾個月後再來這家銀行網點時,發現櫃面上不再銷售該款銀保產品,或者改為銷售另一家壽險公司的產品,頓時非常著急,以為銀行取消了此款產品的銷售,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詢問櫃面人員時,回答是「我們只是代銷,對銀保產品不負責任」,或者「我們換了家合作的保險公司」。得到這樣的回復,讓客戶更加不知所措。其實,不是所有的銀保產品銀行都「不負責任」,只是目前普遍的狀況如此,銀行還僅僅是保險產品銷售的兼業代理商。從國際經驗看,銀保合作層次主要有股權合作、戰略合作和簡單的代理合作,而國內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2002年3月,工商銀行利用其控股的工行亞洲收購中保國際旗下的太平保險24.9%的股份,這類收購兼並為銀保股權合作方式開了個頭,但在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現狀下,銀保間的高級合作仍然不常見。但是,某些銷售人員利用了消費者對於銀行信譽的信任,沒有詳細准確地向客戶講清楚利弊得失,使得一些客戶匆忙中購買了銀保,但事後發現與其購買時的理解不一致。誤導3:簡單比較產品收益率;雖然保險重在保障,但消費者在選擇保險產品時,還是會自然地將其與同期銀行儲蓄利率作比較,尤其是擺在銀行里銷售的銀保產品,更容易相互比較。例如,某壽險公司一款銀保產品是萬能險,擺放在銀行里的廣告牌最顯眼的字是「當月投資收益率3.5%」,以及每年2.5%的保底收益。乍一看,投資收益率實在是很誘人,而且買保險產品可以避稅,2.5%的保底收益使這款保險比一年期定存的年收益至少高出0.7%。然而,萬能險畢竟是保險,保費中有相當一部分會作為保障、初期運營成本等扣除,只有一部分保費拿來投資,獲取收益,因此消費者是拿不到所有本金的2.5%利息的。這一點,經常是消費者的盲點。目前擺在銀行櫃面上的大多是相對復雜的分紅保險和萬能保險,給消費者正確理解產品造成困難。分紅險曾經號稱銀行儲蓄的替代性產品,出現過排隊購買的熱銷期,但是由於近期各保險公司分紅普遍較低,逐漸失去了對客戶的吸引力,被後來居上的萬能險所替代。有壽險人士認為,雖然銀保銷售的萬能險相對簡易,但投資型險種產品的投資收益與銀行定存利率仍然不能簡單比較。在購買銀保萬能險時,除了收益率外,消費者還應當弄清楚費用扣除、投資期限、保障功能及壽險公司售後服務等。理財專家提示,原來銀保產品多為1年期、3年期,而現在已有5年期、10年期的產品,這就要求把保險產品當做儲蓄來購買的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得想清楚,這筆錢是否可以堅持這么多年不用。因為如果沒有到期就取出的話,不僅相當於損失了利息,還會損失本金。這對於對儲蓄非常依賴的客戶而言,是很難接受的。銀保產品的三處「不保險」不保投資風險很多人對於銀保產品抱有"錯覺":既然稱為保險,就不會有風險,把錢交給保險公司打理可以高枕無憂,起碼不必擔心虧錢,這也是很多人在權衡基金、投連險等理財產品後選擇投連險的理由,這種錯覺很容易讓人失掉對風險的警惕。保險能提供風險保障是指對於可測量的風險如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提供保障。投資風險是無法測量,也無法提供保險。實際上,保險公司自身也無法控制投資風險,上個世紀末,日本有7家保險公司因為投資失利而關閉。因此,以投連險的方式把前交給保險公司並不是沒有風險了,收益起起伏伏是正常的事情。不保成本支出銀保產品都有一定的購買費用成本,盡管10月1日實施的投連險和萬能險精算標准對各種費用進行了規范,但與基金等投資產品相比,費用仍然較高,比如投連險和萬能險一次繳清的初始費用,人民幣50000元及以下部分最高可以收取10%,50000元以上部分最高可以收取5%,此外還有手續費、管理費等,這些前期費用要高於基金等理財產品1.5%左右的手續費,對此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備,不要以為投入的資金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實現增值。還要考慮退保的成本,目前分紅險和萬能險收益跟不上銀行加息和股市行情,很多人選擇了退保購買新的銀保產品,今年上半年,上海保險市場分紅險的退保率高達30.26%,列退保榜榜首。如果退保現有保險,會退還現金價值、扣除手續費等,損失較大。不保收益率從分紅險開始,關於銀保誤導的消息不絕於耳,既然是以投資為主,最"有效"的賣點就是收益率。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的收益率都被誇大過。北京市保監局僅在上半年共接到61件銀保渠道銷售誤導投訴,占整個壽險渠道誤導銷售投訴的34.9%。另外,有銀保銷售人員介紹投連險和萬能險時說成是保險公司的基金,企圖遮蓋這些保險的費用問題。對此,北京市保監局已經發出警示稱,投連險不能等同於基金。其實,銀保產品的收益率還是有章可循的,可與銀行利率、股市投資收益率等參考,不可能太離譜。還有,銀保產品的保障功能並不充足,即便銷售人員介紹有多少保額的保障,也要看清實際保額和保障范圍,並且落實到合同上面。否則很容易形成"保險真空",以為自己投保了保險,實際上保險卻發揮不了作用。如何理智選擇銀保產品隨著銀保產品收益率的不斷下滑,如何突出產品的保障功能越來越受到保險公司的重視。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銀保銷售人員介紹,目前市場上的銀保產品仍然以分紅險為主,但萬能險、健康險、養老險等品種正越來越多地擺上銀行櫃台。銀行工作人員推銷保險時,常拿預期的分紅當賣點,稱有利息、分紅,比存款合算。盡管銀保產品伴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在銷售上出現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變化,但誤區依然存在。太平人壽銀保部的劉鳳介紹,與保險代理人銷售的保險產品相比,銀行保險產品的優勢在於其設計一般比較簡單,消費者容易理解合同條款中規定的權利與義務。另外,銀保產品的費用要低一些。「不過,受到銀行銷售的限制,銀保產品的種類沒有通過代理人買選擇面那麼廣。而且在日後的服務上也肯定會受到限制,這就需要消費者自己權衡了。」在購買銀保產品時,消費者萬萬不可將保險公司和代銷銀行劃等號。由於保險產品是通過銀行銷售的,很多對銀行信譽有著天然信賴心理的消費者不自覺地將銀行與保險公司掛上了鉤,再加上一些銷售人員不負責任的誤導,不少消費者誤認為保險產品的收益將有銀行作保證,便沒有仔細閱讀保險條款。這樣做帶來的危害就是,當消費者急需用錢時,只能按保單的現金價值退保,非但享受不到分紅收益,甚至有損失本金的危險。事實上,保險公司與銀行間只是合作關系,銀行只提供銷售渠道賺取手續費,並不承擔任何的擔保責任。在談到如何選擇銀保產品時,劉鳳建議消費者「不要太看重分紅收益,更不要把它用做短期投資,保障才是銀保的本質。」另外,消費者應該盡量去銀行的個人理財中心購買銀保產品。一般來說理財中心的客戶經理大多經過一定的保險業務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具體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並對消費者的問題作出准確的回答。而消費者也需要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明確產品的特點、投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交費方式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以免上當受騙。銀保產品的本質是保險,消費者在選擇銀保產品時更應注重的是它的保障功能。由於銀保產品大多設計簡單易懂,再加上銀行網點眾多,因此極大的方便了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而保險公司也已經注意到了銀保產品回歸保障本質的趨勢,逐漸加大了銀保產品的保障功能,像工商銀行代銷的國壽家家福就包括了意外傷害保險責任和住院醫療生活津貼,每份保險僅365元。祝你好運

F. 中國人壽銀保理財中心工資怎麼樣

普通抄職員一般在2500-6000.主管級別一般在6000-8000.經理級別一般在8000-15000。

用人單位會根據勞動者的能力、經歷、崗位級別等確定相應的薪酬,在招用時應當告知勞動者具體的勞動報酬。

具體工資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確定,法律規定只需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即可。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
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G. 中國人壽銀保理財中心是干什麼的

與銀行合作,出售保險產品,可以不用到保險公司辦理,方便客戶,有銀行做為後盾,安全,從新單投保到滿期給付都可以一地辦理,快捷。

H. 建設銀行代辦的幸福人壽保險可靠嗎

你好朋友,這個還是比較靠譜的,主要是一種保障,也會比利息高一點的。祝你開心快樂,祝你幸福開心快樂,沒有煩惱。2.人的煩惱就12個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帶著簡單的心情,看復雜的人生,走坎坷的路。人生,簡單就快樂,生活,開心就好!

3.人生就是一個大舞台,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陳述,人是需要的某種信念來激勵和約束的,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歲月,在無憾中微笑,才美麗;人生,在眼淚中微笑,才多姿;生命,在堅強中微笑,才精彩。

4.人生如夢,歲月無情。一切隨緣,人生就會輕松自在一些。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5.如果有緣,錯過了還會重來;如果無緣,相遇了也會離開。聚有聚的理由,離有離的借口,人生沒有如果,只有後果和結果。

6.如果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預見結果的好壞,人生怎麼會有意外和驚喜?有些事情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去堅持, 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會看到希望!

7.一個人的成熟,並不表現在獲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對那些厭惡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觸,只淡然一笑對之。

8.人生有兩種境界,痛而不言,笑而不語。

9.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有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誰相伴。

10.人生像一本書,愚人嘩啦嘩啦地翻它,而賢者潛心細讀。

11.人世間最寬的是心地,心閑,心才寬,心正,事才少,活的是人生的豁達,走的是人生自在,人生寬處活,才是人生的家務事,人生知取捨,才是生命的真智慧。煩惱不是泉眼,彈指都在一揮間,感謝那些已經不記得,活好自己內心的那份坦率。這才是人生唯一的慈航……

12.這個世界上,太多的為什麼沒有答案,太多的答案沒有為什麼。這條路,只能一個人走下去,無論以什麼樣的姿態。

13.走過的路長了,遇見的人多了,經歷的事雜了。不經意間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頭腦的睿智與清醒。

14.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15.人生不過是一場旅行,你路過我,我路過你,然後各自向前,各自修行。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會秀麗,看開心情才會明媚。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16.你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你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態度;你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不能預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閱讀全文

與南京銀保理財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
現貨白銀投資k線 瀏覽:200
大陸期貨開戶不入金可以嗎 瀏覽:377
湖南信託官網 瀏覽:654
典典養車融資 瀏覽:132
郵政儲蓄銀行貸款解押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