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想中國平安08年千億元融資事件,推薦另外一種融資方案
實際上,市場早就交出了一個可以接受的融資方案,這種方案就是配股。這樣做較為妥當專,近期屬工商銀行、武鋼股份、天威保變均成功實施了預定的再融資;企業受益,持股人受益,股市沒有多少人再用腳投反對票。從相反相成的角度來說,中國平安倒是充當了一個股市融資警示牌的作用,它空前絕後,獨此一舉也具有發人深省的意義。
2. 京東金融百億融資啟動落定後估值達多少
京東金融百億融資啟動,落定後估值將超1650億。
值得注意的是,撬動這百億營收的京東金融,牌照數量並沒有同一陣營的BAT多。其此前不斷向外部傳遞的理念是,自身定位於科技公司,主要是幫助金融機構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牌照的獲取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這一次在記者獲得的融資材料里清晰顯示,京東金融獲得的融資將被用於並購金融牌照。
3. 國內各證券公司 IPO 業務有什麼特點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大型央企曾經是IPO的最大客戶。大到什麼程度呢,單個項目融資額數以百億計,最大的要超過一千億,相比之下中小企業IPO融資額不過幾億元。一個工行IPO項目要抵過三五百個中小企業的IPO項目。此外大型央企在政策方面還有相當強的支持,通過證監會審核相對比較容易。
在那種情況下,哪家投行能夠拿到大型國企的IPO項目,就會成為投行的冠軍。中金、中信可謂中國政府背景最深厚的兩家投行,拿國企項目的能力最強,所以連續多年排名市場前兩位,地位無可撼動。
但是一方面中央要求金融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大型國企數量終究有限,上一家就少一家。所以近幾年來大型國企在IPO份額中的比重迅速下滑,中小企業IPO的比重相應上升。到了2011年,中小企業的IPO業務已經成為影響一家投行市場地位的決定性因素。在這個細分市場,中金、中信的傳統優勢發揮不出來,反而是平安、國信等中小型券商有比較大的優勢。2011年中金應該已經被甩出IPO前三名,中信因為中小企業做得比較早,排名大概還在二三位,平安、國信則和中信比肩,成為國內業務量最大的投行之一。
以上是外部的競爭環境。下面說說各公司的特點,尤其是在新興的中小企業IPO業務方面的特點。
以中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國企的管理作風,就是管得多。體現在:沒有小團隊,人員統一調配,兵無常將;對項目組控制多,尤其是來自項目組以外的質量審核非常嚴格。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信帶有一定的大鍋飯性質,不按照項目組的方式分獎金,而是整個公司的利潤決定獎金的總金額,然後根據考核結果統一排名,論功行賞。
這種模式有它的好處,主要是項目質量統一都比較高。此外由於上級管得多,項目負責人和保薦人私下亂搞的機會很少,相對比較干凈。不好的地方就是一個項目做完了到底能分給項目組多少錢還要等到公司統一安排,物質激勵相對要差一點,所以拉項目的積極性應該是不如國信平安,導致業務發展速度也不如他們。
以國信而言,是比較典型的放權型管理模式。體現在:都是小團隊制,項目負責人自己帶人,自己做項目,自己分配獎金,基本上自己能決定一切;公司對項目組相對了解得就不夠深,控制力也比較弱。
在激勵機制方面,國信非常直接、實際,項目發行完成後,凈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就直接交給項目組作為獎金,項目負責人再決定如何分給手下。
這種模式的好處就是項目組積極性非常高,拉項目、做項目的動力都很足。而且一些能力強的項目負責人應該是更歡迎這樣的管理、分配模式,大小事情自己決定,干起來順心。
不好的地方是,太直接的物質激勵導致項目組動力太足,為了完成項目可能突破一些東西,比如降低項目質量的要求,導致審核風險提高,甚至瞞著公司做一些違法違規的事情。公司由於控制力有限,想管可能也無從下手,風險控制相對會弱一些。
平安就不詳細講了,大致上是介於中信和國信之間的那麼一種管理模式。中金的模式和中信應該差別不大。
所以為什麼國信平安在中小企業IPO領域擴張那麼快,這和他們的激勵機制不無關系。另一方面,為什麼國信會爆出「保代持股」這樣嚴重的問題(插一句,作為保薦人如果有核查不到位、披露有遺漏等,可以解釋為能力有限、技術不過關。但是如果去持有公司股份,屬於主觀惡意違法,是最嚴重的問題之一),以及平安為什麼會出現勝景山河這樣的問題,而中金中信多年來都沒有出什麼大問題,這些都和各公司的內部機制有莫大的關系。
4. 證監會祭出場外衍生品融資五項禁令 涉及千億規模,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按理說是利好,因為這是對資本市場的規范,有利於長期向好。
但是我國股市受各種因素影響太大,這些禁令也許影響很多利益相關者,最後成利空了。
個人覺得,股票投資還應該關注價值投資,還不應被這些政策的短期效應所左右。
5. 22家上市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超千億元
隨著資金壓力大增,各大房企積極探尋高效的融資方式,緩解資金壓力。2020年11月以來,22家上市房企提供擔保事件累計達185次,總額超過1000億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總監朱一鳴表示,擔保作為房企有效的短期融資工具,在市場運用頻繁,A股上市房企都多次為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且涉及金額較大。
報告顯示,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初,中南建設擔保40次,涉及金額203.8億元;泰禾集團擔保4次,涉及金額190.4億元;陽光城擔保19次,涉及169億元;金科股份擔保24次,涉及金額81億元;藍光發展擔保22次,涉及金額63.3億元。
朱一鳴表示,為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屬於上市公司的「信用貸」,一般借款利率較低,程序相對簡單,這也是「擔保熱」的重要原因。但是當前資金面收緊,高擔保無疑會加劇房企潛在債務風險。
1月8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陽光城持有100%權益的子公司江西鼎科房地產向贛州銀行東湖支行申請開具5971.37萬元保函,期限不超過6個月,陽光城對該筆融資提供全額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公告披露,目前陽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對參股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控股子公司、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的控股子公司擔保額分別為157.45億元、742.43億元、68.44億元。總體算來,三類擔保合計實際發生擔保金額為968.32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合並報表歸屬母公司凈資產達362.06%。
朱一鳴表示,盡管提供融資擔保有利於子公司融資能力的提升以及經營的順利推進,但擔保方(上市主體)也承擔了一系列風險和不利影響,尤其是有息債和對外擔保雙高的房企,經營脆弱性高。
他指出,對於房企來說,擔保利弊共存,控制風險當居首位。建議在降負債、促增長雙重挑戰下,房企對外擔保應集中在高效運營子公司上,一些盈利強、收益高、去化能力強的子公司具備被擔保的優勢,它們獲得上市主體更多的資金、資源支持,有利於提高擔保資金的運用效率、提升整體業績。
6. 排名前十的證券公司有哪些
1、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或「公司」),於1995年10月日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證券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中信證券」,股票代碼600030。 2011年10月6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6030。
2、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是國內最早成立的證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資的大型證券公司。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通證券公司,於1994年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並發展成全國性的證券公司。
3、廣發證券
廣發證券成立於1991年,是國內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公司先後於2010年和2015年分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碼:000776.SZ,1776.HK)。公司營業網點已實現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全覆蓋,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有證券營業部256個。
4、國泰君安
國泰君安,國內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商和全能型投資銀行,目前注冊資本為61億元人民幣。始終以客戶為中心、紮根於國內資本市場,是國內規模最大、經營范圍最廣、機構分布最廣、服務客戶最多的證券公司之一。
5、華泰證券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中國領先的綜合性證券集團,具有龐大的客戶基礎、領先的互聯網平台和敏捷協同的全業務鏈體系。公司於1991年5月成立。2010年2月26日,公司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01688。
6、銀河證券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股票代碼:06881.HK)是中國證券行業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提供經紀、銷售和交易、投資銀行等綜合證券服務。
7、申萬宏源
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簡稱「申萬宏源」),是由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證券公司——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資本市場第一家上市證券公司——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於2015年1月16日合並組建而成。
8、招商證券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證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業,經過二十年創業發展,已成為擁有證券市場業務全牌照的一流券商。2009年11月,招商證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600999),截止目前,招商證券成為中證100、上證180、滬深300、新華富時中國A50等多個指數的成分股。
9、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AA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70億元,在全國38個城市擁有54家營業網點,法定代表人為何如,現有員工9443人,其中公司本部員工1167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佔90%以上
10、東方證券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的綜合類證券公司,其前身是於1998年3月9日開業的東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現有注冊資本52. 82億元,公司於2015年3月23日成功登陸上交所。
7. 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動不動估值幾百億幾千億,是怎麼估值的啊,是噱頭吧
對於互聯網公司,投資機構通常會採用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 乘數估值法
市盈率:估值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市盈率估值法:估值=凈利潤*市盈率。市盈率分為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滾動市盈率,不同企業所屬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包括業績是否具有周期性等等,所以需對應選用不同的市盈率。由於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絕大多數處於虧損狀態,市盈率一般不適用。
市銷率:估值=主營業務收入*市銷率。包括亞馬遜、京東等上市的互聯網巨頭也曾採用市銷率進行估值。電商平台公司、B2B等多種互聯網創業公司適合用市銷率法進行估值。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市銷率法進行估值時,要特別注意公司的規模。無論是電商平台公司還是B2B公司在達到較大規模時,實現盈利並不太難。收入100億的一家公司,凈利率1%的話,則凈利潤為1億。收入5億的公司,如果要達到1億凈利潤,凈利率需要達到20%,顯然後者是很難達到的。
由於互聯網創業公司所屬的細分行業存在差別,日活、用戶停留時長、點擊量、ARPU值等與所屬行業緊密相關的維度是估值的重要依據。互聯網創業公司估值沒有固定的公式可用,但可以大體用「用戶+流量+ARPU+ X」的公式進行理解,其中X變數和所屬行業緊密相關。
2. 可比公司法
對標行業已上市的公司,考慮流動性折價等特點,也可對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進行估值。當然,互聯網創業公司可能沒有對標的上市公司,但往往有可以對標的非上市公司。比如A公司目前在融資,可以對標的非上市的B公司,B公司此前以20億的估值完成融資,日活數為400萬,A公司目前的日活數為200萬,則其估值可能為10億元。
3. 參照前輪投資法
比如A公司在前輪融資中,其日活用戶數為200萬,估值為10億。目前A公司在進行另一輪融資,此時日活用戶數為400萬,則其估值可能為20億。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DCF (現金流折現) 模型的局限性,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較少採用DCF模型進行估值。
8. 為什麼每一次發動行情都是券商先起來
我們發現市場存在一個規律就是,當市場不管是啟動大的牛市行情,還是短期的大的反彈每次都不會落下券商的身影,那為什麼上漲每次都會有券商的身影,並且券商都能比行情提前啟動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券商行業的特殊性由於券商本身行業跟股市密切相關,大部分營業收入都是來自股市,比如我們交易產生的交易傭金,新股發行的保薦費用,上市發行股份,融資融券的產生的利息費用等。
這類業務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券商的業績情況,如果股市逐步見底後,市場資金看好後市的上漲,那自然會以券商板塊為突破口,理由很簡單。
第一,當後期股市的持續上漲,必然帶動市場情緒的高漲,成交量會逐步的放大,成交量的放大代表了市場買賣較為活躍,這個時候必然會產生大量交易傭金收入,對後期業績收入產生積極的影響,比如我們今年年初產生一波大的上漲行情,通過一季度報業績的情況就能夠證明這一觀點,參考下圖案例:
1月3日由於券商的大幅度異動後造成了指數的下跌幅度降低,起到一定的護盤作用後讓市場情緒面開始回暖,帶動指數一路上攻。總結:由於市場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券商業績情況,從而市場形成統一觀點,把券商板塊作為市場情緒的面風向標,兩者相互作用後,把券商作為股市上漲前的急先鋒。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9. 融資融券是利好還是利空
一般融資增多,有資金做多,融券相反,看好持倉股票。
總體來說融資融券推出對股市是利好的,原因是可以增加股市的交易量,對穩定股指有意義的;但也有人認為是利空,因為融資融券做空也能掙錢,會助長做空的力量。
對於融資加杠桿來說,顯然對於市場是個利好,不過這也是紙面上的利好,開通兩融的標准和開通科創板的標準是一樣的,要求在開通之日前的N個交易日持有50萬以上市值的股票或者現金,以前不知道市場中能開通兩融的散戶數量是多少,媒體從來沒有公布過,但是這次科創板公布了一個數字。
開通科創板的賬戶是340萬,我相信這已經是個上值的數字了,只要夠這個條件,基本都會開通科創板,因為哪怕不參與炒作,也至少要開通許可權進行申購,假設一下,這340萬散戶因為利率降低而每人多增加了10萬的融資額度,也不過3400億。
滬深兩市一天的成交額而已,MSCI帶來的進場增量資金差不多也是幾千億,把市場托起來了,沒有,何況不可能340萬散戶都去增加10萬的融資額度。
(9)券商千億融資擴展閱讀
「融資融券」又稱「證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資者向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會員資格的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本所上市證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證券並賣出的行為。包括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修訂前的證券法禁止融資融券的證券信用交易。
融資是借錢買證券,證券公司借款給客戶購買證券,客戶到期償還本息,客戶向證券公司融資買進證券稱為「買空」;
融券是借證券來賣,然後以證券歸還,證券公司出借證券給客戶出售,客戶到期返還相同種類和數量的證券並支付利息,客戶向證券公司融券賣出稱為「賣空」。
目前國際上流行的融資融券模式基本有四種:證券融資公司模式、投資者直接授信模式、證券公司授信的模式以及登記結算公司授信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