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美金融靠譜嗎
判斷一個P2P理財公司是否合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挑選內合法合規的運營容穩定的P2P理財平台,一般而言,P2P理財平台運營一年以上,由於資金運轉了一周,從一定程度上也就保障了資金的流動性。P2P理財公司可以考察平台的是否有:ICP備案,公司注冊信息是否在網站內展示,包括注冊資金、法定代表、注冊地址等,運營時間是否夠長。一般公司越規范,實力就越強、平台也越安全。
二、了解P2P理財公司的風險管控措施。眾多無金融經驗的理財平台,單憑略知一二的互聯網技術就敢搭建P2P平台,這是一種投資者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投資者還應該注重貸款的抵押物,比如房產或車輛,內在價值不同,也會決定P2P理財的有效兌付程度。
三、弄清楚借款用途以及還款方式。借款人是用錢來做什麼的,創業?買房?是否有固定收益等等,才能更好地了解借款人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意願來進行還款。因而投資者在簽訂合同是要留意借款項的用途及還款方式。
四、了解是否有公司擔保、是否有風險保障金,一般是多少。還款風險金保證,就是當投資者對應的債權清單上的借款人逾期或壞賬,由還款風險金賬戶中的金額先行償還本息。
B. 國美p2p理財有風險嗎
1、道德風險
2,業務風險
3,經營性風險
4,流動性風險
5、政策與合規風險
C. 國美金融可靠嗎
是可靠的。
國美金融是「金融+場景+科技」的模式 ,即國美電器大量的線下門店、供專應鏈體系,與互聯網屬金融相結合。2016年,國美金融開始全面布局消費金融平台、供應鏈金融平台、資產交易平台、支付平台、數據雲平台和傳統金融平台等六大板塊 。
2014年9月,國美控股集團出資5億元成立了國美金控投資有限公司,籌劃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互金業務也被其定位為拉動未來增長的「新風口」,國美金控目前布局了供應鏈金融「賬雲貸」、消費金融「美易分」、資產交易平台「美易理財」,此外,其還投資了鵬潤金服、華人金融業務。
(3)國美理財風險擴展閱讀:
主營產品
1、美易分
是國美金控旗下推出的消費分期產品,旨在為消費者提供快捷、簡便的分期支付服務,打造全新的消費方式 。國美金融美易分3.0的上線,滿足了包括在移動手機賣場、聯通手機專營店等全國各地手機商城在內的3C數碼產品消費門店的分期需求等 。
2、美借
是國美金融旗下的小額借貸平台。專注於解決生活中資金短缺,信用卡余額不足的問題 。
3、美易理財
是國美金融的綜合性理財服務平台,致力為個人和企業提供定製化財富管理服務,成就金融打造品質生活的平台願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美金融
D. 國美金融的美易理財靠譜嗎
建議您通過銀行渠道進行理財。目前,個人投資理財方式較多:定期、國債、受回托理財、基金、黃金、信託答、保險等做組合投資,不同產品的投資起點不一,對應的風險級別也不相同。建議您可以到招行網點咨詢理財經理的相關建議。
E. 國美理財產品是騙嗎
這種理財產品基本都是「狐假虎威」 和國美沒有直接的合同關系。
99.99%是騙人的
F. 國美金融不斷被曝光,美美理財還靠譜嗎
如需投資理財,推薦農行理財產品,農業銀行理財產品購買根據自身內投資偏好、風險承受能力、資容金流動性等綜合考慮,可以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個人服務-投資理財-銀行理財」,根據需要篩選下自己需要的產品信息。
如需相應的理財規劃建議,到農行網點或直接聯系客戶經理嘗試了解。【溫馨提示:購買之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若所在城市有農業銀行,也可以了解下農行的快e寶,2016年5月27日起,個人網銀、掌銀渠道「快溢寶」更名為「農銀快e寶」,簽約產品變更為「農銀紅利日結A(000907)」,簽約快e寶,即同時簽約基金業務,並開通定投、智能定投、組合、快速贖回等功能。
新產品支持T+0實時贖回,每日結算收益,並支持余額自動轉入、關聯信用卡和個貸轉出的設置,最低留存金額的最低值為100元。
櫃面簽約仍為老「快溢寶」,您需解約老產品後,方可簽約「農銀快e寶」新產品。
個人掌銀設置快e寶業務的方法:進入個人掌銀,選擇「投資」-「農銀快e寶」,點擊主頁右上角設置圖標進入設置主頁。可解約「農銀快e寶」、更換綁定手機號、開通/關閉余額自動轉入、開通/關閉自動轉出。
G. 國美金融怎麼樣安全嗎有人投資金融產品沒
挺安全的啊,這個是國美控股旗下的金融平台,也是國內最早的金融品牌之一,產品有國美易卡、國美分期、國美基金、國美保險、美雲保、國美黃金等等,金融產品也是主要的業務,用了好幾年了,比一般的平台高,重點是有保障吧。
H. 國美理財產品安全嗎
我覺得沒有絕對的安全,投資本來都有風險,再大的平台,還出現了擠兌內
所以首先要有正容常的心態,就是我們投資了,你要想到萬一出問題是不是對的影響比較大,
所以我覺得的合理的資產配置,分散理財,我放了些在聚金資本平台,收益還行
I. 國美美美理財不太美:借款企業被曝底子不幹凈是怎麼回事
處在合規整肅期的P2P行業並不缺少話題。近日,一則投資者的爆料就讓國美旗下的P2P平台——美美理財捲入輿論漩渦。
「P2P平台有義務對借款人的資格條件、信息的真實性等進行必要審核,同樣有義務將其了解的借款人基本信息披露給出借人,尤其是可能引起風險後果的信息,這其中也當然包括借款人的不良記錄。」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天虎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
全國律協信息網路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經綸律師事務所主任蔡海寧也認為,信用記錄是基本信息,是風險評估及可能產生風險結果的重要依據,應當披露。
而法治周末記者瀏覽美美理財的「產品列表」發現,對於借款人的信息,只是在借款協議中可以看到借款人的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或身份證號、地址,其他信息均未顯示。
至於失信企業能否在P2P平台發布借款項目,陳同表示:「不同平台會有不同的選擇,有的覺得無所謂,只要風控要求的資料齊全就可以;有的平台則會將借款企業失信的整個過程進行調查,而後再判斷其是否可以發布借款項目或提出其他要求,如降低出借金額等。」
此外,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美美理財雖會在同一天發布多個借款項目,但借款人基本都是同一人,而在同一人發布的借款項目中,披露的信息卻不同。
例如,僅在3月1日當天,借款人陳瑜健就發布了至少4個借款項目,這4個項目的資金用途均為「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在「美美房90天定期理財1702006」中,增信機構為「房產抵押」,而在「美美月贏30天定期理財1702063、1702062、1702057」三個項目中,增信機構均為「無」。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在美美理財官網「我要理財」中看到,個人抵押類貸款中顯示「只開通了房產抵押貸款」,也就是說,個人借款的條件是必須有房產抵押。
對於上述個人借款項目中增信機構顯示「無」的情況,美美理財客服表示:「對借款端的情況不了解,平台上確實有一些發布的項目沒有增信機構」;上述美美理財公關部門工作人員稱,美美理財會按借款項目發布相關擔保信息。
對此,在陳同看來,美美理財的信息披露很不完善,「不知道是抵押了未公示,還是沒有進行抵押」。
同一借款人借款余額超上限
針對平台出現同一借款人同一天發布多個借款項目的情況,陳同認為「可能存在金額拆標」,標的的所有信息,包括借款人、抵押物、上線時間、借款時間等都一致,只是金額和利率不同。
「目前來看,金額拆標在P2P行業是比較通用的,拆金額的行為沒有太大問題,但某種程度會傷害投資人的知情權,一旦出現逾期,還可能產生信貸集中風險。」廖天虎談道。
法治周末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在上述借款人陳瑜健於3月1日發布的借款項目中,融資額超過160萬元,而翻看美美理財近10天的借款項目中,幾乎每一天都有陳瑜健的借款項目上線。顯然,陳瑜健在美美理財的借款余額已遠遠超過20萬元上限。
根據《暫行辦法》,網路借貸金額應當以小額為主;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應當根據本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同一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的借款余額上限,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台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20萬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貸平台的借款余額上限不超過100萬元。
「美美理財目前正處於整改期內,整改期結束後會嚴格按照《暫行辦法》執行。」美美理財公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雖然《暫行辦法》規定了12個月的整改期,新的監管要求還沒有正式實施,但平台還是應該按合規的做法對存量業務進行整改。」廖天虎指出。
在蔡海寧看來,通過金額拆標的做法,試圖規避法律規定的借款余額上限,不僅使得融資項目的真實性合法性存疑,也會給出借人的權益保護帶來巨大損失的風險,美美理財應當按《暫行辦法》發標。
「新手15天」存歧義
除了借款項目的問題外,美美理財還因活動規則有歧義被詬病。此前就有投資者在網貸之家社區評論美美理財「活動多次耍賴,改規則欺詐投資者」。
在美美理財的「活動中心」中,「2月注冊活動」顯示,2017年2月13日10:00至2017年2月28日23:59,新注冊美美理財的用戶享受「新手15天,12%年化利率」。
「2月24日,我在美美理財注冊並購買了一款定期30天、年化利率12%的新手專享理財產品;2月26日,我看到平台有定期15天、年化利率12%的新手專享理財產品,覺得期限短就想再買一點,可是發現買不了了。」剛接觸P2P的大學生張岩(化名)告訴記者,她對「新手15天,12%年化利率」的理解是「在2月13日到2月28日這15天內,新注冊的用戶每天都可以搶年化利率12%的新手專享標」。
而另外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她最初看到這句話時的理解是,只要是在2月13日到2月28日期間注冊的用戶,從注冊之日起15天內都可購買年化利率12%的新手專享標。
美美理財客服對這句話的解釋卻是:「新注冊用戶可以購買定期15天、年化利率12%的新手專享理財產品,新手專享標只能購買一次。」
對於「新手15天,12%年化利率」所出現的歧義,美美理財在活動頁面用「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鵬潤金服所有」作出了回應。
不過,在廖天虎看來,美美理財的最終解釋權無效。
「理財服務也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按照《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服務使用格式條款、通知、聲明等的,應當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不得規定經營者單方享有解釋權或最終解釋權。」廖天虎補充道。
蔡海寧則認為,美美理財的上述活動規則涉嫌故意誤導出借人,屬於誤導性陳述或欺詐廣告行為,有關部門應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