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理財規劃的原則是什麼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1)理財規劃理論擴展閱讀:
理財策略:
(一)保本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保本:一是保證本金不減少,二是理財所得資金可以抵禦通貨膨脹的壓力,比較適合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理財者,如上面所說的超級保守型和有點保守型家庭。主要理財工具是儲蓄、國債和保障型險種。參考理財組合:儲蓄和保險佔70%,債券佔20%,其他佔10%。
(二)穩定一增長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在穩定收入的基礎上尋求資本的增值,比較適合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如上述的理想型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是分紅保險、國債、基金、匯富貸。儲蓄和保險佔40%,債券佔20%,基金和股票佔20%,其他理財佔20%。
(三)高收益型理財策略
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獲取高收益,比較適合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如上述的沖動型理財者。主要理財工具有股票、基金、投資連接保險等,如有足夠的資金還可以買房、炒外匯。參考理財組合:儲蓄保險20%,債券和股票佔60%,外匯、房地產等佔20%。
無論是何種理財組合,每個家庭必須擁有保險計劃,只不過不同的理財組合中保險所佔的比例和類別有所不同而已。隨著理財型產品的出現,保險已不僅僅具有保本安全的功能,它還兼有理財的功能,成為家庭實現資本增值的理想理財工具。
㈡ 理財規劃有哪些基本原則
一、4321原則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於投資、基要生活開銷、機動備用金以及保險和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一個理財金字塔,其中,投資的部分由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並而成。
二、80法則
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法則,意思就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上的資產比例不要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比如說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上的資產不可以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麼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上。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其實就是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三、雙十定律
雙十定律的規劃對象主要是保險。
所謂雙十,就是指保險額度應該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費的支出應該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個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萬,那麼購買的意外、醫療、財產等保險的總保額應該在100萬左右,而保費不能超過1萬。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用最少的錢去獲得足夠多的保障。
(2)理財規劃理論擴展閱讀
1、必要的資產流動性。老百姓持有現金主要是為了滿足日常開支,預防突發事件和投機性需要。
家庭生活中,應通過現金規劃,用手頭現金滿足短期需求,預期的現金支出則通過各種儲蓄、活短期投資工具來滿足。
2、合理的消費支出。個人理財的首要目的是使財務狀況穩健合理。實際生活中,學會省錢有時比尋求高投資收益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通過消費支出規劃,使個人消費支出合理,使家庭收支結構大體平衡。家庭負債率不能超過25%—30%。
3、實現教育期望。隨著人們教育需求的逐漸增長,教育在家庭開支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家庭需要及早對教育費用進行規劃,確保將來有能力合理支付自身及子女的教育費用,充分達到個人(家庭)的教育期望。
4、完備的風險保障。人的一生中,風險無處不在,應通過風險管理與保險規劃,將意外事件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好地規避風險,保障生活。專業人士建議大家關注消費型保險。
5、合理的納稅安排。納稅是每一個公民的法定義務,但納稅人往往希望將自己的稅負減到最小。為達到這一目標,通過對納稅主體的經營、投資、理財等經濟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充分利用稅法提供的優惠和差別待遇,適當減少或延緩稅費支出。
6、積累財富。個人財富的增加有可能通過「省錢」來實現,但財富的絕對增加則要通過收入的增加來實現。薪金類收入有限,投資則具有主動爭取更高收益的特質,個人財富的快速積累主要靠投資實現。
根據理財目標、個人可投資額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可以確定有效的投資方案,使投資帶給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越來越多,並逐步成為個人或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最終達到財務自由的層次。
7、安享晚年。人到老年,獲得收入的能力有所下降,所以有必要在青壯年時期進行財務規劃,以便到了晚年可以過上「老有所養,老有所終,老有所樂」的有尊嚴、能自立的老年生活。
8、合理的財產分配與傳承。
財產分配與傳承是個人理財規劃中不可迴避的部分,要盡量減少財產分配與傳承過程中發生的支出,對財產進行合理分配,以滿足家庭成員在家庭發展的不同階段產生的各種需要。
要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制定遺產分配方案,確保在去世或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家庭財產的世代相傳。
㈢ 理財規劃的理論依據有哪些
生命周期理論抄 這是一個最重要襲的關於被規劃對象或家庭所處階段理論
其他都是一些經濟投資方面的常識 比如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 時間成本 機會成本理論 因人而異進行理財產品設計 保險的保障功能等等。我做理財規劃三年了。感覺最重要的理論依據還是生命周期理論。
㈣ 4 理財規劃的相關理論知識 4.1 生命周期與個人理財規劃 4.2 投資組合理論 4.2.1 風險與風險厭惡 4.2.2
我前幾天在中華金融學習網上了解到一些相關信息,但可能記得不全,下面我將與你分享:
EFPTM資格認證教學與考試大綱(2009)
基於2008年金融理財管理師(EFP)資格認證教學與考試大綱和近年來市場的變化,在國際金融理財標准委員會中國專家委員會(FPSB China Advisory Panel)的監督和指導下,現代金融理財標准(上海)有限公司(FPSB China)修訂了2009年EFP資格認證教學與考試大綱。2009年金融理財管理師(EFP)資格認證的教學和考試大綱分為以下八個部分,涵蓋了金融理財管理教學體系的基本知識點與資格考試范圍。
備註: E1-EFP了解,E2-EFP理解,E3-EFP掌握。
章節 內容 重要程度
金融理財原理
1 金融理財的概念
1.1 金融理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E1
1.2 生涯規劃與理財目標 E2
1.2.1 生涯規劃的內容 E2
1.2.2 區分生涯規劃與理財目標 E2
1.2.3 理財目標和生涯現金流的關系 E2
1.3 金融理財的定義 E3
2 CFPTM資格認證體系
2.1 EFPTM商標與CFPTM商標、AFPTM商標的區別和聯系 E2
2.2 EFP資格認證、AFP資格認證和CFP資格認證的4E認證標准 E3
2.2.1 教育 E3
2.2.2 考試 E3
2.2.3 工作經驗 E3
2.2.4 職業道德 E3
2.3 成為CFP專業人士、AFP專業人士和EFP專業人士的路徑 E2
3 金融理財師職業道德
3.1 守法遵規 E3
3.2 正直誠信 E3
3.3 客觀公正 E3
3.4 專業勝任 E3
3.5 保守秘密 E3
3.6 專業精神 E3
3.7 克盡職守 E3
4 標准理財規劃流程
4.1 理財規劃標准流程的六個組成部分 E3
4.2 引導客戶需求的TOPS原則 E2
4.3 需要收集的客戶信息主要內容 E1
4.4 確定理財目標的SMART方法內容 E2
4.5 檢驗理財目標可行性的四種方法 E1
4.6 規劃方案報告書的四方面內容 E2
4.7 理財規劃方案執行階段主要工作內容 E2
4.8 理財規劃方案監控和調整的主要內容 E2
5 貨幣時間價值
5.1 單期終值和現值 E3
5.2 多期終值和現值 E3
5.3 利率(折現率)對現值和終值的影響 E2
5.4 「72法則」 E3
5.5 計算投資回報率和投資期限的方法 E2
5.6 年金現值及終值 E3
5.7 永續年金的現值 E3
5.8 增長型年金的現值和終值 E2
5.9 增長型永續年金現值的計算 E3
5.10 期初年金與期末年金之間的關系 E3
5.11 凈現值與內部回報率 E2
5.12 名義利率和有效利率 E3
6 查表法的運用
6.1 復利現值系數表 E3
6.2 復利終值系數表 E3
6.3 年金現值系數表 E3
6.4 年金終值系數表 E3
7 理財規劃原理
7.1 財務目標可行性分析的四種方法 E3
7.2 目標基準點法 E3
7.2.1 目標基準點法的原理 E3
7.2.2 識別目標基準點 E2
7.2.3 運用目標基準點法實現退休、住房和教育金目標的具體思路 E2
7.3 目標順序法的原理 E2
7.4 目標並進法的原理 E2
7.5 目標現值法的原理 E2
8 家庭財務報表分析
8.1 流量和存量科目 E3
8.2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 E1
8.3 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分析 E2
8.4 收支儲蓄表的編制 E1
8.5 收支儲蓄表的結構分析 E2
8.6 儲蓄和凈值的關系 E3
8.7 資產成長率的計算 E2
9 居住規劃
9.1 租房和購房的優缺點 E1
9.2 租房和購房的年資金成本構成 E2
9.3 租購決策的影響因素 E3
9.4 購房規劃的年收入概演算法 E2
9.5 換房規劃 E2
9.6 房地產估價的三種方法及其適用性 E1
10 教育金規劃
10.1 子女教育金規劃的必要性 E3
10.2 子女教育金負擔比的概念 E2
10.3 子女教育金規劃的工具及其優缺點 E2
11 客戶屬性分析
11.1 家庭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及理財重點 E3
11.2 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險需求 E2
11.3 四種典型理財價值觀 E2
11.4 根據客戶屬性確定適當的理財和營銷模式 E3
11.5 風險承受度、風險承受能力與風險承受態度 E2
11.6 根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和態度,對投資組合選取合適的資產配置 E3
12 信用與債務管理
12.1 杠杠投資凈值報酬率的計算 E3
12.2 住房凈值貸款、抵利型房貸和反按揭 E2
12.3 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 E2
13 特殊理財規劃
13.1 夫妻財產制度 E1
13.2 共同財產和一方財產的確定 E3
13.3 離婚案例的規劃重點 E1
13.4 離婚財產分割的法律規定 E2
13.5 離婚時對共同財產和一方財產的處理 E2
13.6 離婚時對公司股權和房屋的分割 E3
13.7 子女撫養權和撫養費 E3
13.8 子女撫養費的核定水平 E1
投資規劃
1 投資與投資規劃的基本概念
1.1 投資的含義與類別 E2
1.2 投資的適宜性 E2
1.3 投資規劃的內容與步驟 E2
2 投資工具概覽
常見投資工具的風險與收益特徵 E2
3 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3.1 金融市場的分類與功能 E2
3.2 主要金融機構的角色 E2
3.3 證券交易的場所與交易機制 E2
3.4 證券市場的監管與自律 E2
4 投資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4.1 投資信息的重要性 E2
4.2 獲取信息的渠道 E2
4.3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E2
5 收益的類別和測定
5.1 收益率的定義 E3
5.2 幾何平均與算術平均收益率 E3
5.3 必要收益率、名義收益率與真實收益率 E2
5.5 期望收益率的含義與計算 E3
6 風險的類別和測定
6.1 收益率的不確定性 E2
6.2 風險溢價的含義 E2
6.3 風險的來源 E2
6.4 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的含義 E3
6.5 方差、標准差的定義與含義 E3
6.6 風險厭惡假設(均值—方差准則) E2
6.7 收益率的分布 E1
7 投資組合理論
7.1 協方差與相關系數的定義與含義 E2
7.2 投資組合收益率的計算 E3
7.3 協方差對投資組合方差的影響 E2
7.4 投資分散化的意義 E3
7.5 "風險資產投資組合可行域的形成、有效
邊界的含義" E2
7.6 最小方差組合 E1
7.7 資本市場線的含義 E2
7.8 市場組合 E2
7.9 最優資產組合的選擇 E1
7.1 分離定理及其含義 E1
8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8.1 可分散風險與不可分散風險 E3
8.2 CAPM的表達及其含義 E3
8.3 beta的含義與應用 E2
8.4 均衡收益率與套利 E1
8.5 CAPM與資本市場線的比較 E1
8.6 CAPM的局限性 E1
9 市場有效性
9.1 有效市場的分類與含義 E3
9.2 有效市場假說的啟示 E2
9.3 有效市場的異像 E2
10 行為金融學初步 E2
11 債券市場與債券報價
11.1 債券的基本要素 E3
11.2 債券的分類 E2
11.3 債券市場與報價 E2
12 債券定價與債券收益率
12.1 零息與附息債券的定價 E2
12.2 債券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當期收益率、應稅等價收益率) E2
12.3 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 E2
13 信用風險與債券評級
13.1 利率風險結構 E1
13.2 債券評級 E2
14 利率期限結構
14.1 收益率曲線及其形狀 E1
14.2 期限與利率的關系 E1
15 上市公司與股票市場
15.1 上市公司的特點 E2
15.2 公司治理結構 E2
15.3 股票分類 E2
15.4 股票的分拆與合並 E2
15.5 配股與增發 E2
15.6 股票分紅 E2
15.7 股票市場指數的分類與功能 E2
16 股票定價模型
16.1 資產估值的方法 E2
16.2 紅利貼現模型及其應用 E3
16.3 "比率估值方法及其應用
(P/E、P/B、P/sales)" E3
17 宏觀經濟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17.1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 E2
17.2 經濟周期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E2
17.3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E2
18 行業分析
18.1 經濟周期對行業的影響 E2
18.2 行業競爭結構的影響因素 E2
19 財務分析
19.1 "常用財務比率分析與應用(短期償債能力比率、長期
償債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經營效率比率)" E2
19.2 杜邦分析 E2
20 技術分析簡介
20.1 技術分析的假設前提 E1
20.2 量價關系 E1
21 期權的基本特點
21.1 期權合約的內容 E3
21.2 期權的分類 E2
21.3 期權的實值、平值與虛值狀態 E3
22 期權的收益—風險特徵
22.1 期權到期日的價格 E2
22.2 看漲期權到期日之前的價格 E1
22.3 期權買賣雙方的收益與風險 E1
22.4 影響期權價格的因素 E2
22.5 期權的保險與杠桿功能 E2
23 中國期權類產品介紹
23.1 可贖回債券 E1
23.2 可轉換債券 E1
23.3 認股權證 E1
24 遠期簡介
24.1 遠期合約的內容 E3
24.2 遠期價格與交割價格 E2
25 期貨的基本特點
25.1 期貨合約的主要內容 E3
25.2 期貨的分類 E2
25.3 期貨買賣雙方的收益與風險 E2
25.4 期貨市場的功能 E2
26 期貨的交易與結算
26.1 期貨交易與結算的過程 E2
26.2 期貨保證金制度 E2
26.3 逐日盯市制度 E2
27 外匯的基本特點
27.1 外匯標價 E3
27.2 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E3
27.3 外匯市場簡介 E2
28 匯率決定理論
28.1 購買力平價理論 E2
28.2 利率平價理論 E2
28.3 國際收支平衡理論 E2
29 證券投資基金的基本特徵
29.1 什麼是證券投資基金 E2
29.2 基金投資的特點 E2
29.3 基金分類 E2
29.4 契約型基金當事人之間的關系 E2
30 證券投資基金的銷售與費用
30.1 基金的發行方式與銷售渠道 E2
30.2 與基金相關的費用與稅收 E2
30.3 申購、贖回的方式及其費用計算 E3
31 基金評級與基金投資
31.1 基金分類:投資風格與投資對象 E2
31.2 基金業績的評價 E2
31.3 如何選擇基金 E2
31.4 基金投資的優缺點 E2
32 常見基金介紹
32.1 貨幣市場基金 E3
32.2 債券基金 E3
32.3 ETF與LOF E2
32.4 指數基金 E3
33 投資組合管理
33.1 投資管理的過程 E2
33.2 投資說明書及主要內容 E2
33.3 投資目標(收益與風險) E3
33.4 與個人生命周期相關的投資需求 E2
㈤ 理財規劃師理論知識的要求是什麼
一共7本書:金融理財、人生理財規劃、理財方案設計、理財規劃師執業手冊、稅務籌劃、保險實務、投資理財規劃、理財顧問式行銷。AFP使用前四本即可。該書為機工社出版,可在書店或機工社購買。
㈥ 什麼是生命周期理論它在個人理財規劃中如何應用
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概念應用很廣泛,在心理學上主要是指人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生命周期,是指它的出生、成長過程、衰老、生病和死亡的過程。
個體生命周期
提起個體生命周期,首先會想到埃里克森的個體發展的模型,卡特和莫麥戈得里將個人發展納入到家庭中,提出了具有創見性的個體心理發展階段模型。[1] (1)嬰兒期(0-2歲)共情和協調情感反應的發展,個體大腦被塑造成可以負擔終身的情感學習。
(2)兒童早期(2-6歲)對相互依存的的進一步認識,兒童早期接近尾聲時,個體獲得了共情、關系性,有關依存的知覺和直覺的能力。
(3)兒童中期(6-11、12歲)道德發展,包括智力邏輯和良心邏輯的發展
(4)青春前期(女孩11-13歲,男孩12-14歲)尋找自己的聲音,真實性發展的開始。有能力清晰的理解關系,認識到關系中的不正當並對此表示反感。
(5)青春期(13、14歲-21歲)尋找認同,在社會、父母和同伴的壓力下,年齡、性別和種族等刻板印象問題繼續內化到觀點和感受中,學習關注自己與關注他人之間尋找平衡,不在人雲亦雲。
(6)成年早期(21-35歲)發展與參與深度關系的能力,個體將對家庭的關心和職業的關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發展一個核心的自我,將關於關系、直覺以及道德良心的發展有意識的結合在一起。在自己與他人之間建立真正的親密關系。
(7)成年中期(35-50或55歲)真正力量的出現,變得更有意識到他人的存在,在平衡多重任務中能夠反思自己的優先需要,能夠更多的參與社會活動。
(8)成年晚期(50、55歲-75歲)睿智時代的開始,重新利用互相依存的智慧,為他人提供幫助,將自己的價值觀傳授給他人,重新傾向於精神原則,並且追求生命、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和諧。
(9)老年期(75歲以上)悲傷、喪失、重新振作、反思和成長,這是一個反思自己一生的階段,重新賞析和接受自己。
㈦ 請給出具體的理財規劃
理財規劃的話,你可以把錢放到支付寶里邊呀,利息挺高的,還說沒有風險。
㈧ 理財 在理財規劃的實務操作中有多少人使用分離定理進行資產配置的
看到題目,沒看內容時我就想說,在我的接觸和認知里,在實踐時根本沒幾個理財師用這些理論。看完內容,只想說本人這幾年的工作中,自己和遇到的同行幾乎沒遇到真的使用過多理論在工作上,我只知道我做的理財方案,不是為了展現自己,是客戶能否理解。而且說白了,很多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絕大多數是用不上,相信你自己的認知來幫客戶做理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