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估值前融資

估值前融資

發布時間:2021-07-11 03:08:59

交易前估值是什麼意思呢

交易前估值,是指公司在將外部融資額加入資產負債表前的價值。
交易前估值是一個用於私募基金與風險投資領域的屬於,指公司在接受投資或融資前的價值。
外部投資人,如風投及天使投資人往往用交易前估值確定自己投入資金所應獲得的相應股權。
通常而言,公司會獲得多輪融資而非一次性獲得大筆資金,以降低投資人的風險。每一輪投資都會有交易前及交易後估值。
交易前估值=新投資額/新投資額對應的新發行股份數-新投資

⑵ 上市前為什麼要融資

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融資,一點銀行授信都沒有說不過去,保薦投行那裡也會建議你在銀行象徵性地融點資。

⑶ 股權融資的金額與估值的關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遭受著各方的壓力,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想到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收入。那麼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購買一些股票或者是一些基金因為股票和基金能夠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得一個較好的收益。那麼有很多人不了解股票融資中的金融與股市的關系,那麼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仔細觀察

那麼當我們在選擇股票公司進行求業或者是在購買股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觀察這家公司的融資以及他們融資之前所放出來的估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選擇一個潛力較大的公司,並且也能夠看出這家公司他們的經濟水平,以此來選出更好的公司。

⑷ 創業融資要怎麼計算估值

一、有一種大家比較常用的估值方法——市場估值法:
投資總額+近1年平均利潤x非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5-20倍x1.2倍品牌與市場渠道價值
舉例:1000萬+500萬=1500萬x5=7500萬x1.2倍=9000萬
股價計算:注冊資金1000萬元=每股9元
設定起購價格:1萬股x9元=9萬元
公司總股本佔比:0.1%
通過這個公式,我們可以得出我們公司的估值,其次可以算出沒有股值多少錢,高於就是溢價了,低於就是虧本賣了。所以這樣的話基本就是對自己一個交代,也是對企業的負責,因為不管是內部的股權激勵,還是外部的股權融資,都需要我們懂得去為我們的企業估值,只有估值准確科學,我們才不吃虧,企業才能走長遠,資本才會願意與我們一起走向市場。
二、創業融資估值一般有四種類型:
1、相對估值法
對比同類公司(比如競爭對手),來評估目標公司的相應價值的方法。
2、折現法
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將之折現至當前,加總後獲得估值參考標准。包括折現紅利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模型。
3、成本法
按照投資成本進行計價的方法,通過求取評估對象在評估時點的重置價格或重建價格,在扣除折舊的基礎上,來估算評估對象的客觀價值的方法。
4、絕對估值法
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基本面的分析,對未來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預測,獲得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它是一種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估值方法。
以上幾種各有優缺點,一般投資人都會根據多種方法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價值,從而決定是否投資以及投資所佔的股份。

⑸ 創業公司融資時如何估值

估值對於所有初創公司來說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這不但牽涉到創始人對於自己內項目的容評估,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投資時對天使投資人的占股評估。天使投資一般的范圍在100萬美元到300萬美元之間,創始人可以將自身因素作為主要考核標准來估值。創始人之前的創業經驗,本身的信譽是估值里佔比最多的部分。

另外,公司的發展階段不同估值也會不同,是只有一個想法,還是已經開發出了產品,又或是產品已經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創業者在估值時切記不能過高的評估自己的項目,因為這極有可能造成項目因融資失利而失敗。除此之外,若創業者選擇在天使輪這輪做出一個很高的估值,那在下一輪就需要更高的估值。所以,創業者是否能提供一個合理的估值是非常關鍵的,估值不是越高越好,合理就行。

⑹ 企業融資時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那既然是買賣,就涉及到一個價格問題,如同你在菜市場買賣一樣,你是賣主,買主要麼不看中你,看中你的企業後,首先要談得就是價格。價格始終是影響到風險投資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價格也是體現創業企業價值的最好載體,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增長潛力與市場空間,看看他做私募的價格就知道其基本價值了,而大家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裡面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進行波動的,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與信息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價格基本就代表著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啊,一般投資商在做完投資之後,價格就是保密的最高因素。 而創業者要融資價格企業估值也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塊一無所知,方創資本在這一方面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創業者一上來就說我要融多少錢,要出讓多少股份。這時候,我一般會問他的估值是多少,出讓多少股份是怎麼算出來的。但很可惜,十個創業者有九個都答不出來,哈,不過,只要我給他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解解,他一般就明白了。這不是數字計算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企業估值問題不太了解所致。 那麼融資企業的價值到底如何評估呢?其實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問題,對於企業價值而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的靜態價值,凈態價值看資產負債表就清楚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即可,凈態只與其歷史的利潤相關。但這方面的價值只是企業的基本面所反應的時點價格,因為資產負債表也只是一個時點的價格而已,而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的,所以企業價值的最大方面,應該是企業的動態價值,即企業未來可能盈利帶來的價值之現值,我們平常說一個企業值錢,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值錢的。如同Google一樣,它的市值已經超過 1300億美金,但用它2007年的利潤來看,大約也就是40多億美金,一對比,它的市盈率之高就真是嚇人了,為何每年只賺40億的公司價值卻值1000 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潛在盈利能力十分看好,這說明Google還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投資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一般是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來評估,微觀操作層來講,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利潤具體來評估,根據實際獲取的企業利潤額來平均計算企業投資前的估值;另一種是以企業未來的可能利潤為基數來評估的,很多TMT項目目前沒有利潤,過幾年才有,這樣一來,難道就沒有價值了么?不然。這時就可以用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來評估,但未來利潤有一個平均的問題,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對賭協議的問題,很多公司最後出問題都出在這里,畢竟企業的內部股權不穩定是涉及到企業根基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國外有已IPO的公司,也可以按國外類似公司市值的折扣來參考評估,當然也是可以按企業面對的目標市場額來評估的。在評估企業價值的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與利潤水平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融資價格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除了真正pre- ipo的項目外,此輪募資價格越高,下一輪的壓力就越大,融資的難度也就越大,所以價格一定要合理才行,過高了,下一輪就沒有人會投你了,原因很簡單:投資商都是想賺錢的嘛。兩輪之間總是要有一個幾倍的差距,再說了公開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就那麼多倍,PE過高,只會讓企業不健康成長,創業團隊也會更有壓力,壓力一大,企業的戰略與戰術都可能會出問題。 目前的市場估值也不是很理性的,風險投資人對企業的估值也是受到很多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目前 TMT行業因為不被短線看好,所以投資人一般給的PE不高,而對於融資額過1000萬美金的私募股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人競爭很激烈,所以價格一般會抬的很高,其實這對於企業家與投資人雙方都不是好事。有一個知名VC的合夥人就跟我明確說:他們絕對不與其它VC在具體項目上比價格,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企業價值的評估體系。所以很多時候,投資商之間的競爭以及私募股權融資是買方還是賣方市場以及創業者的心態對未來的預期等等很多因素都影響了企業的估值。 價格總是圍繞著企業的真實價值上下波動的,這一點是經濟學的真理,對於創業者與投資人來講,都要抱著共同創造未來價值的心態、共贏的姿態來討論企業的估值,才是企業新一輪強勁發展的開始。後之,價格與價值處理得不好,反而這未來企業發生種種內訌危機埋下了伏筆,關鍵還在於度的把握。

⑺ 融資企業估值的幾種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中小企業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中小企業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 r: 貼現率或資本成本)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⑻ 創業公司在融資不同階段是如何估值的

虛擬的社交類企業的融資歷程:
天使輪:公司由一個連續創業者創辦,創辦之初獲得了天使投資。
A輪:1年後公司獲得A輪,此時公司MAU(月活)達到50萬人,ARPU(單用戶貢獻)為0元,收入為0.
A+輪:A輪後公司用戶數發展迅猛,半年後公司獲得A+輪,此時公司MAU達到500萬人,ARPU為1元。公司開始有一定的收入(500萬元),是因為開始通過廣告手段獲得少量的流量變現。
B輪:1年後公司再次獲得B輪,此時公司MAU已經達到1500萬人,ARPU為5元,公司收入已經達到7500萬元。ARPU不斷提高,是因為公司已經在廣告、游戲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變現方法。
C輪:1年後公司獲得C輪融資,此時公司MAU為3000萬人,ARPU為10元,公司在廣告、游戲、電商、會員等各種變現方式多點開花。公司此時收入達到3億元,另外公司已經開始盈利,假設有20%的凈利率,為6000萬。
IPO:以後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潤30-50%的穩定增長,並在C輪1年後上市。
按時間順序倒著來講:
IPO:上市後,公眾資本市場給了公司50倍市盈率。細心而專業的讀者會立即反應過來,這個公司的股票投資價值不大了,PEG>1(市盈率/增長),看來最好的投資時點還是在私募階段,錢都被VC和PE們掙了。^_^
C輪的時候,不同的投資機構給了公司不同的估值,有的是50倍P/E,有的是10倍P/S,有的是單個月活估100元人民幣,但最終估值都是30億。不信大家可以算算。每種估值方法都很有邏輯的:一個擬上創業板的公司給50倍市盈率,沒問題吧;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給10倍市銷率,在美國很流行。或者一個用戶給15-20美元的估值,看看facebook、twitter等幾個公司的估值,再打點折扣。
B輪的時候,不同的投資機構給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歧開始出來了:某個機構只會按P/E估值,他給了公司50倍市盈率,但公司沒有利潤,所以公司估值為0;某個機構按P/S估值,他給了公司10倍市銷率,所以公司估值10*0.75億=7.5億;某個機構按P/MAU估值,他給每個MAU 100元人民幣,所以公司估值達 100元*1500萬人=15億。不同的估值方法,差異居然這么大!看來,此時P/E估值方法已經失效了,但P/S、P/MAU繼續適用,但估出來的價格整整差了一倍!假設公司最終是在7.5-15億之間選了一個中間值10億,接受了VC的投資。
A輪的時候,P/E、P/S都失效了,但如果繼續按每個用戶100元估值,公司還能有100元/人*500萬人=5億估值。此時能看懂公司的VC比較少,大多數VC顧慮都很多,但公司選擇了一個水平很高的、敢按P/MAU估值、也堅信公司未來會產生收入的VC,按5億估值接受了投資。
在天使輪的時候,公司用戶、收入、利潤啥都沒有, P/E、P/S、P/MAU都失效了,是怎麼估值的呢?公司需要幾百萬元啟動,由於創始人是著名創業者,所以VC都多投了一點,那就給2000萬吧,再談個不能太少不能太多的比例,20%,最後按1億估值成交。
我們總結一下,這個互聯網公司天使輪的估值方法是拍腦袋;A輪的估值方法是P/MAU;B輪的估值方法是P/MAU、P/S;C輪的估值方法是P/MAU、P/S、P/E;也許上市若干年後,互聯網公司變成傳統公司,大家還會按P/B(市凈率)估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數的融資都是類似的情況?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P/MAU估值體系的覆蓋范圍是最廣的,P/E估值體系的覆蓋范圍是最窄的。在此,我姑且把這種覆蓋體系叫做估值體系的階數。P/MAU是低階估值體系,容忍度最高;P/E是高階估值體系,對公司的要求最高。
不同的估值方法殊路同歸:我們來看一個公式:凈利潤(E,earning)=收入(S,sales)-成本費用=用戶數(MAU)*單用戶貢獻(ARPU)-成本費用。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沒有E,還可以投S;如果沒有S,還可以投MAU,但最終還是期待流量能轉換為收入,收入能轉換成利潤。不同的創業企業,都處於不同的階段,有的屬於拚命擴大用戶量的階段,有的屬於絞盡腦汁讓流量變現的階段,有的屬於每天琢磨怎麼實現盈利的階段。然而,最終大家是要按盈利來考察一個公司的,那時候不同階數的估值方法是殊路同歸的。
為什麼發展好好的公司會「B輪死」、「C輪死」:有的公司用戶基數很大,但總是轉換不成收入,如果在融下一輪的時候(假設是B輪),投資人堅決要按高階估值體系P/S估值,那麼公司的估值算下來是0,融不到資,所以會出現B輪死;有的公司收入規模也不錯,但老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如果在融下一輪的時候(假設是C輪),面對的是只按凈利潤估值的PE機構,他們覺得公司P/E估值為0,公司融不到資,也會出現C輪死。
不同的經濟周期,估值體系的使用范圍會平移:在牛市,估值體系會往後移,這能解釋為什麼過去兩年很多一直沒有凈利潤的公司都獲得了C輪、D輪,甚至E輪,而且是傳統的PE機構投資的,因為他們降階了,開始使用P/S這個低階工具了。在熊市,估值體系會往前移,這能解釋為什麼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收入和用戶數發展良好的公司都融不到資,甚至只能合並來抱團取暖,因為連很多VC也要求利潤了,大家把低階的估值體系雪藏了。
二級市場的政策有明顯的引導作用:中國為什麼一直缺少人民幣VC?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公眾資本市場只認P/E這個高階估值體系。我們看看創業板發行規則:「 (1)連續兩年連續盈利,累計凈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或(2)最近一年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必須要有這么多的利潤,才能上市,才能在二級市場具有價值,這個估值體系要求實在太高了。當企業只有用戶數、只有收入規模,哪怕你用戶數是10億人,你的收入規模有100億,只要沒有利潤,估值統統為0!所以人民幣VC很少,PE很多,因為他們響應了政府的號召只用市盈率這個工具,不然沒有退出渠道!但美股、港股都有P/S的測試指標,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成為公眾公司上市。如果公司能在上市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可以只按P/S估值(最終可能還是要按P/E),將打通大多數公司的發展階段,讓每一輪的估值都變得順暢起來。
到此,各種估值體系的內在聯系以及使用方法就探究完畢了,希望各位創業者和投資者讀者能應用這些原理行走在牛熊之間、各輪融資之間,希望立法者讀者能重視各階估值體系的威力,積極改進規則發揮其對創新的引導作用。

⑼ 原先估值2億 融資一個億 占股權多少

1、如果原公司實收資本2億,又股權融資一個億,從數學上來說,原股東佔2/3,新回股東佔1/3
2、實際操作中,股權融資答後,各股東占總股本的比例,需要評估協商確定的。股份也是商品,可以議價。
3、估值不是實際交易價格,更不是分紅或者切割資產的價格。所有者權益不能用總資產規模來衡量,股份價格應該以凈資產作參考,兼顧發展趨勢及未來業績定價

⑽ 一文讀懂股權融資估值到底怎麼算

1、可比公司法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

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

閱讀全文

與估值前融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手續低 瀏覽:403
睿信財富理財 瀏覽:19
建行理財產品什麼時間到賬 瀏覽:530
國家外匯網上平台 瀏覽:810
龍騰影視股票 瀏覽:972
美圖控股股票 瀏覽:751
融資租賃空置率 瀏覽:467
5000剛郎兌換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957
4十N融資 瀏覽:577
股票交易形式 瀏覽:415
鉭股票 瀏覽:245
全國融資租賃企業 瀏覽:506
國外匯款工行幾天到 瀏覽:130
合肥融資擔保公司 瀏覽:447
11億韓元匯率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479
大智慧交易資金賬號 瀏覽:759
今日謝克換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105
正大杭州灣慈溪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75
普天匯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01
國內外匯如何開戶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