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有很多種,低風險的可以做定期存款,還有一些儲蓄功能的保險產品等
高風險的有股票,基金等
超高風險的有外匯、商品期貨、股指期貨、黃金等
一般人想要靠理財迅速暴富幾乎是不可能的,理財需要耐心跟時間,只要每年都能有穩健的收益,長久堅持下去,結果一定比那些天天做交易的好。
② 摘星怪是華晨宇嗎
一定不是華晨宇,他唱歌喜歡粘連著唱,摘星怪聲音帶沙啞,可能是張瑋
看完這個視頻就更信是張瑋了,注意我話筒的手勢,右手拿麥左手時而輔一下
http://www.iqiyi.com/w_19rtf3yhn5.html
③ 考試金融理財基礎一二各考什麼內容
「考試」是存在銀行領域的常態,名目繁多的考試為的是什麼?又是誰在考?考什麼?如何考?—— 「喂,周末出來坐坐啊?」 「最近都別找我啊,我們銀行正忙著考試呢!」 就這樣,用了匆匆十幾秒,小胡便掛斷了記者的邀約電話。 小胡,80後,大學畢業後進入交通銀行 (60132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北京亞運村支行工作已近三年,之前干過一段時間前台櫃員,後來一直在個人業務部門打拚,雖然崗位有過轉換,但她口中提到的「銀行考試」四字卻從未改變。其實,不僅是小胡,上網逛逛銀行圈子的論壇,常能看到關於銀行考試的大幅討論帖。從來只聽說學校的學生為考試奔波,而現在似乎感覺銀行上班族也加入了考試大軍。那麼,大銀行里究竟進行著什麼樣的考試呢? 一份簡易架構圖 我們平時在書店就能發現雖不及考研、考公務員熱門,但銀行類考試用書也花花綠綠地擺滿了三四個書架。從中收集了一些信息,大體匯總出銀行考試簡易架構,具體如下: 入門級——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各銀行 入行考試等 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是由中國銀行 (60198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業協會組織實施的一套資格認證標准考試,為社會和銀行界普遍關注,考試科目包括理財、風險管理、公共基礎等。但從各地推況看,這項考試因為我國《商業銀行法》並未規定銀行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所以很多銀行並不強性規定員工必須通過此考試。 銀行入行考試是設置給很多應屆畢業生的高門檻。考試題目一般由各銀行總行相關部門擬定,分筆試、面試等環節。各家銀行出題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考查被測者的金融基本常識、文化常識。 基礎級——前台技能操作考試、各類銀行業務知識考試等 這類考試大多由分支行自行籌備,靈活性大,其目的是鞏固員工技能水平、提升員工職業素質。 技能考針對的是前台員工的動手能力,包括微機錄入、點鈔等項目,最考驗員工對業務操作的准確度與速度。業務知識考常為筆試,出題者會根據各業務條線下時時推出的新業務、新制度或者為扎實基本功而設定考題,通常有題庫,難度不大。 提高級——AFP與CFP、經濟師、注會、 銀行英語考試等 員工一般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參加這類考試,題目難度頗大,是這類考試的共同特點。作為理財界含金量頗高的稱號,AFP(金融理財師)與CFP(國際金融理財師)是很多銀行員工的奮斗目標。據業界人士透露,AFP考試通過率一般為70%,CFP考試則為30%。而經濟師、注冊會計師考試等,並不是銀行人的獨享,這些考試,往往出於提升個人職業資本。 當然,不得不提的,除了難度大、通過率低等特點,部分提高級的考試還有一大特徵,那就是考試費用高昂。拿AFP舉例,一個人的考試加上培訓的費用要一萬多元。 輕擊考試,「忙、茫、盲」 如此總結過後,不免為銀行人驚嘆,沒想到這職場人打拚的一隅之地,還「藏」著如此體系繁雜的考試。試想,銀行不論大小,各家都會擁有相當數量的員工,每一員工都要數類銀行考試,那麼發生在一家銀行的考試,其規模並不比一間學校內的小多少。「盤子大了不好管」,這句話用於銀行考試制度之上是否依然?答案,或可在「忙」、「茫」、「盲」三字之間窺見一二。 忙之任務、壓力 「既上班又考試的生活苦不堪言,崗位勞動競考無數、櫃員等級考試年度數次、制度考試無數,考卷簡直如雪花般飛舞。」這是一段摘自某銀行基層員工的網路留言,讀罷不免心升感慨。在銀行的組織架構中,基層佔了很大比例,一線員工因每日頻繁操作多項業務、直接面對廣大客戶,而成為銀行系統一支龐大生力軍。 任務重的背後書寫了「壓力」二字,有數據顯示,大多數銀行臨櫃人員每日業務量都在200-300筆,繁忙的工作有時讓他們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每次的業務考試常選在下班後或周末時間進行,根據題量不同,考試時間少則三、五十分鍾,多則一、兩個小時。如此應付不同的銀行考試,自然為「忙」字又添上一筆。另外,一些提高型的考試還會佔去更多個人時間,比如AFP,僅僅是培訓,有的銀行就要求達到108課時。 茫之年齡、學歷 學校的考試,答同一份試卷的一般是同年級的學生,而在銀行,參考人員往往年齡不同、學歷不同、崗位不同。一位在某銀行基層網點工作的朋友幫記者作了一份調查,在他們那裡:不同年齡段參考熱情不同,青年員工願意參加各類考試,包括系統內、監管部門及社會上組織的考試,年長的員工參考熱情一般,有的甚至排斥考試;不同學歷人員參考喜好不同,大專、本科學歷以上人員傾向參加學歷考試、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專(高中)以下人員傾向參加業務技能考試。 在這之中,表現最強烈的是不同年齡導致不同考試心態。前面提到的小胡,雖然一面大倒頻繁考試的苦水,但另一面卻坦言「年輕人還是要多學點本事、多長些技能,這對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有好處」。記者從農行蘇州分行一些基層單位了解到,那裡的青年員工非常熱衷參加各類銀行考試,有些專業考試蘇州本地沒有設考點,他們都是坐長途車、火車到上海、南京等地自費參考。而相對的,上了些年紀的員工,因為需要操持更多家務、照看家人,以及自身記憶等能力下降,往往安心完成基礎型考試,他們甚至更希望銀行的考試能少則少。 盲之輕、重、多、寡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人看待考試自不同,對於銀行考試制度管理者亦然。 記者從某大型商業銀行總行層面了解到,大多數考試的組織權是下放到基層的。自行掌握分寸,致使不同的銀行考試組織者對待考試採取的辦法不盡相同。有些單位會經常性組織各類考試,季考、月考、周周考,上到機關下到一線,全員參加;有些單位還會把考試結果直接聯系員工個人利益,比如江蘇某地銀行將周考成績記入員工個人檔案,並納入員工崗位履職測評及年度評先評優考核內容;還有一些單位甚少組織考試,或者雖然組織了考試,卻並未設相適應的考後配套機制。 「只有這樣常常考,才能讓員工綳緊防風險、強素質這根弦。」 「我們的員工技能的確不如以前了,但是現在任務這么多,哪有時間組織考試!」 「考試適量就可以了,畢竟考只是形式,提升員工能力才是根本。」 在一輕一重、一多一寡之間,不難看出銀行考試制度背後還寫著幾字輕松自如、運籌帷幄,或者無能為力。 跳出考試看考試 不可否認,考試的確是銀行業一道特別風景。作為一個經營風險的行業,其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精細的業務技能,對時常更新的制度與專業知識了如指掌,以及具備高度防風險意識。這樣一個高強度、高專業性、高風險的行業,管理者隨時推出不同類型的考試,也顯得無可厚非。 農業銀行總行人事部相關人士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考試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因為銀行員工必須加強風險防範意識,加強業務能力。我們正在推進銀行網點功能轉型,將部分櫃面業務轉向非人工操作,這可以適當緩解員工特別是一線員工的工作壓力,但是不能為了減壓就排斥考試,我們需要跳出考試看考試,明白考的真正用意。」 記者了解中得知,除上述人士提到的網點轉型之外,很多銀行已經開始嘗試不同創新,完善考試制度。 比如,多家銀行在內部網開設了遠程教育系統、在線考試平台,為員工提供無紙化培訓與考試。農行湖南嶽陽分行推出了網上考試制度,設置多種崗位課程,有必考有選考,每通過一門考試積累相應學分,累計一定學分即進行獎勵,此舉不僅使考試不再受時間空間限制,還激發了員工向本崗位外專業學習的興趣。 還有一些銀行開發出多種考試形式,四川成都某基層銀行綜合了筆試、業務現場情景模擬、營銷實踐等考試形式,並且增加考試合格者獎勵程度,讓員工自覺自願接受考試。江蘇常熟某基層銀行減少了單個網點考試頻率,今年開始只組織一次大規模全員考試,並且考試聯系崗位競聘,提高了考試的價值,讓員工減輕了不少時間與精力消耗。另外,很多銀行都為通過AFP、CFP、注會等考試的員工給予考試費用全額報銷,以鼓勵員工多學本領。 其實,考試並不是考官的管理武器,也不是考生的頭等敵人。「跳出考試看考試」,也許,我們真的就能明白「考試」二字其本來之意。
記得採納啊
④ 理財有什麼好的方法
如果你僅僅是因為愛花錢而難於開始存錢的話,你可以把存錢看成是一個游戲,利用我介紹給你的這幾種方法,你會贏得游戲的勝利。
大多數人的實際存款數要少於他們能夠存的數目。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與個人擁有錢的數量,或者是宏觀經濟形勢沒有太大關系。問題在於人們對錢的感覺。對很多人來說,花錢是種愉悅的享受,存錢反倒是種痛苦的懲罰。
理財專家有時與客戶的溝通不是很成功,他們常常會忽略影響存錢行為的心理因素。如果你僅僅是因為愛花錢而很難存錢的話,我建議你試試下列的幾種方法,它們會幫助你實現存錢這一目標的。
將存錢視作一個游戲。一旦你意識到這個游戲充滿著智慧的挑戰,你會很樂於成功的。
首先,你要想好如何分配你的錢。如果你願意,可以拿出一部分錢放到一個小口袋或信封里以備急用。
以下介紹的幾種方法很有效,用心去學,你一定會成功的。
1、打開你的錢包,看看裡面花花綠綠的信用卡,找找有哪家銀行的信用卡你還沒有申請。別急,不是讓你去申請這家銀行的卡,而是去這家銀行開立一個存款賬戶。記住只是開立一個存款賬戶,不要申請該行的任何一種卡。
2、定期從你的工資賬戶上取出10元、20元或是50元,總之不用太多,存入你新開立的存款賬戶中。給自己一段過渡時間去適應這種手中可支配現金比以往減少了的生活,看看你有什麼改變。2-3個月之後,增加每次從工資賬戶中取出的金額。
3、以少起步。我們建議你積蓄收入的10%,這是個不錯的目標,不要因為你可能做不到就放棄。培養一個良好的儲蓄習慣和堅持存錢要遠遠好於你偶爾一次存入一大筆的錢。
4、每天從錢包里拿出5元或10元錢,放進一個信封。每月把信封里積攢的一定數目的錢存入你在銀行的存款賬戶中,記住積沙成塔的道理。假定你每天存10元,每月就是300元,一年就是3600元!
5、核查信用卡的對賬單,看看你每周用信用卡支付了多少錢。如果有可能,減少你每月從信用卡中支取的金額,也就是說,手緊一些。每到月末,將省下的錢存入存款賬戶中。
6、畫出你的目標。現在就開始關注你為什麼存錢。存錢不是最終目的,「葛朗台」式的人物誰都不會有興趣。存錢是為了實現你的目標,你是想換一所大點兒的房子?買一輛車?為了你的寶寶?還是打算讀書深造?或去投資?總之,把目標統統畫下來,然後貼在冰箱上、廚房門上、餐桌上等任何你會經常看到的地方,提醒你時常想起你的目標。要知道,你現在花掉的錢與你以後要花的錢有著本質的區別,後者常被稱作是儲蓄。這些畫在紙上的目標會增加你存錢的動力。
7、盡早還清你欠銀行的錢,以減少利息的付出。
一旦你養成了儲蓄的習慣並能一貫堅持,接下來就是該考慮如何獲得更高回報的時候了。選擇一種或幾種適合你的投資方式是很重要的。有關這個話題,我們會在以後的時間里討論,請你繼續關注理財頻道的相關內容。
下面介紹幾種儲蓄訣竅:
1.預定利息
預支利息是一種存款前就把利息支出、取款時拿回本金的儲蓄方法。假如你有1000元,想存五年期,又想預支利息,而到期仍拿1000元的話。那麼,你須到銀行開一張690元的五年期定期存單,那餘下的310元就可以作利息支用了。過了五年,銀行還給你又正好是1000元。盡管這比五年後1000元全部儲人銀行利息要少一些,但考慮到物價等因素。這一方法實際上並不吃虧。
2.多利息存款法
多利息存款法是一種根據總的存期選擇兩個以上存期續存的增加利息的定期存款方法。假如儲戶有1000元錢要存銀行,要10年才使用,那麼選擇怎樣的方法才能增加利息收入呢?從銀行的存期來看,大致有以下五種存期可供選擇。
(1)先連續存儲3個三年期定期儲蓄,到期後再續存1個一年期定期儲蓄,10年後共得本息2092. 72元。(即三、三、三、一存儲法)
(2)先存三年期定期,到期後轉存五年期,到期後再轉存兩次一年期儲蓄,10年後可得本息2094.23元(即三、五、一、一存儲法)。
(3)先存五年期定期,到期後轉存三年期,到期後再轉存兩次一年期定期,10年後共得本息2094.23元(即五、三、一、一存儲法)。
(4)先存八年期定期,到期後轉存兩次一年期定期,10年後共得本息2089.8571。
(5)先存五年期定期,到期後再轉存一個五年期定期,10年後共得本息2102 .5元(即五、五存儲法)。
以上續存都是連本帶利。可見第(5)種方法得息最多。
3.萬元戶法
要當萬元戶,以下幾種方法可供選擇:
(1)假如你有一筆5000元資金,可充存入五年期定期儲蓄,到期後再將本息轉存五年期定期,到時本息合計10512.50元,10年一躍便成為萬元戶。
(2)假如現有存款4000元,可先存入八年期定期儲蓄,到期後再將本息轉存五年期定期,到期本息合計10477.12元。13年後成為萬元戶。
(3)假如現有資金3000元,可先存入八年期定期儲蓄,到期後再將本息轉存八年期定期,再存一年期定期,到時本息合計10529.31元。17年後成為萬元戶。
(4)如果每月存款50元,也能成為萬元戶。可先存儲每月50元一戶的五年期零存整取儲蓄,到期後轉存五年期定期儲蓄。從第6年起,再開一戶每月50元的五年期零存整取儲蓄。第10年後到期本息共7973.28元。然後再存三年期定期儲蓄,這樣到時可得本息9953.84元,13年後基本上達到萬元戶。
另外,目前的積儲方案不外乎下列幾種:
1.現金方式。以現金形態貯藏起來,其優點是支用方便靈活。但有幾個缺點:一是因為太方便,沒有約束力、不易實現積累計劃的實現。二是不安全,容易遺失、霉爛。
2.實物方式。轉化為實物形態儲存起來,如購買商品、建新房等。這種儲存方式,從主觀願望來說最保險,結余的錢不會因物價上漲而貶值,甚至還會因物價上漲而升值,但是實物過多,不僅佔地,還會因長期不用,老化變質,今日時髦,來年就可能變得過時。
3.股金方式。加入企業、集體或個體合股,以股金方式儲存,這種方式要與企業、集體或個體承擔風險,與他們的經濟效益共存亡。
4.黃金方式。購買金銀類商品,其優點是不易貶值,但易遺失、被盜。
5.債券方式。認購各類債券,如國庫券、公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利率一般比儲蓄檔次高、經濟效益較好,但安全性、靈活性不足。
6.信用方式。用於民間借貸方式,以個人信用的形態把資金讓與他人運用。目前,國家允許利率由借貸雙方議定,不受國家政府限制,一般成交率較高,但風險很大,一不小心本錢難收。
7.儲蓄方式。這是把個人收入存入銀行或信用社,有計劃地逐步積累個人的經濟結余。這種儲存形態的最大優點是不受起點限制、安全可靠,同時儲存三年以上的定期儲蓄可保值或增值,缺點是利息比同類集資利率略低。
以上七種儲存方式權衡利弊,缺點最大的是現金方式,次之是信用、實物方式,最優的則是儲蓄方式,次之是債券、股金方式。
不知道你希望哪種,我就是大手大腳那種的,剛開始的時候辛苦啊,慢慢就適應了.雖然還是有些大手大腳,不過總會留條後路.
⑤ 明天的日子適合捉小豬嗎
明天網牛系列和小豬系列開始逾期了,還有信用額和花花檔,極速收。不知道會被爆幾天?這兩天強制的有豬手機,獃獃購,扎堆兒,小和寶,葡萄商城,折上購,太秀商城,速速花,轉機樂,豆豆金,花栗鼠。
⑥ 什麼是尷尬的理財教育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既不夭折,也難成材。 ——陶行知
也許會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應該讓他(她)過早地接觸金錢,更沒必要也不適合學習如何理財。事實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很多發達國家,比如美國,他們對少年兒童的理財知識教育就有一個明晰的目標和要求。比如他們要求3歲左右的孩子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在5歲時要灌輸「等價物」的概念;而在我國,3歲的兒童大部分還不知道錢為何物,或都只是對硬幣感興趣卻不識鈔票。下面就讓我們看兩個事例。
事例一:
有一天傍晚,在一個國有企業的家屬大院里,天上突然雪片般飄下百元大鈔,路人紛紛擦亮眼睛,發現鈔票竟然是真錢,於是哄搶空中、地下的鈔票。雖然有小區保安員緊急制止,但也只是找回一部分。
原來,錢是從家屬區10樓的陳先生家裡掉下來的。陳先生和妻子曾經都是這家國企的職工,後來,企業破產之後,陳先生和妻子便在大院門口擺了一個小攤,做起了水果生意。每天傍晚當人們外出回來,是水果的銷售高峰時間,陳先生的妻子便經常出去幫忙。因為這段時間不是很長,陳先生的妻子通常就把5歲的兒子旭旭一個人留在家裡,而旭旭一般這個時候都是一個人在家裡安安靜靜地看電視動畫片。
可讓陳先生夫婦後悔莫及的是,這一天,陳先生的妻子臨出門前,把半個月來賣水果的將近3500元有零有整的錢裝在了一個信封里,沒有封口就直接放在電視櫃上。等她出門後,好奇的旭旭竟然將信封拿了出來。看到花花綠綠的票子,對金錢一無所知的旭旭不但把鈔票扔得滿地都是,還從陽台的窗戶上玩起了「天女散錢」。結果,人們便看到了開頭的一幕——一張張鈔票從天而降。
這次「事故」讓陳先生夫婦損失了1000多塊錢,這對一個以賣水果為生的家庭來說可不是個小數目。
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只是小孩子不懂事演出的一場鬧劇,然而只要我們往深處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在我國,由於受傳統思想文化觀念的影響,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針對少年兒童金錢和理財方面知識的教育十分欠缺,或者說基本上是個空白。這就使得很多孩子,特別是文化水平有限的父母在對孩子金錢和理財的認識上,表現出不合乎智力發展水平,甚至不合乎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低能」現象。做家長的一定要早教孩子一些金錢方面的知識,省得犯下連自己都想不到的錯誤。也要以此為鑒,轉變觀念,從「我」做起,從「早」做起,加強對孩子金錢和理財知識的教育和培養——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的一生負責。
事例二:
如果說5歲的小旭旭「散錢」其中有父母疏於看管的客觀原因,那麼一群十一二歲的小學生大擺生日宴所反映出的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
有一天傍晚,在一家頗具檔次的飯店裡,一群人正忙著給一位同伴過生日。在一個豪華包間里,牆壁、天花板上張燈結綵,音箱放著時下流行的歌曲,各種經過精心包裝的大大小小的生日禮物堆滿了沙發。餐桌上則擺了十多道菜和各種飲料、啤酒……
當生日歌曲唱完、酒足飯飽之後,大家自然又少不了去卡拉OK高歌一曲。最後,在飯店消費1000多元之後,這幾個人三三兩兩地打的回了家……
如果說這是幾位成年人組織的生日聚會,倒也正常,可是如果這幾位出手動輒上千元的「消費者」是幾位年齡只有十一二歲的小學生,你又作何感想呢?
在現在的中小學生中,有許多已失去了樸素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奢侈。在他們之間,盛行各種聚會:生日、離別、節日、考試,等等,都能成為聚會的理由,檔次也越來越高,相互間贈送的禮物動輒十幾元,甚至幾十元,而往昔表達友誼的形式如生日卡、祝福卡早已相形見絀。至於校園「新貴族」們的消費就更令人瞠目。
另外,不少做父母的不論經濟條件如何,對孩子的吃、穿、住都是盡量滿足,唯恐孩子生活上受委屈或因條件不如別人被瞧不起,而孩子之間盲目的攀比心理,也助長了他們盲目的消費。
同時,這件事情反映出父母對孩子在理財方面教育的脫節。從孩子的角度說,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會擁有自己的零用錢,甚至數額相對不小的壓歲錢,他們願意擁有自己的錢,更想自由支配自己的錢,但是具體如何支配,他們大多心裡沒有具體合理的計劃。因此父母在把零用錢交給孩子支配的同時,應該主動教會孩子如何「理財」,至少應該讓孩子在實踐中慢慢體會錢的意義、價值,最終養成合理支配、合理消費的好習慣。
⑦ 什麼樣的女生只適合談戀愛不適合結婚
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種女生只適合談戀愛,而不適合結婚,她們這些人往往是一種完美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在她們的想像中生活總是很美好,而來自於生活的一些壓力和現實中的問題她們往往不去考慮,這樣的女孩子只適合談戀愛的時候在一起,而不適合真正的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還有一種不適合結婚的女孩子,就是花錢大手大腳,不懂得勤儉持家,而且往往是超前消費,自己的經濟水平跟不上自己的消費水平,這樣的人結婚之後,是容易將一個家庭搞垮的存在,所以說,理想主義者還有一些只顧著自己享受的人都不適合結婚。